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中秋節作文550字
2025-02-14 14:25:25
每個家鄉都有不同的風俗,但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從古至今留給我們世人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象徵著我們家家戶戶團圓美好。小編收集了家鄉的中秋節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鄉的中秋節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又到了。一大清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超市買了許多菜和月餅,然後,我們就回老家了。
一路上,我問媽媽:「媽媽,什麼是中秋節?」媽媽說:「就是家家戶戶都團圓在一起過節的意思。」我點點頭,可是心裡卻不太了解。到了老家,爺爺奶奶見了我們,心裡樂開了花。
過了一會兒,我們一家人忙著做飯。爺爺奶奶負責炒菜,我和爸爸媽媽負責做藕餅。我的「工作」就是把藕認真地洗一遍,再抹點鹽——媽媽說抹些鹽在藕上,切成的藕片才不會斷。之後,我又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學包了幾個藕餅。媽媽把包好的藕餅放到油鍋裡去煎,一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放在嘴裡,啊!真香呀!晚上,月亮悄悄地升了起來,今夜的月亮顯得格外圓,格外亮。我們一家人便開始忙著拜月神了,在外面放上一張小桌子,擺上蘋果、月餅、柿子……再擺好香爐,點燃一炷香。
開始放煙火了,一簇簇煙火在天空中綻放。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旋轉的花兒……紅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非常好看!此時的月亮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空中,照亮了整個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大地全裹在了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我們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一家人開心極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老家。一路上,涼風陣陣,感覺有點冷,我似乎嘗到了秋風的滋味。我終於明白了:中秋節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一起賞月,一起吃月餅,永不分離……
第二篇:家鄉的中秋節
家鄉的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每當此時,合家團聚,其樂融融。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其說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家鄉中秋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賞月。這天夜晚,皓月當空,秋風送爽。
辛勤勞作了一年的人們,看著豐收在望的莊稼,心中充滿喜悅。中秋節,青海人習慣上叫「八月十五節」。當沉沉暮靄布滿人間時,人們在院落的西簷下支上供桌,擺上月餅、瓜果,並在主房內點上燈,插上香,藏族還在中宮裡燒上「桑」。合家大小人等,靜靜地等待月亮升起。
逢上天高氣爽,風清月朗時,大家喜笑顏開,將月餅、瓜果各取一些,向空中拋撒,象徵著月亮娘娘品嘗。然後,一家人吃「團果」、「團圓瓜」和月餅。中秋節,除了祭月、賞月、吃月餅這些熟悉的民俗外,青海民間還有一種特殊的習俗:偷。偷??正是。
這是過八月十五孩提們最興奮也最重要的一項活動。老人們說:沒孩子者,偷的中秋的月餅,得子;無妻子者,偷中秋月餅,得妻。夜晚來臨,小孩子們不會跟上大人到院子裡閒庭信步式賞月,而是結成小團夥,駕著月光爬樹翻牆,越渠蹓溝,潛入到左鄰右舍偷月餅、偷尚在成長中的向日葵和炫耀著掛滿枝頭的蘋果。然後將偷得的「贓物」平分了吃。每偷到一點東西,孩子們總會得意非凡,覺得自己身手敏捷,來去不為人知。等後來就會明白對於中秋夜的「毛賊」,人們有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多發出點響動驚走而已。
第三篇:家鄉的中秋節
每個家鄉都有不同的風俗,但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從古至今留給我們世人的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象徵著我們家家戶戶團圓美好。想起中秋節那會兒,我的心情十分激動。
因為中秋節是團圓的日子,我們一家回到了鄉下,爸爸媽媽、妹妹、爺爺奶奶都齊聚在一起,一家6口人圍坐在圓桌前,談笑風聲、其樂融融的啃著味道不一的小月餅,一起共賞月圓,真是一幅家好月圓的景象。當爺爺說起今天的月亮特別圓,像一個水晶大圓盤掛在高空中時。
我的腦海突然閃現出一首詩:《水調歌頭》。然後我就故作詩人般的腔調,雙手放在背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千裡共嬋娟。剛朗誦完,爺爺奶奶就拍手叫好,雖然他們不懂我說的什麼意思,但是,還是對我讚不絕口。這時,妹妹也不甘落後,為我們大家表演了一段拉丁舞蹈,我們一家人融入在天倫之樂中。吃過月餅後,媽媽帶著我們走到屋外的空地上,爸爸抱著煙花走到空地中央,準備把我們歡度中秋節的快樂與天空一起分享。
「砰!砰!砰!」煙火迅速的飛向天空,漂亮極了。有的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菊花,有的像一條高大威武的巨龍,有的像一絲絲色彩斑斕的彩帶,還有的像流星一掠而過。我和妹妹興奮得蹦來蹦去,高興得合不攏嘴,喊道:「啊!太漂亮了。。。」
然後,在一旁的媽媽,用手機拍下了天空中每一朵花綻放的瞬間。中秋節讓我們感覺的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傳統節日,更讓我們體會到一種凝聚力,一種家的溫暖。一個美好的中秋節,一個團圓的大家庭,就在快樂聲中結束了美好的一天。
第四篇:家鄉的中秋節
每當農曆八月十五的時候,我們廈門又迎來了一年一度,人人期盼的具有廈門特色的中秋節了!
中秋節裡人們會做很多的活動,如:賞月,吃月餅,博餅等。但對我們小朋友來說最期盼的就是博餅活動。中秋時分,人們就開始博餅了,我們小區也不例外,每年都組織博餅活動,我呢就一直惦記著這一天,生怕錯過。
今年我準時來到了小區博餅的現場,就和幾位已到的阿姨們組成了一組。幾位阿姨見我是小孩讓我先搏。我審視了下獎品,一秀是肥皂和牙膏,二舉也是牙膏,四進是洗衣粉,三紅是沐浴乳,對堂是油,狀元是高壓鍋。真豐富呀,我鎖定目標,抓起篩子輕輕地扔了下去,篩子在碗裡轉了幾圈停了下來,我看只有一個四,嘆了口氣說:原來是一秀呀。這時有位阿姨叫:「是對堂。」我楞了一下,仔細一數:一,二,三,四,五,六,真是對堂,一瓶花生油擺到了我的面前,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幾輪過去了,已經有以為阿姨搏到了狀元,但只是四紅帶五而已,還有機會還能搶,我的手再一次輕輕地放進碗裡,慢慢地扔下去,篩子每轉幾圈就停了,我一看五個四一個六,五紅帶六,大家大叫了起來。
接下來幾輪桌上的獎品很快的到了每個人的面前,一秀,二舉,三紅,對堂都沒了,只剩下狀元和四進了,比賽進入了白熱化,一個阿姨搏到了四進,所有東西都搏出去了,狀元也就是我的了,我高興極了,一手提著滿滿一袋的東西,一手拎著我最大的戰利品----狀元回家去了。其實我們每年都要參加好幾場的博餅活動,但我還是最愛參加這個小區的活動,因為雖然大家是不認識,而這又是很有挑戰和競爭的活動,但每個人都很開心地笑著,叫著,別人搏走了也依然替別人高興,真是非常的友愛。我們廈門的中秋節有趣吧!不信,你可以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