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反思範文
2025-03-12 16:04:25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略讀課文,教學中,我把指導朗讀、抓住課文敘述的要點、品味文中生動的語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景觀。下面小編為您推薦《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借鑑。
《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反思範文(一)
第二課《雅魯藏布大峽谷》是選學課文,這樣文質兼美的文章作為選學課文,實在可惜,但選學課文千萬不要當成講讀課文來上。文中關於大峽谷風光的描述是非常優美的,但因為時間關係,我只能蜻蜓點水式的一筆帶過,那種美感,很難在孩子們心中留下印象。
回顧《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的教學實踐,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的讀文、談感受。課堂上把指導朗讀、抓住課文敘述的要點、品味文中生動的語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景觀。在學習方式上,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主動探究,並願意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了解作者用具體、準確的數字,用比較的方法來證明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訓練學生歸納語言,積累語言,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能力。拓展實踐學生補充介紹各自了解的有關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其他情況。總體來看,學生學得比較紮實,而我也找到了一條利用略讀課文教學在學生讀書能力培養上的線索: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滲透自主學習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所以略讀課文的教學,較好的做法是:略中有精,整體把握求「略」,重點感悟求「精」。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第一自然段概括寫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壯麗的景觀,接下來通過一組數字和作比較來寫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突出它的壯觀。第三、四自然段主要寫大峽谷的奇異景觀,從水、山、生物三個方面,抓住水的千姿百態,山如神來之筆,生物多種多樣進行了具體描寫。其中,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是過渡句。最後寫正因為大峽谷如此壯美奇異,所以一定會成為世界人民關注的熱點。
上面的理解體會結合學生的自學進行。雖然是略讀課,我仍然要注意對文章中生字詞語的檢查,
《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反思範文(二)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一篇略讀課,文章用簡煉生動的語言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壯麗,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二是要邊讀書邊想像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發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視頻激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在課堂伊始,我播放了一段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視頻。直觀的畫面,給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活力,而較簡單的介紹,又激起了學生對大峽谷更多的好奇。學生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對課文的學習,是比較有效的。
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是一節略讀課,老師的引導不宜過多,應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說。所以我抓住本課的重點,給學生出了一道填空題,即「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並說明填寫的理由。學生在自讀課文後得出初步的成果,然後我再建議他們進行小組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就有比較清楚及全面的認識。
三、積累與運用。本單元都是寫景的文章,讓學生積累寫景的一些好詞好句,對他們的作文是非常有幫助的。為了讓學生能在愉悅的氣氛中去記憶,去運用這些好詞好句,我讓學生扮演導遊,我則充當旅客,請他們來為我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學生對這樣的角色扮演法總是興致勃勃,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提高了。
在備第一單元的課時,看了不少參考資料。教學目標中,總會出現「邊讀邊想像畫面「的要求,但我如何知道學生能否做到這點呢?用什麼方法來檢驗呢?這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請老師指教了。
《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反思範文(三)
這篇課文為我們描繪的是大自然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雅魯藏布大峽谷。課文首先介紹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所處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與珠穆朗瑪峰為鄰。接著,課文列舉確切的數字,與世界上其他幾個著名大峽谷進行比較,說明了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這一無可爭辯的事實。然後,課文從大峽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樣性等方面描繪了峽谷的奇異景觀。在這一部分,作者運用了「從……到……」的排比句式,氣勢非凡,讓人感到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自然景觀真如神來之筆。
讀罷此文,猶如走進了神奇美麗的畫卷之中,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哪些壯麗景觀;二是要邊讀書邊想像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發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自讀來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神奇與美麗。但可能受文章具有說明文的特性的影響,學生在剛開始讀時往往缺乏興趣,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在反覆朗讀推敲課文之後,學生們才漸漸地喜歡上這篇課文,尤其是對三四兩個自然段的有關大峽谷奇異景觀的介紹更是喜愛有加。我自我感覺本課的最大敗筆之處就是未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抽象化的東西,來促進學生通過想像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雅魯藏布大峽谷》教學反思範文(四)
這是一篇充滿科學性、知識性的文章,文章中介紹的雅魯藏布大峽穀神秘而美麗,雖然有點難理解,但卻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探索、了解的興趣。
因此,我就從激趣入手,利用學生們求知的好奇心,採用探索、尋奇的方式,逐步揭開雅魯藏布大峽穀神秘的面紗。
1、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及旁白,全面展現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外貌,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地理位置及外觀:
從而理解「咫尺」、「馬蹄形」、「海拔」這些詞語的意思。尤其是在多媒體上展現「涓涓細流」、「簾簾飛瀑」、「滔滔江水」的不同水流的畫面,通過對比,更讓學生領略到了水的千姿百態,這些正是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它可以介紹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使學生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有了深刻的感性認識。
2、從理解詞語入手,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如:
文中的「堪稱」「號稱」「美譽」,是在用不同的詞語表達同一個意思;課文裡有一些詞語帶有引號,如「世界屋脊」「植物類型博物館」「動物王國」,都表示特定的稱謂,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加以體會。還有「最長」「最深」的數據說明也寫出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文章用詞謹慎、科學,理解了重點詞語,也就理解了課文。
3、引導學生理解句子:
文章每段有一個起概括作用的句子,如:「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映襯著雪山冰川和鬱鬱蒼蒼的原始林海」、「大峽谷的奇異景觀還體現在生物的多樣性上」。抓住句子來理解內容,是學習這篇課文寫作手法的一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