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2-03 08:23:06 3
本發明屬於硬碳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能源與環境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兩大主題,隨著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長和不科學的使用,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並且對環境造成汙染,因此可再生新能源的的利用和存儲成為解決能源、資源、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二次電池領域,鋰離子電池體系由於放電電壓高、能量密度大、自放電低、循環壽命長、環境友好等優點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鋰資源全球分布不均且比較稀少,而鈉與鋰處於同一主族,其點位僅此於鋰,化學性質相近,同樣可以用於電視,且鈉資源豐富和廉價,因此鈉離子電池是大規模存儲的關鍵。
石墨以其工作點位低、循環穩定性好、導電性有臉高一級價格便宜等優點,一直是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主流,但是金屬鈉與鋰一樣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生成枝晶發生爆炸的可能,在高溫作用下極不安全,而且鈉離子的半徑比鋰大,不能嵌入石墨層間,因此鈉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需要進一步探索。硬碳是一種無定型結構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有望成為鈉離子電池的主流負極材料。但是目前硬碳的前驅體主要有高分子聚合物,使用高分子聚合物熱解得到的硬碳,性能優異,但是價格昂貴,對其在鈉離子電池中的商業化不利。
中國專利cn106299365a公開的一種鈉離子電池用生物質硬碳負極材料、製備方法及鈉離子電池,將生物質原料粉碎成顆粒,煅燒冷卻成中間品,再經鹼液處理後,經微波真空活化得到生物質硬碳。該方法採用生物質原料作為原料成本低廉,經鹼液和酸液浸泡除去雜質,再經微波真空活化得到生物質硬碳負極材料。中國專利cn106185862a公開的一種熱解硬碳材料及其用途,將廢棄生物質乾燥處理,在惰性氣氛下,炭化裂解冷卻得到硬碳材料,可用於鈉離子二次電池,但是目前基於生物碳製備技術仍不成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及其製備方法,以山竹殼和核桃殼為原料,經鹼處理和密封水熱處理得到硬碳前驅體,將硬碳前驅體與石墨球磨混合後,炭化,得到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本發明的原料簡單,成本低廉,性能好,可用於鈉離子電池負極用材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所述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包括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和石墨,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的原料為山竹殼和核桃殼,所述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0.1-10%。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可作為鈉離子電池負極用材料。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鹼性溶液中的鹼:含碳生物質殼粉末的質量比為1-20:1的量,向鹼性溶液中加入含碳生物質殼粉末,記為溶液a;
(2)將溶液a置於不鏽鋼反應釜中,於30-200℃密封水熱1-20h,待產物隨爐冷至室溫後取出,得到預處理的含碳生物質殼粉末;
(3)將預處理的含碳生物質殼粉末加入足量酸清洗,再用純淨水洗滌至中性,並去除多餘無機鹽雜質離子,得到硬碳前驅體;
(4)將硬碳前驅體與石墨粉末混合,球磨細化,得到混合前驅體;
(5)將混合前驅體在惰性氣體氣氛下,於800-1500℃碳化2-10h,用足量的酸去除矽,再用大量清水洗至中性,最後進行烘乾,邊乾燥一邊碾碎,得到硬碳/石墨烯複合材料。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1)中,碳生物質殼粉末的原料為山竹殼和核桃殼,粒徑為1-1000μm。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1)中,鹼為氫氧化鈉。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2)中,水熱溫度為120-180℃,水熱時間為1-20h。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3)中,酸為稀鹽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4)中,球磨細化的轉速為100-2000r/min,時間為10-40h。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5)中,酸為氫氟酸,惰性氣體為氮氣或者氬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步驟(5)中,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0.1-1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製備的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包括硬碳和石墨材料,將硬碳與石墨混合,提高複合材料的形貌和電化學性能,有利於提高複合材料的容量和倍率性能。
(2)本發明製備的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的硬碳的材料的原料為山竹殼和核桃殼,原料價格低廉,來源豐富,工業化程度高,織造成本低,易於商業化生產,性能優異,實用性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在此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發明,但並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1)稱取20g山竹殼用粉碎機粉碎,得到山竹殼粉末,並將得到的山竹殼粉末均勻分散在100ml濃度為0.9m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a。
(2)將溶液a置於不鏽鋼反應釜中,於144.1℃密封水熱10h,待產物隨爐冷至室溫後取出,得到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
(3)將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清洗,再用純淨水洗滌至中性,並去除多餘無機鹽雜質離子,得到硬碳前驅體。
(4)將硬碳前驅體與石墨粉末混合,以100r/min的轉速球磨細化40h,得到混合前驅體。
(5)將混合前驅體在氬氣氣氛下,於1265℃碳化7.4h,用足量的氫氟酸去除矽,再用大量清水洗至中性,最後進行烘乾,邊乾燥一邊碾碎,得到硬碳/石墨烯複合材料,其中,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0.1%。
實施例2:
(1)稱取20g核桃殼用粉碎機粉碎,得到山竹殼粉末,並將得到的山竹殼粉末均勻分散在200ml濃度為1.2m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a。
(2)將溶液a置於不鏽鋼反應釜中,於126.2℃密封水熱11.7h,待產物隨爐冷至室溫後取出,得到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
(3)將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清洗,再用純淨水洗滌至中性,並去除多餘無機鹽雜質離子,得到硬碳前驅體。
(4)將硬碳前驅體與石墨粉末混合,以2000r/min的轉速球磨細化10h,得到混合前驅體。
(5)將混合前驅體在氮氣氣氛下,於1424℃碳化8.6h,用足量的氫氟酸去除矽,再用大量清水洗至中性,最後進行烘乾,邊乾燥一邊碾碎,得到硬碳/石墨烯複合材料,其中,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10%。
實施例3:
(1)稱取20g山竹殼用粉碎機粉碎,得到山竹殼粉末,並將得到的山竹殼粉末均勻分散在150ml濃度為0.5m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a。
(2)將溶液a置於不鏽鋼反應釜中,於120℃密封水熱15h,待產物隨爐冷至室溫後取出,得到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
(3)將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清洗,再用純淨水洗滌至中性,並去除多餘無機鹽雜質離子,得到硬碳前驅體。
(4)將硬碳前驅體與石墨粉末混合,以1000r/min的轉速球磨細化25h,得到混合前驅體。
(5)將混合前驅體在氬氣氣氛下,於1300℃碳化8h,用足量的氫氟酸去除矽,再用大量清水洗至中性,最後進行烘乾,邊乾燥一邊碾碎,得到硬碳/石墨烯複合材料,其中,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1%。
實施例4:
(1)稱取20g核桃殼用粉碎機粉碎,得到山竹殼粉末,並將得到的山竹殼粉末均勻分散在120ml濃度為1.5m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a。
(2)將溶液a置於不鏽鋼反應釜中,於135℃密封水熱12h,待產物隨爐冷至室溫後取出,得到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
(3)將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清洗,再用純淨水洗滌至中性,並去除多餘無機鹽雜質離子,得到硬碳前驅體。
(4)將硬碳前驅體與石墨粉末混合,以500r/min的轉速球磨細化30h,得到混合前驅體。
(5)將混合前驅體在氮氣氣氛下,於1400℃碳化10h,用足量的氫氟酸去除矽,再用大量清水洗至中性,最後進行烘乾,邊乾燥一邊碾碎,得到硬碳/石墨烯複合材料,其中,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0.5%。
實施例5:
(1)稱取20g山竹殼用粉碎機粉碎,得到山竹殼粉末,並將得到的山竹殼粉末均勻分散在180ml濃度為0.5m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a。
(2)將溶液a置於不鏽鋼反應釜中,於150℃密封水熱9h,待產物隨爐冷至室溫後取出,得到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
(3)將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清洗,再用純淨水洗滌至中性,並去除多餘無機鹽雜質離子,得到硬碳前驅體。
(4)將硬碳前驅體與石墨粉末混合,以1500r/min的轉速球磨細化20h,得到混合前驅體。
(5)將混合前驅體在氮氣氣氛下,於1200℃碳化10h,用足量的氫氟酸去除矽,再用大量清水洗至中性,最後進行烘乾,邊乾燥一邊碾碎,得到硬碳/石墨烯複合材料,其中,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1.5%。
實施例6:
(1)稱取20g核桃殼用粉碎機粉碎,得到山竹殼粉末,並將得到的山竹殼粉末均勻分散在160ml濃度為1.8m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a。
(2)將溶液a置於不鏽鋼反應釜中,於100℃密封水熱15h,待產物隨爐冷至室溫後取出,得到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
(3)將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清洗,再用純淨水洗滌至中性,並去除多餘無機鹽雜質離子,得到硬碳前驅體。
(4)將硬碳前驅體與石墨粉末混合,以500r/min的轉速球磨細化35h,得到混合前驅體。
(5)將混合前驅體在氮氣或者氬氣氣氛下,於1550℃碳化6.5h,用足量的氫氟酸去除矽,再用大量清水洗至中性,最後進行烘乾,邊乾燥一邊碾碎,得到硬碳/石墨烯複合材料,其中,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0.1-10%。
對比例:
(1)稱取20g山竹殼用粉碎機粉碎,得到山竹殼粉末,並將得到的山竹殼粉末均勻分散在100ml濃度為0.9m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得到溶液a。
(2)將溶液a置於不鏽鋼反應釜中,於144.1℃密封水熱10h,待產物隨爐冷至室溫後取出,得到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
(3)將預處理的山竹殼粉末加入足量稀鹽酸清洗,再用純淨水洗滌至中性,並去除多餘無機鹽雜質離子,得到硬碳前驅體。
(4)將混合前驅體在氬氣氣氛下,於1265℃碳化7.4h,用足量的氫氟酸去除矽,再用大量清水洗至中性,最後進行烘乾,邊乾燥一邊碾碎,得到硬碳/石墨烯複合材料,其中,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中石墨的含量為0.1%。
經檢測,實施例1-6製備的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以及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的首次比容量和循環100次後的比容量的影響的結果如下所示:
由上表可見,本發明製備的基於碳生物質殼的硬碳/石墨複合材料的比容量好,且循環100次後循環穩定性好。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