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技擊三個階段 你在哪個階段?
2025-05-04 02:29:24
如今大多數人練習太極拳主要以強身健體為主,只有少部分人把太極拳看作功夫來練,在現代社會,太極拳在技擊方面的作用仍然沒有消失,人們在練習太極拳的同時也可以適當提高技擊水平,以防意外情況。那麼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太極拳的技擊水平如何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太極拳技擊的三個階段吧。
太極拳技擊第一階段:「以招打人」
即用一定的招勢進行防守與攻擊,這是技擊的初級階段,比較容易掌握。如「搬攬捶」一式,防則「搬」而「攬」,攻則以捶擊之。本階段的技術談不上精妙,但沒有此項訓練,就不可能掌握更高級的技巧。
太極拳是站在弱者角度研究如何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勝強的。這就毫無疑問決定了太極拳一般不主動發動攻擊,即使出擊也是誘敵深入。也就是說,太極拳先防守後攻擊,先化解對手進攻而後制敵。所以套路中的拳勢總是先守後攻,攻守兼備。我們必須掌握每一勢的技擊含意,細心揣摩,不懈研習,逐漸得心應手,以至靈活應用。
演練太極拳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神似從何而來?從實踐中來。每一拳勢都是前人在實踐中應用之所得,因此,我們必須弄清楚每一勢的具體操作過程,才能演化出它的精髓及其同一拳勢的不同風韻。
太極拳技擊第二階段:「以勁制人」。
這是技擊的高級層次。初聽這個概念似乎有些茫然,怎樣「以勁制人」?什麼是勁?「勁」是用力的過程,但又不同於我們所說的力。儘管用任何形式的攻擊或化解攻擊的方法都必須用力。力,方向明確,稜角分明。而所謂的「勁」則圓活渾厚,無有稜角,方向隨時發生變化,是一種特殊的用力方式。以勁制人,首先是打掉對方之來勁或來力,然後還人以勁而制人。太極拳出擊的前提是與對方接觸並讓對方先發起進攻,是建立在粘連黏隨不丟不頂基礎上的以巧制敵。它必須克服先天遇力而頂或躲閃的行為習慣,使隨意機能變為遇力既不丟又不頂。悉心感應彼勁進攻線路,以挫動攻擊勢頭,斷其勁根,一擊中的,此為「以勁制人」。
總之,如果沒有對太極拳理論的融會貫通,如果沒有對太極拳拳勢的得心應手,如果沒有對太極技法的巧而用之,就很難達到「以勁制人」這個層次。假如達到了這個高度,必將體會到精微巧妙的打人技巧。
太極拳技擊第三階段:「發人於無形」
這是最上乘的太極功夫,是第二階段的升華。只有順利跨越前兩個階段才有可能進入這個層次。
《十三勢行工歌訣》說道「工用無息法自休」,正是對這個層次的概述。當此時,不存在任何打擊對手的招法。只有方法的存在,只有不變的吞吐之道。彼挨我何處,何處就吞化來勢,吐放出去,吞吐在於內勁的潛轉,外形上地變化極其細微,身形微顫,對手已然應聲而出了,這決不是神化。
設想一下,對方進攻與我的接觸點,便是我挫動彼勁的勁點。彼勁挫開,其根自斷,則此點又成為我還擊的最便捷的支點,接、化、發三點合一,轉化只在瞬間,妙不可言,如此豈非發放於人於無形乎?這種功夫,說得容易,要想掌握難乎其難,沒有正確方法地步步深入,沒有長期不懈地艱苦修練,沒有觸類旁通的超人悟性,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看過太極拳技擊的三個階段之後,不知道大家是在哪個階段?太極拳雖不是神拳,但也不是只供表演的花拳繡腿。它是一門力學技巧與力學藝術。我們必須具有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必須具有為藝術而孜孜以求的意志,必須具有深厚的理論修養,那麼,就沒有理由攀登不上太極拳技藝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