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索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13:47:46 1
專利名稱:承索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用於起重機、絞盤、絞車或滑輪的載荷吊掛元件或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的是一種纜索吊裝系統的承索器。
背景技術:
纜索吊裝系統在其索跨較小時,由承重主索、天線跑車、起重繩、牽引繩、塔架及錨固裝置等基本部分組成。當索跨比較大時,天線線跑車與索塔上的轉線滑車之間的距離較大,因此,起吊鋼繩及牽引鋼絲繩在其垂度一定的條件下張力較大,會增加吊點的配重和牽引繩的牽引力。為了有效地減小吊點的配重和前牽引繩的牽引力,一般都在纜索系統的基本組成部分中增設承索器。這種承索器一般按一定間距設置一個,相鄰兩承索器之間,承索器與天線跑車之間及承索器與塔頂轉線滑車之間用鋼絲繩連接。該承索器隨天線跑車的移動而移動,故稱為被動式承索器(或稱傳統式承索器)。傳統式承索器在吊點移向索跨的左方時,則左方承索器間相互靠攏,其間的連接鋼絲繩下垂,右方的承索器間的連接鋼絲繩被拉緊;反之吊點走移至索跨的右方時,則在右方的承索器相互靠攏,連接鋼絲繩下垂,而左方的連接鋼繩被拉直;如此多次反覆後,下垂的連接鋼絲繩會發生扭絞進而被拉斷,導致承索器失效。同時,承索器在使用時,由於風力的作用、吊點和起吊重量變化及吊點位置的變化,還會發生承索與主索交叉纏纜、承索與主索離開相關滑輪而摩擦承索器牆板的情況,直接影響到纜索系統的使用安全。另一方面,承索器間距往往較小(一般為20m)左右,所用承索器數量較多,也不經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既經濟實惠又保證大跨度纜索系統使用安全的承索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包括牆板、用軸固定在牆板上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用軸固定在牆板上的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下滑輪組,牆板由上、下牆板構成,上牆板的兩頂端各至少有一個用於連接的裝襯管和銷軸的孔、兩下端各至少有一個與下牆板連接的孔,下牆板的兩腰邊上各焊有至少一塊連接板,連接板的一端有與上牆板連接的孔,孔和孔通過銷軸連接,用軸固定在牆板上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至少有二組,分別位於牆板中線兩側左右對稱,在牆板的中線上、承重主索上滑輪的下方還有用軸固定在牆板上的承重主索下滑輪組及位於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下滑輪組上方的、用軸固定在牆板上的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上滑輪組。
上述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與承重主索下滑輪組間的間隙的垂直距離為承重主索直徑與(3~40mm)之和,承重主索上滑輪組的滑輪下邊緣與承重主索下滑輪組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為(3~3/4承重主索直徑)mm。
上述的索引鋼絲繩上滑輪組與索引鋼絲繩下滑輪組間的間隙為牽引鋼絲繩直徑與(3~20mm)之和,牽引鋼絲繩上滑輪組的滑輪下邊緣與牽引鋼絲繩下滑輪組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為(2~3/4牽引鋼絲繩直徑)mm。
上述的起重鋼絲繩上滑輪組與起重鋼絲繩下滑輪組間的間隙為起重鋼絲繩直徑與(3~20mm)之和,起重鋼絲繩上滑輪組的滑輪下邊緣與起重鋼絲繩下滑輪組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為(2~3/4起重鋼絲繩直徑)mm。
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牆板分為上下兩部分,便於通過連接板和銷軸拼裝成整體或拆除。
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的滑輪組分別設置於承重主索和牽引、起重承索的上、下方,對承重主索和牽引、起重承索進行了有效約束,因而承索器間的距離加大,減少了承索器的使用數量。既經濟實惠又因為承索器間的連接鋼繩在主動牽引力的作用下,較使用傳統式承索器時下垂更小,因而確保承重主索和牽引、起重承索在滑輪處不下垂,承重主索和牽引、起重承索在滑輪組間有序的運行,在運行中不會發生承重主索與牽引、起重承索相互纏繞,承重主索與牽引、起重承索摩擦牆板等影響吊裝系統使用安全的現象,保證了承索器使用的有效性,從而保證了大跨度纜索系統的使用安全。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的結構示意主視圖的A-A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的使用狀態參考主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的使用狀態參考主視圖的B-B剖視圖。
圖5是傳統式承索器的使用狀態參考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包括牆板1、用軸2固定在牆板1上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用軸4固定在牆板1上的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下滑輪組5、6,牆板1由上、下牆板7、8構成,上牆板7的兩頂端各至少有一個用於連接的裝襯管9和銷軸10的孔11、兩下端各至少有一個與下牆板8連接的孔12,下牆板8的兩腰邊上各焊有至少一塊連接板13,連接板13的一端有與上牆板7連接的孔14,孔12和孔14通過銷軸15連接,用軸2固定在牆板1上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至少有二組,分別位於牆板1中線兩側左右對稱,在牆板1的中線上、承重主索上滑輪3的下方還有用軸16固定在牆板1上的承重主索下滑輪組17及位於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下滑輪組5、6上方的、用軸18固定在牆板1上的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上滑輪組19、20。
上述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與承重主索下滑輪組17間的間隙24為86mm,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的滑輪下邊緣與承重主索下滑輪組17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25為30mm。
上述的索引鋼絲繩上滑輪組19與索引鋼絲繩下滑輪組5間的間隙26為40mm,牽引鋼絲繩上滑輪組19的滑輪下邊緣與牽引鋼絲繩下滑輪組5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27為10mm。
上述的起重鋼絲繩上滑輪組20與起重鋼絲繩下滑輪組6間的間隙28為40mm,起重鋼絲繩上滑輪組20的滑輪下邊緣與起重鋼絲繩下滑輪組6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29為10mm。
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牆板1分為上7、下8兩部分,便於通過連接板13和銷軸15拼裝成整體或拆除。
如圖3、4所示,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的滑輪組3、17,5、19和6、20分別設置於承重主索21和牽引、起重承索22、23的上、下方,對承重主索21和牽引、起重承索22、23進行了有效約束,因而承索器間的距離加大,減少了承索器的使用數量。既經濟實惠又因為承索器間的連接鋼繩30在主動牽引力的作用下,較使用傳統式承索器時下垂更小,不會扭絞。牽引、起重承索22、23在滑輪處不下垂,承重主索21和牽引、起重承索22、23在滑輪組3、17、5、19和6、20間有序的運行,在運行中不會發生承重主索21與牽引、起重承索22、23相互纏繞,承重主索21與牽引、起重承索22、23摩擦牆板1等影響吊裝系統使用安全的現象,保證了承索器使用的有效性,從而保證了大跨度纜索系統的使用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在使用中,通過卷揚機使連接鋼繩30運行時,承重主索21在滑輪組3、17之間有效而有序地運動,牽引、起重承索22、23在滑輪組5、19和6、20之間有效有序地運行,並保證牽引、起重承索22、23在滑輪處不下垂,而連接鋼繩30本身也僅產生較小的下垂,避免了扭絞現象。
如圖5所示,傳統式承索器的結構,因只有用軸31、32分別固定在牆板33上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4和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下滑輪組35、36,所以易發生連接索37的扭絞,進而拉斷而導致承索器失效,影響纜索系統的使用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不限於以上具體實施例的結構,它根據纜索吊裝系統的具體情況而定。
權利要求1.一種承索器,包括牆板(1)、用軸(2)固定在牆板(1)上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用軸(4)固定在牆板(1)上的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下滑輪組(5、6),其特徵在於牆板(1)由上、下牆板(7、8)構成,上牆板(7)的兩頂端各至少有一個用於連接的裝襯管(9)和銷軸(10)的孔(11)、兩下端各至少有一個與下牆板(8)連接的孔(12),下牆板(8)的兩腰邊上各焊有至少一塊連接板(13),連接板(13)的一端有與上牆板(7)連接的孔(14),孔(12)和孔(14)通過銷軸(15)連接,用軸(2)固定在牆板(1)上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至少有二組,分別位於牆板(1)中線兩側左右對稱,在牆板(1)的中線上、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的下方還有用軸(16)固定在牆板(1)上的承重主索下滑輪組(17)及位於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下滑輪組(5、6)上方的、用軸(18)固定在牆板(1)上的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上滑輪組(19、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索器,其特徵在於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與承重主索下滑輪組(17)間的間隙(24)的垂直距離為承重主索直徑與(3~40mm)之和,承重主索上滑輪組(3)的滑輪下邊緣與承重主索下滑輪組(17)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25)為(3~3/4承重主索直徑)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索器,其特徵在於索引鋼絲繩上滑輪組(19)與索引鋼絲繩下滑輪組(5)間的間隙(26)為牽引鋼絲繩直徑與(3~20mm)之和,牽引鋼絲繩上滑輪組(19)的滑輪下邊緣與牽引鋼絲繩下滑輪組(5)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27)為(2~3/4牽引鋼絲繩直徑)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承索器,其特徵在於起重鋼絲繩上滑輪組(20)與起重鋼絲繩下滑輪組(6)間的間隙(28)為起重鋼絲繩直徑與(3~20mm)之和,起重鋼絲繩上滑輪組(20)的滑輪下邊緣與起重鋼絲繩下滑輪組(6)的滑輪上邊緣間的間隙(29)為(2~3/4起重鋼絲繩直徑)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起重機、絞盤、絞車或滑車的載荷吊掛元件或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的是一種承索器。它包括牆板、用軸固定在牆板上的承重主索上滑輪組、牽引、起重鋼絲繩承索下滑輪組。牆板由上、下牆板構成,承重主索上滑輪組至少有二組,分別位於牆板中線兩側左右對稱,在牆板的中線上、承重主索上滑輪組的下方還有用軸固定在牆板上的承重主索下滑輪組及牽引、起重鋼絲繩的上滑輪組。本實用新型的承索器,保證了其使用的有效性,從而保證了大跨度纜索系統的使用安全,而且減少了承索器的使用數量,既經濟又實惠。
文檔編號B66C1/12GK2626964SQ0323448
公開日2004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21日
發明者張佐安 申請人:四川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