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年輕必看的5部電影(這部全是素人主演的小成本電影了)
2023-06-07 18:26:44 3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的申奧電影。
德國選送了新版的《西線無戰事》;
日本選擇了早川千繪執導的科幻片《七五計劃》;
韓國則選送樸贊鬱執導、湯唯和樸海日主演的懸疑片《分手的決心》。
我們的中國臺灣地區選送的是小成本犯罪片《該死的阿修羅》。
皮哥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什麼鬼?沒聽說過!就這,能跟《分手的決心》這樣的電影,一較高下?」
咳咳!容皮哥往下說,是驢是馬,還得先拉出來遛遛。
這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叫樓一安,主演是莫子儀、黃姵嘉、黃聖球、潘綱大等。
都是生面孔,沒有一個明星大腕,故事又比較深奧,觀影有一定的門檻,因此在我們內地顯得比較小眾,豆瓣上只有6.6分,評價人數也才剛剛過千。
但是,臺灣電影一向注重個人風格「作者電影」的創作,且很多作品都來源於現實,《該死的阿修羅》也不例外。
電影根據2014年5月21日發生的「5·21捷運中山站地鐵殺人案」改編,其劇本經歷13次修改,在申奧之前,已經獲得了今年的臺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因此,主創們可是信心滿滿,未到揭曉的那一刻,咱也不能說沒有勝算。
今天咱們就結合「現實中真實原型的結局」,把這部影片拆開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看看這部《該死的阿修羅》到底什麼成色,看看它的勝算又如何。
一、
先說電影——
3個篇章,一個篇章中的3條故事線
電影開始於一段手機視頻,夜市中一名年輕男子,突然從單肩包裡掏出自製手槍,對準路人激射。
中彈的路人紛紛倒地,其餘路人也四散奔逃,事件造成夜市一死多人傷。
圍繞這一突發事件,電影展開了三幕故事,分別叫《憤怒的零》、《該死的阿修羅》和《奈何橋》。
其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在第一幕《憤怒的零》中,分成三條平行發展的故事線。
先說故事線一:
這條故事線,圍繞夜市殺人兇手詹文(黃聖球飾演)展開。
詹文是個富二代,他的父母已經離異,他和父親生活在一起。
詹爸身為大數據研發公司的老闆,對兒子從小就嚴格要求,連衣著打扮都要聽他的,也幫他安排好了一切,包括送他出國深造。
但詹文有自己的夢想,他喜歡一個叫Zero(零)的女孩,沉迷於網路遊戲,和好基友徐遠興(潘綱大飾演)合作創作了一部漫畫叫《憤怒的零》。
在這部漫畫裡,所有的角色都被大數據分類,未來一切也都被決定好,只有主角零是清醒的,一個人對抗大數據魔王。
這是詹文的處境在漫畫中的投射,詹爸並不認同他的努力和創作,認為這是浪費青春。
他不願意出國,想跟母親一起生活,但詹媽對他的關愛也只是掛在嘴上,對他的要求也很委婉地拒絕了。
因此萬念俱灰的詹文準備好了自製的手槍,決定要在18歲生日那天走到夜市路人聚集的地方,展開無差別殺人,籍以宣洩內心的壓抑和不滿。
故事線二:
這條故事線的主角是詹文喜歡的Zero。
Zero其實真名叫林嘉琳(王渝萱飾演),也是從小父母離異,跟著母親林姐相依為命。
林姐是賣飯糰的小攤販,因曾被家暴導致失聰,需要戴助聽器,還經常酗酒,家庭環境很不好。
因此林嘉琳雖有極高的數學天賦,還是需要利用課餘時間四處打工來補貼家用,又和當地毒販糾纏不清。
林嘉琳和詹文一樣沉迷於一款叫《王者世界》的遊戲,藉以逃避現實,又用從網上找到的網紅照片,化身名叫Zero的女孩,以「美色」騙取資深玩家「閃閃」的裝備。
外號叫「黴菌」的記者梅俊志(莫子儀飾演)對林嘉琳的生活很感興趣,想將她的故事寫成報告文學,以揭露底層人的生活狀態。
他約林嘉琳在夜市見面,想要對她進行採訪。
故事線三:
這條故事線主角是故事線二中的資深玩家「閃閃」。
閃閃真名叫胡智盛,是一名公務員,又是頂級宅男,在現實中內向靦腆,在網絡的世界叱吒風雲。
胡智盛的未婚妻Vita的生活和他正好相反,她是一名社畜,在遊戲廣告公司上班,負責《王者世界》的推廣。
由於聚少離多,胡智盛和Vita的婚期臨近,關係卻越來越疏遠了。
Vita在生活中的強勢令胡智盛感到不適,且他已經被那個Zero迷得神魂顛倒,於是便約Vita在夜市見面,又編輯好簡訊,想要和Vita提分手。
但這一切因為突發的槍擊事件戞然而止。
詹文掏出手槍向路人射擊,胡智盛在奔逃之時不忘拿手機偷偷錄下視頻,卻被詹文發現並連擊數槍,因胸部中彈意外身亡。
而詹文則最終被梅俊志奪下手槍並制服。
二、
片中,每個角色離「惡」,都只有一步之遙,這個案件重來了一遍,結果怎樣?
還有,「阿修羅」到底隱喻什麼?
第二幕《該死的阿修羅》接著講夜市槍擊案過後的故事。
Vita由於胡智盛的去世,變得意志消沉,她使用胡智盛的帳號登陸《王者世界》,並開直播與粉絲們互動,藉以消解失去胡智盛的痛苦。
但Vita很快發現胡智盛在被害前,未能發出的分手簡訊,並且得知他曾經鍾情於一名叫Zero的女孩。
Vita希望能見到這個Zero,但現實中的Zero林嘉琳卻因為販賣毒品,已經被警方伏擊並抓捕了。
詹文因槍擊案被警方逮捕,他不打算為自己辯護,只希望得到法律的裁決,不願意為了減刑而向死者胡智盛的家屬道歉。
他的好基友徐遠興卻希望詹文能得到減刑,為了逼詹文出來道歉,徐遠興綁架了詹文的雙親,但最後被破門而入的警察制服了。
詹文因槍殺了胡智盛而成為殺人犯;
當晚制服詹文的梅俊志也差點把詹文打死;
為了幫助詹文,徐遠興也做出犯法的事。
每個人與「惡」之間,往往只是一步的距離。
假如這一切能夠重來,故事又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呢?
第三幕《奈何橋》給出了答案。
還是那個發生槍擊案的晚上,詹文正準備犯案時,偶遇正趕走夜市見梅俊志的林嘉琳。
兩人再續前緣,詹文也打消了要去犯案的想法,開始與林嘉琳約會,並發展成情侶。
詹文也找到了自信,決定掙脫父親的束縛做回自己,一切似乎朝向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林嘉琳的出現,破壞了徐遠興與詹文的關係。
看著兩人在眼前秀恩愛,徐遠興心裡滿不是滋味,他為了發洩情緒,夜裡拿走詹文的手槍,在街上搞破壞,結果因打碎了商店玻璃被抓,又牽連到詹文。
那晚胡智盛約Vita在夜市見面,又把提分手的簡訊發送給Vita,這導致Vita情緒失控,她喪失理智地把胡智盛羞辱了一番,最後含淚分手。
雪上加霜的是,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的胡智盛又發現自己愛慕的Zero是林嘉琳用網紅女生的照片假扮的,隨即找上門,要求她歸還被騙去的價值十幾萬元的裝備。
林嘉琳不願歸還,也不願付錢,兩人發生了言語衝突,盛怒之下胡智盛用一個馬蹄鎖把林嘉琳砸死了。
在這個結局中,原本屬於詹文的憤怒又轉移到徐遠興和胡智盛的身上,而槍擊案的受害者胡智盛在這裡又變成了加害者。
即使一切重來,也不能使結局變好,故事裡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無法在現實中得到滿足,因此他們的內心都滿是「憤怒」。
傳說中的阿修羅生性好鬥,常有嗔恨之心,正是這種無助、不安、和憤怒的情緒左右著每個人。
不是詹文,就是徐遠興或胡智盛,由於他們的心裡都埋藏著「惡」的種子,才逃不過悲劇的宿命,阿修羅隱喻的正是這顆惡的種子。
三、
現實的結局比電影更「魔幻」,又揭開了臺灣人的那一道傷疤。
導演樓一安為何要創作出這樣的故事?
讓我們回到2014年,直面那起轟動全臺的「5·21捷運中山站地鐵殺人案」。
2014年5月21日當天下午4點多的時候,臺北捷運板南線的機車剛剛從龍山寺站開出,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江子翠站。
身處車廂內的犯罪嫌疑人鄭捷突然抽出藏在身上的刀,向乘客揮刀亂砍亂刺,導致整節車廂亂成一團。
可恨的是,頭腦冷靜的鄭捷,每一刀都照著受害者的腹部、胸部和頸部要害攻擊,致使多名受害者傷勢極為嚴重。
當機車到達江子翠站時,鄭捷衝出車廂之後仍意圖殺人,在捷運的保安和乘客的聯手圍堵之下,才將這名窮兇極惡的殺人狂制服。
案件共造成4人死亡22人受傷,是臺北地鐵開通18年來發生的最嚴重的刑事案件,也引起臺灣社會的強烈震撼。
然而造成這起慘劇的犯罪嫌疑人鄭捷,不過是年僅21歲的東海大學大二男生。
在他的一位李姓的好友眼裡,他是個幽默、活潑和風趣的人,不僅功課好,人際關係也很好,但在上了大學之後,他開始萌生「想殺人」的想法。
在偵訊的過程中,鄭捷透露出自己早有求死的念頭,而犯下無差別殺人案,正是他為求速死而制定的計劃。
早在讀高中時,由於學習和生活的壓力,鄭捷便開始產生厭世的情緒,他沒交過女朋友,又看不到未來,認為讀書苦,以後出來工作更苦。
上了大學之後,這種想法更加強烈,他想求得解脫,又覺得自殺太痛苦,總下不了決心。
當看到臺灣的死刑犯會先被注射麻醉劑,再處以槍決,鄭捷覺得這樣就能大幅減輕死亡過程的痛苦。
因此才會選擇這種極端的方式,而殺了那麼多人,正是為了能被判處死刑。
案件發生前,鄭捷曾向那位李姓好友訴說心聲和殺人的想法,令李姓好友不知如何應答,只是勸他要理性和冷靜。
但鄭捷早已立下殺人的重誓,說他不想說話不算話,「如果不做會更後悔」。
一個大學生做事能夠如此決絕,其背後到底經歷過什麼?值得世人去查究。
但當局顯然不想浪費時間,臺灣省法務部以「從嚴、從速」為處理原則,在2016年4月22日裁定鄭捷犯下4個殺人罪和22個殺人未遂罪判處死刑,又在5月10日將其處死。
定案後18天就執行死刑,是中國臺灣司法史上最快執行死刑的紀錄。
輿論、媒體和臺灣人希望他死,但他經歷了怎樣絕望的人生,他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
沒有人思考過,沒有人知道,他死了之後是否還會有類似的事件發生,也似乎沒人在乎過。
正是出於對這個案件的關注,樓一安希望通過電影將其再現,揭開人性陰暗面的殘酷真相,引發公眾對於殺人案的思考,以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因此,這是一部揭露臺灣社會現狀的電影,亦帶著對人性的思考與反思,具備深刻的社會意義。
四、
對比韓國名導樸贊鬱執導湯唯主演的《分手的決心》,《該死的阿修羅》在表現手法上明顯沒有那麼高明,鏡頭感的把握也顯得青澀。
但它講的是一個帶著悲憫的人文關懷的故事,讓皮哥來對比的話,我是更喜歡後者多一點。
近年從《燃燒》到《寄生蟲》,韓國電影在國際上風光無限,但《分手的決心》從整體觀感到內涵上,都與這兩部電影有明顯差距。
中國臺灣電影這些年也湧現出不少好作品,此消彼長,皮哥認為《該死的阿修羅》博一下也不是沒有機會的。
我們內地和香港目前還沒有選送影片,港片方麵皮哥最喜歡的是《我的非凡父母》;內地片皮哥則更希望是徐克導演的《水門橋》,也讓美國人看看咱目前戰爭片的工業水平。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