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呼吸搶救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18:52:16
專利名稱:可攜式呼吸搶救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對停止呼吸或心力衰竭病人施行呼吸搶救的醫療器械。
呼吸搶救機是對停止呼吸或心力衰竭病人施行呼吸搶救,使之恢復自主性呼吸的醫療器械。傳統的呼吸搶救機多為定容式,即利用電機帶動一類似風箱的裝置作周期性的往復運動,並將氧氣瓶中的氧氣周期性地定容吹送到氣管插管與面罩中。由於氧氣鋼瓶和輸送裝置(電機和泵)都很笨重,因此傳統的定容式呼吸搶救機的應用範圍受到限制,一般只能在醫院中使用,對於流動性場所,如施工現場、野戰戰場等及院外出診,則攜帶和使用都很不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小型輕便的可攜式呼吸搶救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小型氧氣瓶作為氧氣源,並利用氣瓶本身的氣壓將氧氣吹送到氣管插管或面罩中,同時採用一電磁氣閥來控制氧氣的通斷和調節呼吸的頻率,並採用一混合器使氧氣與空氣混合,使吹入氣管插管或面罩中的空氣含氧量達到適當的程度,如45~55%。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可攜式呼吸搶救機的技術特徵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
圖1為可攜式呼吸搶救機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混合器的結構示意圖。
參考
圖1、2,本實用新型可攜式呼吸搶救機主要由氧氣瓶1、電磁氣閥2、混合器3、氣管插管或面罩4構成,相互之間以軟管5連通。氧氣瓶1帶有一節流閥12,瓶中的氧氣可經節流閥12、電磁氣閥2、混合器3通入氣管插管或面罩4中。
電磁氣閥2的作用是控制軟管5中氧氣的通斷並調節呼吸頻率,其控制電路主要由555時控電路和繼電器組成,既可採用直流電源,也可採用交流電源,既可自動調節,也可手動控制。自動調節時,呼吸頻率可以是12、18、24、32次/分;手動控制時呼吸頻率可任意選擇。
混合器3由射流槍6、三通混合室7和喉孔連接器8組合而成。三通混合室7為圓筒形,其兩端分別開有與射流槍和喉孔連接器相連通的連接孔,筒壁四周開有兩個以上溝通混合室內外並均勻分布的氣窗9。射流槍6為圓管形,其兩端分別與軟管5和三通混合室7相連通,與三通混合室7相連通的一端中央開有射流孔10,射流孔的直徑為0.5~2.0mm,其最佳直徑為1.2mm,其長度為3~5mm。喉孔連接器8為圓筒形,其一端與三通混合室相連通,另一端與氣管插管或面罩4連通,與三通混合室7相連通的一端中央開有一個與射流孔10同心的喉孔11,喉孔的直徑為3~10mm,其長度為2~12mm,其最佳長度為5~6mm。
本實用新型結構輕巧,攜帶和操作都很方便,可廣泛用於野戰戰場、施工現場、醫院急救室或家庭中對停止呼吸或心力衰竭病人施行呼吸搶救。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對停止呼吸或心力衰竭病人施行呼吸搶救的可攜式呼吸搶救機,至少由帶有節流閥的小型氧氣瓶和可插入病人氣管中的氣管插管或者可佩戴於病人面部的面罩構成,氧氣瓶與氣管插管或面罩之間以軟管連通,氧氣瓶中的氧氣可經節流閥和軟管通入氣管插管或面罩中;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在所述連通氧氣瓶與氣管插管或面罩的氧氣管路中裝有一個可控制氧氣通斷並可調節呼吸頻率的電磁氣閥;在所述氣管插管或面罩的吸入口安裝有一個可使氧氣與空氣混合的混合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呼吸搶救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混合器是由射流槍、三通混合室和喉孔連接器連接而成;所述三通混合室為圓筒形,其兩端分別開有與射流槍和喉孔連接器相連通的連接孔,筒壁四周開有兩個以上溝通室內外並均勻分布的氣窗;所述射流槍為圓管形,其兩端分別與軟管和三通混合室連通,與三通混合室相連通的一端中央開有射流孔,射流孔的直徑為0.5~2.0mm,其長度為3~5mm;所述喉孔連接器為圓筒形,其一端與三通混合室相連通,另一端與氣管插管或面罩相連通,與三通混合室相連通的一端中央開有一個與射流孔同心的喉孔,喉孔的直徑為3~10mm,其長度為2~12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攜式呼吸搶救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射流孔的直徑為1.2mm,所述喉孔的直徑為5~6mm。
專利摘要可攜式呼吸搶救機涉及一種對停止呼吸或心力衰竭病人施行呼吸搶救的醫療器械,由小型氧氣瓶、電磁氣閥、混合器、軟管、氣管插管或面罩構成,氧氣瓶中的氧氣經電磁氣閥、混合器和軟管通入氣管插管或面罩中,電磁氣閥可控制氧氣的通斷並可調節呼吸頻率,混合器使氧氣與空氣混合。本實用新型可廣泛用於野戰戰場、施工現場、醫院急救室或家庭中對停止呼吸或心力衰竭病人施行呼吸搶救。
文檔編號A61M16/00GK2045302SQ89203880
公開日1989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1989年4月7日 優先權日1989年4月7日
發明者楊國春 申請人:楊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