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手簡介,揭秘香港回歸背後,兩位備受關注的升旗手那些故事
2023-04-01 14:04:53 2
最近有個預告片看哭了不少人,就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七故事之一《回歸》的預告。杜江、朱一龍、惠英紅、任達華、王洛勇他們從不同視角重現了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這是真正的歷史瞬間,全民記憶。
的確,很少有時刻像1997年7月1日那晚一樣震撼人心。那天,分離了154年的香港終於將在0分0秒升起國旗,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回歸》正是從不同人的視角,講述了香港回歸那「一秒都不能差」的故事。 不管是盡力斡旋的外交官,還是卡點換帽徽的駐港官兵,每個人都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守護著祖國的尊嚴。
但關於香港回歸背後的故事,最想講講的還是杜江、朱一龍飾演的升旗手和護旗手的原型——朱濤和譚善愛。
香港回歸是國家大事,而準點升起國旗更是不容有失。對於升旗手的選拔,在當時的「三軍儀仗隊」也是個難題,朱濤是當時隊裡唯一一個毛遂自薦當升旗手的。經過層層選拔,朱濤很榮幸成為了見證香港回歸神聖時刻的人,當然也成為了擔起重責的人,榮耀的背後是艱辛的訓練和常人難以想像的付出。
為了一秒不差的完成升旗任務,在香港回歸之前的一個多月時間內,朱濤除了吃飯睡覺,所有的工作都是升旗,高強度的訓練使他的手臂肌肉多次拉傷,手指也磨破了,結出厚厚的繭。朱濤在一個多月時間裡練習了5000多遍升旗,平均每天練習160多次升旗,當時他腦子裡全是升旗,有時做夢都會哼唱國歌。
為了夜間訓練不影響別人,朱濤買了微型錄音機,錄製了35遍國歌,每天就在數百遍的國歌聲中尋找動作與樂曲之間和諧的感覺。為了確保準時到達升旗位置,不差一秒的完成任務,朱濤在腿上綁沙袋苦練升旗手簡介,達到了"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嚴苛標準。
這一切只為了所有國人都期盼著的,香港一秒都不差的回歸。雖然苦練許久,但到了現場大家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按照約定英國應該在23時59分58秒結束奏樂降下英國國旗,但英國國歌快了12秒奏完。後來朱濤在自述裡講,當時他內心非常緊張, 手抖得不行,但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代表著祖國,最後他在自己讀秒中「一秒都不差」地升起了國旗。
預告片中也能看出來這「一秒不差」的緊張感。朱濤也應導演邀請參與指導了杜江、朱一龍在拍攝前的準備,一點一點地摳他們的每一個細節,就像當年的他一樣。
仔細看看其實杜江還真的很像當年的朱濤啊。
除了升旗手朱濤之外,看過香港回歸交接升旗儀式的話,想必大家對那句「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 記憶深刻。這句話裡滿含著國人對祖國和香港深深的愛,以及那種背靠強大祖國的自豪與堅定。
說這句話的,就是譚善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比朱濤的樸實的毛遂自薦,譚善愛的當選其實來自一次偶然。據譚善愛後來自己回憶,一天,他拿著文件夾去首長的辦公室,看見首長在開會就走開了。
後來政委看見了他,就喊了他進去,並讓他念一句:「你們可以下崗」。 譚善愛先是按照平常說話那樣念,然後首長讓其「大聲點!」譚善愛就提高嗓門又念了一句。念完,大家點頭,首長說:「就是他!」。
雖然聽起來有點像個段子,但在這背後,譚善愛能被信任任命這樣重要的職責升旗手簡介,也與其平時的刻苦訓練打下的堅實基礎分不開的。
或許我們沒能親歷1997年香港回歸那熱血沸騰的歷史瞬間,但是22年後,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每個像他們一樣的「我」能重回那段歷史,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那些榮耀背後的艱辛,那「一秒都不差」的故事,那些我們不知道卻應該被記得的事,都在《我和我的祖國》裡一一重現。
祖國統一不能討價還價,「一秒都不差」是我們的底線,「一刻也不能分」是我們原則。22年來,祖國和香港一直在一起,未來,我們也會一直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