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巧的身體強大的心 尼康D750性能評測
2025-01-09 23:00:16
泡泡網數位相機頻道10月24日 作為一名「老」尼康用戶來說,尼康的每一個新機發布都會牽動著小編的心。一段時間以前,尼康新全幅單反D750發布的時候,小編也是興奮了好久。在第一時間為大家拍攝了D750開箱圖賞之後,小編也迫不及待的將自己的D800與D750做了一個詳細的對比。
尼康D750單機身國美11549元>>;配24-120VR套機15978元>>
(報價採集時間:2014.10.29)
很多人會說D800和D750不是一個級別的機器,也不是一個定位的機器,本身他們沒有什麼可比性。的確,這些觀點都沒錯,但是不得不承認,從理論上說D750確實是比D800要低一個級別的機器。而D750呢?則是尼康單反家族的新成員,至少要比D800新,所以兩臺機器個讓一步,也就有了所謂的可比性。
為什麼這次我們只說外觀
在如今的這個相機時代,很多人看相機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參數,但是小編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在全畫幅這個級別的單反上面參數的優劣已經不是很明顯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問題,當我們作為一個新手來選購相機的時候,更多的會去在意各項參數高低,但當我們變成攝影高玩的時候更多的是會在意哪款相機適合自己,而參數反而不是我們第一眼要看的東西。如果你和小編一樣也懶得看那些參數的話,小編就幫你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一下這款尼康家族的新成員——尼康D750。
首先是小編自己的愛機D800與今天的主角D750的正面對比,從正面上看很直觀的第一個反應就是D750好單薄。的確,新機D750是目前為止尼康全系FX單反裡面身材最小的,小編可以用親身體驗,一點不誇張的說,將D800與D750放入到同一個相機包裡面,D750最起碼會節省出一支50定的空間。
將兩部相機轉過來看,哇塞!翻轉屏!翻轉屏!對了,這就是尼康D750可以直觀看到的第一個最大賣點——翻轉屏。在一部全畫幅上使用翻轉屏這個設計真的是很少見,甚至像小編這種比較守舊的人一時間還不能接受(因為翻轉屏讓D750顯得不像全畫幅單反,更像是截幅入門機)。但是不得不說,加入了翻轉屏這個設計真的改善了我們拍攝時候的各種奇葩姿勢,最起碼有了D750我們不用再爬到地上或者站到梯子上取景了。再看看按鍵的設計,感覺D750的整體按鍵也都小了一號,但是在D750機身的左邊我們看到的是5個按鍵,相比D800多出來了一個。那麼多出來的是什麼呢?這個按鍵就是尼康Df與D810上都看到過的自定義菜單快捷鍵「i」鍵。
從頂部看D750還是具有明顯的尼康風格的,無論從機頂閃部位的標誌性的V字凹槽,還是較為硬朗的機器邊角。
兩個機器的「菊花」還是差別很大的,尼康D750使用了橫向的電池倉設計,而且在手柄防滑孔(就是底部的小黑洞)的設計上也比D800要深,這樣可以更好地防止在安裝手柄的時候更放心的抓取手柄。
在兩部相機的右側能明顯發現D750的用料很足,整個手掌可以握到的地方都有防滑橡膠包裹機身。而D800在存儲卡卡槽的位置並沒有防滑橡膠的覆蓋,而且通過小編自己將兩部相機拿在手上的感覺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D750的手柄握感更為貼合手掌,因為D750的手柄相對D800要深很多,也比D800的弧度要大,所以更貼合手掌,而D800的感覺則是更紮實,讓人能感覺到,手中的相機是真實存在的。
這一側大家能更明顯的看出D750纖細的體積,整個機身就像是被壓縮了一樣,但是這樣的體積換來的是,更為緊湊的排列布局。
說完了整體的差別,再跟著小編去探索一下局部的細節。首先是整部相機的靈魂部件——快門。整體上看兩部機器的快門位置並沒有很大的改變,無非是將焦平面標誌(就是那個看著像外星球的標誌)移動到了右邊。但是,依然是通過小編自身使用後,來告訴大家,D750的相機開關撥輪真的很有手感,它的手感並不像D800那樣「肉」,而是很有回彈感,以至於小編撥動了一次就上癮了(他們還怕我玩壞了)。再看肩屏的位置,D750不愧是將小發揮到「極致」了,就連肩屏也進行了「瘦身」,但這樣的「瘦身」並沒有影響到D750肩屏的顯示,反而它的肩屏顯示效果會顯得要比D800要大一些。
另一端的模式撥盤,D750採用了在小編印象中只有尼康低端相機才會使用的設計,這是令小編這個守舊派又無法接受的第二個地方。但是小編又不得不說,D750這種模式轉盤的設計真的很方便,這一點在小編從D7000升級到D800的時候感受到了,所以這樣的設計小編雖然個人不是很適應,但還是可以接受的啦。
在兩部相機的斜側面,D750取消前置快門線接口,而且在閃光燈按鍵的地方D750沒有像D800一樣使用機械閃光燈喚起裝置,而是使用了電動喚起裝置。這一點是小編比較喜歡的,因為D800的機械按鍵太容易誤碰了(就是開不開機都能打開閃光燈)。在閃光燈按鍵的下面是D750的BKT按鍵(包圍曝光),將兩個按鍵設計的很近,大大方便了在使用時候的設置速度。
D750在機身的插孔群上使用了三門的防護罩,而D800隻使用了一整塊保護罩,這樣在使用其中一個插孔的時候,也要將其他插孔的保護罩都處於打開狀態才可以,這樣就增加了進灰的可能性。而D750的設計就避免了這個問題,在使用其中一個插孔的時候,其他用不到的插孔可以不用打開,不至於進灰或損壞。
在D750目鏡方面的設計是讓小編這個守舊派第三個不能接受的地方,當然這次純屬小編個人問題。因為在小編的印象中,尼康的全畫幅目鏡就應該是圓形的設計(印象中這就是高端的代表),但是D750卻再一次「踐踏」了小編的感情。D750沒有沿用圓形目鏡的設計,那麼這種與D7000等相機一樣的設計有什麼好處呢?還是在小編自身使用上發現的,這種目鏡設計要比圓形的目鏡在舒適感上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目鏡取景的時候不會感覺到眼睛周圍有漏光的現象,還有就是這種設計的目鏡與眼睛的距離加長了很多,也變相的避免了手指觸碰目鏡留下痕跡的機率。
後側撥盤的位置我們可以看到D750的撥盤明顯比D800的撥盤要精緻許多,而且背部防滑橡膠的面積也比D800多處許多。這個位置的按鍵方面,大家吐槽最多的就是D750取消了AF-ON這個按鍵,開始小編還很擔心,但是拿到D750之後小編就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實際是人家機器本身就帶的功能),就是機身右側的PV和Fn還有背部的AF-L和AE-L鍵都可以自定位義多個相機功能,其中就包括AF-ON在內。
兩部相機的卡槽設計也有很大區別,D800使用了一張CF卡和一張SD卡的雙卡槽設計,而D750使用了雙SD卡的設計,這讓D750在SD卡方面有了比D800更好的兼容性,也降低了購買存儲卡的支出。
最後要說的是兩臺相機的屈光度旋鈕,D800的旋鈕暴露在外面,而D750的則有一半藏在目鏡下面,這一點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呢?還是小編從使用中得來的經驗,D800的屈光度旋鈕在要擰動的時候是很麻煩的,因為它被設計到了側面,所以轉動的時候很彆扭,而D750在轉動的時候就方便了很多,轉動D750的屈光度旋鈕就像調節背後的快門轉盤一樣,不會感覺到很彆扭。
D750外觀操控小結:全能的小怪物
從整體上看尼康D750就像是一臺精緻的工藝品,在外觀方面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很難找出D750設計不合理的地方。而小編在使用過這兩部機器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D800更適合在影棚中使用,而D750則傾向於兼容全部環境。的確,如果從實用角度來說D750肯定是超過D800很大的一段距離,因為D750擁有更輕的重量、更小的體積、更加緊湊的設計。而以上這些因數往往就是決定一臺相機是不是適合購買入手的關鍵,恰巧尼康D750做到了所有的這些。即使,在有一些的地方讓小編感到很「不爽」,但是小編又不得不承認D750在外觀上是一件完美的相機,非要做一個比喻的話,小編覺得D750就像一隻被上帝親吻過的完美小怪物。尼康D750單機身國美11549元>>;配24-120VR套機15978元>>(報價採集時間:201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