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2024-04-10 02:57:05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的種植方法。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野葛是豆科葛屬多年生藤本植物,別名葛根、綿葛藤等,中藥領域習慣上將野葛的根部稱為葛根。野葛性喜溫暖、潮溼環境,適宜中性及偏酸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能耐39℃高溫和零下20℃低溫。乾燥的野葛塊根呈長圓柱形,外皮灰黃色,內部粉質,富含纖維素。野葛生產於湖南、江西、浙江、河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是我國南方地區的一種常食蔬菜,其味甘涼可口,常作煲湯之用。葛根含有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異黃酮、大豆苷元、氨斟酸、微量元素、三萜類物質鹼等對人體有益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質。其食用價值與保健及藥用價值都很高,素有「亞洲人參」之美譽。葛根具有解肌退熱,昇陽止瀉,痛經活絡,生津止渴,透疹,解酒毒功效,用於口渴,消渴,熱痢,眩暈頭痛,外感發熱頭痛,中風偏癱等。葛根用於藥材時,多縱切或斜切成板狀厚片,長短不等,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時可見殘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纖維性強,質硬而重,富粉性,並含大量纖維,橫斷面可見由纖維所形成的同心性環層,縱切片可見纖維性與粉質相間,形成縱紋,以塊肥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纖維性少者為佳,質松、色黃、無粉性、纖維性多者質次。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營養、保健、養生方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具有「亞洲人參」之美譽的葛根也越來越被人們知曉,因而對野葛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大,我國野葛的栽培種植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傳統的種植方法培育的野葛品質滿足不了目前的需求。並且,傳統的種植方法採用野葛種藤直接進行種植,種藤未生長成幼苗,難以抵抗土壤中的病菌,往往容易感染病菌,導致自身品質參差不齊,使得部分野葛生長期間不能保持最佳的性狀,收穫的葛根通常攜帶有病菌、品質差。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並提供至少後面將說明的優點。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使用組織培養得到野葛種源,能保持原有野葛品種的優良性狀,成活率高,營養含量高。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選取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的砂性壤土田地作為種植田,施加土壤消毒劑,對土壤消毒5~7天後,深翻土地直至土壤細柔、無粘塊,加入腐殖質土,調節ph為5.5~7.5;步驟二、在溫室中將健壯的野葛塊根埋於生長基質,澆透水,每3天噴灑1次營養液,直至長出新生嫩莖,其中,生長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河沙70~80份、珍珠巖15~20份、脲醛泡沫10~15份、多孔陶粒12~16份、生化黃腐酸8~12份;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泥炭35~45份、麥麩15~20份、磷酸二氫鉀4~7份、過磷酸鈣3~5份、碘化鈉2~3份、西番蓮果汁1~2份、調節營養液ph至6~7;步驟三、當新生嫩莖生長到12cm時,切取頂端莖段4~5cm,用清水衝洗5次,質量分數為70%的酒精浸泡消毒10s,無菌水衝洗5~6次,置於0.2g/l的單寧酸和0.5~1m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液中浸泡1min,蒸餾水衝洗5次,無菌濾紙吸乾,在超淨工作檯上剝去嫩莖外皮,剝離0.05~0.2mm的莖尖分生組織;步驟四、將步驟三中得到的莖尖分生組織接種於第一培養基中培養,在溫度為23~28℃,光照強度為1600~2400lux,光照時間為7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25天,得到愈傷組織;其中,所述第一培養基包括:ms、0.2~0.5mg/l的6~苄基腺嘌呤、0.1~0.2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0.2~0.4mg/l的萘乙酸、0.05~0.1mg/l的赤黴素、25~35g/l蔗糖和6~10g/l的瓊脂,初始ph值為6;步驟五、將步驟四中得到的愈傷組織轉接到第二培養基進行繼代培養,培養溫度為21~24℃,分為兩個階段培養,第一階段光照培養5小時/天,光照強度為1200~1800lux,培養12天;第二階段為光照培養8小時/天,光照強度為2000~2800lux,培養8天,得到不定芽;其中,所述第二培養基包括:ms、2~3mg/l的6-苄基腺嘌呤、0.4~0.6mg/l的萘乙酸、0.5~2.0mg/l的甲硫達嗪、2~3mg/l維生素c、0.3~0.5mg/l亞硫酸鈉、25~35g/l蔗糖和6~10g/l的瓊脂,初始ph值為6;步驟六、從步驟五中得到的不定芽中選取長度6cm以上且帶有1~2個側芽的不定芽轉接至第三培養基進行生根培養,在溫度為23~28℃,光照強度為3000~4000lux,光照時間為10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30天,得到具有3~4片葉,根長為1~2cm的小植株;其中,所述第三培養基包括:1/2ms、2~4g/l的榴槤果肉漿液、20~30g/l的土豆泥、8~15g/l的香蕉粉、5~8g/l的瓊脂、30~45g/l蔗糖,初始ph值為6;步驟七、在種植地開挖種植穴,當步驟六中小植株的根長為3~4cm時,置於室外自然條件下煉苗7天,然後洗去培養基、移栽至種植穴中,澆水至地面溼潤;步驟八、新生葛藤移栽至種植地15天後,兌水澆施提苗肥,其中,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氮磷鉀複合肥10~15份、碳酸銨5~8份、硝酸鈣3~6份、鉬酸鈉4~7份、陳皮粉6~10份、花生殼粉8~12份、複合胺基酸5~9份;步驟九、新生葛藤移栽至種植穴30天後進行第一次噴藥,將70%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與15%的粉繡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噴灑2~3次,每隔30天一次。優選的是,步驟四中第一培養基、步驟五中第二培養基、步驟六中第三培養基分別置於各自的玻璃培養瓶中,所述玻璃培養瓶包括圓柱形筒體、圓柱形培養盤、上蓋和下蓋,所述圓柱形筒體的下端設有外螺紋,與所述下蓋的內螺紋配合使用,所述上蓋為活塞式蓋體,塞入所述圓柱形筒體的上端,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套設在所述圓柱形筒體內部;所述上蓋由透氣性材料製成,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和所述下蓋均由玻璃製成。步驟四、步驟五、步驟六中的所述玻璃培養瓶均置於培養箱中培養,控制培養箱中溼度為60~65%。在進行愈傷組織轉接和不定芽轉接以及小植株移栽的操作時,將所述下蓋擰開,託住並將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取出,再將愈傷組織或不定芽或小植株移出。優選的是,所述圓柱形培養盤的直徑小於所述圓柱形筒體的直徑,其高度不超過所述圓柱形筒體高度的二分之一。優選的是,步驟二中西番蓮果汁是將成熟的、新鮮的西番蓮果實去皮後把果肉切割成塊,然後置於打漿機中打漿後過篩,得到西番蓮果汁;步驟六中榴槤果肉漿液是將榴槤殼剝去後取榴槤肉瓣,再把榴槤肉瓣切割成塊,然後置於打漿機中打漿後過篩,得到榴槤果肉漿液。優選的是,步驟七中種植穴的大小為30cm×30cm×30cm,每相鄰兩個種植穴的間距為60~80cm。優選的是,步驟八中追肥時將提苗肥兌水澆施,提苗肥與水的比例為1:3。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的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採用野葛新芽的莖尖分生組織進行培養,有效排除病源,經歷愈傷組織、不定芽、小植株階段培養,得到無病毒野葛種源,然後移栽至種植地生長,期間兌水澆施提苗肥,補充其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有助於葛根充分吸收,促進葛根內葛黃銅、葛根素、花生素等的形成。本發明的方法,操作簡單,節約土地資源,易於推廣,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本發明的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在組培期間使用的玻璃培養瓶,具有上蓋和下蓋形成的上開口和下開口,在進行愈傷組織轉接、不定芽轉接以及小植株移栽的操作時,從下蓋的下開口方向將其取出,避免傳統培養瓶經單一的上開口方向取出,容易造成瓶內植物體組織因拉拽或撕裂導致破損或刮傷,使成活率下降的後果。此外,使用組織培養的方法不受季節的限制,從而建立起一套易於掌握,簡便節約,快速高效的再生體系。本發明的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將新生嫩莖的頂端莖段置於單寧酸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液中浸泡,並在第二培養基中加入維生素c和亞硫酸鈉對愈傷組織進行分階段光照培養,有效防止愈傷組織褐化,提高發芽率;在營養液中加入西番蓮果汁,補充新生嫩莖生長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提高成活率;在第三培養基中加入榴槤果肉漿液,能提供生根所需的營養物質,有利於不定芽生根。本發明的野葛的高產種植方法,使用的提苗肥富含多種營養元素,葛藤攀爬生長的需要消耗大量養分,施加提苗肥以補充營養元素,促進攀爬及埋於土中的葛根的生長。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徵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明採用的玻璃培養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需要說明的是,下述實施方案中所述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所述試劑和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可從商業途徑獲得。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選取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的砂性壤土田地作為種植田,施加土壤消毒劑,對土壤消毒5~7天後,深翻土地直至土壤細柔、無粘塊,加入腐殖質土,調節ph為5.5~7.5。步驟二、在溫室中將健壯的野葛塊根埋於生長基質,澆透水,每3天噴灑1次營養液,直至長出新生嫩莖,其中,生長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河沙70~80份、珍珠巖15~20份、脲醛泡沫10~15份、多孔陶粒12~16份、生化黃腐酸8~12份;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泥炭35~45份、麥麩15~20份、磷酸二氫鉀4~7份、過磷酸鈣3~5份、碘化鈉2~3份、西番蓮果汁1~2份、調節營養液ph至6~7;其中,西番蓮果汁是將成熟的、新鮮的西番蓮果實去皮後把果肉切割成塊,然後置於打漿機中打漿後過篩,得到西番蓮果汁;步驟六中榴槤果肉漿液是將榴槤殼剝去後取榴槤肉瓣,再把榴槤肉瓣切割成塊,然後置於打漿機中打漿後過篩,得到榴槤果肉漿液。步驟三、當新生嫩莖生長到12cm時,切取頂端莖段4~5cm,用清水衝洗5次,質量分數為70%的酒精浸泡消毒10s,無菌水衝洗5~6次,置於0.2g/l的單寧酸和0.5~1m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液中浸泡1min,蒸餾水衝洗5次,無菌濾紙吸乾,在超淨工作檯上剝去嫩莖外皮,剝離0.05~0.2mm的莖尖分生組織。步驟四、將步驟三中得到的莖尖分生組織接種於第一培養基中培養,在溫度為23~28℃,光照強度為1600~2400lux,光照時間為7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25天,得到愈傷組織;其中,所述第一培養基包括:ms、0.2~0.5mg/l的6~苄基腺嘌呤、0.1~0.2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0.2~0.4mg/l的萘乙酸、0.05~0.1mg/l的赤黴素、25~35g/l蔗糖和6~10g/l的瓊脂,初始ph值為6。步驟五、將步驟四中得到的愈傷組織轉接到第二培養基進行繼代培養,培養溫度為21~24℃,分為兩個階段培養,第一階段光照培養5小時/天,光照強度為1200~1800lux,培養12天;第二階段為光照培養8小時/天,光照強度為2000~2800lux,培養8天,得到不定芽;其中,所述第二培養基包括:ms、2~3mg/l的6-苄基腺嘌呤、0.4~0.6mg/l的萘乙酸、0.5~2.0mg/l的甲硫達嗪、2~3mg/l維生素c、0.3~0.5mg/l亞硫酸鈉、25~35g/l蔗糖和6~10g/l的瓊脂,初始ph值為6。步驟六、從步驟五中得到的不定芽中選取長度6cm以上且帶有1~2個側芽的不定芽轉接至第三培養基進行生根培養,在溫度為23~28℃,光照強度為3000~4000lux,光照時間為10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30天,得到具有3~4片葉,根長為1~2cm的小植株;其中,所述第三培養基包括:1/2ms、2~4g/l的榴槤果肉漿液、20~30g/l的土豆泥、8~15g/l的香蕉粉、5~8g/l的瓊脂、30~45g/l蔗糖,初始ph值為6。步驟七、在種植地開挖種植穴,當步驟六中小植株的根長為3~4cm時,置於室外自然條件下煉苗7天,然後洗去培養基、移栽至種植穴中,澆水至地面溼潤;其中,種植穴的大小為30cm×30cm×30cm,每相鄰兩個種植穴的間距為60~80cm。步驟八、新生葛藤移栽至種植地15天後,兌水澆施提苗肥,其中,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氮磷鉀複合肥10~15份、碳酸銨5~8份、硝酸鈣3~6份、鉬酸鈉4~7份,陳皮粉6~10份,花生殼粉8~12份,複合胺基酸5~9份;其中,提苗肥與水的比例為1:3。步驟九、新生葛藤移栽至種植穴30天後進行第一次噴藥,將70%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與15%的粉繡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噴灑2~3次,每隔30天一次。其中,步驟四中第一培養基、步驟五中第二培養基、步驟六中第三培養基分別置於各自的玻璃培養瓶中,如圖1所示,所述玻璃培養瓶包括圓柱形筒體、圓柱形培養盤、上蓋和下蓋,所述圓柱形筒體的下端設有外螺紋,與所述下蓋的內螺紋配合使用,所述上蓋為活塞式蓋體,塞入所述圓柱形筒體的上端,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套設在所述圓柱形筒體內部;所述上蓋由透氣性材料製成,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和所述下蓋均由玻璃製成。步驟四、步驟五、步驟六中的所述玻璃培養瓶均置於培養箱中培養,控制培養箱中溼度為60~65%。在進行愈傷組織轉接和不定芽轉接以及小植株移栽的操作時,將所述下蓋擰開,託住並將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取出,再將愈傷組織或不定芽或小植株移出。所述圓柱形培養盤的直徑小於所述圓柱形筒體的直徑,其高度不超過所述圓柱形筒體高度的二分之一。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選取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的砂性壤土田地作為種植田,施加土壤消毒劑,對土壤消毒5~7天後,深翻土地直至土壤細柔、無粘塊,加入腐殖質土,調節ph為5.5~7.5。步驟二、在溫室中將健壯的野葛塊根埋於生長基質,澆透水,每3天噴灑1次營養液,直至長出新生嫩莖,其中,生長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河沙70~80份、珍珠巖15~20份、脲醛泡沫10~15份、多孔陶粒12~16份、生化黃腐酸8~12份;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泥炭35~45份、麥麩15~20份、磷酸二氫鉀4~7份、過磷酸鈣3~5份、碘化鈉2~3份、西番蓮果汁1~2份、調節營養液ph至6~7;其中,西番蓮果汁是將成熟的、新鮮的西番蓮果實去皮後把果肉切割成塊,然後置於打漿機中打漿後過篩,得到西番蓮果汁;步驟六中榴槤果肉漿液是將榴槤殼剝去後取榴槤肉瓣,再把榴槤肉瓣切割成塊,然後置於打漿機中打漿後過篩,得到榴槤果肉漿液。步驟三、當新生嫩莖生長到12cm時,切取頂端莖段4~5cm,用清水衝洗5次,質量分數為70%的酒精浸泡消毒10s,無菌水衝洗5~6次,置於0.2g/l的單寧酸和0.5~1m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液中浸泡1min,蒸餾水衝洗5次,無菌濾紙吸乾,在超淨工作檯上剝去嫩莖外皮,剝離0.05~0.2mm的莖尖分生組織。步驟四、將步驟三中得到的莖尖分生組織接種於第一培養基中培養,在溫度為23~28℃,光照強度為1600~2400lux,光照時間為7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25天,得到愈傷組織;其中,所述第一培養基包括:ms、0.2~0.5mg/l的6~苄基腺嘌呤、0.1~0.2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0.2~0.4mg/l的萘乙酸、0.05~0.1mg/l的赤黴素、25~35g/l蔗糖和6~10g/l的瓊脂,初始ph值為6。步驟五、將步驟四中得到的愈傷組織轉接到第二培養基進行繼代培養,培養溫度為21~24℃,分為兩個階段培養,第一階段光照培養5小時/天,光照強度為1200~1800lux,培養12天;第二階段為光照培養8小時/天,光照強度為2000~2800lux,培養8天,得到不定芽;其中,所述第二培養基包括:ms、2~3mg/l的6-苄基腺嘌呤、0.4~0.6mg/l的萘乙酸、0.5~2.0mg/l的甲硫達嗪、2~3mg/l維生素c、0.3~0.5mg/l亞硫酸鈉、25~35g/l蔗糖和6~10g/l的瓊脂,初始ph值為6。步驟六、從步驟五中得到的不定芽中選取長度6cm以上且帶有1~2個側芽的不定芽轉接至第三培養基進行生根培養,在溫度為23~28℃,光照強度為3000~4000lux,光照時間為10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30天,得到具有3~4片葉,根長為1~2cm的小植株;其中,所述第三培養基包括:1/2ms、2~4g/l的榴槤果肉漿液、20~30g/l的土豆泥、8~15g/l的香蕉粉、5~8g/l的瓊脂、30~45g/l蔗糖,初始ph值為6。步驟七、在種植地開挖種植穴,當步驟六中小植株的根長為3~4cm時,置於室外自然條件下煉苗7天,然後洗去培養基、移栽至種植穴中,澆水至地面溼潤;其中,種植穴的大小為30cm×30cm×30cm,每相鄰兩個種植穴的間距為60~80cm。步驟八、新生葛藤移栽至種植地15天後,兌水澆施提苗肥,其中,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氮磷鉀複合肥10~15份、碳酸銨5~8份、硝酸鈣3~6份、鉬酸鈉4~7份,陳皮粉6~10份,花生殼粉8~12份,複合胺基酸5~9份;其中,提苗肥與水的比例為1:3。步驟九、新生葛藤移栽至種植穴30天後進行第一次噴藥,將70%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與15%的粉繡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噴灑2~3次,每隔30天一次。其中,步驟四中第一培養基、步驟五中第二培養基、步驟六中第三培養基分別置於各自的玻璃培養瓶中,如圖1所示,所述玻璃培養瓶包括圓柱形筒體、圓柱形培養盤、上蓋和下蓋,所述圓柱形筒體的下端設有外螺紋,與所述下蓋的內螺紋配合使用,所述上蓋為活塞式蓋體,塞入所述圓柱形筒體的上端,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套設在所述圓柱形筒體內部;所述上蓋由透氣性材料製成,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和所述下蓋均由玻璃製成。步驟四、步驟五、步驟六中的所述玻璃培養瓶均置於培養箱中培養,控制培養箱中溼度為60~65%。在進行愈傷組織轉接和不定芽轉接以及小植株移栽的操作時,將所述下蓋擰開,託住並將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取出,再將愈傷組織或不定芽或小植株移出。所述圓柱形培養盤的直徑小於所述圓柱形筒體的直徑,其高度不超過所述圓柱形筒體高度的二分之一。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選取土層深厚、土壤疏鬆肥沃的砂性壤土田地作為種植田,施加土壤消毒劑,對土壤消毒5~7天後,深翻土地直至土壤細柔、無粘塊,加入腐殖質土,調節ph為5.5~7.5。步驟二、在溫室中將健壯的野葛塊根埋於生長基質,澆透水,每3天噴灑1次營養液,直至長出新生嫩莖,其中,生長基質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河沙70~80份、珍珠巖15~20份、脲醛泡沫10~15份、多孔陶粒12~16份、生化黃腐酸8~12份;營養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草木泥炭35~45份、麥麩15~20份、磷酸二氫鉀4~7份、過磷酸鈣3~5份、碘化鈉2~3份、西番蓮果汁1~2份、調節營養液ph至6~7;其中,西番蓮果汁是將成熟的、新鮮的西番蓮果實去皮後把果肉切割成塊,然後置於打漿機中打漿後過篩,得到西番蓮果汁;步驟六中榴槤果肉漿液是將榴槤殼剝去後取榴槤肉瓣,再把榴槤肉瓣切割成塊,然後置於打漿機中打漿後過篩,得到榴槤果肉漿液。步驟三、當新生嫩莖生長到12cm時,切取頂端莖段4~5cm,用清水衝洗5次,質量分數為70%的酒精浸泡消毒10s,無菌水衝洗5~6次,置於0.2g/l的單寧酸和0.5~1m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混合液中浸泡1min,蒸餾水衝洗5次,無菌濾紙吸乾,在超淨工作檯上剝去嫩莖外皮,剝離0.05~0.2mm的莖尖分生組織。步驟四、將步驟三中得到的莖尖分生組織接種於第一培養基中培養,在溫度為23~28℃,光照強度為1600~2400lux,光照時間為7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25天,得到愈傷組織;其中,所述第一培養基包括:ms、0.2~0.5mg/l的6~苄基腺嘌呤、0.1~0.2mg/l的2,4-二氯苯氧乙酸、0.2~0.4mg/l的萘乙酸、0.05~0.1mg/l的赤黴素、25~35g/l蔗糖和6~10g/l的瓊脂,初始ph值為6。步驟五、將步驟四中得到的愈傷組織轉接到第二培養基進行繼代培養,培養溫度為21~24℃,分為兩個階段培養,第一階段光照培養5小時/天,光照強度為1200~1800lux,培養12天;第二階段為光照培養8小時/天,光照強度為2000~2800lux,培養8天,得到不定芽;其中,所述第二培養基包括:ms、2~3mg/l的6-苄基腺嘌呤、0.4~0.6mg/l的萘乙酸、0.5~2.0mg/l的甲硫達嗪、2~3mg/l維生素c、0.3~0.5mg/l亞硫酸鈉、25~35g/l蔗糖和6~10g/l的瓊脂,初始ph值為6。步驟六、從步驟五中得到的不定芽中選取長度6cm以上且帶有1~2個側芽的不定芽轉接至第三培養基進行生根培養,在溫度為23~28℃,光照強度為3000~4000lux,光照時間為10小時/天的條件下培養30天,得到具有3~4片葉,根長為1~2cm的小植株;其中,所述第三培養基包括:1/2ms、2~4g/l的榴槤果肉漿液、20~30g/l的土豆泥、8~15g/l的香蕉粉、5~8g/l的瓊脂、30~45g/l蔗糖,初始ph值為6。步驟七、在種植地開挖種植穴,當步驟六中小植株的根長為3~4cm時,置於室外自然條件下煉苗7天,然後洗去培養基、移栽至種植穴中,澆水至地面溼潤;其中,種植穴的大小為30cm×30cm×30cm,每相鄰兩個種植穴的間距為60~80cm。步驟八、新生葛藤移栽至種植地15天後,兌水澆施提苗肥,其中,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氮磷鉀複合肥10~15份、碳酸銨5~8份、硝酸鈣3~6份、鉬酸鈉4~7份,陳皮粉6~10份,花生殼粉8~12份,複合胺基酸5~9份;其中,提苗肥與水的比例為1:3。步驟九、新生葛藤移栽至種植穴30天後進行第一次噴藥,將70%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與15%的粉繡寧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噴灑2~3次,每隔30天一次。其中,步驟四中第一培養基、步驟五中第二培養基、步驟六中第三培養基分別置於各自的玻璃培養瓶中,如圖1所示,所述玻璃培養瓶包括圓柱形筒體、圓柱形培養盤、上蓋和下蓋,所述圓柱形筒體的下端設有外螺紋,與所述下蓋的內螺紋配合使用,所述上蓋為活塞式蓋體,塞入所述圓柱形筒體的上端,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套設在所述圓柱形筒體內部;所述上蓋由透氣性材料製成,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和所述下蓋均由玻璃製成。步驟四、步驟五、步驟六中的所述玻璃培養瓶均置於培養箱中培養,控制培養箱中溼度為60~65%。在進行愈傷組織轉接和不定芽轉接以及小植株移栽的操作時,將所述下蓋擰開,託住並將所述圓柱形培養盤取出,再將愈傷組織或不定芽或小植株移出。所述圓柱形培養盤的直徑小於所述圓柱形筒體的直徑,其高度不超過所述圓柱形筒體高度的二分之一。對比例1為採用傳統的種植方法,即:將野葛種藤進行耕種、澆水、除草、施肥、打藥,收穫葛根。對比例2為在步驟四、步驟五、步驟六中使用傳統的培養瓶進行組織培養,其餘過程及其參數與實施例2完全相同。如下表1列出了實施例1、2、3及對比例1、2的每畝種植田的野葛的發芽率及第一次收穫的葛根質量。表1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對比例1對比例2野葛的發芽率/%94.195.994.890.291.5葛根質量/kg49155176497244864906由表1可知,實施例1、2、3採用本發明使用組培苗的野葛的種植方法獲得的葛根的畝產量和發芽率明顯高於對比例。並且,在進行組織培養30天後,相較於對比例2,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得到的野葛幼苗植株的高度均高於對比例2中使用傳統培養瓶得到的植株高度。儘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當前第1頁12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