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12:06:32 2
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發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
背景技術:
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在目前能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太陽能發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太陽能電池是通過光電效應直接把光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當太陽能照射在太陽能電池板上時,電池板通過「光生伏打效應」只將15%左右的太陽輻射能轉化成電能,未被利用的太陽輻射能除一部分被反射外,其餘大部分被電池板吸收轉化為熱能,迫使其溫度升高,伴隨著溫度的升高1)太陽電池的逆向飽和電流增加,開路電壓下降;2)太陽電池的吸收能帶降低,電池所產生的短路電流增加;3)太陽電池效率將降低,而且在光轉換的同時太陽輻射產生的熱量也白白的浪費了。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回收利用太陽能電池所產生的熱能,降低太陽能電池的工作溫度,提高光電轉換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和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導熱管、導熱裝置和背板,導熱管的一側固定到在導熱裝置上,導熱管的另一側設置有背板,連接在一起的導熱管和導熱裝置固定到背板上,導熱管末端設置有進、出水口 ;導熱裝置使用絕緣導熱粘合劑與光電轉換組件面板背部壓合連接。所述導熱管為蛇形或聯集管形。所述進出水口設置在換熱裝置背面或側面。所述導熱管一側焊接到導熱裝置上。所述導熱裝置設置有與導熱管形狀一致的卡槽,導熱管一側卡合在卡槽內。所述的導熱裝置為導熱翅片或導熱板。所述背板設置有與導熱管形狀一致的背板卡槽,導熱管的另一側卡合在卡槽內。所述背板為平板結構,自攻螺絲或鉚釘穿過背板與光電轉換組件邊框,將換熱裝置固定到光電轉換組件面板的背部上。所述的粘合劑為導熱矽膠或矽脂。所述光電轉換組件朝陽面設置有玻璃蓋板。本實用新型的導熱翅片不僅起到對導熱管的支撐作用,還可以吸收熱量並傳遞給導熱管,進而將水加熱。所述背板為鋁板、鍍鋅細板或不鏽鋼板加保溫材料構成,其中,保溫材料分為硬質保溫材料和軟質保溫材料,硬質保溫材料如玻璃棉、巖棉、聚氨脂、基縮板,硬質保溫材料設置與導熱管形狀一致的卡槽;軟質材料如塑料環苯乙烯,可將連結到一起的導熱裝置和導熱管壓合到背板上。背板起到保溫、支撐的作用。上述的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一方面回收利用太陽能電池在產生電能的過程中產生的餘熱,提供熱水;另一方面降低了光電轉換組件溫度,能提高發電效率,同時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了整個太陽能利用率,能將組件的整體效率提高到5(Γ70%左右。
圖I蛇形導熱管、導熱翅片連接示意圖。圖2蛇形導熱管、導熱板連接示意圖;圖3聯集管形導熱管、導熱翅片連接示意圖;圖4聯集管形導熱管、導熱板連接示意圖;圖5導熱管、導熱裝置焊接方式示意圖;圖6導熱管、導熱裝置卡合方式示意圖;圖7設置有卡槽的背板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圖5、圖7所示。該太陽能光電光熱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7和換熱裝置,該太陽能電池換熱裝置包括導熱翅片2、導熱管I和背板5,導熱管I為蛇形管,導熱管I 一側通過焊接固定到導熱翅片2上,在換熱裝置的下側面處導熱管I的末端設置有進出水口 3、4。導熱管I另一側設置有背板5,背板5設置有與蛇形管形狀一致的槽6,連接在一起的導熱翅片2、導熱管I與背板5卡合固定。光電轉換組件與換熱裝置的導熱翅片使用導熱矽膠壓合。為儘可能的回收利用熱能,在該光電轉換組件朝陽面設置有單層的玻璃蓋板。導熱翅片不僅起到對導熱管的支撐作用,還可以吸收熱量並傳遞給導熱管,進而將水加熱。背板由不鏽鋼板加巖棉構成,巖棉表面設置有與蛇形管形狀一致的槽,對換熱組件起到保溫、支撐的作用。實施例2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圖5所示。該太陽能光電光熱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7和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導熱板2、導熱管I和背板5,導熱管I為蛇形管,導熱管I通過焊接固定到導熱板2上,在換熱裝置的右側面處的導熱管I的末端設置有進出水口 3、4。背板5為平板結構,由鋁板加軟質保溫材料塑料環苯乙烯構成,連接在一起的導熱板和導熱管通過塑料環苯乙烯壓合到背板上。光電轉換組件7與換熱裝置的導熱板2使用矽脂壓合,自攻螺絲穿過背板與光電轉換組件邊框,將換熱裝置固定到光電轉換組件面板的背部上。為儘可能的回收利用熱能,在光電轉換組件朝陽面設置有雙層的玻璃蓋板。實施例3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圖6所示。該太陽能光電光熱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7和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導熱翅片2、導熱管I和背板5,導熱管I為蛇形管,導熱翅片2設置有與導熱管形狀一致的卡槽,導熱管I 一側與導熱翅片2卡合固定,在換熱裝置的下側面處導熱管I的末端設置有進出水口 3、4。導熱管I另一側設置有背板5,背板5為平板結構,由不鏽鋼板加軟質保溫材料塑料環苯乙烯構成,連接在一起的導熱板2和導熱管I通過塑料環苯乙烯壓合到背板5上。光電轉換組件7與換熱裝置的導熱翅片2使用導熱矽膠壓合。鉚釘穿過背板5與光電轉換組件7邊框,將換熱裝置固定到光電轉換組件7面板的背部上。為儘可能的回收利用熱能,在該光電轉換組件朝陽面設置有三層的玻璃蓋板。實施例4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圖5和圖7所示。該太陽能光電光熱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7和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導熱翅片2、導熱管I和背板5,導熱管I 一側通過焊接固定到導熱翅片2上,在換熱裝置的上下側面分別設置有同程的出、進水口 3、4。導熱管I另一側設置有背板5,背板5設置有與聯集管形狀一致的卡槽6,連接在一起的導熱翅片2、導熱管I與背板5卡合固定。光電轉換組件7與換熱裝置的導熱翅片2使用矽脂壓
八
口 ο實施例5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和圖5所示。該太陽能光電光熱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和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導熱板2、導熱管I和背板5,導熱管為聯集管形,導熱管I一側通過焊接固定到導熱板2上,在換熱裝置的上下側面分別設置有同程的出、進水口 3、
4。導熱管I另一側設置有背板5,背板5為平板結構,由鍍鋅細板加軟質保溫材料塑料環苯乙烯構成,連接在一起的導熱板2和導熱管I通過塑料環苯乙烯壓合到背板5上。光電轉換組件7與導熱板2使用矽脂壓合自攻螺絲穿過背板與光電轉換組件邊框,將換熱裝置固定到光電轉換組件7面板的背部上。為儘可能的回收利用熱能,在該光電轉換組件朝陽面設置有雙層的玻璃蓋板。實施例6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圖4和圖6所示。該太陽能光電光熱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7和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導熱板2、導熱管I和背板5,導熱管I為聯集管形,導熱板2設置有與導熱管I形狀一致的卡槽,導熱管I 一側與導熱板2卡合固定,在換熱裝置的上下側面分別設置有同程的出、進水口 3、4。背板5為平板結構,由鋁板板加軟質保溫材料塑料環苯乙烯構成,連接在一起的導熱板2和導熱管I通過塑料環苯乙烯壓合到背板上。光電轉換組件與換熱裝置的導熱板2使用導熱矽膠壓合,自攻螺絲或鉚釘穿過背板與光電轉換組件邊框,將換熱裝置固定到光電轉換組件7面板的背部上。為儘可能的回收利用熱能,在該光電轉換組件朝陽面設置有三層的玻璃蓋板。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和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換熱裝置包括導熱管、導熱裝置和背板,導熱管的一側固定到在導熱裝置上,導熱管的另一側設置有背板,連接在一起的導熱管和導熱裝置固定到背板上,導熱管末端設置有進、出水口 ;導熱裝置使用絕緣導熱粘合劑與光電轉換組件面板背部壓合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熱管為蛇形或聯集管形。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進出水口設置在換熱裝置背面或側面。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熱管一側焊接到導熱裝置上。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熱裝置設置有與導熱管形狀一致的卡槽,導熱管一側卡合在卡槽內。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熱裝置為導熱翅片或導熱板。
7.根據權利要求f4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背板設置有與導熱管形狀一致的背板卡槽,導熱管的另一側卡合在卡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I飛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背板為平板結構,自攻螺絲或鉚釘穿過背板與光電轉換組件邊框,將換熱裝置固定到光電轉換組件面板的背部上。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光電光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粘合劑為導熱矽膠或矽脂。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太陽能光電光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光電轉換組件朝陽面設置有至少一層的玻璃蓋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包括光電轉換組件和換熱裝置,換熱裝置包括導熱管、導熱裝置和背板,導熱管的一側固定到在導熱裝置上,導熱管的另一側設置有背板,連接在一起的導熱管和導熱裝置固定到背板上,導熱管末端設置有進、出水口;導熱裝置使用絕緣導熱粘合劑與光電轉換組件面板背部壓合連接。該太陽能光電光熱轉換裝置一方面回收利用太陽能電池在產生電能的過程中產生的餘熱,提供熱水;另一方面降低了光電轉換組件溫度,能提高發電效率,同時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提高了整個太陽能利用率,能將組件的整體效率提高到50~70%左右。
文檔編號H01L31/04GK202678332SQ20122025620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日
發明者馬健, 張勇, 馬濤, 馬君捷 申請人:河南方孔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