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4:16:21 2
專利名稱: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風道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於鉄路車輛司機室內的迴風裝置,屬於鐵路車輛製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鉄路交通的迅速發展,司機室內設施結構設計更為人性化,為提高司機室的舒適性,有的司機室設置有単獨的空調機組,有的司機室不單獨設置空調機組,而是將頭車的送風風道一直延伸至司機室內,為司機室送風,以保證司機室內的空氣品質清新。司機室大多不設置迴風裝置,只是在司機室內端門上開通風ロ,通風ロ處設置通風格柵,將司機室與客室進行連通,通過通風格柵進行司機室排氣,保證司機室的氣流通暢及正壓平衡。司機室內只設置送風裝置不設置迴風裝置,將導致司機室內正壓增大,増加司機室送風裝置阻力,送風量將變小,降低了司機室舒適性。另外,由於高速鉄路車輛的司機 室機構緊湊、空間有限,所設計的司機室迴風裝置需要滿足高速列車的特殊要求,既要保證迴風量,同時又要便於維護及檢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和不足,提供ー種結構簡單,既可以滿足司機室的迴風要求,又佔用空間小,便於檢修及維護的鉄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包括迴風盒及連接風道,所述迴風盒設置在司機室內車頂靠近端牆的位置,所述迴風盒包括ー殼體,在所述殼體上開有進氣口和排氣ロ,所述進氣ロ與所述司機室連通,所述排氣ロ通過所述連接風道與空調機組室內機的迴風ロ連通。進ー步,所述連接風道與所述空調機組室內機的迴風ロ之間連接一迴風腔,所述迴風腔固定在側牆上。進一歩,所述連接風道設置於所述司機室側牆的內部。進ー步,所述連接風道為軟風管。進一歩,在所述迴風腔內設置ー溼度傳感器。進ー步,所述迴風盒的進氣ロ為至少開在所述殼體側壁上的多個通孔。進ー步,在所述迴風盒殼體的每個所述側壁上開設有10-30個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為20-30mm。進一歩,在所述迴風盒內設置ー溫度傳感器。進ー步,在所述迴風盒殼體的底壁上設置有一可拆卸的密封蓋板。進一歩,在所述迴風盒上設置有一連通車外用於排放廢氣的廢排管。綜上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ー種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整體結構簡單,設置在車頂靠近端牆的位置,佔用空間小,而且便於檢修及維護,將司機室的迴風與空調機組的迴風ロ連通,保證司機室內氣流通暢和正壓平衡,進而可以滿足司機室的迴風要求。
圖I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向示圖。圖3是圖I的B向示圖。圖4是圖I的C-C向剖面示意圖。圖5是圖I的E局部放大圖。圖6是圖4的F局部放大圖。圖7是圖2的D-D向剖面示意圖。如圖I至圖7所示,迴風盒1,連接風道2,迴風腔3,殼體4,進氣ロ 5,排氣ロ 6,U型支架7,螺栓8,廢排管9,溫度傳感器10,L型連板11,鉚釘12,扎帶座13,蓋板14,快速螺栓15,頂部縱梁16,管卡17,螺栓18、19、20,三角形支架21,螺栓22、23,溼度傳感器24,螺栓25。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詳細描述本實施例中,司機室単獨配備ー套空調機組(圖中未示出),優選空調機組為單元式結構,整體固定安裝在司機室一側的地板上。該空調機組也可以吊掛於車體的外側,同時,也可以採用分體式的空調機組,其室內機固定安裝在司機室一側的地板上。空調機組室內部分設置有送風口和迴風ロ,經過蒸發器處理後的空氣通過送風ロ送至司機室內調節室內的溫度和溼度,同時室內的空氣通過迴風ロ返回至空調機組,再與蒸發器進行熱交換,形成空氣循環。室內機的迴風ロ與設置在司機室內的迴風裝置連通,迴風裝置與司機室連通,用於將室內的空氣輸送回空調機組。如圖I所示,迴風裝置包括迴風盒I和連接風道2,迴風盒I通過連接風道2與空調機組室內機的迴風ロ(圖中未示出)連通,形成迴風流通的通道。本實施例中,為了提高連接風道2與空調機組室內機的迴風ロ之間的連接強度,在連接風道2與室內機迴風ロ之間再串接一迴風腔3。本實施例中,迴風盒I固定安裝在司機室內的車頂靠近端牆的位置,迴風腔3固定安裝在司機室地板與側牆間,連接風道2設置於司機室側牆的內部,這種結構設置不佔用司機室內的空間,而且便於檢修及維護。如圖I和圖2所不,迴風盒I包括一長方形的殼體4,在殼體4上開有進氣ロ 5和排氣ロ 6,進氣ロ 5與司機室的室內空間連通,排氣ロ 6與連接風道2連接。迴風盒I設置在車內頂板的上方,在車內頂板I上開有迴風格柵,司機室內的空氣經過迴風格柵後再通過進氣ロ 5進入迴風裝置內。迴風盒I還可以直接固定在車內頂板上,此時進氣ロ 5直接與司機室的室內空間連通。如圖I和圖2所示,迴風盒I的進氣ロ 5為至少開在殼體4側壁上的多個通孔,這樣可以保證迴風流暢均勻性,保證了司機室內的空氣品質,同時為保證迴風量,通孔的直徑為20-30mm,優選採用25mm,在殼體4的兩個側壁上開設通孔10-30個,如圖I所示,在前後側壁上設置有30個通孔,如圖2所示,在左側的側壁上設置有15個通孔。[0030]如圖3所示,迴風盒I的殼體4上方通過U型支架7和螺栓8與車體固定連接,在U型支架7上用於穿過螺栓8的螺栓孔採用長圓孔(圖中未示出),以便於調整迴風盒I的安
裝公差。如圖I和圖3所示,在迴風盒I上設置有一連通車外的廢排管9,廢排管9焊接在迴風盒I的右上方,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空間,用於將部分迴風排出,以保證司機室內環境的空氣品質,提高司機室內的舒適性。如圖4和圖6所示,在迴風盒I內設置ー溫度傳感器10,溫度傳感器10通過L型連板11和多個鉚釘12固定在殼體4的內側,溫度傳感器10與空調機組的控制器連接,用以精確檢測並傳導司機室內的環境溫度數據。在迴風盒I內再設置3個扎帶座13,方便扎線。如圖4所示,在迴風盒I殼體4的底壁上設置有一可拆卸的蓋板14,蓋板14通過快速螺栓15與殼體4固定連接,蓋板14與殼體4之間通過密封條密封連接,必要時方便檢 修及維護。連接風道2設置於司機室側牆的內部,本實施例中,連接風道2優選採用軟風管,軟風管的形狀是橄欖型,充分利用軟風管的柔韌性,方便連接風道2通過狹窄的側牆間隙,有利於將迴風盒I安置於司機室車內頂板之上。連接風道2通過頂部縱梁16、半圓形的管卡17及螺栓18與車體固定連接,以增加連接風道2的固定強度。連接風道2的入口端部通過螺栓19固定連接,連接風道2的出ロ端部通過螺栓20與迴風腔3固定連接。如圖I和圖5所示,迴風腔3通過兩個三角形支架21和多個螺栓22來與側牆固定連接,迴風腔3的出風ロ通過螺栓23加密封條來與空調機組室內部分的迴風ロ連接,確保迴風的最終輸出。如圖7所示,在迴風腔3內裝有溼度傳感器24,溼度傳感器24通過4個螺栓25固定於迴風腔3內,溼度傳感器24與空調機組的控制器連接,用以精確檢測並傳導司機室內的環境溼度數據。如上所述,結合附圖所給出的方案內容,可以衍生出類似的技術方案。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迴風盒及連接風道,所述迴風盒設置在司機室內車頂靠近端牆的位置,所述迴風盒包括一殼體,在所述殼體上開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司機室連通,所述排氣口通過所述連接風道與空調機組室內機的迴風口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風道與所述空調機組室內機的迴風口之間連接一迴風腔,所述迴風腔固定在側牆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風道設置於所述司機室側牆的內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風道為軟風管。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迴風腔內設置一溼度傳感器。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迴風盒的進氣口為至少開在所述殼體側壁上的多個通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迴風盒殼體的每個所述側壁上開設有10-30個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為20-30mm。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迴風盒內設置一溫度傳感器。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迴風盒殼體的底壁上設置有一可拆卸的密封蓋板。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迴風盒上設置有一連通車外用於排放廢氣的廢排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路車輛司機室迴風裝置,包括迴風盒及連接風道,所述迴風盒設置在司機室內車頂靠近端牆的位置,所述迴風盒包括一殼體,在所述殼體上開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司機室連通,所述排氣口通過所述連接風道與空調機組室內機的迴風口連通。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簡單,設置在車頂靠近端牆的位置,佔用空間小,而且便於檢修及維護,將司機室的迴風與空調機組的迴風口連通,保證司機室內氣流通暢和正壓平衡,進而可以滿足司機室的迴風要求。
文檔編號B61D27/00GK202608785SQ20122020114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8日
發明者邵春雷, 曲高利, 王志春 申請人:青島四方龐巴迪鐵路運輸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