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國產千元機聊一聊諾基亞的精神信仰
2025-04-01 10:28:24
2013年9月3日,微軟宣布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盛極一時的諾基亞暫別手機市場。有人斥責諾基亞的戰略失誤,也有人為諾基亞扼腕嘆息,但對更多人來說諾基亞留下的是「砸核桃」的品質和徵服了一代人的情懷。
同樣是2013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與之同時,國產千元機似乎迎來了自己的元年。三年後,相比於有門檻的中高端手機市場,千元機已然成了國產手機廠商的熱土。除此之外還有不計其數甚至有山寨背景的中小手機廠商也紛紛瞄向了千元機市場。從表面來看,好一派熱鬧景象。
然而讓人痛心的是,這些千元產品催生了國產手機的高潮,在品控上也暴露出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說某品牌千元機被多家媒體曝出sim卡槽鬆動的問題,引發了網友的集體吐槽。而後央視315官方帳號直指另一品牌新推出的千元機頻繁出現WiFi斷網問題。繁華背後,讓人觸目驚心的卻是質量上的隱憂。
站到用戶的層面來說,諾基亞雖然無緣智慧型手機市場,但它的口碑仍在。一些國產手機品牌,在銷量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可究其產品品質似乎註定要步諾基亞的後塵。為此,筆者對國產千元手機有下面三點疑問:
1、低價是否意味著要犧牲品質?
千元機市場的繁榮似乎和「性價比」一詞有著必然的關係。遺憾的是,價格是用數字可以衡量的,但在「性」的定義上,一些國產手機廠商卻始終在堅持自己的理解。
一是堅信「配置為王」。國產手機市場一直流行著一種「跑分文化」,即用安兔兔等跑分軟體來衡量一款產品的優劣,於是乎從處理器到內存再到屏幕解析度等等,無不成為手機廠商宣揚性價比的噱頭。直到今天這種情況仍然出現,指紋識別、4K屏幕、3G內存等旗艦配置被搬到了千元手機上,暗含的意思就是,高配就等於優秀的用戶體驗,就等於足以碾壓對手的高性價比。
二是鼓吹「設計工藝」。這兩年手機發布會上悄然成風的一個趨勢就是,除了在價格上製造噱頭,鼓吹工藝開始成為標榜產品性價比和自身實力的又一個衡量標準。「金屬機身」、「手感好」、「漂亮」等詞彙屢被提及,但具體的產品研發周期、成品率、代工廠等決定產品質量的因素卻從未被談及。在跑分優勢不明顯的情況下,鼓吹設計工藝大概更能維護「性價比」吧。
當然,也有一些手機廠商用生態、安全等作為產品的加分項,卻鮮有手機廠商拍著胸脯向消費者保證質量。從歷年315暴露出的投訴記錄來看,一些品牌的千元機已經連續多年上榜。那麼低價一定意味著要犧牲品質嗎?至少從理智身上來看,千元手機的低價絕不應該是以質量為代價的。
2、千元機能否走出價格怪圈?
可以這麼說,國產手機的高端和低端市場已經表現出來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在高端市場,華為、vivo等開始衝擊4000元以上的市場,進一步謀求品牌溢價。而在千元機市場,在銷量數字作祟的情況下,價格底線卻一步步被打破。
或許可以理解成一種價格遊戲,當友商打出799元的價格時,如果有勇氣給出699元的售價,就意味著有著更高的性價比和更大的營銷空間,最終還可以通過飢餓營銷、線下加價等方式保證基本的利潤。毫不客氣的說,不同品牌的千元機產品很可能出自於同一家方案廠商之手,大家對產品成本都知根知底,只要還有利潤空間就能夠用更低的價格打壓對手。於是乎,近乎同樣配置的千元手機從1299元下跌到599元便不足為奇。但售價的下降,意味著盈利空間被壓縮,直接導致很多供應商處於盈利的邊緣,去年接連倒閉數家手機供應商企業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誠然,之所以會有價格怪圈的出現,和手機廠商的競爭意識以及消費者的選購意志有著很大的關聯,如果消費者把產品質量作為首要的選購標準,手機廠商們把品控作為提升產品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價格怪圈或不復存在。
3、國產千元機需要什麼標杆?
千元機的品質之痛和行業標杆的缺失不無關係,諾基亞對品質的堅守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參考對象,但一個沒落的手機品牌,在本身存在產品缺位的情況下,想要成為行業標杆似乎並不成立。
不久前,Facebook上流傳出一組榮耀4A被虐的照片,一度在國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論,更有好事者為榮耀手機進行了一系列的暴力評測。自功能手機開始,暴力評測就開始成為某些手機發燒友的一種「愛好」,iPhone無數次中槍,諾基亞更是被貼上了「砸核桃」的標籤。如今新一輪對榮耀產品的暴力評測,尤其是榮耀4A、榮耀暢玩5X等千元機產品,對國產千元機標杆的建立或許有一定的參考作用。比如說榮耀4A被高空拋出後完好無損,本身就是對產品品質最直接的證明。
不難理解,榮耀暴力評測的出現,實際上也是榮耀對產品質量的自信。事實上,不管是榮耀4A還是榮耀暢玩5X都沒有追隨國產手機普遍存在的價格遊戲,在站穩國內市場的同時,還把市場瞄向了海外,即便在價格上不作妥協,依然獲得了千萬級的銷量。而海外用戶對榮耀產品的青睞,更加印證了榮耀在千元機市場的標杆意義。
不過,榮耀還只是國產千元機市場少有的標杆性產品,對更多的手機廠商而言,更應該將品質作為所有準則的基礎。
回頭來看,諾基亞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忽略美國市場、輕視iPhone的威脅、死守塞班、錯選WP系統等等,但直到今天從未有人懷疑諾基亞的品控能力,或許這也正是諾基亞試圖在2016年重回手機市場的原因所在。國產手機廠商作為後來者似乎邁過了諾基亞失敗的所有誤區,可近些年一直高端乏力,不得不死磕千元機市場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砸核桃、擋子彈等事件層出不窮的背後或許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品控已經成為用戶賦予諾基亞的精神信仰,而這恰是國產手機品牌所欠缺的。所幸,我們看到了榮耀等手機廠商的努力,國產手機市場也需要出現更多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