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徵文【選登】
2025-01-11 20:59:09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社會對師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師徳的重要特徵和優良傳統。它要求教師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傳,也重身教。孔子說過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國教育史上對教師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言行一致,處處事事努力做學生的表率。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徵文:在堅守中傳承在善學中前行
教師,兒時的夢想,如今的職業。也期待過,也彷徨過,也曾抱怨後悔過,但是聽了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會,聽了幾位優秀教師的成長曆程,我對他們肅然起敬。更對自己選擇這份職業多了一份熱愛,多了一份堅持,更多了自我的肯定,他們的故事總在不經意間推著我向前。
片段一:播撒希望,鄉村中最美堅守
濃濃的夜幕包圍著大山深處,給冬日的村莊增添了許多靜謐。方王富老師獨自帶著年幼的女兒早早的睡了。午夜,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父女沉睡的美好。班上一個學生腹痛,急需看醫生。在交通極不發達的稽東山村,唯一去醫院的途徑就是步行。面對床上熟睡的女兒,方老師毅然決然的邁出了大門。在崎嶇的鄉間小路,汗水溼透了棉衣,終於把學生背到了醫院,一夜未眠。趕回宿舍,已是天明。迎接他的,唯有女兒醒來時不見父親的焦灼無助,滿臉淚水。即便如此,面對即將響起的上課鈴聲,方老師又再次拋下自己的孩子,匆匆趕去教室,連早餐也沒給孩子準備。滿心愧疚,卻義無反顧……這樣的日子,方老師堅守了37年,守著那一方土地,守著那裡的每一個孩子。
父親一樣的年紀,當他一心為了學生時,我感動了;當他拋下孩子時,我理解了;當他堅守了一輩子時,我震撼了。前輩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指引著我們向前;用他們的付出,堅定著我們的信念;用他們一生的努力,溫暖著你我們的心靈。
片段二:懷揣感恩,信念中愛心傳遞
這位教師和我同齡,當她開始她的故事時,我和她一樣淚水漣漣。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老師,想起了自己的選擇。沈春紅老師在學生時期是一位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孤寂的她,幸運的遇到了一位滿心用愛去呵護她的好老師。當她蓬鬆頭髮去上學時,老師用他的巧手為她梳辮,給予她父親般的關懷;在那個風雨交加的颱風天,老師的細心提醒,讓她瘦小的身體躲過了被風吹下河的危險;在她安全到家,滿心後怕而嚎啕大哭時,是老師的愛填滿了她的內心,讓她面對無助時,總有強大的決心去抗爭。
正是有了這樣一位好老師,好導師,多年以後,沈老師繼承了教師這一職業。身處職業高中的她,面對的是需要傾注更多關愛的職教學生,而沈老師一點都不吝嗇自己的愛心和熱心。她用她的愛心,去感化所謂的差生;她用她的熱心,去挖掘他們身上獨有的閃光點。在她把學生培養成材時,在她收到學生真摯的感謝時,她是幸福的,因為她看到了當年的老師,當年的自己。
把愛傳下去。這是我們這一輩青年教師的責任和義務。前輩教師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用他們的言傳身教不斷激勵著我們。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有必要繼承和發揚老教師們孜孜、教書育人的優良傳統。用我們的愛心去感動每一個學生,用我們的真誠去譜寫新的詩篇。
片段三:鑽研學問,潛心中成為大家
華燈初上,喧囂的夜色流瀉著七彩的霓裳。在這樣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裡,王葉軍老師一家開始了他們特有的習慣——晚讀。一盞燈,一間房,一本書。沒有電視,沒有電話,沒有網絡。他們用最最樸實,最最原始的方式詮釋著對書的熱愛,對書的敬重。厚厚的讀書筆記,分不清客廳還是書房的家,他們把一本本書變成了一篇篇心得,一篇篇學術指導意見,如痴如醉。在他們提高自身修養的同時,努力探索,把教育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在快節奏的今天,我們被功利吞噬著。在不斷追求個人榮譽的路上,我們也許內心極度匱乏,也許忘了曾經的夢想,甚至也許迷失了自己。不望初心,方得始終。閱讀能幫助我們成長。潛下心來閱讀,靜下來心來教書。只有這樣,才能在堅守中繼往開來。
有太多教師的感人事跡,讓我們無法忘懷;有太多教師正在用他們的熱忱和堅守,守護著我們的學子;有太多教師正在努力提高教師修養,把這一職業不斷向前推進的路上……也許再多的讚美也無法凸顯他們的偉大付出,也許再多的榮耀也抵不過他們堅定的守候,也許再多的感動也不能換回他們早生的華發和憔悴的容顏。作為青年教師的我們,有了榜樣的力量在前方牽引,我們要做的就是堅守三尺講臺,對工作一絲不苟、高度負責。我們需要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傳遞愛的力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當繁忙褪去,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鑽研學問,讓普通的自己變得充實,讓平凡的崗位煥發光彩。孜孜不倦,積極進取,學習新理念,研究新課程,開闢新教法,繼承和發揚教育事業,努力為推進教育事業添磚加瓦。讓我們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厚積薄發,力爭使自己也成為大家心中的「大家」。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徵文:我以教師為榮
教師,這是個多麼溫馨的名字啊!古往今來,無數的哲人、詩人飽含深情地歌頌教師,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無私奉獻的蠟燭,生活清貧卻精神富有,工作平凡,但事業崇高。所以我為我是一名人民教師而感一到無尚的光榮!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的垂青著它的綠蔭。」我慶幸我從事了如綠葉一樣的、平凡而謙遜的事業——教師。我不是詩人,不能用優美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遂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也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頌詠我的崗位。但我知道,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每天做著平凡的工作,默默奉獻著我的青春,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刻襯託著鮮花的漂亮,與花相伴的一生,註定富有詩意而美好。
光陰荏苒,轉瞬間我在教育戰線上已度過十六個春秋。回首這幾千個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顯其間,在摸爬滾打中我慢慢認識了教師這個事業,默默耕耘中痛並快樂地收穫著。
二零零三年八月,我離開工作了七年的小學崗位,投入到另一個嶄新的工作環境——大圩三中,這塊優美的校園淨土。我做一個幸福的教師的信念又一次被刷新,在這個全新的環境裡又一次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師身上那獨有的魅力!這是我夢想已久的學校,因為我喜歡挑戰,喜歡在新的領域充實自己。而這兒正是我實踐夢想、挑戰自己的新天地。這裡有優美的環境、和諧的氛圍,是我們教師勤學苦練、開拓創新的好校園。正是因為同事們的熱情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馨;正是因為大家的團結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正是因為你們的精明強幹年輕有為讓我有了一股向上的力量!於是我又開始日夜兼程,無怨無悔。無數個喧囂的白天,我與那清風白雲作伴,在知識的海洋中贏取那心靈的海闊天空。多少個寧靜的夜晚,我安於寂寞,筆耕不輟。有時,為了備好一堂課,我要認真鑽研教材好幾遍;有時,為了寫一篇論文,我要翻閱大量書籍,不斷學習新知,提升教育理念;有時,為了想個精美的過渡語,我反覆琢磨,細細推敲;有時,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緊急工作,我放棄休息加班加點直到雄雞報曉。
可能有人會問我:「你不覺得累麼?你不後悔麼?」我會淡淡一笑,默不作答。因為我心裡知道和我們學校那些可愛的人們相比,我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來[還有我們的領導為了學校的發展,經常要顧大家,舍小家,他們要忍受多少的委屈呀;我們的那一群班主任們,就像孩子們的母親,要照顧好這麼多的孩子,得付出多少的耐心、細心與愛心呀;還有那一位位優秀的教師們,他們能上出一堂堂出色的好課,這背後需要付出多少的聰明與汗水呀!你們應該問問他們累嗎?他們後悔嗎?我相信他們的答案也一定是否定的。因為他們同我一樣,選擇的也是這驕傲的事業!
幸福不是物質,是一種心態;快樂不是偶然,是一種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有條件體驗到幸福;工作不是生活中的負擔,工作是生活的過程,我們應該準備好享受這個過程!細想一下,我們每天把絕大部分時間花費在教育工作上,這是一種現實。碌碌無為是一天,精彩絕倫也是一天,而這個精彩誰來賜予你?當然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有十足的必要在自己的事業中進行自己的幸福人生。
我的啟蒙老師曾對我說:「在老師的手中,握著無數的金種子——那便是希望,也是教師的全部財富。」孩子那燦爛天真的笑臉是天底下最美麗迷人的圖畫,教室裡傳出的琅琅讀書聲是世界上最美妙動聽的音樂,為了摯愛的教育事業和全體學生,我們付出了全部心血,於是我們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記得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比陸地更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胸懷。不是嗎?當我們心中充滿了對孩子們的愛,我們會覺得,我們的工作也會發出動人的光彩。因此,當筆灰染白雙鬢,當青春燃燒殆盡,我仍要大聲說:我很光榮,因為我是一名教師。
立德樹人讓師德在崗位閃光徵文:用心鑄就夢想用愛點亮未來
教育須有敬畏之心
有言曰:「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人須有一顆敬畏之心。而所謂敬畏,無外乎恭敬、虔誠。身為教師,我們肩負著孩子心靈的塑造工作,看似微弱,卻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穩定與繁榮,甚至關係到整個人類文明的延續與進步。我們又怎能不心懷敬畏?勞建洪等四位老師不約而同地向我們傳達——教育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事業,甚至是一份偉業。敬畏,與其說是態度,不如將之定位為責任。
責任之一:敬畏學生。「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於漪老師的這句名言,常在我的耳邊響起。我們時常告誡我們的孩子要懷揣一顆感恩之心,殊不知,身為人師的我們同樣需要感恩。感恩父母,是他們教會我們怎樣為人子女;感恩老師,是他們教會我們怎樣尊師重教;感恩學生,是他們教會我們怎樣為人師表。
一個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是家庭和社會幸福的源泉;每一個個體連結在一起,就是民族和國家的未來。他們的成長道路需要教師的關愛。有人說,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是醫生和教師,前者呵護生命,後者呵護心靈。醫生的失誤可能耽誤一個人的生命,教師的失誤或將摧毀一群人的心靈。所以,時刻心懷敬畏,肯定學生的價值,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樹苗;承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的給予每個孩子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尊重;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引導每個孩子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白雲。
責任之二:敬畏課堂。《禮記》有言:「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課堂是每個孩子成長的舞臺,也是每個教師成長的舞臺。舞臺上每一曲優美靈動的華爾茲,都是需教師用生命譜寫。
對課堂的敬畏要求我們每一堂課都謹慎地備課,仔細地上課,耐心地講授,細心地引導,合理地評價。不論「臺前」「幕後」,都應如朝聖者那般懷著一顆虔誠之心。教師應當時刻反思和剖析自我:教學目標是否明確,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內容是否科學,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學效果是否顯著……
有些人,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備好一堂課,不也正踐行了「為學以敬,治學以畏」這八個大字嗎?傅丹丹老師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告訴我們敬畏應從課堂開始,這是一種態度。她對課堂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的執著感染著在座的每一個人。她執著追求更高層次的教學境界,從培訓到自學,從未停息。因為她沒有忘記自己身上所肩負的光榮使命,這就是一種責任。
教育當以慈悲為懷
詩意語文創始人,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提出「教育當以慈悲為懷」。「慈悲」系佛家用語,在佛教中意指一種大智慧、大境界。教育所講究的慈悲,實為「愛」的智慧與境界。要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
愛是堅持。成功的花兒在它完美綻放之前,永遠浸透著它奮鬥的淚泉,灑滿了它犧牲的血雨。《堅持,讓美麗綻放》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愛。堅持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堅持每天微笑著面對每一個孩子。因為這個世界上鮮有真正的「差生」,雖然我並不是十分同意「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但不可否認大部分學生還是可以「修正」的。這個轉變的前提是老師的堅持、信任,永遠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給那些孩子一點時間,一些機會,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看到一枚成熟的果實悄然落在你的手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不也正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耐心等待,等待花開時節,去迎接豐收的喜悅,相信上天永遠會眷顧勇于堅持的人。
愛是堅忍。「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帕斯卡爾曾這樣說。對啊,教師在課堂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難題,學生的挑釁,作業的拖拉,紀律的渙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和忍耐,克制自己的情緒,以一顆包容之心去尊重學生,這是一種心態、一種情感、一種歷練。
因為堅忍,我們可以換來學生的心悅誠服。這恐怕就是孔夫子所說的:「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讓學生永遠在覺得自己快達到老師境地的時候猛然發現,自己還差得很遠很遠,這是一種微妙的關係,這種關係要求教師需要擁有良好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
愛是堅實。路在腳下,每個教師的成長足跡或許是千姿百態,氣象萬千。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勇於付出。作為教師,我們永遠不要小瞧學生的能力,也永遠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相信學生能成功的前提是相信自己能成功,在職業生涯中一定要樹立理想,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扛著理想的大旗方可享受乘風破浪的欣喜。「柯橋實驗」、「齊賢奇蹟」、「安昌精神」的譜寫不正是勞校長靠著尊重、信任和理想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嗎?
王崧舟老師說,人可以不信宗教,但人必須有一種宗教的情懷。所謂慈悲,就是要求老師相信每個個體都是有力量的,每個人都是可以發光的。無論是一線教師還是居於管理層的領導,都必須有那麼一雙慧眼,看到學生、老師的優點和缺點,助其成長,從而獲得成長的喜悅。帶著慈悲之心,堅實地走過每一段人生之路,你便會發現,世界猶如天堂,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佛」。
教育應以德服人
師者,德之表也。如果說,將愛比作燈芯,那麼師德就是燈罩,愛之火焰必須透過燈罩的散射。因此,師德的作用,就是將教師之愛在實際行動中普照大地。
那麼到底什麼是師德?教師的職業道德。這恐怕是大多數人給他的定義。但是,教師作為一顆天上的啟明星,是引導學生走向光明的引路人。很顯然,社會對教師賦予了更大的道德期望,師德好像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東西,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從四位老師的身上我突然發現,師德就在我們身邊,師德在具體教學活動當中不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嗎?何為人格魅力?我想,臺上的幾位老師用他們自身的成長經歷,無不散發著他們所特有的人格魅力的芳香。
茅雅麗老師真誠的付出換來了學生的信任;傅丹丹老師止於至善的課堂追求換來了學生向學向上的動力;茅娟美老師大氣無私的人格境界喚醒了學生追求真善美的能量;勞建洪校長踏實進取的教育情懷換取了學生砥礪奮進的勇氣和信心。這樣的人格魅力、榜樣示範,難道不正是學生從教師身上汲取正能量的重要來源嗎?親其師而信其道,那麼,為了對孩子們的未來負責,作為師者,我們當謹言慎行,讓個人的人品臻於至善,努力做個以德服人的智者。
美在延續,心在震顫,師德學習之源泉仍在滌蕩我的心胸……我想,人生路上當自省,教學路上當反思。我尚年輕,當擔起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我將用堅強、堅持、堅忍、堅實來武裝自己,我將用真誠、真心和真情守望在這片純淨的土壤之上,高揚理想的風帆,摒棄現實的浮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不斷去追尋教育的幸福和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