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有哪些,漢族是其中人口最大的民族
2023-04-01 22:07:57 2
中國從古至今以來都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且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不同的風格特色,服裝樣式也各不相同,其中人數最多的則是漢族,那麼大家知道56個民族有哪些呢?相信許多人不一定知道吧,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56個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是漢族
漢族是中國56個民族中最為主要的名族,所以不用問56個民族有哪些,漢族絕對是人數最多的民族,普遍於中國各地,而且漢族還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二、蒙古族56個民族中的少數民族
蒙古族一般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區,主要是靠畜牧來維持生計,因此蒙古族也算是傳統的遊牧民族,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在藝術上居於相對顯赫的地位。
三、回族是56個民族中人數較多的名族
回族在中國算是人數較多的民族了,通常不同地區的回族人,語言特點也有所不同,而且一般回族居住人群較為分散,不是那種多數群居生活,所以許多人可能想問56個民族有哪些呢,不過關於回族分布總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回民族在歷史上都湧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四、56個民族中維吾爾族能歌載舞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分布於天山以南,塔裡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裡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臺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縣和河南省繩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布。
五、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壯族的民族語言是壯語,與別的民族語言不相同,而且還擁有著自己民族的不同特色,服裝種類也是非常多的,顏色鮮豔亮麗,所以56個民族有哪些,不用多說壯族是其中一個,並且壯族還是最早栽培和種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發達,稻米也自然成為壯族人民的主食。
六、苗族是56個民族中分布最廣的民族
苗族是中國較為古老的民族,擁有著自己的語言,不過由於長期的和漢族交往,所以有一部分苗族都是會漢文的,而且苗族崇拜自然,因此長期的生活在大森林之中,並且經常會出現一些祭拜儀式,信仰圖騰崇拜先祖,祈求能得到先祖的保佑。
七、滿族人喜愛狩獵愛好歌舞
古代滿族愛好歌舞,多由狩獵、戰鬥的活動演化而來。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東北地區的「白山黑水」是滿族的故鄉,入關後,舞蹈必選身體強壯的人,穿豹皮唱滿族歌,伴以簫鼓,稱作「喜起舞」,或舞者一半人扮成虎、豹等獸,一半人騎假馬追射,稱作「隆慶舞」。
八、土家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
土家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九、彝族聚居分布在全國各地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雲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新中國成立前,由於彝族居住分散,社會發展極不平衡,各彝族地區存在不同的社會組織與政治制度。
十、藏族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
藏族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及南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紀初期吐蕃建政之後,吐蕃與唐朝的接觸日益頻繁。10世紀到16世紀,是古代藏族文化興盛時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十一、布依族是一個分布地區較大的少數民族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布依語,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與壯語有密切的親屬關係,通用漢文。
十二、侗族崇拜祖先相信萬物有靈
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侗語,對於侗族的歷史源流,史學界有不同的看法。侗族相信萬物有靈,認為人死以後,靈魂就離開軀體回到祖先住的地方,因此虔誠地崇拜祖先。
十三、瑤族是最長壽的少數民族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 。
十四、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
朝鮮族是朝鮮和韓國的主體民族,兩國均為單一民族國家,歷史上朝鮮族信仰多種宗教,既有原始的萬物有靈論的多神信仰,改革開放後,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實,中國境內的朝鮮族宗教信仰以基督教發展速度較快,其信徒也明顯增多。
十五、白族服裝以白色為主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白族的服飾有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並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飾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為尊貴。
十六、哈尼族是中國古老民族之一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國際性民族,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民族。哈尼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十七、哈薩克族分布在新疆
哈薩克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使用的哈薩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薩克文,哈薩克族最初崇拜大自然現象,崇拜諸神。
十八、黎族生活在海南是海南島的最早居民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大多數黎族人都能兼說漢語,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1957年在黨和政府幫助下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信仰仍處在原始宗教階段。
十九、傣族信仰佛教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
二十、畲族是人口較少的民族
畲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畲族人民在遷徙過程中,在拓荒殖土的同時,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二一、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
傈僳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類型,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文字分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二十二、仡佬族是古老民族之一
仡佬族和古代僚(lǎo)人有關,民族語言為仡佬語,屬漢藏語系,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仡佬語崇拜祖先, 奉祀竹王、蠻王老祖、山神。
二十三、東鄉族信奉伊斯蘭教
東鄉族是中國甘肅省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數東鄉族都兼通漢語,漢文為東鄉族的通用文字,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
二十四、高山族
高山族是中國臺灣地區南島語系各族群的一個統稱,主要居住在中國臺灣省,也有少數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區。高山族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以漁獵生產為輔。
二十五、拉祜族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二十六、水族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早在秦漢以前,嶺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就居住著許多部落,據考水族是從其中一個叫做「駱越」的部落發展起來的。
二十七、佤族
佤族,中國、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沒有通用文字,人們用實物、木刻記事、計數或傳遞消息。
二十八、納西族
納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雲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餘分布在雲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裡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二十九、羌族
羌族源於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民族語言為羌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
三十、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等縣,其餘散居在樂部、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土族自稱「蒙古勒」或「蒙古爾孔」(意為蒙古人),舊稱「青海土人」,藏族稱之為「霍爾」。
三十一、仫佬族
仫佬族,在他們本民族的語言中,「仫佬」一詞就是「母親」的意思。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文字,多數人通漢語和壯語,使用漢文。仫佬族過去崇信多神,節日較多。
三十二、錫伯族
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是在滿語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種語言,跟滿語很接近。錫伯文是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稍加改變而成的。
三十三、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國外同源民族漢譯稱作吉爾吉斯族,民族語言為柯爾克孜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東匈語支克普恰克語組。
三十四、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少數居住在新疆塔城縣。「達斡爾」意即「開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紀中葉,這個民族為維護祖國統一,打響了武裝抗擊沙俄入侵的第一槍。
三十五、景頗族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5個支系語言分屬景頗語支和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均為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三十六、毛南族
毛南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毛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通用漢文。
三十七、撒拉族
撒拉族是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撒拉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奴語支烏古斯語組,也有人認為屬於撒魯爾方言,無文字,通用漢文。
三十八、布朗族
布朗族是一個擁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布朗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可分為布朗和阿瓦兩大方言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三十九、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雖然有歐羅巴人種的特徵,但從遠古時代起,他們就生息繁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現百分之六十的塔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沙東、澤普、葉城和皮山等縣。
四十、阿昌族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四十一、普米族
普米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普米語,屬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羌語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
四十二、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是民族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裡的人們」。在北緯52度的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至今仍有鄂溫克人的腳印與炊煙,其定居點便是有「北極村」之稱的敖魯古雅鄂溫克獵人村。
四十三、怒族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族自稱「怒蘇」(瀘水),「阿怒」(福貢)、「阿龍」(貢山)和「若柔」(蘭坪),自認為是怒江和瀾滄江兩岸的古老居民。由於長期交往,這兩部分人在怒江區域逐漸接近,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逐漸發展和形成今日的「怒族」,但他們各自還保留著自己的某些特點
四十四、京族
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海濱漁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下屬的東興市境內,主要聚居在江平鎮的「京族三島」等地區。
四十五、基諾族
基諾族是雲南省人口較少的7個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基諾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沒有文字,過去多以刻木、刻竹,記數、記事,通用漢語。
四十六、德昂族
德昂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德昂族主要居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地區,中國一側在雲南德宏、保山、臨滄等地而居。
四十七、保安族
保安族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由於和周圍漢族、回族長時期的交往,保安語中漢語借詞較多,通用漢文,以漢文作為社會交往的工具。
四十八、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又稱俄羅斯人,是俄羅斯聯邦和一些東歐國家的主體民族,中國的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屬於東斯拉夫人中的一個族群。
四十九、裕固族
裕固族源出唐代遊牧在鄂爾渾河流域的回鶻,使用三種語言,分別為: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裕固語(堯乎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的裕固語(恩格爾語),以及漢語。
五十、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也稱烏茲別克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烏茲別克斯坦的主體民族,曾在軍事、經濟、文化、政治、史學、藝術等方面創造過卓越的成就。
五十一、門巴族
門巴族是中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門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方言差別較大,無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
五十二、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是狩獵民族,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山林地帶,使用鄂倫春語,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沒有文字。
五十三、獨龍族
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舊稱「俅人」。分布於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流域的河谷地帶,位於高黎貢山以西,但當利卡山以東,設立獨龍江鄉,是獨龍族唯一聚居地。
五十四、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為蒙古人種的西伯利亞類型,有本民族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有以阿拉伯文字為基礎的文字,主要信仰為伊斯蘭教。
五十五、赫哲族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同江縣、饒河縣、撫遠縣。少數人散居在樺川、依蘭、富饒三縣的一些村鎮和佳木斯市。
五十六、珞巴族
珞巴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少的一個民族,珞巴族主要從事農業。採集和打獵在生產和生活中也佔相當的比重。珞巴族依靠祖輩相傳的口頭傳說,延續著自己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