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訪談:無懼失敗堅持創新 用發明家的精神改變世界
2025-05-01 16:12:24
提到戴森,很多用戶都會想到吸塵器、吹風氣、無葉風扇等等,雖然戴森的產品價格並不便宜,但是依靠出色的體驗,戴森依然贏得了不少用戶的喜愛。自1983年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成功設計出首款氣旋吸塵器原型機之後,創新就已經深入戴森的產品之中。
日前,由詹姆斯·戴森撰寫的《發明:詹姆斯·戴森的創造之旅》一書正式發布,在書中講述了詹姆斯·戴森的故事,其中就包含了很多失敗的經歷,包括在經過了4年的創造和測試,失敗了5126次後,才設計出氣旋吸塵器原型機的故事,以及尚未面世就因種種原因停滯的新能源電動車等。
詹姆斯·戴森認為失敗並不可怕,在產品設計以及創新的過程中,會遇到無數次的失敗,從失敗中學習,堅持不懈的進行下一次的嘗試,這種信念與毅力最終能夠實現技術的飛躍。
我們也採訪到了戴森硬體工程師團隊負責人胡宏飛,作為深度參與戴森產品研發的工程師,胡宏飛也從他的角度介紹了在戴森參與研發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胡宏飛首先就談到了「失敗」的問題,這也是在《發明:詹姆斯·戴森的創造之旅》這本書中不斷被提及的一種經歷。胡宏飛在戴森參與的第一個研發工作就是幹手器Airblade,在研發中遇到了紅外監測幹擾的問題,無法準確的識別用戶的手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胡宏飛的團隊需要通過大量的測試去尋找到最合適的高度和距離,再不斷的失敗中最終完成了原型機的設計,過程是痛苦的,但是最終的結果是美好的,目前戴森Airblade幹手器已經出現在很多國家的公共場所。
胡宏飛認為,在研發中遇到失敗是很普遍的情況,出現失敗要去探尋為何會失敗,原因是什麼,每一個新品的研發都是一種挑戰,胡宏飛也很享受這個充滿挑戰的過程。
在戴森,工程師們相信工程師可以解決世界的問題,這是一種心態和精神,戴森的工程師們總在創造新的事務,解決新的問題。戴森雖然因吸塵器而聞名於世,但在創立初期就沒有計劃只生產吸塵器,氣旋分離器是戴森的核心技術,吸塵器只是該技術的落地產品之一,戴森也在不斷的推出更多的產品系列。
胡宏飛談到,在戴森,如果準備進入新的領域或者行業,必須始終具備更好的技術,因此有時戴森推出新的產品,並不是商業規劃的結果,而是戴森的工程師們創造了一些新的技術,可以讓這個領域的產品擁有更好的體驗。
在戴森,工程師和設計師是並沒有明顯的區分,只要是在工程領域內進行研究、設計以及開發的人,就會被稱之為工程師或者科學家,這也是戴森的產品總是在功能以及設計上都具備出色能力的重要原因。
一款戴森設備的設計並不僅僅包含外觀部分,而是包括技術、工程、以及如何製作、性能等多個方面,甚至會考慮如何被使用以及續航時間等細節,這會讓戴森的工程師們可以綜合的來看待這款產品,確保其擁有更全面的優秀體驗。
在《發明:詹姆斯·戴森的創造之旅》一書中,詹姆斯·戴森提到「戴森對所做的事情有一個衡量標準——為客戶服務」因此戴森在產品階段也會強調發現用戶生活中產生的實際問題,·強調產品的設計方式都要與人類生理和認知能力相協調。
在戴森,聆聽用戶的聲音是產品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以中國市場為例,中國消費者通常會在家中鋪設高度拋光的地板,地板的反光極大的阻礙了他們對地面清潔效果的判斷。因此,配備雷射探測功能的吸塵器應運而生,它可以聚焦每一粒灰塵,使地面上隱藏的灰塵顯現,並通過壓電式聲學傳感技術,顯示吸塵器吸入的不同大小的灰塵數量。
最後,胡宏飛強調,只有讓消費者理解並接受我們的設計和技術,產品才能順利落地,與此同時,這也幫助戴森更好的聆聽和了解中國消費者真實需求和反饋,並不斷改善產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