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小故事作文
2025-02-04 14:31:09
和諧是諾大的藍天剛好有白雲的陪襯,美麗的花兒有綠葉的依偎。這種感覺就是剛剛好,一種看起來舒適、愜意的感覺。
和諧的小故事作文
一個寒冷冬日的晌午,女主人準備打掃庭院,一出門就看見四個蜷伏在柴堆旁被凍得發抖的老人。出於善良的美德,女主人請四位老人進屋喝點熱茶暖暖身子,老人問:「你們家有男人在家嗎?」女主人說:「沒有,先生和兒子都上班去了。」老人們回答,他們不能進去,原因就是因為你們家沒有男人,女主人只好作罷。
吃中午飯之前,女主人和家人說起了先前的那件事,她先生立馬要她去請四位老人進屋吃飯。女主人來到柴堆前看見四位老人還在,就把先生的意思給他們說了,四位老人猶豫了一下,說:我們不能一起進去,只能進去一人,原因是你們家都快吃飯了,不可能有那麼多飯,接著又說,我們四人分別叫財富、成功、平安、和諧,你去問一下你先生,看他願意請誰進去。婦主人內好回頭問先生。先生說「財富」最好,就請「財富」,兒子卻說還是請「成功」吧,在出現分歧的情況下,女主人自己倒是有點想請「平安」,於是她也說了自己的想法,一旁的女兒說話了:「我看最好請「和諧」」。先生聽了女兒的話覺得有道理,全家人終於達成了一致。
女主人又出門把他們的決定對四位老人說了,於是她領著「和諧」往家裡走,快進門時她回頭一看,四位老人都跟來了,女主人不明,就問其中原因:「你們不是說好只來一人嗎?」「和諧」笑著回答:「你們請了其他三位中的任何一位,就只來一位,你請了我就等於請了我們四個,我們是不可分的」。啊!我們明白了:和諧=財富+成功+平安。
和諧的小故事作文
英國詩人雪萊的墓志銘是莎士比亞《暴風雪》中的詩句:「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
聶耳是我國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銘引自法國詩人可拉託的詩句:「我的耳朵宛如貝殼,思念著大海的濤聲。」愛爾蘭詩人葉慈的墓志銘是他去世前夕寫的一首詩的最後十七個字:「對人生,對死亡,給予冷然之一瞥,騎士馳過。」大文豪蕭伯納的墓志銘:「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銘:「恕我不起來了!」古希臘大數學家刁藩都的墓志銘:「過路人,這裡埋葬著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數字可以告訴你,他的一生有多長。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
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頰上長了細細的鬍鬚。如此,又過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結了婚。婚後五年,他獲得了第一個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運給這個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輝燦爛的生命,只有他父親的一半。自從兒子死後,他在深切地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結束了塵世的生涯。」傑弗遜是和華盛頓、林肯齊名的美國三大偉人之一,美國的第三任總統。他的墓碑碑文是他自己寫的:「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維吉尼亞大學之父。」盧梭:「睡在這裡的是一個熱愛自然和真理的人。」
貝多芬:「他總是以他自己的一顆人類的善心對待所有的人。」
馮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講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舊志不懈,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
普希金:「這兒安葬著普希金和他年輕的繆斯,愛情和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
牛頓臨終前曾說:「我只不過是在大海邊撿貝殼的小孩」。然而,大異其趣的是,鐫刻在這位英國大科學家的墓碑上的,卻是:「死去的人們應該慶賀自己,因為人類產生了這樣偉大的裝飾品。」
和諧的小故事作文
從前,有一個脾氣很壞的男孩,他的爸爸給了他一袋釘子,告訴他:每次發脾氣或者跟人吵架的時候,就在院子的籬笆上釘一根。第一天,男孩釘了37根釘子。後面的幾天他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脾氣,每天釘的釘子也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實際上比釘釘子要容易的多。終於有一天,他一根釘子都沒有釘,他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說:「從今以後,如果你一天都沒有發脾氣,就可以在這天拔掉一根釘子。」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最後,釘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帶他來到籬笆邊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籬笆上的釘子洞,這些洞永遠也不可能恢復了。就象你和一個人吵架,說了些難聽的話,你就在他心裡留下了一個傷口,像這個釘子洞一樣。」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卻有著不簡單的寓意。
插一把刀子在一個人的身體裡,再拔出來,傷口就難以癒合了。無論你怎麼道歉,傷口總是在那兒。要知道,身體上的傷口和心靈上的傷口一樣都難以恢復。
共建和諧社會是如今我們的祖國給我們的歷史使命。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在於不斷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個世界需要愛、需要溫馨、更需要和諧,這樣就會讓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心靈的溝通,也會使人與人之間學會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幫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進和諧因素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每個人都能以寬闊的胸襟對待社會,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他人,多一份溝通少一些誤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我們的社會就能更加溫馨、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