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AI大爆發:除了拍照,以後AI還能幹點啥?
2025-05-04 15:24:24
如果你有關注過近期發布的手機新品,相信你對於手機人工智慧(AI)一定不會陌生。在剛剛過去的3月新機發布熱潮,「AI」這個名詞就如同去年下半年的「全面屏」一樣,幾乎充在每一場新機發布會當中。人工智慧,已然成為了今年整個手機行業流行的風向標。
手機上的人工智慧其實也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早在2016年末,榮耀的概念手機榮耀Magic就已經開始了對於手機AI的探索,通過Magic Live智慧系統實現了自然語義理解、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決策系統和推薦系統五大功能特性。
不過人工智慧真正開始普及還是在去年的下半年。華為最新的麒麟970處理器和蘋果的A11 Bionic先後在硬體層面上加入了對AI的支持——其中,華為的麒麟970除了CPU和GPU之外,在晶片中集成了獨立的神經網絡處理單元,也就是NPU;蘋果的A11上也做了類似的設計:Neural Engine—神經網絡專用加速電路模塊。
隨後發布的華為Mate 10系列、榮耀V10,以及剛剛發布的華為P20系列、近期即將發布的榮耀10,都採用了這顆處理器。
正是在這些產品的帶動之下,國內新品手機發布會上才出現了必談「AI」的現象。不過若談到AI在手機上的應用,似乎仍然集中在「AI拍照」上面。
這讓不少人都感到困惑:AI到底在拍照中為我們做了什麼?那些沒有獨立AI硬體單元的手機是如何實現AI功能的?二者間能否體驗到差距?除了拍照,AI還能被應用在哪些場景裡?
關於這幾點,海思處理器的技術專家周晨給了我們答案。「AI拍攝場景識別中,在能效比高的情況下,手機就可以做更精細的、更大的模型,進而得到更好的效果,即高準確率高+快速識別。」關於AI對於拍照的影響,周晨這樣解釋道。
除了硬體上集成神經處理單元,不少晶片還通過算法,將處理器多餘的算力用在AI計算上,來實現「AI」功能,比如驍龍845。
周晨解釋道,麒麟970之所以要集成NPU來專門進行AI運算,是因為相比CPU和GPU直接進行運算,NPU運算的能效比最高。另外,手機運行時會存在任務「疊加」的問題,從而導致資源衝突,因而會影響到運算的實時性。
在硬體層面支持「AI」和通過軟體算法實現「AI」功能,在實際的體驗上也是有區別的,比如在如今流行的AI拍照上,手機已經可以通過對場景的識別來實現對拍照的優化。硬體上支持AI和軟體上支持AI的區別就會體現在識別速率和準確率上。
而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硬體層面支持AI往往會比軟體上實現AI識別的更加準確。而在識別率相同的情況下,硬體層面支持AI也會比軟體上實現AI所需的識別時間更短。
針對AI在其他場景的使用上,周晨表示,華為和榮耀手機的「應用市場很快會有一個專門的AI應用專區,這些應用是已經用到了華為HiAI的能力的一些應用,能夠體現出一些差異了,如在端側和雲側運算之間的差異。此外,後續還會有更多的通用版應用上市,應用自身會識別是否支持華為HiAI平臺,進而會自動調用相應的能力。這樣就能直接對比出來AI加持後的體驗差距。」
榮耀產品副總裁熊軍民還透漏「從榮耀9開始,手機就已經具備AI能力了,可以算是AI 1.0。但是現在進階到2.0時代,手機能夠通過語義分隔進行分區域優化,藍天也好,綠植也罷,都能夠進行分區的優化調整。」
這不禁讓人想到了即將在4月19日發布的榮耀10,這款以「AI攝影革命」為Slogan的榮耀新旗艦或許就會將「AI 2.0」帶到榮耀的產品上,相信那時候,用戶也將更加清楚的感受到,「AI」賦予手機的獨特魅力。
本文編輯:劉洋
關注泡泡網,暢想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