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動我?你知道我爸爸是誰嗎??
2023-04-02 03:58:05 1
侯寶林先生以前有個段子,說,有個到處跑龍套的,有次跑《白馬坡》,該演文丑,可他忘了自己演的是誰了。於是:
關羽:來將通名!
文丑:(憋了半天,確實想不起來)你不認得我?
關羽:(靠這哪跟哪啊)正是!將你的姓名,慢慢報將上來!
文丑:(又憋半天)你看我是誰?
關羽:(合著想不起來了)我看你是大將文丑!
文丑:(如釋重負)你認得我?這還罷了!
《動物世界》裡許多例子說,動物們狹路相逢,為了恐嚇對方,常發出恐怖嗥叫,或是膨脹自己體魄,以示咱很威武。人類這方面功能一般,而且文明社會,你還擺獸人那套,很容易被當返祖關進馬戲團,怎麼辦呢?古龍小說裡的劍客都自帶殺氣,冷冷一瞥就嚇得對手屁滾尿流;《水滸》裡大家氣質差一點,就只能靠容貌,比如身長八尺腰大十圍銅筋鐵骨嚇得人一趔趄「好一條漢子」。
末了,最有效的是報名字。
報名字,其實就是報一下名字裡隱藏的歷史。比如,關羽經典的「汝比顏良文丑如何」,就是恐嚇;比如孫猴子報一聲名字,如果對面是「啊,難道是五百年前的弼馬溫?」那說明這廝是天庭內部人士,起碼是消息靈通之輩;如果壓根沒聽過,那就是化外散仙。《笑傲江湖》裡莫大先生這級別的,根本懶得自報名字,揮一劍斬了茶杯,自然有人在旁邊「那就是莫大先生」,然後,大家嘖嘖嘖嘖。越牛掰的人越不需要一長串姓名。古龍小說通例,名字越威風、過去越輝煌、打過多少個寨主殺過多少個掌門的,出場轉一圈就被秒殺了。真水無香,真好漢不用長介紹。那些設擂臺的土鱉武人,肯定兩邊要掛「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之類對聯,那就等而下之了。
自報姓名當然也有害處。埃及人以前相信,給一個人捏了雕像,這雕像就和人有了掛靠關係(有點像扎草人);知道了一個人的姓名,就能朝他念符咒。孫猴子遇到金角銀角二位大王,人家提個葫蘆喊:「孫行者!行者孫!者行孫!」孫猴子只要一應聲就會被葫蘆收了。所以報名字其實是很危險的。我覺得,葫蘆這個構思說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名字嚇不倒別人,就很危險了。
外國人報名字,很容易讓你知道家譜。阿拉伯那兒人的名字,後面會帶父稱和祖稱。一個人名字出來,連爸爸帶爺爺,三代家譜你都清楚了。所以阿拉伯人名字大多似曾相識。古羅馬的名字裡,家族名、老爹名一連串的也掛著。希臘人也常帶著父名。俄羅斯人的中間名也常帶老爹。西班牙語姓氏裡通常連父帶母一起掛著。
我國就沒那麼方便了。
以前,姓氏還是很分貴賤的。春秋時吧,比如你是楚國人,你一張嘴,兄弟我是鬥氏的,對方立馬改顏相向,因為知道鬥氏是貴族;你在晉國,一張嘴,咱是姬氏,那你也牛掰。但是後來各種姓氏汪洋泛濫,就沒啥用途了。劉備是劉氏天子之姓,還是要織席販履。名字裡不掛爸爸,多累啊。
偏巧,華夏慣例我爸是誰,除了史傳裡會說「某,字某,父某某某,某地人也」,基本談不到父親。比如,你說蘇邁,沒人搭茬;如果他是俄羅斯人,他就可以叫邁·軾諾維奇·蘇。大家就知道他的爸爸是蘇軾了。諸葛尚如果是阿拉伯人,能把諸葛瞻、諸葛亮這老爸爺爺的名字一起掛上,威風八面,可惜也沒機會。
評話裡一般報父名,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尊敬自己的祖先。比如吧,《薛剛反唐》系列前後幾本裡,薛剛上陣:我父,兩遼王薛丁山;我祖,平遼王薛仁貴。那時薛剛自己名震天下了,所以也沒有大忽悠的成分。另一種是拉大旗,比如某無名將佐敗家玩意出場:我爹是XXX兵馬大元帥,手握多少萬人馬,天子欽賜金牌,如何如何……這就比較犯慫。後一種通常是惡少流。比如,「姑娘你給我笑一個?小爺我是XXXX的公子,跟了我去,保你吃香的喝辣的穿金的戴銀的……」
前一種不提了,主要說後一種。
前頭說過,報名字一般起個恐嚇、震懾作用。如果自己的名字嚇不到人,那就動老爹和爺爺的名字。但這招不太爺們。我們小時候,孩子們打架,誰如果回去告家長是要遭鄙視的。哪怕頭被磕傷,回去也要說是自己碰傷的。出了事要動用家長的,有個好例子,就是高太尉家的高衙內了。
希臘人以前習慣是報老爹名字的,比如史詩裡,「捷足的阿喀琉斯,佩琉斯之子」,「嘯傲的墨涅拉俄斯,阿特柔斯之子」。但也就是個習慣,而且不會涉到太遠。比如,帕特羅克洛斯跟赫克託耳打架前,大可以說「老子是阿喀琉斯的親戚,你們誰敢動老子,他一定會把那傢伙殺掉,把特洛伊城踩平了!」(後來的確如此)但他沒有這麼做。歐陽克每次把妹或做惡,都是仗著自己武功不錯人又白淨,也不會每次抓個民女就舉著「咱叔是西毒」。連李大嘴個廚子都知道「咱姑父是婁縣令!——低調低調……」
打不過喊爹,是慫事;預料打不過於是提前喊爹,是更進一步的慫。而如果這招居然有效,只能說明那爹確實跟召喚獸似的,隨叫隨到的來護著,端的是得罪不得也。這種故事,參考周星星《九品芝麻官》,叫做縱子枉法,在古代一向不太受歡迎。春秋時節,衛國大夫石臘大義滅親,那是士大夫的節操:爹是爹,兒子是兒子,凡事抬不過一個理字。
在報爹名字有效的時代,權力是可以世襲的,而且是沒有什麼限制可言的——就是說,在權力範圍內我爸是誰,「理」這個字是無效的。就跟賈府似的,世世代代在襲著焦大當年和老太爺以命拼下來的那點基業。
所以,我私下覺得,我國現在的姓氏體系挺好的。如果不刻意張揚,你壓根不知道別人的爸爸是誰。但對於爸爸黨、爺爺黨、叔叔黨們來說,這樣很不方便,所以改革我國姓氏體系可以極大的更改他們的命運。從此可以省掉「我爺爺當年說」、「我爸爸是XXX」、「我叔叔是XXX」的口號,直接自報姓名,就能把顯赫家世砸出來嚇人。比如可以這麼起名字:
自己名·爸爸的官銜及名字·爺爺的官銜及名字·姓。這樣就又保險,又妥帖。比如:
「施主,感業寺是公共場所,請不要在這裡野外露出……」
「你知道我是誰嗎?我的名字叫治·文武大聖廣孝皇帝世民·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淵·李!我女朋友是媚娘·禮部尚書士彠·武!你敢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