《詩聖杜甫》
2023-04-02 05:43:28 2
唐代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字子美,出生於河南鞏縣。他的祖父杜審言也是著名詩人,父親曾任兗州司馬。
杜甫雖然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但家道中落,從小就飽讀詩書,很有政治抱負,然而他一生仕途不順,屢受打擊。
公元736年,他第一次參加進士考試,但沒考中。經過幾年的遊歷後詩聖是誰,36歲的杜甫參加了唐玄宗的特科考試。由於宰相李林甫嫉妒賢能,讓考官一個也不錄取,杜甫再次落榜,日活日益貧困。
公元754年,長安發生特大雨災,米價飛漲,詩人在長安無法生活,只好遷到奉先縣去謀生。第二年秋天,杜甫離京回家,路過驪山行宮,他看到唐玄宗帶著親信通宵達旦地尋歡作樂。可回到家中,他才知道自己最小的兒子已經被餓死了。此時正是秋收季節,他到底還是個官,孩子竟然的餓死。再聯想到普通百姓,杜甫痛心疾首,寫下了《自京赴奉先縣詠五百字》。在這首長律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警句。
公元758年,杜甫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在華州,他看到了百姓們在戰亂中的悲苦生活,由此,他寫出了詩歌史上的不朽名篇「三吏」「三別」,描繪了戰爭造成的人間悲劇,其藝術感染力震撼人心。
笏二年,杜甫放棄官職來到成都,在郊外的浣花溪邊築了幾間茅屋,這就是著名的「杜甫草堂」。在這裡,杜甫的生活相對安定,但仍很窮困。一年秋天,大風捲走了茅屋頂上的草。他由自已的困苦想到了更多沒有歸所的文人學士,因而寫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也成了傳湧至今的名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努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冷似鐵,
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外,
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了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頭條圖庫
公元765年,杜甫的老朋友,鎮守成都的劍南節度使嚴武病故,杜甫失去依靠,於是攜全家沿長江東下。他先到了夔州,在那兒生活了兩年,寫下了四百多首詩。接著沿江南下,開始了他生命中最後的漂泊。
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詩聖是誰,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頭條圖庫
公元77O年冬天,杜甫在小船上寫了《風疾舟中伏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一詩後不久,便病死在船上,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身後為我們留下了詩作一千四百多首。他的現實主義手法,他對勞苦大眾所寄以的深切同情,體現了儒家的仁愛風範,因而獲得了「詩聖」的美名。他的許多作品直接描繪了動亂時期的真實,被譽為「詩史」。
杜甫在艱難的環境中寫出了許多不巧的詩篇,流傳至今,這要歸功於他顛沛流離的人生經歷。有時候遇到挫折並不是壞事,要學會轉換情緒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