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事跡材料範文三篇
2024-12-13 10:04:09
【第一篇】
×××,女,瑤族,××縣××鄉人,1982年7月出生,畢業於雲南民族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大學本科,2007年1月到××鎮人民政府工作,200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鎮黨政綜合辦公室文職副主任、鎮婦聯主席、團鎮委書記、全鎮總出納。
×××同志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工作表現一直很好,成績突出。2007年元月,她考取公務員,被分到××鎮人民政府工作以來,熱愛本職工作,業務精通:先後撰寫了信息100餘篇、調研報告30餘篇,並認真做好各種材料的撰寫,努力做好領導交辦的各項工作。2008年被××政府評為先進個人,2009年度公務員考核被評為優秀等次。
她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工作認真踏實,身兼數職,工作3年以來,從事秘書、檔案、婦聯幹事、團鎮委書記、保密、信訪、出納等工作。現任辦公室文職副主任的她更是一心撲在工作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倍受同事的高度讚譽。
她積極組織辦公室其他人員參加政治學習,不斷加強自身政治修養,始終堅持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民族政策,並定期進行討論交流心得,使民族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她在深入學習「三個離不開」、馬克思主義「五觀」和「四個認同」思想的同時並對照自己的工作寫下了10000多字的讀書筆記。
她時刻把民族團結放在心坎上,時刻把民族團結落實到行動上,努力辦好關係各族同事切身利益的好事實事。辦公室的其他一些同志,因為不懂辦公室自動化的操作,常常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作為辦公室副主任的她,利用每天下班時間,手把手的交會了他們打字,操作office系統軟體。現在辦公室其他同志已經能夠熟練的操作計算機,按時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她不僅熱情關懷辦公室的各位同志,對待來鎮上辦事的人員也同樣熱情服務,不厭其煩地解答他們的詢問。她時時注意從點滴做起,為人民辦好事,每次獻愛心捐款都是她最積極,捐款也捐得最多。在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地震災害中,她積極響應鎮委號召,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積極組織婦聯、團委為災區的民族群眾捐錢捐物,並呼籲自己的家人也加入進來共同為災區的人民獻愛心。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她以身作則,做民族團結的模範,團結、帶領各族幹部同心同德、共同奮鬥。
她積極為少數民族弱勢群體辦實事,她作為辦公室負責人,經常下去了解情況,和少數民族貧困戶打成一片。她從不以自己是女同志而搞特殊,和其他同志一樣在工作上嚴格要求自己,每次下基層她都能圓滿地完成工作任務,從未出現過中途返回或未完成工作任務的事情。為摸清少數民族幫扶對象的詳細情況,做好幫扶對象的確定工作,平時利用節假日加班加點,切實維護好少數民族群眾的利益。忠實地實踐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黨和人民的期望化作為人民服務的自覺行動,恪盡職守,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她在職務面前從不伸手,淡泊名利,清正謙潔,不謀私利。她除了辦公室工作外,還兼任全鎮總出納工作,她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的學習財務方面的知識,重來沒有向她所經手的經費伸手。她就是這樣一位在工作中從不計個人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一意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默默奉獻的好黨員、好幹部。
3年來她堅持為民族同志人民辦好事,從身邊小事做起,切實為少數民族辦好事實事,以身作則,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她關心他人的真摯感情,深深地感動和激勵著全鎮幹部,為他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第二篇】
葉士林,男,漢族,1998年4月生,少先隊員,尉犁縣第一小學六年級1(10)班的學生。
葉士林積極參加各民族少年「手拉手」活動,宣傳民族政策,維護民族團結。當同學有矛盾時,他經常給同學舉例子,講道理,排解矛盾。他組織開展「一幫一」活動,促使班裡各族同學越來越團結,關係越來越親密;他關心他人,從小事做起,只要遇到有困難的小夥伴,他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他熱愛勞動,任勞任怨,六年來堅持每天早去學校一小時打掃衛生。作為中隊長,他帶領隊員們做好事,贏得了大家的好評。2009年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員,2009年至2011年連續被評為優秀班幹部。
民族團結的小模範
葉士林的民族團結事跡很多。
阿里木江同學以前不愛學習,經常上課遲到,作業晚交,教師批評,同學冷漠。根據縣團委、縣少工委的安排,學校開展了「一幫一、結對子」的活動,葉士林同學的結對夥伴剛好是阿里木江同學。
阿里木江因父母工作忙,無暇顧及他的學習,所以,他的考試成績常常不及格。葉士林主動擔起這個最困難的擔子,是因為,他始終相信:只要有愛心,就會有回報;只要下功夫,就會有收穫。每天上課,他督促阿里木江認真聽課;放學前,他叮嚀阿里木江快寫作業,有不懂的就要問;早晨,他比誰來得都早,因為他還要在上課前再與阿里木江共同檢查一遍昨天的作業,他絕不允許阿里木江在每天的新課程前存留昨天的錯誤。他年紀雖小,卻是個心細、善解人意的好孩子,除了在學習上幫助阿里木江,他還在生活上關心他,有好吃的,分阿里木江一份,有了新的學習用具也分阿里木江一份,真心實意地關心他,幫助他。功夫不負有心人,阿里木江在這位執著的朋友的幫助下,學習越來越有信心,成績一點點提高,笑顏也一天天的在他的小臉上綻放。老師、同學都為他的進步而高興,當然最高興的還是葉士林,因為他的辛苦付出有了回報,他高興在他的帶動下,班裡各族同學越來越團結,關係越來越親密。
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好榜樣
葉士林十分熱心腸,經常幫助別人,不計個人得失。作為班幹部、中隊長,他看見同學之間因為小事情鬧矛盾時,他總是第一個上前講道理,舉例子,排解矛盾。因為他平時對同學態度都可親可近,講出的話語又有理有據,所以大家都很信服,只要他出面,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每個課間葉士林放棄了自己玩耍的時間,抽空給班裡民族同學補課,講解課堂上不懂的問題,鼓勵他們,幫助他們,並幫他們豎起好好學習的信心。
2010年年初,北疆發後了60年不遇的雪災,很多小朋友因為受災學習和生活受到了影響,葉士林在電視上得知以後,十分著急,主動找到班主任要求捐獻自己的零花錢。最近雲南等地又發生了旱災,葉士林在學校發出捐款號召的第一時間內,捐獻了20元錢,並發動身邊的同學捐錢捐水,奉獻愛心,支援災區。
葉士林民族團結先進事跡感染了身邊的一大片人,同學們都紛紛向他學習,主動加入到維護民族團結的行列中來,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的愛護民族團結。正是有了這樣從小就關注民族團結、愛護民族團結的小朋友,我們的民族團結事業才更有希望。
【第三篇】
圖妮莎罕,出生於1974年2月23日,維吾爾族,共產黨員。1994年7月畢業於塔裡木農墾大學園林系,大學本科學歷,畢業後回到牧場參加工作,在一牧場工作19年。1995年至1998年在一牧場農業連擔任園林技術員,1999年至2002年擔任農業連技術副連長兼場生產科林業技術員,2003年至2006年擔任農業隊副指導員兼出納、團支部書記等,2007年在十三師紅星一場掛職一年,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擔任農業隊黨支部書記,指導員。2012年3月至今擔任一牧場林業站站長。
她自幼就學習漢語,思想活躍,是兵團第二代,受父母的影響,在大學畢業後回到了十四師一牧場,繼承父輩繼續屯墾戍邊。做為一名少數民族幹部,她在工作和生活中特別注重個人的道德文化修養,遵紀守法,講原則,講團結,講穩定,識大體,顧大局,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工作者。
他的丈夫是一名漢族青年,是1995年從重慶人才交流分配到十四師一牧場的,來到一牧場也有18年了,他們是2002年喜結良緣的,婚後她們生活的很幸福,生活中他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工作中她們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學習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幸福美滿的家庭讓一牧場眾多家庭為之羨慕。現在,她們在事業上比翼雙飛、生活中相敬如賓的事跡時常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一、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始終如一,兢兢業業的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較好的發揮著模範帶頭作用。她認為共產黨員應像鋼釘一樣,不管組織上把你安排到哪個崗位上都必須永不生鏽,閃閃發光。她在連隊開展各項工作時,總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任勞任怨的在農業連奮鬥了十幾個年頭,做出了經得起考驗的工作業績,切實履行著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
二、學習理論,充實自己,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綜合素質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婦女幹部,在工作中她認真參加支部組織的各類學習,自學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為更好地服務牧場奠定了基礎。協助連隊領導做好廣大職工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實際行動引導身邊的職工群眾。她總說:「在新疆,如果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穩定的局面,也沒有長治久安的社會秩序,民族分裂分子的陰謀就會得逞,我們想安居樂業就沒有保障」.自己是怎麼說的,她就怎麼去做,由於工作中樂於助人,團結同志,密切聯繫群眾,在民族團結方面成績也很突出,在工作的十幾年中曾多次被評為優秀黨員、普法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民族團結先進個人,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等。在2012年9月溫總理在新疆考察時,到達十四師她們夫妻倆還受到了溫總理的親切接見,兵團領導車俊政委也曾多次到一牧場實地調研並進行工作指示,她們也受到到了首長的關懷和鼓勵,使她們倍受鼓舞,更加努力工作。
三、以身作則,公正無私,團結同志,坦誠務實。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黨員幹部,她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帶動周邊的人。她顧全大局,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經常與同事探討牧場的發展變化,與周圍的人打成一片,能夠大膽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敢於同不良現象做鬥爭。她的工作崗位很平凡,但她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自己的坦蕩人生。她知道,真正的共產黨員無論在哪裡,幹什麼工作都得幹好,爭當最優秀和最先進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民心,才能帶領廣大職工群眾保團結,促穩定,謀發展,共同走脫貧致富的道路。
她的家庭很特別,民漢聯姻。她的工作崗位很特殊,在少數民族連隊工作,是政工幹部。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工作環境,對她來說,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壓力,但她沒有被面前的困難所嚇倒,反而是很堅強和執著的面對一切。有時受到委屈,她也會傷心難過,想放棄一切。每當這時她的丈夫就會潛移默化的薰陶教育她,他經常說:「我們能從不同的民族走到一起,這不只是我們倆努力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我們新疆的穩定發展就需要我們這樣的弄潮兒,各民族需要團結奮鬥,齊心協力。在反對民族分裂非法宗教活動這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你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你是好樣的,一定要勇敢的走下去。」
四、舍小家顧大家
2008年她擔任農業連的黨支部書記和指導員。作為黨培養的少數民族幹部,她牢記黨交給她的使命,為了工作,經常加班加點,老公也因工作需要,經常不在家,但她為了工作,卻不得不常常捨棄小家利益,一心撲在工作上。在她的記憶裡,自擔任農業隊的支部書記以來,她基本上是犧牲了自己的節假日,她覺得虧欠家庭得太多了,她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舍小家,顧連隊這個大家,以優異的工作成績和連隊的平安建設來報答家人。她說:「黨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是群眾完成黨的各項任務的直接指揮部,黨支部書記在很大程度上是這個指揮部的總指揮」,所以擔任農業連支部書記以來,她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樣才能當好這個「總指揮」,做好支部各項工作,真正發揮黨支部的作用。她每天早出晚歸,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一言一行帶動黨員幹部轉變工作作風,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共同帶領廣大職工群眾脫貧致富,一年下來,連隊支部各項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軌,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五、心繫困難職工,搞好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
2009年3月,她得知連隊的一位孤寡漢族老人,親人都不在身邊,生病多日無人照顧,她瞞著家人和連隊幹部每天抽空去照顧這位老人,為她洗衣、做飯,並拿出自己每月工資500元為老人購買生活必需品,直到老人康復。在她擔任農業連黨支部書記時,連隊的一位河南移民走進她家,聲稱他的妻子生病需要住院治療,可是醫院要他先交2000元押金,他暫時湊不夠錢,所以他來找她借2000元錢。她熱情接待了他,電話聯繫落實了情況後,又瞞著家人拿錢給了他,讓他好好給妻子治病。這兩件事只是她多年來所做的一小部分,她總掛在嘴邊一句話,那就是:「加強牧場的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建設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2008年,7·5事件發生,她作為少數民族幹部和連隊的支部書記,對這次事件的發生感到很震憤,對三股勢力和那些喪失人性的民族分裂破壞分子更是恨之入骨。她第一時間在連隊成立了宣講組,自己親自帶隊走訪入戶,首先做好漢族職工的思想工作,穩住人心,挨家挨戶說明7·5事件的真相;其次,就是走訪民族群眾,入戶宣講,以7·5事件為例,大力宣講民族團結是福,民族分裂是禍,宣傳改革開發以來幸福生活和黨的好政策。她三天內走訪179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廣大職工群眾旗幟鮮明的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當時,她已有七個月身孕,很多人勸她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要太累,可她還是放不下連隊的維穩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堅持帶班值班,與哨卡上的民兵堅守在崗位上,充分發揚了一名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確保了連隊團結穩定,和諧發展,在2009年5月農業連被評為兵團民族團結先進模範單位。
這些年來,她獲的過上級授予的許多榮譽,但她從來都覺得成績是屬於大家的,雖然現在她的職務和工作崗位變了,但她認為黨員的身份沒有變,身上的責任和使命沒有變,她還是在一如既往的做民族團結的「使者」,關愛家庭,奉獻社會,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