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片及設有該鋸片的擺動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6:19:28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工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鋸片及設有該鋸片的擺動機。
背景技術:
擺動機是常見的一種手持式擺動類動力工具,廣泛應用於各種領域。擺動機的工作原理是輸出軸圍繞自身的軸心線做擺動運動,從而帶動安裝在輸出軸末端的附件工作頭擺動運動,用戶可在輸出軸上安裝不同的附件工作頭,從而實現多種不同的操作功能,以適應不同的工作需求。
目前,擺動機的鋸片由於結構設計缺陷,在切割過程中,鋸片受到被加工件施加的力較大,從而影響切割質量及鋸片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有必要針對鋸片在切割過程中受到阻力較大的問題,提供一種切割過程中受到阻力較小的鋸片及設有該鋸片的擺動機。
一種鋸片,包括安裝結構及切割結構,所述切割結構一端連接於所述安裝結構,另一端向外延伸,所述切割結構包括設於遠離所述安裝結構一端的切割部及位於所述切割部與所述安裝結構之間的連接部,所述切割部的兩側邊皆包括靠近所述切割部上端面的第一側面及靠近所述切割部下端面的第二側面,其中,至少一側邊的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二側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上述鋸片,兩側邊相對切割結構的上下端面傾斜設置,減少了鋸片切入被加工件時受到的阻力,從而減少了鋸片的受力,延長了鋸片的使用壽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的兩側邊的至少一側向內凹陷形成凹陷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凹陷部自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安裝結構一端延伸至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切割部一端,且所述凹陷部與所述安裝結構及所述切割部平滑過渡。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切割結構開設有減重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減重孔數量至少為兩個,所述減重孔以所述切割結構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鋸片圍繞所述減重孔的至少一個基體呈三角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減重孔的幾何中心相對所述鋸片的幾何中心靠近所述切割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部的兩側邊皆包括靠近所述連接部上端面的第一側面及靠近所述連接部下端面的第二側面,其中,至少一側邊的所述第一側面與所述第二側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切割部遠離所述連接部一端的邊緣設有切割刃。
一種擺動機,所述擺動機具有上述的鋸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的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鋸片的側視圖;
圖3為圖2所示的鋸片的A處局部放大圖;
圖4為另一實施例的圖2所示的鋸片的A處局部放大圖;
圖5為又一實施例的圖2所示的鋸片的A處局部放大圖;
圖6為一實施例的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一實施例的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一實施例的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一實施例的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一實施例的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一實施例的鋸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12為一實施例的鋸片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及圖2所示,本較佳實施例的一種鋸片100,包括安裝結構20及切割結構40,切割結構40一端連接於安裝結構20,另一端向外延伸。切割結構40包括設於遠離安裝結構20一端的切割部42,及位於切割部42與安裝結構20之間的連接部44。切割部42的兩側邊48皆包括靠近切割部42上端面的第一側面及靠近切割部42下端面的第二側面,其中,至少一側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上述鋸片100,兩側邊48相對切割結構40的上下端面傾斜設置,減少了鋸片100切入被加工件時受到的阻力,從而減少了鋸片100的受力,延長了鋸片100的使用壽命。
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44的兩側邊48分別與切割結構40的上下端面垂直,以保證足夠的強度。
如圖3所示,一實施例中,連接部44的側邊48的第一側面482與第二側面484均向中間傾斜,且其延長線的相交線在鋸片100之外。
如圖4所示,一實施例中,側邊48的第一側面482與第二側面484均向中間傾斜並相交,其相交線在鋸片100上。
如圖5所示,一實施例中,側邊48的第二側面484與切割結構40的下端面平齊,側邊48的第一側面482向第二側面484傾斜並相交。
可以理解,側邊48的形狀不限於此,可根據需要設置。第一側面482與第二側面484可設置為相同的結構,也可設置為不同的結構。
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連接部44的兩側邊皆包括靠近連接部44上端面的第一側面及靠近連接部44下端面的第二側面。其中,至少一側邊的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請再次參閱圖1,連接部44的兩側邊48的至少一側向內凹陷形成凹陷部442。該凹陷部442的設置減少了該鋸片100的切割結構40的材料,減輕了鋸片100的切割結構40的重量。如此,切割結構40的重心到安裝結構20的距離較小,且切割結構40的質量較小,安裝於擺動機,則減小了擺動機運行時的振動,提高了擺動機的工作效率,並且保證了足夠的強度。可以理解,凹陷部442的深度不限,並且如圖11所示,鋸片100也可不設置凹陷部442。
請再次參閱圖1,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44兩側皆設有凹陷部442,且兩側的凹陷部442對稱。凹陷部442自切割結構40連接安裝結構20一端延伸至切割部42,且凹陷部442與安裝結構20及切割部42平滑過渡。凹陷部442的設置,在減小了鋸片100重量的同時,保證了鋸片100的強度,不影響切割部42的切割。
切割結構40開設有減重孔46。減重孔46數量至少為兩個,且以切割結構40的中軸線對稱設置。如此,可減輕切割結構40的重量。對稱設置的減重孔46使鋸片100在工作中處於受力平衡的狀態,避免彎矩等應力集中。
更具體地。減重孔46的幾何中心相對鋸片100的幾何中心靠近切割部42,可使鋸片100的重心更靠近其轉動軸,進一步減小擺動機運行時的振動。
進一步地,圍繞減重孔46的至少一個鋸片100的基體呈三角形。基體為鋸片100通過去除部分材料開設減重孔46後剩餘的圍繞在減重孔46周圍的部分。設置減重孔46可以減少鋸片100材料用量,還可減少鋸片100的質量,使用輕便;同時利用三角形較為穩定的力學特點,可保證鋸片100的強度,避免鋸片100變形。可以理解,減重孔46的數量、形狀及分布可根據需要設置。
如圖6所示,在一實施例中,鋸片100開設有兩個位於中軸線兩側,並大致呈直角三角形的減重孔46,且兩個減重孔46的斜邊位於中軸線兩側且相互遠離。在本實施例中,環繞減重孔46的基體呈兩個三角形。
如圖7所示,一實施例中,鋸片100開設有一個以中軸線為對稱軸的大致呈矩形減重孔46,及三個更靠近切割部42的呈三角狀的減重孔46,三個減重孔46的中心連線呈三角形。在本實施例中,環繞三角形減重孔46的基體呈三個三角形。
如圖8所示,一實施例中,鋸片100開設有一個以中軸線為對稱軸的矩形減重孔46,及兩個更靠近切割部42的呈四邊形的減重孔46,且該兩個減重孔46遠離中軸線的一端為銳角。在本實施例中,環繞靠近切割部42的減重孔46的基體呈兩個三角形。
如圖9所示,一實施例中,設有兩個呈矩形的減重孔46,兩個減重孔46以中軸線為對稱軸對稱設置。更靠近切割部42的位置設有一大致呈等腰梯形、並以中軸線對稱的減重孔46,且該減重孔46的兩個銳角位於遠離中軸線的兩側。在本實施例中,環繞大致呈等腰梯形的減重孔46的基體呈一個三角形。
如圖10所示,一實施例中,鋸片100開設有四個呈三角狀的減重孔46,其中三個減重孔46包圍中間的一個減重孔46。在本實施例中,環繞減重孔46的基體呈四個三角形。
如圖11所示,一實施例中,鋸片100開設有四個呈三角形的減重孔46,且該四個減重孔46的頂點相互靠近,與頂點相對應的底邊分布在相對的四個方向上。在本實施例中,環繞減重孔46的基體呈四個三角形。
上述凹陷部442與減重孔46的設置,減輕了切割結構40的質量,並使切割結構40的重心O點與安裝結構20上轉動中心的距離(即轉動半徑)更小。由於J=M×L2(其中,J為轉動慣量,M為質量,L為轉動半徑),因此,質量及轉動半徑越小,轉動慣量越小。如此,凹陷部442與減重孔46的設置減小了鋸片100的轉動慣量,減小了安裝於擺動機的鋸片100在運行時的振動。而且,環繞減重孔46的鋸片100的基體至少呈一個三角形,可使鋸片100的結構更加穩定,保證了鋸片100的強度。
請再次參閱圖1,切割部42遠離連接部44一端的邊緣設有切割刃422,用於切割被加工件。在本實施例中,切割刃422為直線型鋸齒狀。在其他實施例中,切割部42的其他形狀及結構不限於此,可為半圓鋸片、磨片、鏟刀及刮刀。
安裝結構20靠近切割結構40的一端的兩側邊可平行設置(如圖1所示),也可自切割結構40一端向另一端,兩側邊的距離逐漸增大並超過切割結構40的寬度(如圖12所示),以匹配不同的擺動機。
安裝結構20開設有安裝孔22,以安裝於擺動機上。安裝孔22周圍還設有加固槽24,用於加固鋸片100至擺動機上。加固槽24可與擺動機中的固定件配合,增加鋸片100與擺動機的配合度,防止鋸片100鬆動而致使擺動機切割加工被切割物體時出現偏差。
上述鋸片100,鋸片100設有的向內凹陷的凹陷部442減輕了切割結構40的重量。切割結構40開設有減重孔46減少了鋸片100的材料,減輕了切割結構40的重量,並使切割結構40的重心更靠近安裝結構20。因此,減小了轉動慣量,減小了安裝於擺動機後,鋸片100在工作中的振動。側邊48的倒角使鋸片100加工過程中伸入被加工件的阻力較小,提高了加工效率,延長了鋸片100的使用壽命。
一種擺動機(圖未示),包括上述鋸片100。鋸片100通過安裝結構20上的安裝孔22安裝於擺動機機身上。由於鋸片100具有較小的重量及較短的轉動半徑,且在切入被加工件時受到的阻力較小,因此在擺動機的加工過程中具有較小的振動,提高了切割質量,使擺動機的使用達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