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思鄉的優美抒情作文
2025-03-01 18:48:25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有關思鄉的優美抒情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有關思鄉的優美抒情作文(一)
在奔馳的列車上,透過窗外的綠色,我的思緒隨著飛轉的車輪,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童年的故鄉。
那時處處瀰漫著青草的氣息,天空中懸掛著清朗的圓月,嘹亮的雞啼喚醒故鄉忙碌的每一天。豐盈盈的莊稼、綠油油的蔬菜,五彩繽紛的果花、菜花、滿山遍野的野花吸引著肥胖的蝴蝶、蜜蜂,就連萋萋芳草都是那樣的鮮嫩欲滴;溪水涓涓繞村而過,無數的鱔魚、鯽魚、蝌蚪歡躍於寧靜的水波;樹杈、枝頭自由歌唱的小鳥、知了,夜間田野此起彼伏的蛙鳴,冬去春來及時安家的燕子,大大咧咧刨食草蟲的雞鴨,家家戶戶滿圈的豬牛,甚至連家門口的竹林下都有巨大的蟒蛇在正午的烈日下棲息乘涼……
如今,踏上故土,一束束橘紅的光焰次第進入我的眼帘,寬闊的公路,鱗次櫛比的樓房,川流不息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華燈璀璨的街道……像連綿不斷的畫卷一樣令人賞心悅目。
匆匆的扔下行囊,帶著深深的眷戀去捕捉故鄉人真實生活的蹤跡,解讀他們心靈的密碼。故鄉的大部分田地被精明的商家廉價徵用,今日的故鄉人遠不是魯迅筆下呻呤的閏土,他們輕鬆的管理著一部分土地。我感受著他們執著的熱情、慷慨的幫助,我為他們衝破土地的囹圄而興奮,對故鄉人振興家鄉的願望和激情充滿信心。
曾經堅實的田間小路被一點點的擠佔或被雜草隱藏,肥沃的土地變得板結,一排排的桑樹、梧桐樹已被大型推土機揚轉;偶見幾棵根部裸露在外的桑樹,不但沒有了往日的嫩綠與堅定,還扭曲著腰身,無奈而疲憊。那令人痛心的一幕幕讓我徹骨悲涼,仿佛看見了衣衫襤褸的新城。
故鄉的發展也許有自己的曲調吧,沒有代價就沒有發展,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規律。但令人擔憂的故鄉人在富餘的時間與貧困的文化之間,遠離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遺失了守望田野、院落的熱情,陷入急功近利和迷惘的生活狀態。
為何故鄉的變遷會有些許感傷的音符?為何發展中的故鄉人與自然不能共生共榮?在這樣的時刻,我愈發懷念故鄉過去清新的綠色。
粗茶淡飯的歲月,沒能衝淡故鄉人內心的寧靜。滿眼的綠蔭,他們的純樸、慷慨和友善滲透於我的血脈,他們對生活的企盼、對命運的抗爭、對土地的熱愛,賦予我太多的靈感,使我的血液裡永遠流著故鄉泥土的氣息,絲絲縈繞的鄉情,是我永遠無法掙脫的牽絆。
多少次與親人的相逢與離別,都牽動著我一段不能忘懷的過往,牽動著多少情愫,牽動了多少愁腸。每一次的相逢與離別,讓我加深了對故鄉的思念與牽掛。思緒萬千,久久地停留在故鄉的思念與牽掛中,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慰藉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只能遙寄一束幸福的祝願,無論何時何地,故鄉依舊瀰漫在我心中。無論遊子的行程走得多遠,只要被溪水浸潤過的心靈,都會牽掛故鄉的明月,都會深深懷念故鄉泥土的芬芳。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如今,我只能遙寄相思的一束鄉愁,把它種在心底,讓它萌芽,把它種植成一株粉紅色的回憶,把它種植成自己心中永恆的記憶。讓它穿過相思的門,把那些溫柔如水、冰心玉壺的思念,傳達遠方,傳達給我心中日夜思念與牽掛的故鄉。
有關思鄉的優美抒情作文(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上學時讀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並沒有特別深的體會,更不用說理解作者寫詩時的心情了。一晃離開故鄉已二十四年了,期間隨著年齡和心理的變化,一種思鄉的情緒在心裡瘋長,以至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總感覺有一種東西在啃齧著我的心田。
我的故鄉在千裡之外的青島,那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1984年春天全家隨父親遷來淄博,記得去接我們的是父親單位上的一輛「黃河」牌大卡車。離家時印象最深的是上車的剎那間,本家三娘——一位善良的農村婦女,把院子裡黃瓜架上剛成形的黃瓜妞子全摘下來,塞到我和弟弟的懷裡,眼裡依稀閃動著淚花,那依依不捨的身影一直定格在心中,二十餘年揮之不去......
故鄉的印象現在已很凌亂,但有關童年的記憶卻依然清晰,恍如昨日。
記得村的南頭是一大片楊樹林,樹林南是一條水渠,岸邊散布著幾棵垂柳。春天一到,到處是一片鬱鬱蔥蔥,這時最好的遊戲是做柳笛了,細的激昂,粗的低沉,整個樹林裡柳笛聲此起彼伏,互相比賽,其樂無窮!男孩子另一個醉心的事情是用彈弓打鳥,那時做彈弓的主材料橡膠皮——自行車廢內胎非常緊缺,我是纏著大哥幾個星期,才從姑媽那兒好不容易討來的。接下來的任務是找一塊帶杈的樹枝作彈弓託,這要求木質要硬,桐木楊木不行,好在村東有大片的榆樹。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一副漂亮的彈弓終於做成了!當時喜悅的心情即使90年代初用上呼機也比不了。
經過精心準備,在所有的口袋裝滿彈藥——小石子,打獵開始了。那時鳥兒種類非常多,最多是麻雀,但我們一般不打,嫌難看。大多選擇一種叫「柳柳蛋兒」的鳥,黃肚皮,灰白相間的翅膀,非常漂亮,個兒比麻雀還小,飛的又高,其狩獵的難度可想而知。當然最喜歡的獵物是體型較大的斑鳩,打下來可以改善生活,畢竟那年代肉可是不常見的奢侈品,所以一見到斑鳩我們都激動的手心出汗,於是從村南攆到村北,有時連飯也顧不上吃,但常常一無所獲,用大人的話說,淨耽誤鳥兒吃食。其實那時候力氣小,根本打不下斑鳩,只是小孩家的野心罷了。於是河裡的鴨子便成了替罪羊,我們朝著它們一通亂射,用來發洩一下心裡的失望,然後在大人們的呵斥聲中急急逃回家。
夏天是孩子們比較難熬的季節,酷熱之下唯一的樂趣就是跑到河裡遊泳了。那時也沒人教,跳下水撲騰幾下就會了,當然嗆水是難免的。姿勢嗎一律是「狗刨」,會點仰泳潛水的大孩子常常讓我們心慕不已。記得有一個上三年級的夥伴,放學後率領三四個年齡較小的夥伴到河裡遊泳,為了顯示技術,從很高的岸上一頭扎進水裡,好久沒有動靜,岸上幾個小朋友在驚慕了好長時間後,方醒悟過來,連哭帶喊招來大人,但為時以晚。悲劇發生後,很長時間家長都不讓孩子到河裡遊泳,只要回家用指甲在身上一划,如果皮膚變白,必招來一頓巴掌。後來有了教訓,遊泳後等熱出汗來才敢回家。但往往又熱得受不了而回到水裡,如此反覆誤了上學或吃飯,挨打還是少不了。
要說最喜歡的季節還是秋天,除了氣候宜人以外,遍野的玉米棒子地瓜花生都熟了,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我們便從家裡偷偷拿來火柴,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挖一個土坑,放上一些地瓜和花生,拔一些野草放在上面點上火,玉米棒子則用樹枝插上在火上面烤,有時半生不熟就吃,味道非常香甜,畢竟那時還沒有徹底解決溫飽問題。如果要想改善生活,就逮幾個螞蚱燒著吃。但這種行動也要冒很大風險,一是容易引發大火,其次那年代為了保衛公有財產,每到秋收的時侯,各個生產隊都派民兵巡邏,濃煙常常把他們招來。於是我們就安排人放哨,地點也選在偏僻的深溝裡(其實煙也會冒出來),不然被捉到,雖不致於被批鬥,回到家挨頓打是免不了的。
難忘的還有冬天裡雪天打雪仗,河灘上溜冰,砸開冰面捕魚,跟舅舅到田野打獵...當然冬天最興奮的是過大年了。首先有新衣服穿,其實那時候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只能穿哥姐的舊衣服改裝的,我家兄弟三個有新衣服穿,得益於有個當工人的父親。另一種喜悅來自於父親捎回來的大紅鞭炮,那時在農村可是稀罕貨,當然捨不得成串放,拆開來一個一個用香點著放,在小夥伴們羨慕的眼光中,一直放到正月十五。過年另一個大的收穫是拜年,(不象如今的拜年讓人覺得累),我們老家家族很大,初一一大早,天還沒亮就高高興興地穿上新衣服,成幫結隊地挨家挨戶拜年,一直拜到晌午。口袋裡收穫滿滿的糖果花生,如果遇到比較「開明」的長輩,還可以讓你點上一棵香菸,於是在長輩們寬容善良的笑聲中,收穫著一年的幸福和快樂......
時過境遷,而今已進不惑之年,物質生活雖然有了很大提高,但隨著人情的日漸冷漠,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使客居他鄉的我無所適從。遙遠的故鄉,留戀的童年,淳樸的民風都已成回憶。更令人可惜的是,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竟沒能留下一張兒時故鄉的照片!
懷念故鄉,懷念故鄉的小河以及逝去的童年......
有關思鄉的優美抒情作文(三)
無意於理會周遭的喧譁,散漫地塞上耳機,任薩克斯的音樂低緩地縈繞耳際,仿若飄蕩在這俗塵間的繁華,都在低吟淺唱中隔絕了。悄悄地起身離開,獨自一人遊走在靜謐的夜色中,偶爾幾個匆匆人影掠過。
夜色籠罩,昏暗的燈光,依稀間蕩漾著秋風婆娑的樹葉,偶爾幾聲類似於蟋蟀在草叢裡的鳴叫,在橘黃渲染的幽長校道裡,輕揚著一串舒心悅耳的音符,或許是因為行人寥寥,抑或是秋意愁濃,沉浮的空氣中竟多了幾分悽靜的粒子,或上或下地侵襲我本就孤寂的身影。
繁星點點,遠方隱匿在夜色中的小山丘,幾座連續起伏的山線,坐在毛茸的草地上,目光所及之處,盡顯自然和諧的美韻。一瞬間,似有幾分熟悉的懷舊味道,在惆悵的思緒中若隱若現。
記憶深處,家鄉也如詩畫般的美。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客家圍屋,四周環繞著鬱郁青蔥的樹,也有幾十株野生的竹生長在這一片綠的簇擁中,挺拔地向上伸展,但凡這些綠,似乎一年四季都不曾有過蕭條的枯枝,新生般地沐浴陽光。最令人欣喜的是,後院三條純天然的山泉穿過層層石巖,在夏季炎熱時分,往外噴湧出清涼的泉水叮咚,與攀附樹枝上的知了「嘰嘰喳喳」聲,似乎在合奏著什麼自然旋律,愜意極了。
傍晚時分,夕陽尚未完全褪去餘暉,已見炊煙嫋嫋平升天際,白灰的炊煙與橙黃的夕陽交融,亦虛亦實。遠處農戶人家乘著天色未暗起鍋準備晚餐,時而與在菜園裡澆灌的農夫吆喝,時而對著頑皮的孫兒呵斥,談笑間平淡的幸福流溢著。偶爾幾個農忙的人家從田地裡回來,扛著鋤頭,慢悠悠的吸著市價便宜的老式捲菸,也在跟著旁人吆喝。幾條忠實的黃狗圍著眼生的人轉悠,時不時伸長脖子、搖著尾巴、湊著鼻子試探著味道,空中偶爾飛過結群歸巢的燕……
茶餘飯後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了。猶記得,那時候,我們一個祖屋上上下下的鄰裡都圍坐在堂前的空地上,老的少的,搬出自家的小板凳,就著小圓木桌子喝茶聊天,說的東西不過都是些家常的柴米油鹽,叨叨哪家人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發笑的事情。男人們不喜聽女人們愛說的話,就著近的地方,湊著幾個人,打起牌兒來。我們這些小的,既聽不懂她們為何發笑,也不想走近他們打牌的地方招惹嫌棄,自個兒結著幾個夥伴,跑到一旁的土地,玩著我們自己的遊戲,笑著吵著……夜色籠罩,繁星點點。
後來,村裡的學校拆了,年輕人也都出了城覓活,只剩下零散的幾戶人家,多半是在那裡過了大半輩子的老人,難捨家的一份真情,仍然守著家鄉。每逢過年過節,大傢伙回去祭祀祖先,來去匆匆,聚在一起賞月閒聊的機會也漸漸地少了。
家鄉,卻依然如詩畫般的美。
思緒幽長,秋風在悽靜的夜裡吹拂,更添了幾分冷意。耳邊的薩克斯也不知道循環播放了幾回,只覺得似乎自己在這無人的校道停留了很久,惆悵的思緒似乎也在空間裡飄蕩了很長的時間,去了很遠。才發現,在這貌似很長又很短的時間裡,我深深地思念我的家鄉,它一年四季的綠,還有恬淡的農家生活。
不在言語間起伏的思念,是在內心最真切的描摹。耳邊,名叫《回家》的薩克斯,仍在低吟淺唱……
有關思鄉的優美抒情作文(四)
漂泊了多年,才真正明白故鄉是什麼。
故鄉是姐姐手中彎彎的鐮刀,是母親的嘮叨和炊煙,是父親的嚴厲和莊稼,是披著塵土的老屋,是頑童的麥秸垛,是端著碗蹲在村口的鄉鄰們的笑語,是牆角臥而突起的黃狗的吠聲,是臨行前縫滿行囊的叮囑和牽掛……
小時候,覺得故鄉很大,很大,大得沒有盡頭,翻過一個坡,還有一個坳。現在,漂泊在外,方覺得故鄉其實很小,很小,裝在心裡,可以帶著走,只是覺得沉重,那麼多的大山和石頭,壘著太多太重的病根和鄉愁。
故鄉啊,你永遠是我胸口捂緊的37度體溫,是我舌尖尖上一句滾燙的姓氏和母語,是我體內一湧奔突燃燒的血液。
故鄉啊,請允許我邀來今夜的月光,在燭照八千裡黃土時,也燭照我巴掌大的村莊,把隔世的糧食,種進荒蕪已久的來路。
颳風了,下雨了,就想回家,家裡暖和。過年了,過節了,就想回家,家裡有紅紅火火的燈籠、團團圓圓的日子。
真想回故鄉喲,作為流浪他鄉的歌者,我卻一直只能把所有的思念寫成虔誠的文字,裝進信封,讓枯萎的靈魂和親近而又遙遠的故鄉對談。
當歲月的滄桑一次次吹響歸家的號角,我時常會問自己,夢兮何時,思念的最後一滴眼淚才能飄落?
多年來,我一直在渴望,在一個飄雪的冬日,穿上母親納的千層底兒,駕上一輛牛車,載滿曾經的年華和貧窮,踏上回家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