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自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車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02:04:56 2
專利名稱:紅外自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車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停放汽車的自動化車庫設備。2. 背景技術隨著轎車在中國越來越普及,城市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但是現有的主流立體車庫技 術大多是由電梯技術轉化而來,在存取車時存取速度慢,故障點多,車庫內所有車位都 可能做相應的運動,必然浪費可觀的電能。另外一些設計的非主流的可自由存取的二層立體停車專利技術,對停車場地要求高, 大多是把上層停車位通過搖杆機構的轉動,避開下層車位的所在空間,平移到地面上, 而下層車位仍處於地面上。此時地面所需的停車通道寬度至少為兩輛汽車頭尾相連的 寬度再加上後一輛車倒車轉彎開走的寬度。這類方式除了對場地寬度要求高外,還缺少 安全監潿防護裝置。容易在車位轉動平移過程中與周邊移動的外物相碰。此外,大多數的 立體停車設備都採用固定基礎,是不可移動的。3.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上、下車位可自由轉換,方便存取,並 且節省電能,安全可靠的二層式立體停車設備。在上層車位下降到地面位置時,下層車 位也相應地上升到上層車位位置,此時地面只有一個停車位佔據空間,剩餘的空間可供 停放在該車位的汽車自由倒車轉彎開走。此外當上、下載車板轉換運動過程中,在上、下載車板的前後端裝有紅外發射、接 收裝置。在設定的反射距離內,如1.5米以內發現障礙物,則發出停止運行信號,設備 停止運行,可保證在設備運行中載車板不會與周邊障礙物或人相碰。最後,本設備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選擇安裝四個重型角輪,使之具備移動性。可由 輕型卡車拖到任意地點,實現城區範圍內停車資源的合理調配。在四個邊立柱的內部設 有尖樁,可用於鬆軟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如下一種紅外自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車設備。它包括車庫框架、上下層載車 板、載車板驅動機構、從動及助動機構、電氣控制裝置及紅外自動識障監擁裝置、重型 腳輪及尖樁;上下層載車板能夠藉助驅動機構、從動及助動機構的正、反方向的轉動運 行,使上、下層載車板繞支杆設在中橫梁上的固定支點,作保持載車板平面水平狀態的 l抑度的轉動,自由完成上層和下層載車板轉換。此外,在上、下載車板的前後端裝有紅外發射、接收裝置6,在設定的反射距離內,
發現障礙物,則設備停止運行;可保證在設備運行中載車板不會與周邊障礙物或人相碰。 本設備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選擇安裝四個重型角輪7,具備移動性,可由輕型卡車拖到任意地點,實現停車資源的合理調配:在四個邊立柱的內部可選擇安裝尖樁8,可用於 鬆軟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1) 車庫框架由底座ii和與其垂直的邊立柱12、中橫梁13、.中立柱14組成,立柱的 頂部裝有定滑輪15 ,在靠近底部位置裝有導向滑輪16-(2) 上下層載車板由上層載車板21 、下層載車板22以及上下車斜坡23組成。上下層 載車板通過與從動及助動機構的連繫,可實現互動。(3.載車板驅動機構由減速電機31、傳動帶32、鋼絲巻筒33、 一端與巻筒相連,另一 端分別鉸接在上下層載車板上的鋼絲繩34>1和34-2組成,(4) 從動及助動機構由支杆41、鏈輪42、軸承座43、鏈條44、防脫鏈裝置45、支杆斜 撐46組成。每根支杆的結構如圖2所示,可以是""或""型,支杆斜撐46的作 用主要起加強結構強度的作用。支杆、鏈輪、軸承座、鏈條相互配合的局部結構放大圖 如圖3所示。此機構的作用在於把一個載車板的主動運動傳遞到另一個載車板上,使之 做相應運動。另一載車板的相應運動符合物理學中物體的勢能與動能相互轉化的原理, 從而通過從動及助動機構又可以把一部分動能傳遞迴做主動運動的載車板,使工作的減 速電機不需輸出很大的動力就可以使載車板運動,達到節約電能的目的。支杆、鏈輪、 鏈條、鋼絲繩、上下層載車板的空間布置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5) .電氣控制裝置由單片機、繼電器、控制開關、可調電阻、變壓器、行程開關程等組 成的數字電路集中控制箱5。(6) 紅外自動識障監測裝置由設在在上、下載車板的前後端裝有紅外^射、接收裝置6, 如圖6所示。在設定的反射距離內,如1.5米以內發現障礙物,則發出停止運行信號, 設備停lhfe行a可保證在設備運行中載車板不會與周邊障礙物或人相碰。(7) 本設備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選擇安裝四個重型角輪7,使之具備移動性。可由輕型卡 車拖到任意地點,實現停車資源的合理調配,如圖8所示。在四個邊立柱的內部可選擇 安裝尖樁8,用於鬆軟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如圖8所示。4.
附圖中11是底座,12是邊立柱,13是中橫梁,14是中立柱15是定滑輪,16是 導向滑輪,17是固定鬆軟地基的尖樁,21是上層載車板,22是下層載車板,23是上下 車斜坡,31是鵬電機,32是傳動帶,33是鋼絲巻筒,34-1、 34-2分別是與上、下 層載車板和巻筒連接的鋼絲繩,41是支杆,42是鏈輪,43是軸承座,44是鏈條,45 是防脫鏈裝置,46是支im撐,5是集中控制箱,6是紅外識障監測裝置,7是重型角輪 (選裝件),8是尖樁(選裝件)。
圖1是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支杆的兩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支杆、鏈條、鏈輪.軸承座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是支杆、鏈輪、鏈條、鋼絲繩、上下層載車板的空間布置結構示意圖.圖5是載車板上升時,另一載車板同步下降時工作狀態示意圖。圖6是載車板下降時,另1車板同步上升時工作狀態示意圖。圖7是紅外自動識障安裝位置及工作狀態示意圖。圖8 ^ii裝的重型腳輪安裝部位示意圖及選裝的用於固定鬆緊地基上的尖樁示意圖。 5.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在載車板22上存車並將車位上升到上層空間時,停車設備在圖5狀態下,啟動運行開 關,減速電機31正轉,ifiil傳動帶32帶動巻筒33及鋼絲繩34運動,與載車板鉸接 的鋼絲繩34-1收緊,與另1車板21鉸接的鋼絲繩34-2則放鬆.在鋼絲繩34-1的 拉動下上升,載車板22主動上升,帶動與之鉸接的從動及助動機構(包括4根支杆41 、 4個鏈輪42及鏈條43)轉動。這4個鏈輪的轉動藉助鏈條傳動又帶動與另一載車板21 鉸接的另外4個鏈輪及支杆轉動,從而帶動另1車板21做相應地下降運動,兩個載車 板由於通過鏈條及鏈輪傳遞動力,可保證協調同步運動,即載車板22上升到預定位置後, 另一載車板21必然同時到達下降位置。當載車板22接近上升預定位置時,觸及行程開 關,設備停止,如圖5所示。在取車時,通過控制開關使鵬電機反轉,帶動巻筒及鋼絲繩反轉,鉸接在載車板22 上的鋼絲繩放鬆,載車板22下降;與另一載^fe鉸接的鋼絲繩34-2則收緊,帶動另一 載車板21主動上升,fflli鏈輪、鏈條、支杆的傳動,相應地使載車板22由高位下降到 地面,完成取車過程。如圖6所示。在載車板21上存、取車的過程與載車板22存取車運動方式相反。此外在上、下載車板轉換運動過程中,在上、下載車板的前後端裝有紅外發射、接收 裝置,如圖7所示。在人為設定的反射距離內,如1.5米以內發現陣礙物,則發出停止 運行信號,設備停止運行,可保證在設備運行中載車板不會與周邊運動的或靜止的障礙 物或人相碰。最後,本設備的框架底座四角上可選擇安裝四個重型角輪7,使之具備移動性。可由輕 型卡車拖到任意地點,實現停車資源的合理調配,如圖8所示;在四個邊立柱的內部可選 擇安裝尖樁8,用於鬆軟地基(如室外沙土地)上的固定。如圖1和圖8所示。對於標準 的硬化地面只須用地腳蠊釘將底座與地面緊固連接。
權利要求1.紅外自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車設備,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車庫框架、上下層載車板、載車架上下層載車板、載車板驅動機構、從動及助動機構、電氣控制裝置紅外自動識障監測裝置、重型腳輪及尖樁;上下層載車板能夠通過驅動機構、從動及助動機構的正、反方向的轉動運行,可使上下層載車板繞支杆設在中橫梁上的固定支點,作保持載車板平面水平狀態的180度的轉動,自由完成上層和下層載車板轉換。
2. 根據權利1要求所述的紅外自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車設備,其特徵在於每個載車板由4根支杆(41)鉸接,每根支杆的一端連接載車板,另一端穿過設在中橫梁上的軸承座(43)和一個鏈輪 (42)的中心後,與鏈輪中心固定連接,每根支杆的形狀呈直角型或曲拐型。
3. 根據權利1要求所述的紅外自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 車設備,其特徵在於在上、下載車板的前後端裝有紅外發射、接收裝 置(6);在設定的反射距離內,如L5米以內發現障礙物,則發出停止 運行信號,設備停止運行;可保證在設備運行中載車板不會與周邊障礙 物或人相碰。
4. 根據權利1要求所述的紅外6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 車設備,其特徵在於本設備的框架底座上四角上安有四個重型角輪(7), 使之具備移動性。
5. 根據權利1要求所述的紅外自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 車設備,其特徵在於在四個邊立柱的內部可選擇安裝尖樁(8),用於 鬆軟地基上的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紅外自動識障的轉動式可移動的立體停車設備。其結構包括車庫框架、上下層載車板、載車板驅動機構、從動及助動機構、電氣控制裝置、紅外自動識障監測裝置、重型腳輪及尖樁。上下層載車板能夠通過驅動機構、從動及助動機構的轉動,自由完成上層和下層車位轉換。在轉動及轉換過程中紅外發射接收裝置自動識別周邊障礙物的存在,防止與外物相碰。車庫框架底座四角裝有重型腳輪,使整個設備可以移動。尖樁則用於設備在鬆軟地基上的固定。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節能效果突出、運行成本低,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文檔編號E04H6/06GK201047182SQ200620119328
公開日2008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8日
發明者蒙 孫 申請人:蒙 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