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民眾期待哪些「獲得感」
2025-02-24 00:41:25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7日提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引發熱議。執政者所思也正是民之所望。全國兩會即將啟幕,梳理民眾對兩會的期待,大到改革治國,小到柴米油鹽……,無論是真金白銀的收入增長,還是養老醫療教育的具體而微,背後無不是對「獲得感」的渴望與追求。
期待一
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讓錢袋子鼓起來
觀察近期網上輿論,「收入分配」成為民眾「獲得感」的首要訴求,也是對今次兩會的最大期待。在中國新聞網、新華網、人民網等媒體的兩會調查中,這一選項均居於榜首。
近期一項網絡調查顯示,超7成人對目前個人收入水平感覺「不滿意」。當被問及「您所在單位多長時間為員工調整工資」時,近4成人表示「不會調整」。
在各大媒體官方微博發布的有關「獲得感」的新聞下面,諸多網友直接留言「請漲工資」。
中新網的最新調查顯示,「漲工資」成為民眾最為期待的應對生活成本上漲的措施。為此,諸多受訪者呼籲,應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的長效機制。
其實,民眾「漲工資」呼聲的背後,是對收入分配改革的期待。調查進一步顯示,收入差距的主要問題是「行業之間差距過大」、「普通員工與管理層之間差距過大」等。
對此,有網友留言說,「有時候,並不是我們的收入下降了,而是看到很多人收入升得快,自己心裡的落差加大了。希望政府用好政策槓桿,讓人們在差不多的腦力、體力勞動付出時得到的收入能保持在同一個區間內,至於那些高收入、超高收入,應用財稅手段去調節,我們的社會是講求公平和效益的。」
期待二
繼續重拳反腐:把「老虎蒼蠅」打下去
民眾對於公平的訴求,不僅體現在「錢袋子」上,還體現在對於公權力的關註上。包括中國新聞網在內,多家媒體的調查顯示,「反腐倡廉」均居於榜單前三位。同時,「從嚴治黨」選項也居於榜單前十。
十八大後的兩年多,80餘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落馬,十餘萬黨員幹部受處分,除了黨政系統,反腐風暴還深入到國企、軍隊、高校等領域。中國反腐上不封頂、不設禁區,引全球矚目。
根據中紀委年初的部署,今年中國反腐的一個重點是向「蒼蠅」開刀。對此,有網友留言表示,「個別基層政府和基層政府的個別工作人員帶頭不依法執政的殺傷力是很大的,嚴重損壞了基層政府和當地群眾的關係,破壞了當地政府在群眾中的公信力。」
這位網友指出,「從人治到法治,再從法治到信仰自我規範和約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各級政府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反腐如何趁熱打鐵、如何由表及裡,形成長效機制把「老虎蒼蠅」打下去,成為兩會前民眾一大期待。
期待三
增進民生福祉: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除了對於公平的關切,諸如醫療、養老、教育、就業、食藥品安全等一些民生問題的改善,也成為老百姓對於增加「獲得感」的普遍訴求。
中新網的調查顯示,「社會保障」僅次於「收入分配」,位列兩會熱點排行榜第二名。其他媒體調查榜單的前十名,亦多為「醫療改革」、「養老改革」、「教育公平」、「住房保障」、「就業創業」、「食藥品安全」等民生話題。
網友「一葉稅舟」在微博上留言稱,「人民的獲得感是非常誠樸的,只要可以支配的錢多起來、物價降下來、有一定的休閒時間就滿足了。」
深化改革正是對民眾樸素「獲得感」訴求的回應,如何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認可的硬招實招,如何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令人關注。
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的全國兩會,正是觀察改革路徑、成果、進度的重要窗口之一。
期待四
加強環境治理:喝上乾淨水,呼吸乾淨空氣
近年來,環境汙染問題引起公眾廣泛關注。多家媒體的調查顯示,「環境保護」位列最受關注十大話題,其中,水汙染和大氣汙染問題最為嚴峻。這與去年官方公布的信息相吻合:冬天創下平均霧霾天數52年之最,近六成地下水水質差,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達19.4%。
綜合中新網微博、微信、社區等多個埠的調查數據,約半數人認為,目前的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
網友「Fred」在中國政府網上留言說:「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刻不容緩。說法有了,重在行動!」
下一步,如何行動?在媒體的調查中,諸多受訪者希望「減少公車出行」、「關停汙染企業」、「更多使用清潔能源」,以及「加大政府考核中環保工作所佔的比例」,等等。
網友「思思」建言,公民和企業都應該為經濟生活副產物——環境汙染買單,「建立汙染物清單管理,定期報告,適時檢查,分步推進,確保環境有所好轉。」另有網友呼籲,應儘早完善相關法規,從頂層設計逐步引導人們改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