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最美的作文素材
2024-11-19 04:51:11
讓我們獻上一曲勞動的讚歌,送給最美的勞動者。讓我們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最美的勞動者!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1、兩彈元勳鄧稼先對祖國的奉獻
1950年,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回國,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娃娃博士」,鄧稼先沉浸在青春的歡樂和家族的幸福之中。但是,歷史風雲變幻,祖國面臨核大國的威脅。鄧稼先毅然接受開拓祖國核事業重任,離別妻兒,隱姓埋名,走向大戈壁,為中國的國防事業進行著艱苦的科學攻關,為我國的兩彈試驗成功地鋪平了道路。從此,他從物理學界的講臺上消失了。20多個春秋過後,頭髮裡夾著大戈壁沙粒的鄧稼先回來了,「兩彈元勳」的美名才開始傳揚,鄧稼先的名字才重新出現在普通人的中間。此時,他的妻子已年過花甲,而癌魔卻早注入他的肌體,他光輝的生命已燃燒到了盡頭。他臨終前對妻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死而無憾!」
【內涵解讀】奉獻既是一時一事,也是一生一世,奉獻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不只是物質的給予,更是精神上的付出。人生到世上來不是為個人,而是要把個人貢獻出來給國家,獻身同時,自己也會升華。
【適用考點】愛國對待名利命運人生價值觀
2、為藝術而奉獻生命
法國著名喜劇大師莫裡哀一生熱愛戲劇藝術為之付出了畢生精力,直至為藝術獻身。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心病者》於1673年2月在巴黎皇家大劇院上演。他本人親自扮演該劇的主角。此時,他的肺病已非常嚴重,加之受了風寒,他覺得頭暈目眩,渾身無力。17日這天,他的病情更重了,但他以堅強的毅力,克服病痛,堅持演出,並且一絲不苟地進行角色創造,把阿爾貢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贏得了觀眾的喝彩。但大幕剛落下,莫裡哀就昏倒在舞臺上。演出結束後僅4個小時,莫裡就永遠離開了他所愛的戲劇藝術。
【內涵解讀】不論在什麼國家,在什麼時代,奉獻,總是一個崇高、溫暖和感動人心的話題。奉獻,是人在愛心和責任感的驅使下,自覺自愿地無償地付出或給予的行為,是一種純潔高尚的精神境界。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奉獻精神永遠熠熠生輝,光耀人間,永遠是鼓舞和激勵人們奮發向上的巨大力量。
【適用考點】對事業的熱愛責任心奉獻精神藝術生命的意義
3、把一生奉獻給科學
鐳的發明者、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居裡夫人一生忠於科學,厭惡金錢和榮譽,她把所得的獎金絕大部分用於科學實驗及贈送給貧窮的學生和需要幫助的朋友。她把研究的結果毫無保留地公之於眾,而不接受當時可謀取巨富的專利權。在社會授予她的榮譽面前,居裡夫人只有一句話:「在科學上我們應該注意事,而不應該注意人。」
居裡夫人長期接觸鐳,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害,兩手被鐳射線燒得傷痕累累,並得了致命的血液病。眾人勸她休息治療,她謝絕了,她說:「我的生活是離不開實驗室的。」在晚年10多年裡,她帶病寫出30種科學報告,好幾種高深的科學理論書籍,每天仍然工作14小時,直到1934年閉上了她那雙智慧的眼睛。
【內涵解讀】奉獻是一種責任,把奉獻當成一種責任,就為奉獻找到了動力,就會把奉獻當作是應該做的事,心甘情願地去奉獻。人生只有無私奉獻,才能貢獻社會,服務他人,才能擺脫卑俗,才能真正完美,才能造福社會。
【適用考點】責任名利觀精神財富興趣勤奮
4、南丁格爾奉獻出愛心
19世紀中葉,護士地位低下。出身名門的南丁格爾決心以身作則,改變這一現狀,自願當了一名護士。1854年,英、俄在克裡米亞開戰,南丁格爾親自奔赴前線。她替傷員清洗、消毒、包紮、按時換藥、改善夥食,還經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滌帶血的衣褲。每天晚上她都要提一盞燈,在4公裡的巡診線上,挨個查看病情,給傷員唱歌,送去安撫和愛心,從無間斷。為此,她經常工作20小時以上,累得頭髮掉光仍然堅持不懈。由於她的努力,傷員的死亡率從60%降為0.3%。後來,直到英、俄停戰,最後一名士兵離開戰場,她才回到家園。回國後,她又把英國人民為獎勵她而募捐的5萬英鎊悉數拿出,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她還著書立說,為現代護理學的創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有鑑於此,國際紅十字會在她逝世後,將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英國人民為她立起了手持油燈的巨型銅像,「提燈女郎」南丁格爾被稱為「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人」。
【內涵解讀】:南丁格爾奉獻出了自己的時間與愛心,從而改變了整個世界對護士的看法。由此可見,個人的力量並不微小,關鍵看你願意奉獻出多少。只要人人都能有所奉獻,世界定會被改變。
【適用考點】人生價值個人的力量影響行為偉大的女性
5、留美博士50萬救命錢奉獻鄉親
留美博士穆京虹,祖籍山東臨清市魏灣鄉小由馬莊村,童年在臨清度過,之後在北京上小學、中學,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1988年以優異成績赴美留學,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並先後在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和西南醫學中心當博士後,之後在美國一生物技術公司做研究工作。工作期間發表多篇英文散文,200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長篇紀實文學《在美國屏風上》,記錄其留學經歷。2008年,穆京虹被查出癌症晚期。親人們為她籌集近50萬元治病。但她把家人叫到一起,開了次家庭會議,說要把治病的錢全捐給家鄉,成立「京虹老家基金會」,號召更多留美人士為家鄉教育做貢獻。基金會成立後不久,穆京虹就去世了。她把錢都留給基金會,卻沒留給她的3個孩子。
【內涵解讀】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對他人對社會的奉獻。有的人生命已經結束,可他們為社會所做的貢獻卻讓後人受益無窮,這樣,他們的生命價值得以延伸。給人一束玫瑰,會留下一縷芬芳,奉獻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適用考點】奉獻家鄉教育大愛無疆影響力人生觀
6、布魯諾——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布魯諾出生在義大利的一個貧苦家庭,15歲進修道院,24歲成為牧師,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他逐漸對宗教產生懷疑。他大膽地批判《聖經》,因而冒犯了羅馬教廷,只好逃出義大利,到法國、英國等地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批判託勒密的地心說。他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在太陽以外,還有無數個類似的恆星系統。太陽不過是一個恆星系統的中心,而不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布魯諾發展了哥白尼太陽中心說,把人類對天體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由於布魯諾廣泛宣傳他的先進思想,引起了羅馬宗教裁判所的恐懼和仇恨。1592年,羅馬教廷採用欺騙手段把他騙回義大利並逮捕。劊子手們使盡了種種威脅利誘手段,想讓布魯諾屈服,但他堅貞不屈地說:「我半步也不退讓。」經過八年的折磨,他被處以火刑。1600年2月17日,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的鮮花廣場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布魯諾面對行刑的劊子手,莊嚴宣布:「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恐懼!」布魯諾被處死了,他的科學精神永存!1889年,人們在布魯諾殉難的鮮花廣場上豎立起他的銅像,永遠紀念這位為科學獻身的勇士。
【內涵解讀】奉獻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正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奉獻犧牲,才構成了人類今日燦爛的文明。他們的無私奉獻,為人類社會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人們把他們刻在心裡,千古流芳。如果只有索取,沒有奉獻,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
【適用考點】社會的進步堅持真理個性鬥爭犧牲
7、個體對群體的奉獻
螞蟻面臨滅頂之災時的非凡表現,尤其令震驚。在野火燒起的時候,為了逃生,眾多螞蟻迅速聚攏,抱成一團,然後像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那噼哩啪啦的燒焦聲,是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時吶喊,是奮不顧身、無怨無悔的吶喊。
在那年洪水暴虐的時候,聚在堤壩上的人們凝望著兇猛的波濤。突然,有人驚呼:「看,那是什麼?」一個像人頭的黑點順著波浪漂了過來,大家正準備再靠近些時營救。「那是蟻球。」一位老者說,「螞蟻這東西,很有靈性。1969年發大水,我也見過一個蟻球,有籃球那麼大。洪水到來時,螞蟻迅速抱成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落水中。但只要蟻球能靠岸,或能碰到一個大的漂流物,螞蟻就得救了。」不長時間,蟻球靠岸了,蟻群像靠岸登陸艇上的戰士,一層一層地打開,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衝上堤岸。岸邊的水中留下了一團不小蟻球。那是蟻球裡層英勇犧牲者。它們再也爬不上岸了,但它們的屍體仍緊緊地抱在一起。那麼平靜,那麼悲壯……
【內涵解讀】「千裡之堤,毀於蟻穴」,是來告誡人們不注重小事,就會釀成大問題。但我們是否想到:在我們從沒放在眼裡、放在心頭的小小生靈,竟有為了集體而敢於獻身的英勇無畏的精神。作為人類的我們,在集體面前還有必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嗎?
8、為了燦爛的生命而奉獻
澳大利亞的西南部,有一片在地圖上找不到的沙漠。這裡雨水稀少,乾旱異常。任何人都會以為這是一片死亡之域,但事實卻恰好相反。1973年,澳大利亞一個叫夫蘭納裡的植物學家在騎摩託車旅行時發現,這片世界上條件最惡劣的沙漠中竟有大約3600多種植物繁榮共生。夫蘭納裡發現,生長在這裡的植物對自己非常苛刻,對水和養料的需求少得可憐,幾乎是別處植物的十分之一。同時,這裡所有植物的葉子都不是綠色的,而是帶著各種鮮豔的顏色。更奇特的是,這些花朵都能分泌超乎想像的大量花蜜。夫蘭納裡對這些植物進行了30年深入研究,才發現其中的奧秘:這裡的土壤成分主要是沒有養分的石英,只有對水分和營養需求極少的植物,才能生存;昆蟲和鳥類在這裡非常稀少,幾乎沒有潛在的授粉者。植物的生存繁衍主要靠傳播花粉。在這種條件下,植物必須開出最大最豔麗的花朵,分泌最多的花蜜,才能吸引極少潛在的授粉者的注意。
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奉獻,最貧瘠的環境中,生命也會如花絢爛綻放。
【內涵解讀】生命是美好的,為了美好的生命,應當有所奉獻,在奉獻中完善自己的生命,在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奉獻有時也是在為自己,少一些索取,多一些奉獻吧,那樣,生命會絢爛綻放。
【適用考點】奉獻與生命逆境適應環境適者生存完善自己
9、奉獻不能是為了取得虛名
一位去了天堂的有錢人對神抱怨說:「為什麼人們還說我吝嗇呢?我去世的時候已經將我的全部財產都捐給教堂了呀。」
「讓我給你講一個豬和牛的寓言吧,」神說,「豬總是不受歡迎,而牛深受人們的喜愛,這讓豬很困惑。豬對牛說:『人們覺得你慷慨無私,因為你每天都貢獻牛奶和乳酪。可是我呢?我把我的一切都貢獻了出來。我獻給他們燻肉和火腿,獻出我的鬃毛作刷子,他們甚至燉我的腳!然而,沒人喜歡我。為什麼會這樣』?」「你知道牛是怎麼回答的嗎?」神說,「牛答道,『因為在我還活著的時候,我就奉獻了』!」
【內涵解讀】奉獻的本質在於它的無私性,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於主觀願望的偉大體現。生存之時一味地索取,死後才奉獻和生前死後都是積極地勞作奉獻有著本質的不同。因此,牛得到了人們更多的稱讚,同時也將它喻為勤勞、善良、仁慈的化身。
【適用考點】不求名利人生價值默默奉獻沽名釣譽無私
10、缺乏奉獻精神會使生活失去意義
花圃裡開滿鮮花,老花工把它們折下來,包裝好送進城市裡的花店中,被人們買去點綴賓館、飯店、家庭客廳,把生活打扮得色彩繽紛,鮮花由於美麗,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讚美。
有一朵鮮花開得最豔麗,眾花對它也很羨慕,它漸漸地瞧不起同伴們,整天孤芳自賞。當它看到別的鮮花兒被送進城,認為那些花太俗氣了,城裡有什麼好的,受別人擺來擺去,一點自由也沒有。當花工折它時,它大哭大鬧說:「我是花中女皇,我不進城,我才不受別人擺布呢。」老花工嘆息地走開。過了花季,別的鮮花都為美化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而感到自豪,而那朵鮮花卻在花圃裡漸漸枯萎了。
【內涵解讀】奉獻,是人自身存在與發展的需要。在社會當中,個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需要他人的合作與幫助。從而來獲取社會的承認並同時從社會中獲取回報以生存,這正是奉獻的本質之所在。奉獻是推進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
【適用考點】生命的價值孤芳自賞欣賞個人與社會奉獻的本質
11、自私的奉獻
有個牧師給會友們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瑞士一個盲女,有一天,她拿了二十七元銀幣交給一位牧師,作為捐助向外布道費用。牧師說:「你目盲,家庭環境又很不好,捐這麼多,太多了吧!」盲女說:「我晚上作工不需要點燈,我就將這節省下來的油費捐為主用,為了感謝主的幫助,使我天天能夠賺錢生活啊!主喜歡我們不顧一切的愛他,奉獻給他:因為在他看來,我們愛他,永遠不會太多的;我們奉獻給他,永遠不會太過的。」
牧師的講道使一位會友大受感動,在會後這位會友告訴牧師,他願意將自己的財產完全奉獻給上帝。牧師問他:「如果你有兩輛汽車,你願意奉獻一輛嗎?」他說:「願意。」牧師又問:「如果你有兩棟房子,你願意奉獻一棟嗎?」他又說:「願意。」牧師又再問一個更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有兩雙皮鞋,你願意奉獻一雙嗎?」他卻說:「不願意!」牧師非常驚訝的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我沒有兩輛汽車,也沒有兩棟房子,皮鞋卻真有兩雙。」
【內涵解讀】人要答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很容易,真要把自己所愛的拿出來,就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衡量一個人,除了看他做些什麼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看他奉獻了什麼。只有在由衷的感謝下生出的奉獻之心,才是地球上最美好的東西。
【適用考點】自私心偽奉獻情操感動品質
12、奉獻為了愛
七樓,住著一對情侶,他們是愛與奉獻。愛是個浪漫的小女生,喜歡著鄰居虛榮小姐華美的衣飾。那些可愛美麗的小玩意,往往讓愛羨慕不已。對於這一切奉獻都看在眼裡,為了愛,他每日早出晚歸的為富裕打工。終於,奉獻得到了一份為數可觀的財富,他為愛置備了許多像虛榮小姐一樣的衣飾。可勞累的奉獻病了,可他不怨,為了愛美麗的笑容。但最後愛還是沒有等到那樣的笑容,白白留下了一件件精美的衣飾。愛看了,哭得厲害。她將奉獻留下的衣飾帶到了時間那兒,希望金錢可以賣回失去的……可愛不知道時間都是公平的,不論是愛,金錢還是虛榮。所以早已哭得似淚人兒的愛,懇求時間也終止她的時間。因為沒有了奉獻的愛,那便不再是愛了,被虛榮引誘了的愛,終於還是失去了所有。時間見了,還是決定為他們留下些什麼,是回憶。回憶繼續留在了七樓。也許曾經的虛榮背後也有一段回憶,而回憶背後又是什麼呢?
【內涵解讀】奉獻為了愛會付出一切,為了愛什麼都願意承受,愛和奉獻結合到一起,就可以融化冰雪,可以驅趕炎熱,人間就會吹起和煦的春風,幸福之花處處遍開。願我們每一個人都享受到人間的幸福,願愛和奉獻無時無刻不在你身邊。
【適用考點】奉獻和愛愛慕虛榮代價付出愛情的真諦
13、蠶對人類的無私奉獻
蠶隸屬於鱗翅目蠶蛾科,其蠶絲是真絲面料的原料;蠶繭是人們絲織制的原料;蠶蛹還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還可做佳餚;蠶糞既可餵魚,也可肥田,還可入藥,稱為蠶砂;蠶蛾羽化後留下的蠶殼也可入藥;蠶的幼蟲感染白僵菌殘殺後,其乾燥的蟲屍稱為「僵蠶」,有祛風、化痰、清熱、定驚之功效。
人們都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蠶,它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月,它僅僅要求人們幾葉子,可是,它們在短短的幾個月內,都在默默無聞為人們奉獻著寶貴的蠶絲和自己的一切。蠶它不為名,不為利,它燃燒了自己,照了別人。
【內涵解讀】有很多人在工作崗位上如蠶似燭,恪盡職守,默默耕耘,沒有輝煌的經歷,沒有驚人的業績,像春蠶一樣「吃的是葉子,吐出是絲」,只知奉獻不求回報,他們同樣也是大寫的人。不能成為太陽,就成為蠶吧,為人類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適用考點】默默奉獻真誠待人超越自我理想的騰飛化蛹成蝶
14、奉獻也是一種解脫
英籍華人——趙泰來,出生於廣東東莞的名門望族,與金庸、陳春梅等人同獲「2005年世界傑出華人獎」,上個世紀80年代,他已經在書畫界功成名就,飲譽海內外。
這種平靜快樂的生活,從繼承大姨媽的遺產開始被打破了,拿著大姨媽臨終前給他的藏寶圖,他擁有了豐厚的財產。從1981年春開始,他放下心愛的繪畫事業來整理自己擁有的稀世珍寶,這花了他10年的寶貴光陰,同時為了守住這筆巨大的財富,他隱瞞著所有的親人。沉重的心理壓力讓他幾近崩潰。最終,他告訴了妻子,決定把價值連城的珍寶全部捐獻給祖國。他拿出自己近百萬英鎊的積蓄,賣掉倫敦的三處房產,籌措包裝和運費,把5萬餘件,價值連城的文物和藝術珍品裝了整整50個貨櫃,分期分批捐獻給祖國大陸的幾個藝術博物館。當他看到這些自己親手捐獻的寶物回歸祖國後,擺設在博物館裡受到觀眾們讚不絕口的頌譽,他說,他如釋重負般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欣喜和幸福。
【內涵解讀】奉獻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奉獻能解脫被財富桎梏的沉重心靈,從中收穫到人生中最大的快樂。當看到由於自己的奉獻而使別人得到愉快,奉獻者也會體驗到如釋重負的欣喜與幸福。
【適用考點】解脫愛國欣賞如何對待財富快樂
15、貓耳洞裡的軍人的奉獻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越邊界的一場戰爭中,我軍戰士為堅守陣地,修挖了防炮洞,他們形象地稱之為「貓耳洞」。地處熱帶山林叢林地區的「貓兒洞」,外邊爆炸著敵人打來的炮彈,裡邊是攝氏三四十度的悶氣,雨天滿洞是水,日夜蚊子橫飛。戰士們嘴幹唇裂,衣衫浸透了汗水,身上被蚊子咬起一個個大包。在如此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為維護祖國的尊嚴,保衛人民的利益,艱苦備嘗,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英勇頑強地奪取了戰鬥的勝利。戰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向全國人民奉獻了可歌可泣的「貓耳洞精神」——「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
【內涵解讀】怎樣活著才有意義?「貓耳洞」裡的軍人用自己的行動做了回答。「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這是奉獻者的宣言,也是向大家的號召。做一個有奉獻精神的人吧!因為有人奉獻,社會才會不斷的進步,人類才會不斷前進。
【適用考點】英勇軍人之魂人生的意義國家榮譽考驗
16、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奉獻
張震1964年出生在定遠。定遠是陝甘寧蒙交界處一個貧瘠的縣城,百姓一年收入三四百元。張震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後,學習英語,是校報記者,多次在寫作比賽中獲獎。快畢業時,他捨棄了成功率很大的考研和記者生涯,帶著妻子韓雅婷回到家鄉,舉債辦起了一所小學。
1992年8月,他們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借錢買磚木,蓋起最初的四間教室,名曰「育才小學」。學生來自田野,來自其它學校趕出來的差生。學費減免,其它費用低於國家標準,開設英語。幾年下來,學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好成績,學生人數逐漸增加,可張震他們欠債已達11萬元。
【內涵解讀】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奉獻是發揮個人積極性和創造力的源泉,能促使人自覺追求真、善、美,提升自身素質;是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基石;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條件。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正義和善良的奉獻精神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奉獻創造人生的價值。
【適用考點】實現人生價值熱愛家鄉人生的意義教育善良
17、安納提的奉獻最多
相傳古時在歐洲某城要鑄一個大鐘,所需款項由市民自由奉獻。居民之中有一極貧小姑娘名叫安納提,父已去世,母作傭人,生活相當窘迫。但是安提納誠心愛主,巴不得在鑄鐘的事上有份。有一天,因為幫助他人搬運雜物,人家送給她一個銅元。她就徵得母親同意,持往獻金處,獻上作鑄鐘之用。收款人見她僅持一個銅元,就拒絕了。她回去一見母親,就哭著說:「媽媽,他們不肯收我的銅元。」母親安慰了她。安納提只得又把銅元收藏起來。鍾鑄好後,經過多次的修整,所發聲音總是不和諧。鑄鐘的技工,雖然都是名匠,也都不知道原因,最後有一人問:「請問鑄鐘的款全用上了嗎?」收款人說:「只有一個貧窮的女孩子拿來一個銅元,我沒有收她的。」那人說:「啊,我們若是不收那個奉獻,我敢相信,這鐘聲永遠不能和諧。」於是有人立刻找到安納提,對她說:「你快快拿著你的銅元去獻上吧。」安納提不懂是什麼意思,可是她就照所說的獻上了她的銅元。當人再敲那鍾時,鐘聲真的和諧了,極其好聽。民眾十分歡喜,同聲說道:「安納提的奉獻最多。」
【內涵解讀】奉獻不是套話、也不是大話、更不是空話,奉獻,要發自內心,沒有功利目的,奉獻是每一件也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奉獻出的是一顆真心,一顆晶瑩純潔的真心,奉獻會讓人感到幸福。
【適用考點】純潔之心功利目的信念真誠個人與集體
18、「備飛」的奉獻換得集體的成功
2009年10月1日,作為中國第一批殲擊機女飛行員,她們以威武雄壯的「楔形」梯隊,拉著彩煙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校閱閱兵。這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首次有殲擊機女飛行員受閱,因此備受關注。就是在這次飛行任務中,張曉佳成為了「備飛」,不是由於她的技術不過硬。相反,正由於「備飛」需要技術全面且出眾、在特殊情況下能在任何位置上飛行的女飛行員,因此才把平時一向練習刻苦的張曉佳選中。
練習中,所有人都在猜測「備飛」的終極人選,但出乎意料的竟然是張曉佳。當時在她旁邊的隊友,只能默默地安慰獨自流淚的張曉佳,那種滋味可想而知。就像2009年春晚小品《我心翱翔》中的臺詞一樣,「我覺得自己像一隻離群的孤雁,我多想飛啊。可我知道,假如我飛了,就意味著她們當中有人飛不過去,我不想那樣。」張曉佳還是默默的準備,辛苦的奉獻。終極,她和所在的這支團隊,出色地完成了國慶閱兵任務,被記集體一等功。
【內涵解讀】在國家的建設中,有很多人平時默默的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在領獎臺上沒有他們的身影,這是一種奉獻的精神。建設國家、強大民族就離不開這種精神,這種不計功勞、不為金錢的精神才是一個民族真正強大的動力所在。
【適用考點】閱兵式個人和集體凝聚力80後巾幗不讓鬚眉
19、奉獻社會是優秀企業家的良知體現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發生芮氏8.0級大地震。江蘇黃埔集團董事長陳光標當即命令屬下一百二十名機械師和六十臺重型工程機械,從江蘇、安徽日夜兼程一千多公裡到達汶川地震災區,在災後不到三十六小時的時間,幾乎與軍隊同時抵達了災區,成為自發抗災救災首支民間機械救援隊,為打通救援生命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受到溫總理的「致敬」。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發生芮氏7.1級地震,陳光標立即派人在西寧購得21臺二手吊機、推土機及挖掘機等救援裝備,前往玉樹縣開展救援行動。
江蘇黃埔集團在江蘇民營企業中的規模並不算大,但是陳光標的捐贈卻是最多的。面對眾多媒體的採訪,陳光標沒有絲毫的炫耀,恰恰相反,他用質樸的話語呼籲更多的人來投身慈善公益事業。陳光標,一個聲名日隆的蘇商,他的「名」,並不在於他有多富有,他的「名」有一個響亮的稱呼——慈善家。10年來,他累計捐贈款物到位3.17億元,其中現金2.18億元,物資9900多萬元,捐助範圍達全國10多個省市欠發達地區,受益人數超過30萬人……這一連串的數據,是對他的「名」的最好註腳。
【內涵解讀】美國民族英雄內森·黑爾的名言「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第二次生命獻給我的祖國和人民」是最高尚的人生境界。慈善、奉獻、愛心是有良知的企業家應該有的,也是每個有良知有理性的人所應該有的。
【適用考點】慈善愛心地震良知體現物質與精神
20、奉獻成就香港義工黃福榮英雄傳奇
「香港英雄」、「港人之光」、「香港人的驕傲」、「偉大的志願者」……連日來,青海玉樹地震的消息牽動港人,捨己救人的「香港好人」黃福榮更讓港人感動和自豪。
46歲的黃福榮,原是香港一名貨車司機,患有糖尿病,需要定時服藥,但每年都會花上幾個月的時間,一心投入在行善活動上,2002年,黃福榮用7個月時間獨自從香港步行到北京為中華骨髓庫籌款,還捐出自己全部積蓄;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他到四川災區做了兩個多月義工。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發生時,黃福榮正在玉樹慈行喜願會孤兒院做義工。當時,阿福已經很幸運地逃了出來。為營救孩子和老師,衝進孤兒院樓房,因餘震不幸被掩埋而身受重傷,半小時後去世。一個平凡的香港市民,拋卻安閒生活,為行善捐出所得,四海奔波,直至為之捨身捐軀,表現出的是最不凡的崇高境界。斯人之逝,神州同悲。
【內涵解讀】奉獻並不難,奉獻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中,它並非高不可攀,其實,我們每個平凡的人都能做到。奉獻是每個人心中都有的一顆種子,是平凡的、大眾的,它需要每個人的參與。社會需要奉獻,更需要我們以行動來實踐這一美德。
【適用考點】大愛無疆扶弱濟貧仁慈博愛平凡的英雄境界
21、甘於奉獻,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成都市郊農民李桂珍一家三代三十年如一日熱心照料生活困難的鄰居,在當地傳為佳話。李桂珍現已年近70,兒子媳婦都孝順,孫子孫女也懂事。這個幸福的家庭30多年前就向鄰居羅易才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羅易才當時患氣管炎、肺結核等病,全身浮腫,不能勞動,他的妻子羅胡氏精神失常。李桂珍就和兒子廖金光一起幫他們料理家務,照料生活,請醫拿藥,端湯送水。後來羅易才去世,照顧羅胡氏的責任又被李桂珍的孫子、孫女承擔了起來,他們和長輩一樣,細心護理,無微不至,繼承了良好的家風。
【內涵解讀】遠親不如近鄰,好鄰居是棵樹,可以為你遮風擋雨,送來一片涼蔭;好鄰居是艘船,能載你乘風破浪,抵達幸福彼岸。只要我們甘於奉獻,樂於助人,就一定能讓我們的人生變的充實而富有。
【適用考點】鄰裡關係幸福美德幫助他人愛心
22、母親對孩子的傾情奉獻
朋友剛滿月的小孩生病住院,我前去探望。見她正把一個透明狀的器皿罩在乳房上,並不停地壓擠乳房。剛開始擠出的還是乳汁,後來竟變成了血水。我大感驚異,忙問是怎麼回事。朋友很平靜地告訴我,因為孩子生病,怕感染,醫生囑咐她兩個月內不準給孩子餵養母乳。在這期間,如果不把乳汁擠出來,就會回乳,孩子以後就吃不到母乳了。為了防止回乳,她必須每天都把乳汁用吸奶器吸出來,吸的次數多了,導致乳房腫脹,並不時有血水溢出。
「那一定很痛吧?」我問。「傻瓜!血都出來了,還有不痛的道理?」她衝我苦笑一下。「那就乾脆讓她回乳算了吧!」「回乳?!」她睜圓了眼睛望著我,仿佛不認識似的。那眼睛裡漸漸充滿了淚水,全沒了最初的平靜。「我的小孩才剛滿月呢,再過兩個月,也還只三個多月,那麼小就沒有沒奶水吃,多可憐!」她把目光移到孩子瘦弱的小臉上,顫聲道,淚水順著臉頰淌了下來。
【內涵解讀】有句話說,血濃於水,這確實不假,母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滄海桑田,世事變幻,而生命長存不息,延續至今,是因為有一種愛從未改變,那是血愛,那是母親對孩子的無私傾情奉獻。
【適用考點】母愛偉大的力量無私奉獻幸福親情
23、奉獻與追求
古代的陶朱公,在19年間數致千金,但每次,他都把它們「分散與貧交疏昆弟」,他曾用錢資助過勾踐,也資助過田成子,現在,他把它分散給那些需要資助的人,對他來說,賺錢不是最終目的,他只想利用賺來的錢有所作為。現代的李嘉誠,大巨富之後,時刻關注著社會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從不吝嗇解囊。1980年起,他又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汕頭大學的創辦中,不惜花費5.7億港元的巨資,要為潮汕地區興建第一座學府,並立志要把它建設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上知名的高等學府。為此,他親力親為,殫精竭慮,從最初的圖紙設計到後來的師資配備,無不一一過問。他曾說:「汕大在我心目中的位置,甚於其它一切事業。」對於曾經因貧困而不得不中斷學業並走上經商之道的李嘉誠來說,汕大的創立,不啻是圓了他當日求學的一個夢。而當他積畢生的心血以報效桑梓,當他智慧地運用他的成功之果服務於華夏的子孫後代的時候,眾不難從這一系列的壯舉中窺析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和生命意義。
【內涵解讀】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默默地不求任何回報,生命的價值同樣在於追求,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他人後內心的充實感是其他任何事都無法比擬的,這也是支撐很多人一直立足奉獻的動力。將奉獻進行到底,讓追求長伴一生。
【適用考點】生命的價值追求幫助他人人生理想慈善
24、奉獻讓人生有意義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怎樣活著才算有意義?活著為自己還是活著為他人?這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曲《愛的奉獻》之所以能久唱不衰,是因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奉獻與索取是一對矛盾,一心索取的人,貪慾永遠得不到滿足,再者,沒有別人的奉獻,自己又能索取什麼?
奉獻是不計報酬的給予,是「有一分熱放一分光」,是「我為人人」。奉獻者付出的是青春,是汗水,是熱情,是一中無私的愛心,甚至是無價的生命。因為有人奉獻,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才會不斷增加,人類才會不斷前進。奉獻者收穫的是一種幸福,一種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與愛戴,是自己生命的延長。
【內涵解讀】人生是花,而奉獻是花的蜜。現代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兩種文明的發展都源於無私的奉獻。因此,奉獻在兼顧個人利益的同時已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
【適用考點】人生的意義愛心文明索取品格
25、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奉獻
追求奉獻還是索取,這是人生價值高低的分水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奉獻。古今中外許多偉人英雄,他們生前無私奉獻,為人類社會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人民把他們刻在心裡,千古流芳。同樣,更多地是推動社會前進的、辛勤勞作的、像牛一樣的普通人民,像工人、農民、教師、清潔工等,他們一生任勞任怨,默默奉獻,不求名利。他們平凡而偉大,吃的是草,流出來的是血和牛奶,他們更值得歌頌、讚美。相反,對於那些騎在人民頭上橫行霸道,利用手中權力貪汙腐化,勒索百姓的索取者,人民深惡痛絕。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對社會的貢獻自然也不同。只要一生盡力奉獻,哪有高低貴賤之分!何必牢騷抱怨,難道為人民奉獻,就是想得到人們的「喜歡」嗎?
【內涵解讀】有人認為奉獻是為了更多地索取,是為了獲得人對它的讚揚。恰恰相反,奉獻的本質在於它的無私性,奉獻是積極主動的,個人的奉獻在於主觀願望的偉大體現。讓我們新世紀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樂於奉獻的革命洪流中,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奉獻這棵常青樹,永遠蔥籠、繁茂。
【適用考點】價值觀索取人生態度奉獻的本質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