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餐桌前的談話初中優秀作文

2024-08-07 22:12:13 2

  餐桌上的談話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教育氛圍。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餐桌前的談話初中優秀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餐桌前的談話初中優秀作文篇一:

  我吃飯習慣狼吞虎咽,嘴巴像一個漏鬥似的,總是浪費一些東西。吃飯時,碗裡的飯吃不乾淨就離開餐桌。

  就在前年的時候,我吃飯的時候就是個小漏嘴,爸爸經常為此批評。這不,就在這次的餐桌上,我又犯了這個錯誤。

  我剛吃完飯,爸爸又叫起我來。「孩子,你怎麼又把飯粒弄在桌子上了。快來,把飯粒吃乾淨。」爸爸又開始嘮叨了,每次吃完飯我都得再上餐桌「打掃戰場」。

  我毫不情願地對爸爸說:「爸爸,你怎麼又叫起我來了啊?」

  「你不把飯粒吃乾淨,飯碗裡的米粒也不刮乾淨。聽話,來,把它吃了。」

  「不就是幾粒飯嗎,浪費就浪費了」,我毫不在乎地說,「這有什麼要緊的,幹嘛怎麼大驚小怪啊?」

  爸爸激動地說:「難道你忘記《憫農》這首詩了嗎?農民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詩中還寫道「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四海無閒田寫出了農民的勤勞和辛勞,他們這麼累,不都是為了我們有糧食吃嗎?」

  等爸爸說完,我腦海裡浮現了農民伯伯辛苦種田的景象……想到這裡,我立即把飯碗裡的米飯刮乾淨,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掉。慢慢的,我漸漸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一次,兩次……我漸漸的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直到有一天,我去奶奶家玩,吃飯一點米粒也不留,奶奶對我刮目相看:「孩子,你終於改掉了這個壞習慣啊!」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是啊,我改掉了這個壞習慣。我還懂得了要珍惜糧食的道理,不能浪費一點一滴的糧食。

  餐桌前的談話初中優秀作文篇二:

  從小到大,與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飯的情景,我已經經歷過無數次了。比起美食,這幅情景中更美好的親人之間的噓寒問暖,閒話家常,但近年來,我發現同樣是在餐桌前,談話卻越來越少了。

  就拿今年的團年飯來說吧。一開始,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始互相寒暄。爸爸關切地問爺爺奶奶:「爸,媽,您們最近身體好嗎?」「挺好的,不用擔心。」然後爺爺奶奶就詢問爸爸工作上的情況、我的學習等等。接著外公又囑咐我說初三學習固然很緊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休息。總之,無非敘些家長裡短不久,外婆和媽媽陸陸續續端來幾道美味的菜,大家就又連連稱讚。本來,我以為難得過節能這樣一家人齊聚一堂,應該彼此有很多話想說,但誰知菜一上齊,大家就漸漸沉默了。有的開始只顧著看電視上的春晚,有的開始一心看手機新聞,最過分的是,連「吃」這一基本環節都被影響了,姑媽說:「各位稍等,請先別起筷,待我拍個照片發朋友圈。」她非但要將整桌子的菜擺成好看的形狀,拍個「全家福」。還要給每一道菜都拍個特寫。別人還可,兩個年幼的表弟表妹可餓得等不及了,表妹撅起小嘴,抗議道:「這樣光拍照,不吃,有什麼意思呢?」惹得大家都樂了。

  終於大家起筷,餐桌周圍陷入了與春節的熱鬧氣氛好不相襯的沉默之中。除了電視的聲音,和手機的按鍵聲,沒有什麼聲音,偶爾有人在手機上看到有意思的新聞,說出來分享一下,也不過大家略議論幾句就又安靜下來了。別人沒話說,表弟表妹可是非常想和大家聊天。他們不停的呼喚,餐桌旁的每一個人都喊了個遍,可是沒有得到絲毫關注。最後,表弟無奈地說:「他們怎麼都不理我們呢?不如我們兩個一塊兒玩算了。」於是兩個小朋友就悶悶不樂地離開餐桌,一起到客廳玩玩具去了。

  餐桌前的談話,不僅僅只是親人之間的閒談,更是寄託著親人之間的愛與關懷。現在,交通條件比從前發得多,團圓已經並非難事。可是人們普遍變得更加浮躁,整天忙於做自己的事情,不懂得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所以即使是在本該身心放鬆,與家人談笑的聚餐時光,都只顧著看電視、玩手機等等,餐桌前的談話就越來越少了。團圓的意味漸漸失去了。

  一家人在餐桌前一齊吃飯,這是一幅美好的畫面,而其中最美好的,便是餐桌前的談話。我衷心希望有一天,餐桌前又總能聽見溫馨的談話聲。

  餐桌前的談話初中優秀作文篇三:

  「快吃,快吃,現在長個兒,要多吃點啊!」爺爺一邊不停地往我碗裡夾肉,一邊嘮叨著。奶奶也說:「是啊!是啊!長個兒一定要多吃。」這,是在爺爺奶奶家常有的一幕。

  重陽節那天,我到爺爺奶奶家去看望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知道後,就開始忙活起來,到街上買肉類等。

  晚上,一開飯,奶奶就盛了一碗熱飯,然後對我說:「快,趁熱吃,否則等一下涼了就不好吃了。」我接過飯碗,吃了起來。奶奶就把肉和龍蝦放在我的面前,而爺爺奶奶的座位前卻是那鍋不知吃了幾餐的黃瓜湯。接著,奶奶又忙開了,開始夾了點菜給我,又夾了肉和龍蝦,放進我的碗裡,說:「來,吃點肉和龍蝦吧!有營養。」說著還幫我把龍蝦去了殼。沒一會兒,我碗裡的東西都快要推成「小山」了。我津津有味地地吃著肉和龍蝦,然而,奶奶卻吃起了黃瓜湯,我看見了,就說:「奶奶,您們吃肉吧!」「我不吃,你吃吧!」奶奶說。「您不吃,我也不吃。」我邊說,邊不停地往碗裡夾黃瓜。但奶奶卻把我碗裡的黃瓜夾到她的碗裡,還裝作一副生氣的樣子,說:「孩子,你正在長個子,不多吃點營養怎麼行呢?」

  見這招沒用,我只好用了另外一招。對奶奶說:「奶奶,肉怎麼這麼不鮮啊?」奶奶聽了後,半信半疑地夾了一塊肉嘗了嘗,說:「挺鮮的呀!怎麼會不鮮呢?」「您在吃一口。」我說。奶奶聽我的話又嘗了一口,還是沒感覺。我被奶奶的傻樣逗笑了。奶奶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肉,突然恍然大悟,也高興地笑了。

  在我成長的道路中充滿了愛。餐桌上的愛,是爺爺奶奶希望我健康成長的一種寄託。

同类文章
夕陽無限好作文700字

夕陽無限好作文700字

那個黃昏,落日西沉,在天際散發著餘熱,灑下點點金輝,給予愜意的溫暖。我抬腳走出校門,被時間推搡著奔向馬路對面的公交車站。「這位同學,你等等!」我收回正準備橫穿馬路的腳步,回頭望去——是他,那個在校門口執勤的志願者老爺爺。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小跑著往這邊趕來。一出校門就
師愛潤無聲作文600字

師愛潤無聲作文600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我撐著傘,背著書包,漫步於上學的路上,春雨綿綿,無聲無痕。春雨踏著輕柔的步伐,爬上樹梢,步入小溪,擁抱鮮花,是那麼美好。一切事物都陶醉在這綿綿細雨中,顯得格外有活力,充滿生機。我凝望著雨中別樣的風景,不由贊道:「真好!」這時,從我的身後傳來「噠噠」的高跟鞋聲,我
人小,心不小的班長作文700字

人小,心不小的班長作文700字

「別看許諾人雖小,集體服務的心不小,班級裡有何不足之處,許諾總能把它補。」許諾就是這樣一位願為班級服務的人。開學了,為了培養同學們的時間觀念,範老師特地買了一隻石英鐘,白色的外框鑲上一圈璀璨的鑽石,可漂亮了,令同學們愛不釋手。可是,由於沒有掛鈎,只好讓它委屈地縮在柜子裡,總是那麼不惹人注目,
薔薇後的老人作文800字

薔薇後的老人作文800字

牆角有幾株貌不驚人的薔薇,搖搖曳曳,看起來已經年代悠久,但它依然展現出了它遒勁的枝幹,吐豔的那閉月羞花般的花朵,顯得格外嫵媚,生命力很是頑強。我突然聽見了薔薇後發出幾聲稀疏的腳步聲,循聲走去,只見一個白髮老人正鑽在薔薇叢後研究一個極小的破洞。我很好奇,便扒開花叢,仔細看著那位老大爺。他仿佛有
甜蜜的夢作文600字

甜蜜的夢作文600字

那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變成了一名糕點師。夢中的我正在蛋糕店的後院,突然聽見有人叫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妹妹。我問妹妹:「怎麼了?」妹妹回答說:「有客人。」我告訴妹妹:「好的,我知道了,馬上就過去!」我轉身往蛋糕店走去,迎面撲鼻而來一股香噴噴的烤蛋糕味。到了蛋糕店內,只見蛋糕店裡異常美麗。「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作文800字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開作文800字

相逢是一首歌,哪怕只有短短幾句唱詞。迎著雨簾,低吟淺唱,情意深,友情長,心頭花開,無處不芬芳。——題記窗外飄灑著細雨,絲絲縷縷的涼氣傾入心扉,可卻不能掩埋心中的一股熱潮。在這樣靜好的日子裡,在霏雨濛濛的日子裡,去圖書館靜坐,捧一本散發墨香的書,可真是莫大的享受。約上李靜,踩著雨點聲聲,我們乘
範老師的眼睛作文700字

範老師的眼睛作文700字

我們總說「眼睛是心靈之窗」一個人的眼睛會流露出自己的情感。我的語文範老師就有一雙美麗的眼睛光彩熠熠。她總對我們說:「要讓自己的眼睛發光!」上課時,她的目光炯炯地看著我們每一個人,與我們進行眼神的交流。仿佛在說:「你聽懂了嗎?」當我們犯錯時,她總是靜靜地看著我們,閃亮的雙眸似乎蒙上了一絲輕紗,
氤氳同學情作文600字

氤氳同學情作文600字

又是一個陰雨天,我的心情卻格外的歡暢,因為這陰雨綿綿喚醒了我的記憶,那天,也是陰沉沉的天空,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周日,從早起,天空便陰沉沉的,還有點說不出的悶熱,似乎要下雨,但到下午卻依然如此。因為和同學們有約去購書快要出門時,我偷了個懶,沒帶傘就出去了。回來的路上,風起雲湧,枝搖葉擺,轉
給西藏小朋友的一封信作文500字

給西藏小朋友的一封信作文500字

親愛的南色小朋友:你好!我和你一樣都生活在這美麗而富饒的祖國大地上。雖然我們還沒見過面,但等這封信跨越千山萬水送到你手裡時,我們就認識了。我是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江東中心小學五年級四班的學生,很高興在這次「一米陽光」的活動中認識你。我今年11歲了,是個陽光的單眼皮男孩,愛好畫畫,喜歡寫作,更熱
有書的生活真好作文450字

有書的生活真好作文450字

在我成長的歷程中,是書不離不棄地陪伴我度過每一天。書,就是我的益友、我的老師、我的親人。對我來說,生活中如果沒有書,就像鳥兒沒有藍天,魚兒沒了水,人類沒有食物……我喜歡書,因為在書中,我曾和屈原一起,在江邊共同探討楚國的興亡;在書中,我曾和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在書中,我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