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器的室外機及空調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22:36:06

本實用新型涉及製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調器的室外機及空調器。
背景技術:
現有空調器室外機的電控散熱結構中,功率器件可以集中分布在散熱器上,通過散熱器增加與空氣接觸面積以改善散熱效果;而其他被動器件無法安裝散熱片,只能依靠空氣接觸自然散熱。在室外高溫、低電壓供電情況下,被動器件發熱增加,使得這些器件的散熱依然滿足不了發熱設計標準。另外,電控散熱結構的防水效果差,室外機的風機工作時,容易將雨雪天氣中的水和/或換熱器的冷凝水吹向電控散熱結構,影響電控散熱結構的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空調器的室外機,可加速電控盒內的空氣流動,改善功率器件和被動器件的散熱效果,提高電控裝置的散熱效果。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設有上述室外機的空調器。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包括:室外殼體;隔板,所述隔板設在所述室外殼體內以將所述室外殼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壓縮機和室外風機,所述壓縮機設在所述第一腔室內,所述室外風機設在所述第二腔室內,所述第一腔室的側壁上設有通風孔;電控裝置,所述電控裝置包括電控盒、電控板、功率器件、被動器件和散熱器,所述電控盒設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電控板和所述散熱器設在所述電控盒內,所述功率器件和所述被動器件分別設在所述電控板上,所述散熱器包括用於流通冷媒的散熱管,所述功率器件與所述散熱器接觸,所述電控盒上設有位於所述第一腔室的進風口和位於所述第二腔室的出風口,在所述電控盒的外周壁上設有位於所述出風口的外側的第一防水結構,所述第一防水結構內具有導風腔,所述導風腔與所述出風口連通,所述導風腔的排風口位於所述第一防水結構的遠離所述室外風機的一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一方面室外殼體由於隔板的設置,使室外殼體完全分隔成兩個腔室,當位於第二腔室內的室外風機轉動時,第二腔室內的氣壓降低,這樣就會使第一腔室內的空氣進入到電控盒內並且加速從出風口流向第二腔室內,帶走電控盒內的熱量,加速了電控盒內的空氣流動,改善功率器件和被動器件的散熱效果,延長電控裝置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在電控盒的外周壁上設置位於出風口的外側的第一防水結構,在室外風機工作時,可避免水流入到電控盒內部而影響功率器件和被動器件的正常使用,保證了電控裝置工作的可靠性,防水效果好。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防水結構形成為大體長方體狀。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防水結構設在所述電控盒的底壁上,所述排風口設在所述第一防水結構的正對所述隔板的一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防水結構形成為大體「L」形形狀。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防水結構的豎直部固定在所述電控盒的底壁上,所述第一防水結構的水平部連接在所述豎直部的下端且沿朝向所述隔板的方向延伸,所述排風口設在所述水平部和/或所述豎直部的靠近所述電控盒的一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通風孔為設在所述第一腔室的側壁中央或者下部的通孔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腔室的外側壁上設有位於所述通風孔外側的第二防水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二防水結構形成為大體「L」形,所述第二防水結構的水平板固定在所述第一腔室上,所述第二防水結構的豎直板位於所述通風孔的外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僅通過所述出風口和所述進風口連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通過設置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有利於提高空調器的室外機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室外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室外機的主視圖;
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電控盒與第一防水結構的連接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電控盒與第一防水結構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電控裝置的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的電控裝置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
室外機100;
室外殼體1;
隔板2;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
壓縮機3;室外風機4;
電控裝置5;電控盒51;進風口511;出風口512;電控板52;功率器件53;被動器件54;散熱器55;散熱管551;
第一防水結構6;排風口6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徵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高於第二特徵。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小於第二特徵。
下面參考圖1-圖6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100。空調器的室外機100與空調器的室內機一起組成空調器,用於調節室內環境溫度。
如圖1-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100,可以包括:室外殼體1、隔板2、壓縮機3、室外風機4和電控裝置5。
具體地,隔板2設在室外殼體1內以將室外殼體1分隔成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壓縮機3設在第一腔室21內,室外風機4設在第二腔室22內,第一腔室21的側壁上設有通風孔。例如,在第一腔室21的遠離第二腔室22的側壁上設有所述通風孔,空氣可經過通風孔流入第一腔室21內。
如圖5和圖6所示,電控裝置5包括電控盒51、電控板52、功率器件53、被動器件54和散熱器55,電控盒51設在隔板2上,電控板52和散熱器55設在電控盒51內,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分別設在電控板52上,散熱器55包括用於流通冷媒的散熱管551(圖5-圖6中的黑色實線箭頭表示散熱管551內冷媒的進出方向),功率器件53與散熱器55接觸,從而冷媒流經散熱管551時可以帶走功率器件53的熱量以便於對功率器件53進行降溫,避免功率器件53溫度過高而被燒壞。
如圖3和圖4所示,電控盒51上設有位於第一腔室21內的進風口511和位於第二腔室22內的出風口512。由此,當第二腔室22內的室外風機4轉動時,第二腔室22內的氣壓降低,外界環境中的空氣可經過通風孔進入到第一腔室21內,第一腔室21內的空氣通過電控盒51上的進風口511進入到電控盒51內,進入到電控盒51內的空氣與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進行換熱以對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進行散熱,經過換熱後的空氣從出風口512排入到第二腔室22內,由此可以加速電控盒51內的空氣流動,也就是說,電控盒51內的空間限定出被動器件54的散熱通道,散熱通道與進風口511和出風口512連通。室外殼體1外的空氣可以從通風孔進入到第一腔室21內,可以加速室外殼體1內的空氣流動。
優選地,第一腔室21和第二腔室22僅通過出風口512和進風口511連通。由此,第一腔室21內的空氣只能通過進風口511和出風口512流向第二腔室22,這樣有利於提高進入到電控盒51內的空氣量,提高散熱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功率器件53可以包括智能功率模塊、IGBT、整流橋、快恢復二極體等元件,被動器件54可以包括共模電感、PFC電感、電解電容等元件。
如圖1和圖2所示,在電控盒51的外周壁上設有位於出風口512的外側的第一防水結構6,第一防水結構6內具有導風腔,導風腔與所述出風口512連通,導風腔的排風口61位於第一防水結構6的遠離室外風機4的一側,從而在室外風機4工作時,可以避免水流入到電控盒51內部而影響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的正常使用,保證了電控裝置5工作的可靠性,防水效果好。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100,一方面室外殼體1由於隔板2的設置,使室外殼體1完全分隔成兩個腔室,當位於第二腔室22內的室外風機4轉動時,第二腔室22內的氣壓降低,這樣就會使第一腔室21內的空氣進入到電控盒51內並且加速從出風口512流向第二腔室22內,帶走電控盒51內的熱量,加速了電控盒51內的空氣流動,改善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的散熱效果,延長電控裝置5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在電控盒51的外周壁上設置位於出風口512的外側的第一防水結構6,在室外風機4工作時,可避免水流入到電控盒51內部而影響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的正常使用,保證了電控裝置5工作的可靠性,防水效果好。
可選地,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防水結構6形成為大體長方體狀。由此,結構簡單。具體地,長方體狀的第一防水結構6設在電控盒51的底壁上,且排風口61設在第一防水結構6的正對隔板2的一側,由此,可有效地避免水進入到電控盒51內,提高電控裝置5工作的可靠性。
當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此,第一防水結構6還可以形成為其它形狀,例如正方體狀等。可選地,第一防水結構6形成為大體「L」形形狀。具體地,第一防水結構6的豎直部固定在電控盒51的底壁上,第一防水結構6的水平部連接在豎直部的下端且沿朝向隔板2的方向延伸,排風口61設在水平部和/或豎直部的靠近所述電控盒51的一側,也就是說,排風口61可以設在豎直部的靠近電控盒51的一側例如排風口61設在豎直部的正對隔板2的一側、排風口61還可以設在水平部的靠近電控盒51的一側例如排風口61可以設在水平部的正對電控盒51的一側或正對隔板2的一側、或者排風口61同時設在豎直部和水平部的靠近電控盒51的一側例如排風口61分別設在豎直部的正對隔板2的一側以及水平部的正對隔板2的一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通風孔為設在第一腔室21的側壁中央或者下部的通孔結構。從而通風孔的結構簡單,可以保證第一腔室21內的氣壓與外界氣壓相當,當第二腔室22內的室外風機4轉動時,保證第一腔室21的氣壓高於第二腔室22,使得空氣在壓強的作用下會從第一腔室21經過電控盒51內的散熱通道加速流向第二腔室22。同時可以使室外殼體1外部的空氣進入到室外機100內,外部空氣的溫度低於室外殼體1內氣體的溫度,從而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電控盒51內的溫度,改善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的散熱效果。另外通風孔設置在第一腔室21的側壁中央或下部,可以避免殼體外的水直接進入室外機100內而影響室外機100的正常工作。
進一步地,第一腔室21的外側壁上設有位於通風孔外側的第二防水結構(圖未示出)。從而通過設置第二防水機構,可以進一步避免殼體外的水進入到室外機100內,保證了室外機100的正常工作。
可選地,第二防水結構形成為大體「L」形,第二防水結構的水平板固定在第一腔室21上,第二防水結構的豎直板位於通風孔的外側。通過將水平板固定在第一腔室21上可以防止豎直方向的水進入到室外機100內,豎直板位於通風孔的外側,可以防止從水平板上流下的水進入到室外殼體1內,同時也可以防止出現在外界有風時將部分殼體外的水吹進室外殼體1內的情況,「L」型的防水結構設計,保證了防水效果,避免了殼體外的水進入到室外機100內而影響室外機100的正常工作。同時使得第二防水結構的結構簡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實施例,室外機100還包括導風隔板,導風隔板的兩端分別與通風孔和進風口511配合以將空氣導向進風口511。從而保證了從通風孔進入第一腔室21的空氣直接沿著導風隔板流向電控盒51的進風口511以進入到電控盒51內部,增大了電控盒51內的空氣流量,同時從通風孔進入到第一腔室21內的空氣的溫度低於室外殼體1內部的溫度,從而提高空氣與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的換熱效率,進一步改善功率器件53和被動器件54的散熱效果。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出風口512正對被動器件54設置。從而使被動器件54與外部空氣的接觸面積達到最大,換熱效率也達到最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電控裝置5放置在隔板2的上方。從而便於電控裝置5的裝配。當然可以理解的是,電控裝置5的放置方式不限於此,例如還可以在隔板2的中部設置放置孔,電控裝置5可以放置在放置孔內。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100。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調器。通過設置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室外機100,有利於提高空調器的室外機100的使用壽命。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徵進行結合和組合。
儘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