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遊戲人生作文
2025-02-08 19:23:09
導語:正如馬雲所說:「一個沉迷於網路遊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切記,莫因網遊遊戲人生。小編整理切莫遊戲人生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切莫遊戲人生
某一著名文人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誠然,每一事物都如陰陽八卦圖一樣好壞兼生,遊戲亦不例外。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遊戲產業方興未艾。遊戲隊伍之強大,遊戲時間之漫長無不讓人瞠目結舌,遊戲作為信息化社會的發展標誌,其深刻的影響不容忽視。
然而,遊戲真的僅是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標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即使不可否認的是遊戲的確拉動著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但世事無絕對,它也一定程度上起著消極的作用。小學生玩射殺網遊以致現實中拿刀傷人的現象駭人聽聞,因被家長沒收電腦且批評教育而跳樓自殺的慘劇令人寒心......這些慘痛的後果背後是網路遊戲缺少價值觀指導性,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極易跟風盲目,加上沒有家長的監護,未成年人則易被網路遊戲中出神入化的特效、虛像所迷惑而走上彎路。因此對於遊戲開發者而言,這些悲劇也是一警示,遊戲的內容和形式理應是健康向上的,莫讓遊戲成為毒藥,噬齧青少年的心靈,摧害祖國未來的棟梁。
遊戲的另一缺點是扼殺青年生命與生俱有的創造性和煥然活力。整日玩著別人開發的遊戲,享受著他人的成果,日漸創造力便不復生機,這或許是當今現代人多數隨波逐流的緣故之一吧。只懂玩,為何不自己去創造呢?美國青年就從遊戲獲得了啟發,他將普通的遊戲加上自己的靈感,為遊戲加上劇情,吸引玩家。又或將遊戲的方向轉向培養學生設計自我的城市、房屋規劃等具有培育性的遊戲方向上。而遊戲多以電腦為載體,青少年在發育時期,對其身體具有強烈的消極意義。年青一代老氣橫秋,眼睛沒有了活力,高中作文又怎麼建設大道國家、又怎麼感受世界的美呢?
遊戲的時間過度,擠佔的只能是思考的時間。人缺少了思考,成長的歷程就缺少了韻味。毛澤東曾說:「人應該多思考,眉頭一皺,計上心頭,就是說,多思出智慧。」多思考,才能完善個人,提高素質,促成一個人的成長。而「縱使被關在果核裡,我也是無限思想空間的王者。」的豪邁壯言也不也警醒著我們思考之重要性嗎?用思考的時間換遊戲的時間,這無疑是一個虧本的交易。蘇格拉底就是在思考中提出「認識你自己」的名言,亞里斯多德就是從思考中說出「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定論。思考讓人成熟,使人舉一反三,讓人增加自信。
因此,對於遊戲我們應保持理性,將它看作是種娛樂消遣是值得肯定的。但切莫誇大遊戲的作用,堅持適度遊戲,不要因為遊戲缺少了創造力,活力和思考的能力,切莫以散漫、無知來遊戲自己的人生。
第二篇:切莫遊戲人生
在鄉村看到這般繁華的街景,著實不是件易事。
吸引了我的是那個圍滿人群、供人套圈玩耍的小地攤。攤主是個皮膚黝黑的婦女,約摸三十來歲,但細細一打量,額上代表了歲月滄桑的,是皺紋的痕跡;黑髮間未能被掩蓋的隱約銀絲,還依稀可見。客人甚多,她有些應接不暇。
買了十個圈,望著一個個誘人的小禮品,我仿佛早已勝券在握。然而,看著一個個竹圈以優美的姿勢飛出,卻一個個落了空,內心裡雖失落,但也回天乏力。
一次次的失望中,手裡僅握著餘下的最後的一個竹圈。實在不願空手而歸的我,情不自禁向前挪了挪腳,身體努力前傾,伸長了手臂,幾乎使圈懸在物品的正上方,只需稍稍鬆手,便能輕而易舉地套中。
可不知怎麼的,無意間瞥到了腳下那條用來規定套圈距離的紅線,乍一看,自己已超出很多。於是,心一虛,手一激,竹圈竟滑落下去,繞著物品跳躍著轉了幾個圈,卻有了要轉移方向的跡象。只可惜彈跳能力有限,又被物品纏住了腳,不得脫身,只好吊掛在半空中。
吊掛著的它大概挺難受的,但我也難受啊!套住一半是拿不走小禮品的。可就這樣算了麼?忙活了這麼長時間,耗費了這麼多精力,我是該遺憾,還是該埋怨?心中的不甘,讓我不想就此罷手。
環顧四周,是黑壓壓的人群,攤主正忙不迭地分配著竹圈。我不由自主地悄悄伸出了手,將那圈輕輕向下撥了一撥,隨即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縮回了手。圈,穩噹噹地落在了地面上,而我的心卻不安起來。惶恐中,我再次將餘光投向攤主,看到她的眼神也有意無意地從我身上掃過。所以當她走來的時候,我慌了,我知道等待著我的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是眾人犀利的目光和尖銳的嘲諷。
然而似乎是我多慮了,攤主只是遞上來小禮品,微笑著說了聲:「恭喜你!」當我正準備慶幸有驚無險時,攤主的又一句話凝固了我臉上的笑。「這只是個小遊戲,不是麼?我知道她還有一半沒有說——」何必為了這樣的小遊戲,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我沒有收那個小禮物——它本不該屬於我;但我也不是一無所獲——攤主讓我懂得了做人的基本原則!
第三篇:切莫遊戲人生
正如馬雲所說:「一個沉迷於網路遊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切記,莫因網遊遊戲人生。
在網際網路技術飛速普及發展的今天,網路遊戲作為其衍生品風捲殘雲般席捲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為時代發展的產物,這樣一種便捷的,有交互性的遊戲模式有其不可替代的優點,我們亦不能否認遊戲中的健康理念同樣豐富知識。但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網路遊戲給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早已觸目驚心。
因沉迷網路遊戲而引發的暴力犯罪事件層出不群,網路遊戲用戶低齡化,中學生「網路遊戲成癮症」高發化的態勢愈演愈烈。在這其中遊戲商家的責任不可推卸,不少商家在豐厚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以暴力、低俗的元素吸引眼球,有依靠「反智商」的操作模式,「捆綁」住玩家縱使其獲得的經濟效益有效帶動力就業及發展,但對青少年造成的傷害卻無法彌補。而社會主流價值觀引導的缺失以及監管機制的不健全更是為其推波助瀾。
但究其原因,沉迷於其中無法自拔的是青少年自己。年少輕狂不是藉口,自制力缺乏亦不是理由。追求自身能力的提升永遠不應該被追逐虛擬世界的虛無資本所取代,在陽光下揮灑朝氣的戶外活動時間亦不能被遊戲佔領剝奪。青少年對網路遊戲的沉迷更體現了他們內心責任感的缺失。因為深陷網癮中的青少年已經將親朋的幸福置之度外,將對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推卸一空,因此青少年更要學會用愛與責任克制自己,不讓喜歡變成放肆。
不良的網路遊戲並非如洪水猛獸將你一切瞬間席捲一空。它用點滴漫灌的力量日積月累地去擊垮你的心理防線。長時間對網路遊戲的沉迷有如於吸食「精神鴉片」,不光會對其產生無時無刻的依賴,更會在精神幻覺中混淆現實與虛擬,造成價值觀的混亂。
歌德有言:「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適度的用網路遊戲娛樂消遣本無可厚非,但過度沉迷其中便必然成為它的奴隸。到頭來,遊戲成為最大的贏家,而人生中的失敗已無法挽回。被遊戲掌控過的人生,不僅沒有排遣空虛寂寞,反而留下了無法填補的精神空白和人生遺憾。
正如馬雲所說:「一個沉迷於網路遊戲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中華民族的未來在我們青少年手中。我們的人生不能被遊戲,國家的為了更不能被遊戲!選擇健康的網遊,進行適度的「網遊」是青少年應有的責任與擔當。切記,莫因網遊遊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