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孝道徵文【優秀篇】
2025-01-27 16:23:09
孝道是晚輩對長輩的一種善行和美德,也是作子女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奉養父母的行為準則,是人性和親情的自然流露。yuwenmi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我與孝道徵文【優秀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弘揚孝道興家興國
人這一生最悲情的事不是貧窮,不是疾苦卻是「老有子女無依靠、老有子女無孝養」。怎樣才能讓這樣的最為悲情的事不發生呢?必須要弘揚「孝道」。「孝」,老字在上,子字在下,在字面上就告訴著世人,告訴著我們後輩兒孫,孝就是尊老、敬老、孝老,時時將老人放在心上。
在寒梅吐蕊,瑞雪迎春之時,南充市召開了第一屆「十大孝星」表彰大會,市委書記李仲彬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我作為一名基層的紀檢幹部也十分榮幸地在分會場參加了此次表彰大會,始至終我滿含熱淚,因為我已深深地被這些孝星們孝敬長輩、自強不息、大愛無疆的精神感動。此次表彰大會無疑給全市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想教育課。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更是忠孝文化的發祥地,孝敬父母、尊老敬老是我們傳統美德中最核心的東西。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孝道意識在人們的腦海中越來越淡薄了。生活中「老有子女無依靠、老有子女無孝養」的悲劇時有發生,李書記在這次表彰大會上也講到了他自己親眼所見的不孝的例子。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今日說法》節目中「泯滅的人性」的案例。兩個七旬老人被殺死在家中,最後查出的兇手竟然是他們的親生女兒,平時最經常來往的親生女兒。這個女兒之所以要殺死父母,是因離婚後的她又交了一個男朋友,男朋友提出結婚,可面對沒錢沒房子的男朋友,她還是拒絕了結婚的請求。她的男朋友說等你的父母死後,房子和錢不都是你的嗎?然後,她就果真動了殺死父母的念頭。先是安眠藥,結果發現父母沒死,然後又用刀殺害,最後用水衝洗現場,殘忍至極,完全喪失人性。當時,我看完這期節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這些不孝的人就應遭到世人的唾棄、遭到天譴。這樣不孝愛生她養她之父母,難道她還會忠於愛情,忠於國家嗎?這樣的人靠殺害父母獲得錢財建立的家庭會興旺嗎?
偉大的德國思想家恩格斯是孝敬父母的典型。他父親去世後,留下了一筆可觀的遺產,引起了他幾個兄弟之間的財產糾紛,當時正值他的母親身患重病,為了不使母親傷心,他主動放棄了那份屬於他的遺產,平息了家庭可能出現的糾紛。後來,他在一封信中提到:「我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財產,但我永遠不會有另一個母親。」是啊,金錢財富固然是誘人的,可是父母卻是永遠的珍寶啊。他們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小到無微不至的關懷,大到教我們做人做事,這些都無法用金錢去衡量。因此,我們應當孝敬父母,就像恩格斯所做的那樣,為了使他母親平靜舒適地度過餘生,他毅然放棄了自已的利益。恩格斯的這種做法,體現出了「孝」的精髓,他本人也成為後人效仿的典範。
韓非子說:「古之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智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意思是:「古人因為難以看到自己的面容是否整潔,所以就發明了鏡子來照看自己的臉面;智商再高的人,他們也難以看到自己的過錯,所以他們就用法則來端正自己的品行。」古人為了教育後人具有孝心,編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人為我們樹立了這二十四面「鏡子」,讓我們從小能對照檢查自己的孝言孝行。這次評選出的南充「十大孝星」為南充全市人民樹立了十面鏡子。他們是孝心的種子,讓孝道遍地發芽;他們是孝心的火把,讓孝道之光由此綻放。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東漢時的黃香為父親夏天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寒冷的冬夜為父親暖被窩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李密《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讚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現在,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比例是越來越大,特別是空巢老人較多。老年人的養老送終成為了社會與家庭的大問題,我們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培養成人、成才,但當他們年老體弱的時候卻沒有人來照顧贍養他們了。捫心自問我們經常是否會有這樣的想法:等一等、再等一等,時間還早、日子還長、父母年輕還能動;現在掙錢不多,等多掙一些錢了,再好好報答、孝順父母;房子太小了,等房子再大一點,才把父母接到身邊來;工作太忙,工作清閒些再說……但是,請不要忘了,別讓等待成為遺憾。我們不是做不了媳婦的主,就是做不了女婿的主,接上老人來家裡也只是為了帶孩子,奶奶來帶孩子來了,卻把爺爺一個人丟在老家半飢半飽、孤獨無依地生活著。等到孩子能上幼兒園了、長大了,又開始感覺老人打擾自己的二人世界了,開始嫌棄老人家沒有好的衛生習慣。可在我們小時候嫌棄過自己滿嘴黃牙的父母親嗎?我們雖然長大成人掌握了許多學識,但是我們的孝心和良心反而縮小了許多,我們難以發現自已已經蛻變成了一個不忠不孝的不義之人。
金錢有價,孝心無價。南充市本次「十大孝星」評選活動,旨在用那一顆顆堅強的孝心,去喚醒那些仍然沉睡著的良心。作為一名黨員、一名基層紀檢幹部,無論什麼事更應該帶好頭、樹立好榜樣。特別在孝道這一關乎家風家教的問題上,更應該走在前列。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孝悌是第一位的。《弟子規》開篇就說: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講的第一位就是孝。能否做到孝悌,決定著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父母對子女既有生育之情,也有養育之恩,更有教育之責,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還談什麼愛社會、愛民族、愛國家?如果一個領導幹部連父母都不孝敬,又怎麼能夠把群眾當親人,為群眾服好務呢?如果一名黨員連父母都不孝敬,又怎麼能夠真正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呢?又怎麼能夠讓群眾信服於我們呢?有人是這樣來衡量人才的,有德有才是極品,有德無才是合格品,無德無才是廢品,但無德有才是危險品。所以,做一名幹部,首先要有孝心、有愛心,然後推己及人。這是作為領導幹部的大德。
小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生活中卻有許多不關心、不贍養自己父母親的不肖之徒,雖然老年法規定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將屬違法行為,父母親有訴訟兒女的權利,難道說看望關心贍養自己的父母親還需要法律來監督嗎?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就從現在做起,從孝敬自己的父母親開始,常回家看看,讓孝老、尊老、敬老蔚然成風。孝道起,家可興,國才旺。讓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注入孝心這個震天動地的正能量吧!猶太人諺語說的好:
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
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我們還記得我們「笑了」、父母「哭了」的事嗎?,記得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這一輩子,能讓你欠太多的,而且不求回報的只有父母,不要抱怨父母的嘮叨……多多體諒他們、感恩他們、關心他們!
願天下的子女都懂孝道。祝天下的父母都快樂長壽!
我與孝道徵文_2趁時間還未白頭,你能做很多
孝文化源遠流長、深邃古老,是為中華文明最核心內容之一。
追溯孝文化的淵源,經歷朝歷代不斷延續和發展,孝文化逐漸被視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如先秦時期,《詩經》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哀父母,生我勞瘁」,既指明父母生養不易,主張尊老敬賢。至周代,更有「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之規定,要求在全社會弘揚尊老敬賢的教化。可見自遠古時期起,歷朝歷代均對傳統孝文化十分重視和推崇,並積極引導、大力宣揚。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至今日,孝道不單是我們這個社會正能量的源泉,依然能引起全社會的共鳴。
在前不久舉行的南充市首屆十大孝星評選活動中,作為一名普通的紀檢監察員,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身邊的孝行力量,道德力量。任勞任怨,悉心照料患病雙親十餘載的國稅幹部向宏、丈夫因公殉職後,仍視公婆為親生父母的何豔、辭去工作,七年如一日,獨自照顧患腦溢血半身癱瘓的公公譚華、前夫去世,將贍養公婆作為再婚條件,十多年來不離不棄的王建瓊、13歲姑娘,以稚嫩身軀扛起家庭重擔,悉心照顧患病奶奶及年幼弟弟的孝星少年蔡菊英……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令人鼓舞、催人向上,發人深思。既體現了孝行天下的善行義舉,亦傳遞了尊老、養老、愛老、助老、孝老的社會正能量。正如市委書記李仲彬在首屆孝星表彰大會上所言,他們對父母的那一片情、那一份愛、那一顆心……每一個人,每一個有良知的人,聽後都會感動。
為此,作為一名普通幹部,我們更應積極響應市委號召,真正把行孝、盡孝的好風氣,把尊老、敬老的好風氣樹起來、弘揚起來,讓孝老、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然而,盡孝不只是口頭說說而已,「時間不等人,盡孝需及時」。而如何盡孝,又一次拷問人們的標準。尤其是在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物質繁榮,人們幾乎溫飽不愁的情形下,我們究竟該給予父母什麼?
有些人認為,只要在物質上滿足了老人,那便是孝順了。但他們不知道,其實全天下的父母,是最能理解和體諒孩子。無論你是多大的官,或者是世間潦倒人,無論你是百萬富翁,還是一貧如洗,在父母的心裡,你都是骨肉心血。你富裕,他們不會貪,你貧窮,他們不嫌棄。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有孝心,真正意義上的發自心底的關心和安慰。
所以,我認為孝道的內涵,除了滿足老人必要的物質贍養,更多的應該是對父母的尊敬、關心和體貼,更多的精神意義上的給予。哪怕是抽出時間,定期給老人打打電話,帶著禮物,常回家看看,陪老人吃頓飯、聊聊天,幫老人拖拖地、洗洗衣服,甚至是幫老人洗一次腳,也是孝敬之心,也是令老人最快樂的事情。
朋友圈曾流行一句話: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60歲時,還能和父母一起吃飯。人生斯美,時間將會如白雲一般飄過,也許終有一天,我們再也無法找到如父母一般,待你無私無微的人。所以趁時間還未白了頭,你知道,你能做的還有很多。
我與孝道徵文_3點滴細微談孝心,讓世界充滿愛
我叫陳凱,是南充市高坪區萬家鄉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已步入人生44個春秋了。人說四十不惑,對於經歷過的人生風雨,就不談昔日輝煌,只談我與孝道,與大家共勉!
我70年代初出生在嘉陵江邊上的一個小鎮,那裡盛產柑橘,烤菸等農副產品,家裡兄弟姊妹四個。在那文革後經濟復甦的年代,生活必需品非常匱乏和緊缺,養活四個孩子可見父母的艱辛,在我16歲多懂點事後,就想著為家庭分擔點事情,90年高中畢業,我堅決放棄復讀的機會,毅然報名參軍入伍,想給家裡減輕點負擔。後在部隊考上了軍校,2001年又想乘西部大開發的機會,回家鄉發展,選擇轉業回鄉,覺得一來可以照顧老婆孩子,二來離父母近,可以照顧,回來如今也15個年頭了。雖然官不大、錢不多、事不少,但在孝道想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要力所能及幫助父母多幹活,讓父母高興。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父母已是70開外的人了,體力和體能大不如60來歲時,我父親原來是教民師的,後來轉正了,現在有點退休金,母親是農民,家裡還有7個人的包產地,一直都是她們用辛苦勞作,節約了又節約的把我們四姊妹養大成人,歲月的滄桑映刻在他們的臉上。我的父母對我們一直嚴格要求,教育我們做人要正直,要硬氣,要接地氣,做一個有良知的人。多年來,我大哥在農村,帶著兩個娃,生活困難;二哥因工作失誤下崗失業,自己找飯吃;妹一家人帶三個女兒,也經濟拮据;只有我兩夫婦都在單位上班,但一個月工資也不高,不去掙黑心錢,經濟也不是很寬裕,以至於我的父母年紀一大把了還要操持農活,我也多次勸說不要做農活了,多休息,但她們不停不聽,特別是家裡經營的廣柑樹,一年的活特別累人和煩人,打藥三次,修枝、施肥,摘廣柑,我家一般每年都摘廣柑1萬5千餘斤,可見勞動的強度之大。我因為好幾年沒幹農活了,體力和耐力大不如父親,在家裡打藥的時候我回家幫這打廣柑樹藥,摘廣柑時我帶著家人回去幫著摘廣柑,累的腰酸背疼,但看著父母那大年紀還在幹,也只能咬牙堅持,我有時上班時間想請假幫忙,父母堅決不同意,我周末做兩天,她們周一就催我回去上班,說不能影響工作,我在實在太累的時候,又不忍父母拖著蹣跚的身軀去摘廣柑,就想法給她們請了幾個人,現在請人也不好找呀,父母一年比一年老,特別是我的父親,退休了但卻不能真正的退休,依然想為兒孫多造福祉,仍辛勤勞作,這輩子做你們的兒女是我們的福分,你們以你們無私博大的愛對我們,我們有啥理由不好好孝敬你們呢?我們回家想為你們煮一頓飯、洗一次碗、洗一次腳、掃一次地、洗一回衣服,你們有時候還客氣,說我們能動,還可以,我們也以你們身體還好感到欣慰、感到高興,感到自豪,你們的健康就是我們子女的最大福份了。
二、要加強兄弟姊妹的團結,要團結尊重父母的親戚朋友。我們兄妹四人讓父母高興的是沒啥矛盾隔閡,有啥事比較團結,和氣。都成了家,妯娌之間難免會有些這樣那樣的矛盾糾紛,我們都是各自勸說各自的人,不讓父母生氣心寒,惹她們不高興,我們兄妹四人給父母拿錢有的就多拿,沒有的就少拿,也沒人計較,父母總是心裡想著誰最弱,誰有困難就多幫襯著點,這些都沒誰計較,我父母看著我們兄妹一團和氣,一招呼都回家幫著幹活,外人看著她們臉上也有面子,比那些有錢的兒女給父母錢所取得的面子感強很多。爸爸讓我們去看望下姑姑我們聽從去看望,送點土特產啥的;媽媽讓我們去看望下舅舅我們抽空去看望,給舅舅拿點錢送點東西,爸媽見了也高興,沒有什麼比親情更濃的,這種親情是和諧的親情,是奏出完美和諧幸福音符的血緣親情,父母常說,希望在她們百年後,我們兄弟姊妹間也不要鬧矛盾,要多聯繫多走動,有啥事情兄弟姊妹間要盡力量幫助,不要袖手旁觀,困難的也不要貪心,要勤勞,不懶惰,要有志氣,這樣兄弟姊妹才長久。
三、找個適當的機會多帶父母及家人出去遊玩走走看看,是對父母恩情的極好回報。我的父親走了些地方,算是見過世面的人,對歷史,地理、人文方面的知識有一些,我母親出去的少,沒見過多少世面,前次我父親動員我母親去上海等地方看看,我母親又想去,又怕花錢不願去,後來一次夕陽紅旅行社的一次北京7日遊,都是老年人,交錢也不是很貴,我說我給你們補2000嘛,我母親才同意去,也沒要我給補。出去走了一圈,開闊了眼見,回來很高興,也沒花多少錢,還給孫子們買了些特產帶回來。她們這一輩子節約慣了,讓她們大手大腳去花錢她們絕對做不到,她們養成的好品質是我們年輕的一代甚至我的下輩們都受之不盡的財富。旅遊可以給人帶來新鮮感、增加成就感、享受美感幸福感,只要讓老人高興,我們兄弟姊妹之間無所謂花錢多少,有就多出,沒就少出,讓父母高興的同時也增進了兄弟姊妹間的感情。
四、父母的身體健康是兒女最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兄妹因為來自農村,父母不願到城裡跟我們住在一起,嫌我們的房子太窄了,熟人又少,上下樓不方便,他們在老家想幹活就幹點農活,能幹多少就幹多少,想打點小牌約幾個老人就打點小牌,不受約束,沒有跟兒媳的恩怨煩惱。因為不經常在一起,反而婆媳關係還好,兒媳回家給拿土特產,兒媳在家幫忙做這做那,不生氣就少生病,少生病則身體健。我們在父母生病時,都儘量守在身邊,找人細心體檢,幾兄弟姊妹爭著守夜,父母嘮叨批評我們兄弟姊妹時沒有一個頂嘴不敬的情況,即使他們情緒再不好,不高興,我們都默默的照顧,儘量讓他們高興,無半點怨言。父母康復出院一家人高興地回家去。
五、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在做到對自己父母尊敬、照顧的同時,也注重關心幫助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老人,儘量為她們解決困難。對嶽父、嶽母我也一樣的看待,隨時多看望;我在公交車上多次給老人讓坐;回老家家裡有個老人因為兒子不孝我經常看望她,幫助她;工作的地方有個老人到市委去信訪,說她幾個女兒不孝順,還打她,我當時聽了非常氣憤,特地通過人把她女兒找到,了解情況,進行調處,進行了一上午的工作,讓老人老有所養。
孝道,是我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優良品質,是一種精神力量,也是感恩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只是在孝道的理解上做了自己該做的事,盡了自己該盡的責,比起那些做的好的,我還有差距,我將繼續傳承孝道,力爭做得更好!讓父母安享晚年,讓更多的老人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