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桿菌:曾毀滅了歐洲一半人口的病毒 現在還有嗎?
2023-03-30 15:28:52 1
鼠疫桿菌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病毒,屬於耶爾森氏菌屬,曾經引起全世界的轟動,鼠疫桿菌還曾讓歐洲損失了一半的人口,那場大劫難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黑死病」,鼠疫桿菌傳播媒介是主要是鼠→蚤→人,雖然現在鼠疫桿菌可以被殺死,但依然不能完全消滅,只能對阻斷鼠疫桿菌的傳播。
鼠疫桿菌屬哪種細菌?
鼠疫桿菌是一種桿菌,屬於耶爾森氏菌屬,同時是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的病媒。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感染腺鼠疫75%會死亡,感染肺鼠疫的近100%會死亡,在人類歷史上造成了嚴重的傷亡。滅鼠、蚤等,搞好環境衛生,可預防感染鼠疫桿菌。
鼠疫桿菌的特徵:
鼠疫桿菌為短小的革蘭氏陰性球桿菌,新分離株以美蘭或姬姆薩染色,顯示兩端濃染,有莢膜。在病灶標本中及初代培養時,呈卵園形。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呈短鏈排列。需氧及兼性厭氧菌,最適溫度為27-28℃,初次分離需在培養基中加入動物血液,亞硫酸鈉等以促進生長,在血平板上,28℃培養48小時後,長成不透明的,中央隆起,不溶血,邊緣呈花邊樣菌落,這種菌落形態為本菌的特徵。在液體培養基中24小時孵育逐漸形成絮狀沉澱,48小時在液表面形成薄菌膜,從菌膜向管底生長出垂狀菌絲,呈鐘乳石狀。
鼠疫桿菌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寒冷、潮溼的條件下不易死亡,在-30℃仍能存活,於5-10℃條件下尚能生存。可耐日光直射1-4小時,在乾燥咯痰和蚤糞中存活數周,在凍屍中能存活4-5個月,但對一般消毒劑、殺菌劑的抵抗力不強。對鏈黴素、卡那黴素及四環素敏感。
鼠疫桿菌傳播媒介是什麼?
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破潰後或被蚤吸血時才起傳染源作用。當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後,細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當蚤再吸入血時,病菌隨吸進之血反吐,注入動物或人體內。蚤糞也含有鼠疫桿菌,可因搔癢進入皮內。此種「鼠→蚤→人」的傳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
鼠疫桿菌怎麼殺死?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鼠疫桿菌在低溫及有機體生存時間較長,在膿痰中存活10~20天,屍體內可活數周至數月,蚤糞中能存活1個月以上;對光、熱、乾燥及一般消毒劑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時即死,加熱55℃15分鐘或100℃1分鐘、5%石炭酸、5%來蘇,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將病菌殺死。
鼠疫桿菌現在還有嗎?
鼠疫桿菌現在依然還存在,只是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好,衛生意識加強,很少有人得這個病,就算是有人得了病也會馬上被隔離起來消滅傳染源,傳播途徑被切斷之後也就無法繼續傳播。鼠疫桿菌並沒有完全被消滅,也很難被完全消滅,除非是那種落後地區,否則一般不會大規模爆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