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劍法十三勢
2025-08-09 16:05:08
"武當劍法十三勢"指李景林傳武當劍的十三個基本劍式。包括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黃元秀《武當劍法大要》釋:"抽"分上抽、下抽二法。其式均系持劍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劍尖向前方。對準敵腕之上或下部,往右抽拉。"帶"分直帶、平帶二法。直帶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隨身後仰,順勢向後帶回。平帶是持劍手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劍尖向左平拉。"提",分前提、後提二法。其式均系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劍尖斜向前下方,手腕上提。提時重心前移(或進步)者為前提;重心後移(或撤步)者為後提。"格",分下格,翻格二法。下格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由斜下向上斜格敵腕。翻格是敵近身時閃開其鋒,持劍手由手心向內內旋成手心向外,使劍由下向敵腕翻格。"擊",分正擊、反擊二法。正擊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身平行於地面向前刺擊。反擊是指劍尖著力點偏重外側的擊。"刺",分側刺、平刺二法。側刺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面豎直向前直刺。平刺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面扁平向前直刺。"點",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面豎直,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上向下點擊敵畹。"崩",分正崩、反崩二法。正崩是持劍手手心向內,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下向上直挑敵腕。反崩是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下向上直挑敵腕。"劈",持劍手手心向內,劍由上向前下直劈。"截",分平截、左截、右截、反截四種。持劍手手心向內,以劍前部向前截敵腕為平截;向右閃身,劍向左方截敵腕為左截;反之為右截;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劍由下向上截敵魄為反截。"攪",分橫攪直攪二法。絞式均以劍尖繞腕劃圈,自己之手腕要避開對方劍尖繞行。側絞為橫攪,前絞為直攪。"壓",持劍手手心向下,使劍身直向下壓敵劍。"洗",持劍手外旋成手心向外,劍面豎直由下向上撩擊。
太極劍與一般劍不同,動作既細膩又舒展大方,既瀟灑、飄逸、優美又不失沉穩,既有技擊、健身的價值又有欣賞價值,如何練好太極劍呢?下面談談我的體會,總的來說,一句話,就是在演練太極劍的過程中,要重視每個動作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具體在演練中要分初級階段和提高階段。
初級階段
在初級階段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動作基本連貫。 1、劍法清楚動作正確 2、動作基本連貫 要做到動作基本連貫,就需要掌握每次劍法之間的銜接動作。
提高階段
提高階段要求:劍法準確、動作協調;松沉自然、勁力順達;速度適宜、節奏明顯;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雖無對手,勝對強敵;各家風採、風格突出。 1、劍法準確、動作協調 在初級階段只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而在提高階段則要求劍法準確,不僅要懂劍法,而且要明劍理。 劍法動作比較複雜,對人體的協調性要求很高,協調是美的基礎,也是提高勁力的基礎,怎樣才能作到協調呢? ①全身放鬆:全身放鬆,以便於協調; ②以腰為軸:以腰為軸,通過腰的轉動帶動身體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協調; ③劍指配臺: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明白劍提的作用、動作路線,劍指與劍一開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協調; ④虛實分時:演練太極劍時,還要求注意心的變化,上步時,開始重心先不變,先虛步上步,然後重心才慢慢變換到下一個動作,重心的變換與定式動作同時到位,要求協調。演練時感到不協調、發力不順達,就要檢查上下肢動作配合是否合適;腰的轉動與四肢的動作是否配合:劍法的規格與動作的線路對不對;加速度的時機是不是得當等。 太極劍法
2、松沉自然、勁力順達:要求松腰沉跨、動作沉穩;劍法的勁力準確、協調;力從腰出,貫至臂腕。 3、速度適宜、節奏明顯:開始時速度不宜過快,主要弄清動作路線,注意姿勢的正確性,以後待動作熟練後可加快速度,同時注意太極劍的節奏,這種節奏就是太極劍動作的剛柔相濟、忽高忽低;勁力的輕重緩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間所表現出的一種韻律。演練武當太極劍時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間,演練競賽套路時可先按照相應音樂掌握速度。 4、連綿不斷、瀟灑飄逸:在初級階段要求動作基本連貫,在提高階段則要求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這就需要精心研究每個動作之間的銜接,其要領是用好腰勁,注意啟承開合的微小動作。 5、雖無對手、勝對強敵:太極劍是武術器械類的一種,是百兵之君,有極強的攻防含義,所以,每個動作所用的劍法的技擊作用是什麼?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平時雖然是單人演練,但要有強烈的攻防意思。 6、各家風採、風格突出:各式太極劍有各自的風格、特點,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風格;演練時要把握住各式的特點,發揚自己的風格,演練競賽套路時要注意動作規格要求,儘量舒展大方。 初練太極劍時容易出現的毛病:1、劍法區分不開:劍法不對,有些劍法區分不開,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劍法:點劍與劈劍;攔劍與掃劍;撩劍與掃劍;刺劍與捧劍。 2、身體上下起伏:演練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身體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練。年紀大的人可以資式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劍不走立圓:演練太極劍時,掛劍和撩劍應貼身走立圓,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對劍法動作走的路線不清楚,或轉腰不夠。 4、劍指用法不清楚:初學太極劍的人,劍指不知道放在哪裡,走的路線不對,其原因是對劍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線不清楚,劍提一般用於催勁、領勁或與劍一開一合協調相配。 5、不協調、不連貫:協調和連貫是演練太極劍的基本要求,演練太極劍的要在這方面深下功夫。 6、腋下不空:演練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腋下要空,例如,捧劍手不能太直,手應捧圓。 7、握劍太緊:演練太極劍時,握劍要松,手腕才靈活,以便於很好地完成各種劍法的動作。 8、眼向下看:演練太極劍時,眼應隨劍走或目視前方、對方,初學太極劍的人不要養成眼向下看的壞毛病。
編輯本段身法練習
手型、劍指
1)劍指的正確姿式:①中食指伸直併攏,向手背方向翹曲。②母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撐圓。 2)劍指的作用:①領勁例:平帶、攔劍、雲劍等。②催勁例:獨立上刺、平帶等。③用劍指直接攻擊對方。④與劍配合協調,平衡動作。
手法
①一般從右胯經左胯至頭上左側前。②護於手腕催勁。③以腰帶動劍指領勁。④定式:劍指指向前方,劍指與手臂成一字、劍指於手腕、劍指置於頭上左側前。
眼法
①定式眼看前方或看劍尖、劍指。②動作變化時隨身體轉動要做到精神貫注、勢動神隨、神態自然。
身型
太極劍同太極拳身型一樣,從頭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要求: 虛領頂勁——頭部,上頂頦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搖晃,頸部,肌肉放鬆、不可緊張、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聳肩,不可外張,不可內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揚起。 含胸拔背——胸部,舒松自然,不可外挺,不可內縮,不可僵直。背部,舒展拔伸,不可緊張,不可弓背,不可歪斜。 松腰沒胯——腰部,自然放鬆,不可僵硬,不可前挺,不可後弓。胯部,松沉正直,不可突跨,不可歪斜,不可收臀開膝。臀部,收斂縮正,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搖罷。 膝部,自然開活,不可僵直,不過腳尖,不可歪斜。
身法
同太極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轉松活,不忽起忽落,動作要以腰為軸,帶動上下,完整貫串。
步型
有並步、弓步、虛步、僕步、丁步、歇步、獨立步、平行步、叉步等。
步法
同太極拳,有上步、退步、撤步、蓋步、插步、跳步、行步、擺步、扣步、輾步等,轉換進退虛實分明,輕靈穩健,前進時,腳跟先著地,後退時,前腳掌先著地,不可重滯突然,重心移動平穩、均勻,清楚,兩腳距離和跨度要適當,腳掌和腳跟碾轉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
腿法
有蹬腳、分腳、擺腿、震腳、後舉腿等。要求支撐穩定,膝關節不可僵挺,上體維持中正,不可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
劍法要求
要求劍法清楚,勁力順達,力點準確,身劍協調,方法正確。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懂劍法、明劍理,做動作要明白劍法和劍法之間的區別。初學太極劍的人,容易混淆。
編輯本段劍法動作
點劍
①動作:腕部放鬆,突然屈腕上提. ②力點:劍尖.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④要點:松腕蓄勁、肘微屈微上提、肩下沉。⑤眼看:劍尖。
刺劍
①動作:劍尖向一個方向動作,直取對方。臂由屈而伸,與劍成一直線。②力點:劍尖。③勁力:從腰經肩到大臂貫至小臂。 ④要點:用腰勁、肘屈大小臂角度由小變大。⑤眼看:劍尖所刺目標。
劈劍
①動作:立劍,劍與臂成一直線,從上向下用力運動。 ②力點:劍下刀。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④要點:用腰勁。⑤眼看:劍刃所劈目標。
掛劍
①動作:劍尖後勾,立劍由前向後上方或後下方格開對方的進攻。②力點:劍刃前部。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④要點:含胸,轉腰,劍貼身走立圓。⑤眼看:劍尖。
撩劍
①動作:立劍由後前上方撩出,撩出對方的進攻。②力點:劍刃前部。③勁力:從腰經肩貫至臂。④要點:含胸、轉胸,劍貼身走立圓。⑤眼看:劍尖、對方目標。
雲劍
①動作:平劍在頭前上方或頭頂平圓環繞,用以拔開對方的進攻。②力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