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中小企業將用戶跨越PC低價時代!
2025-04-03 22:22:24
2007年8月16日,美國第三大電腦製造商Gateway召開發布會,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雖然綁定了強大的神州數碼,但這個以性價比著稱的國際品牌,是否會堅持其在美國的競爭策略,以低價為利器,切入中國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新廠商的加入是否會引起新一輪的價格大戰,引發競爭程度再度升級,人們正拭目以待。
不容小覷的購買能力
價格,還是價格,當社會的目光聚集到這兩個字上時,中國PC市場的整體購買能力也再次引起了人們的置疑。究竟拼命壓低利潤,還是眼睜睜看競爭對手圈走更大市場?是否還有更好的出路?怪圈式的困惑成為當前每一個PC廠商必須面對的難題。
在中關村海龍市場,我們有幸碰到了一位正在選購桌上型電腦的郭某,他告訴記者:「關鍵還要看產品品質和服務。」
這是一家IT公司,負責採購郭某其實是公司的老闆。2002年,郭某放棄某知名大學土木系博士學位的攻讀,創建了屬於自己的軟體公司,專門從事建築設計軟體的開發。雖然已經打拼了5年,但公司的境況並不如意。郭經理告訴記者,每年的公司流水大概在1000萬左右,可市場開拓的成本很高,所以每年的利潤並不高。
郭經理表示,會主要考慮聯想、戴爾、惠普三個品牌。「1臺電腦按照6000-7000元計算,10臺電腦就是6、7萬,差不多相當於一個月的利潤。可電腦是生產工具,所以在這方面的投入很慎重。」公司原有的20臺電腦中,大部分是老款的聯想電腦,也有幾臺惠普。
雖然資金並不寬裕,但是郭經理表示,價格不會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也不會考慮組裝機和低價品牌。
在北京奧運所帶動的巨大經濟上漲中,有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正抱著樂觀的心態,郭某的小軟體公司只是其中一個。據商務部提供的最新數據表明,中國現有4200萬中小企業,佔所有企業數目的99.96%,隨著奧運會的臨近,這個數字還將快速增加。
不要小看這個群體,2006年他們貢獻了全國GDP的58.1%;更不要小看這個群體的購買能力,低價的利劍已不能一劍俘獲他們的芳心。
商用PC消費升級
「世界是平的」,網際網路技術認可度高次把全球企業重新放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新興地區和新興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CIO的話語權越來越越大,企業投入到電腦等信息技術設備上的費用也大幅提升。
實際上,不僅電腦設備,整個中國社會正經歷普遍的「消費升級」階段。波士頓諮詢公司從2007年2月開始,在中國13個城市進行了關於整體消費行為的入戶式調查,調查城市既包括上海這樣的富裕城市,也包括丹東、大同這些次發達城市。結果顯示:中國正處於一個「消費升級」的火熱階段。在過去的15年(1990年-2006年)裡,中國消費者收入增長將近7.7倍,與之相比,發達國家只不過是在1.6 到2.5倍之間。
幾家歡喜幾家愁,消費者個體的這種趨勢正逐漸蔓延到商業用戶中,愁煞了一直奉行低價策略的商家,卻喜煞了技術雄厚的大廠商。
在桌上型電腦市場,商業用戶的電腦升級行為首先影響到的是組裝機的供應商。雖然現在組裝機仍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隨著商業用戶對信息技術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組裝機的限制也日漸凸現。「組裝機也有售後服務,但畢竟無法和品牌機相比。」在海龍選購品牌機的大部分用戶都有這樣的憂慮。指著桌面電腦功能的快捷方式,一名在店面試用電腦的用戶告訴記者:「現在大多數品牌電腦都自帶了這些新功能,這是組裝機不可能實現的。」
天極網數據中心2006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商用臺式機市場的組裝機份額為8.91%,大約為家用臺式機市場的一半。在對採購傾向調查時,僅有2%的商業用戶計劃購買組裝機。
對於大部分商業用戶來說,電腦已經成為辦公的必需品,一旦出現問題,整體業務就會出現停頓。郭經理談到公司曾經碰到的一個問題,員工電腦的顯示器壞了,聯想的售後服務很快就把顯示器搬走去修理了,「最重要的是,來的同時還帶了備用的顯示器。」這樣,員工的工作就能順利進行下去了。
聯想大中華區商用臺式營銷總經理馬翀告訴記者:「在中國商用市場領域,品牌效應已經形成。雖然組裝機仍然會長期存在,但考慮到售前開發和售後服務各方面的因素,其市場份額必然會被進一步壓縮。」
同時被壓縮的還有眾多小電腦廠商,在商用電腦市場,排名前5位的電腦廠商佔據了67%的市場份額,大多數品牌的市場份額都被壓制在4%以下。
對於商業用戶來說,選購電腦不再是購買電子用品的行為,而是在信息化技術領域的商業投資,因此所考慮的問題也由性價比變為電腦的投資回報。這就好比買基金不是看淨值,而是看收益率。新的電腦究竟能夠為用戶帶來什麼,在這個主題下,原本醒目的「價格」二字的顏色逐漸褪去。
把價籤拿掉
這對於電腦製造商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被價格戰幾乎擠幹每一寸利潤的廠商們在探索了多年之後,終於等到了中國商用市場成熟的到來。實際上,全球的果子幾乎同時熟了。
一個孩子坐在鏡頭前,舉著849美元的價籤,興奮地說道「對!只要849美元,現在購買戴爾還會送給我免費的DVD光碟機,爸爸,我知道你喜歡免費的東西,快給我買戴爾吧!」這是戴爾2005年的一則聖誕廣告創意。
2006年的戴爾廣告裡,爸爸舒服地躺在躺椅裡說出了女兒的愛好,於是,一臺度身定製的戴爾電腦送到了家裡。「戴爾,為你獨特設計。」沒有價籤,沒有贈品,戴爾終於放棄了傳統價格加配置的露骨推廣模式。
然而,業界的普遍反映仍然是「戴爾的動作慢了」。
商家關注的是具有消費能力的用戶,而用戶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電腦究竟有哪些不同,具有什麼附加值。用戶擁有了購買增值功能的需求和能力,這對於商家既是機會,也是壓力。「電腦製造商們需要製造出差異化的電腦,否則就只能被淘汰出市場,或者被擠到和攢機市場去爭奪那部分消費能力較弱的用戶」。計世諮詢分析師說。
與此同時,最先在差異化方向上進行嘗試的聯想揚天電腦正逐漸得到收穫。海龍電子市場的渠道商告訴記者,同等配置的電腦,聯想揚天會比戴爾、惠普高出幾百塊錢,但卻依然出得很好。來自第三方機構研究表明,聯想揚天在中小企業商用市場已佔據了40%的市場份額,4倍於排在第二位戴爾。「很多小公司也會到電腦城裡買電腦,有些就是衝著聯想來的。」
是品牌?還是其他原因?
聯想揚天對商用市場的開拓用「大刀闊斧」來形容並不為過。2005年,首次推出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用戶的新揚天品牌後,又於2006年拋出「應用決定價值」理念,2007年財年伊始,4輛龐大的揚天快車又高調開始了全國巡展,將信息化技術送到分布廣泛的中小企業的門口。
馬翀告訴記者,自「應用決定價值」理論提出至今已經有一年的時間,「這個理論是我們洞察到用戶需求變化趨勢後提出的,根據這個理念所設計的電腦也反過來拉動了市場的發展。」
繼揚天率先在電腦應用創新上進行嘗試之後,2007年,國際廠商戴爾、惠普,國內廠商同方、長城,都把商用電腦的創新應用作為年度新品的最大亮點進行推廣。
「對於公司來說,使用何種晶片已經是習慣問題,很難在使用體驗上進行區分,但是如果新的電腦能夠幫助用戶解決業務中的問題,就能有效引起關注。」 馬翀說。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惠普不久前宣布自己要從一個IT(信息技術)供應商轉型成為BT(業務技術)供應商。
揚天新品中包含強大的閃電恢復功能,能幫助企業在受到病毒攻擊後,在十幾秒鐘時間內恢復電腦系統,從而保證業務延續。「用戶願意為這樣新應用付出更多的錢。」
在商用電腦市場,大廠商的轉向已經相繼完成。擺脫廉價與品牌之間的聯繫,重新建立「物有所值」的產品理念,電腦廠商找到了離開價格戰紅海的道路。在低價戰爭中脫身,並且實行差異化競爭的方法,已經被證明中國消費品市場上的完全正確,寶潔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這個方法同樣也適用於今天的商用電腦市場,不久,那些能為顧客提供差異化服務和價值的廠商最終將會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