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 九月初九傳統吃法
2025-07-05 00:16:12
眾所周知,重陽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對於這個時間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對於重陽節的來歷,大家知道的很少。自古以來,重陽節就一直存在,每當重陽節的到來,也會有許多的過節習俗,其中在九月初九還有獨特的傳統吃法。
重陽節的來歷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曆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將重陽節定為敬老節,從古籍中可以查詢出最早出現重陽節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大家就有過重陽的習俗也有著各自的做法,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要傳統吃法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風俗不同,但很多地區都會選擇吃重陽糕。另外菊花也是重陽節必吃的一種食物,人家會利用菊花做成菊花糕有長壽的意思,把菊花釀酒有吉祥酒的意思。重陽節不管是來歷也好還是寓意也罷,都是在寓意長壽美好久久。而且菊花在早些年間就成為眾多詩人詩中的一景。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