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壓系統單向節流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1:02:4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自動變速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液壓系統單向節流閥結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自動變速器的液壓系統中,單向節流應用非常普遍,其中多數採用單向閥加旁通閥結構,如中國專利公告號:CN101021267A,公開了一種汽車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器的液壓系統,它包括油缸、齒輪泵及單向閥,進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之間並連有離合控制閥、兩個掛檔控制閥、兩個選檔控制閥,其特徵在於:在進油管路中連接有液壓油儲能器和油壓傳感器,離合器控制採用進出油道採用同一出口。然而,採用單向閥加旁通閥結構,整體結構較為複雜,佔用體積較大,提高了布置難度。單向閥通常採用鋼球結構,鋼球移動時對閥板的衝擊較大,容易導致閥孔變形,單向節流閥穩定性難以得到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便於布置、工作穩定可靠的液壓系統單向節流閥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液壓系統單向節流閥結構,包括閥體以及與閥體密封配合的閥板,所述閥體內設有油道,閥體上設有底部與油道連通的沉孔,所述沉孔內設有可沿沉孔軸向移動的閥片,所述沉孔的側部設有當閥片向遠離閥板移動時將沉孔與油道連通的間隙,所述閥板上設有與沉孔連通的閥孔,所述閥片上設有流通面積小於閥孔的節流孔。當油液正向流動,即從油道流向閥板的閥孔時,由於油壓作用,閥片會隨著油流推動而向上移動,閥片與閥板貼合,油液只能從閥片上的節流孔通過而進行出油,起到了節流效果。當油液反向流動,即從閥板的閥孔流向流道時,閥片隨油壓作用而落到沉孔底部,液壓從閥板的閥孔進入,然後大部分油液從閥片和閥板之間的間隙流出,小部分油液經過節流孔流出,使得流量變大,油液正常流通。閥片的安裝布置較為方便,而且通過閥片實現了單向節流的效果,佔用體積較小。閥片與閥板的接觸面積較大,而且接觸過程較為平緩,可有效降低閥板受到的衝擊,提高了工作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作為優選,所述的閥片靠近閥板的一面設有向內凹陷的上凹槽,所述上凹槽與節流孔同軸布置。在閥片靠近閥板的一面設置上凹槽,油液反向流動時便於油液進入閥片和閥板之間,從而提高閥片解除單向節流效果時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
作為優選,所述的閥片遠離閥板的一面設有向內凹陷的下凹槽,所述下凹槽與節流孔同軸布置。在閥片遠離閥板的一面設置下凹槽,油液正向流動時便於油液進入閥片和沉孔底部之間,從而提高閥片產生單向節流效果時的響應速度和靈敏度。
作為優選,所述沉孔的底部設有錐面,所述閥片靠近沉孔底部一面的邊緣設有倒角。
作為優選,所述的閥板上的閥孔與閥體上的沉孔同軸布置。
作為優選,所述的閥片採用尼龍製成。閥片採用尼龍材料製成,重量較輕,壽命較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正常的閥體油道中就可以進行布置,降低了布置難度,減少了佔用體積;(2)對閥板衝擊較小,工作穩定可靠,使用壽命較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油液正向流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油液反向流動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閥片的布置位置示意圖。
圖中:閥板1,閥孔1a,閥片2,下凹槽2a,倒角2b,上凹槽2c,節流孔2d,閥體3,油道3a,沉孔3b,間隙301,錐面30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液壓系統單向節流閥結構,包括閥體3以及與閥體密封配合的閥板1。閥體內設有油道3a,閥體上設有底部與油道連通的沉孔3b,閥板上設有與沉孔連通的閥孔1a,閥板上的閥孔與閥體上的沉孔同軸布置。沉孔內設有可沿沉孔軸向移動的閥片2,閥片採用尼龍製成,具有較輕的質量。閥片上設有流通面積小於閥孔的節流孔2d,閥片靠近閥板的一面設有向內凹陷的上凹槽2c,上凹槽與節流孔同軸布置。閥片遠離閥板的一面設有向內凹陷的下凹槽2a,下凹槽與節流孔同軸布置。沉孔的側部設有當閥片向遠離閥板移動時將沉孔與油道連通的間隙301,沉孔的底部設有錐面302,閥片靠近沉孔底部一面的邊緣設有倒角2b。
當油液正向流動,即從油道流向閥板的閥孔時,如圖1中的箭頭方向所示,由於油壓作用,閥片會隨著油流推動而向上移動,閥片與閥板貼合,油液只能從閥片上的節流孔通過而進行出油,而由於節流孔的流通面積小於閥孔的流通面積,因此起到了節流效果。
當油液反向流動,即從閥板的閥孔流向流道時,如圖2中的箭頭方向所示,閥片隨油壓作用而落到沉孔底部,液壓從閥板的閥孔進入,然後大部分油液從閥片和閥板之間的間隙流出,使得流量變大,閥片的節流孔不再對油液起到節流作用,油液能夠正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