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前擋泥板的製作方法
2024-03-21 10:12:05 1
一種前擋泥板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前擋泥板,在左右一對的前叉上支撐有前輪,所述前擋泥板覆蓋在所述前輪的上方,並可裝卸地安裝於所述前叉,其中,所述前擋泥板上形成有前側安裝孔和後側安裝孔,所述前側安裝孔位於所述前叉的前方,所述後側安裝孔位於所述前叉的後方,所述後側安裝孔配置於比所述前側安裝孔更靠近車寬度方向的內側,且形成有用於裝卸所述前擋泥板的裝卸空間,所述前擋泥板上在後側安裝孔的上方具有比所述後側安裝孔更靠近車寬度方向外側的凸起部。本實用新型的前擋泥板可以方便地裝卸,且其跳泥量多的前叉後的寬度可增大,從而具有良好的除泥性。
【專利說明】一種前擋泥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可用於摩託車的前擋泥板。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10-228719)中公開了一種前擋泥板,該前擋泥板連接在摩託車的前叉上,並覆蓋於前輪的上方,前叉通過上架和下架連接摩託車的頭管上,頭管的前方設置有頭燈,前叉的上端部連接有手柄,燃料箱設置在手柄的後部位置,發動機安裝在燃料箱的下方。前叉的下端部連接有可轉動的前輪。前叉的下端連接有制動鉗,制動鉗可與連接在前輪的制動盤配合,對前輪實施剎車。
[0003]該前擋泥板的寬度較窄,且為了便於裝卸前叉,還將該前擋泥板的前方寬度縮小。由於該前擋泥板的寬度窄,使得其除泥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前擋泥板,其能使跳泥量多的前叉後方的前擋泥板的寬度增大,從而使前擋泥板具有良好的除泥性。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前擋泥板,在左右一對的前叉上支撐有前輪,所述前擋泥板覆蓋在所述前輪的上方,並可裝卸地安裝於所述前叉,其中,所述前擋泥板上形成有前側安裝孔和後側安裝孔,所述前側安裝孔位於所述前叉的前方,所述後側安裝孔位於所述前叉的後方,所述後側安裝孔配置於比所述前側安裝孔更靠近車寬度方向的內側,且形成有用於裝卸所述前擋泥板的裝卸空間,所述前擋泥板上在後側安裝孔的上方具有比所述後側安裝孔更靠近車寬度方向外側的凸起部。
[0006]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礎上,所述前擋泥板包括支柱和擋泥板主體,所述支柱設置於所述前輪的側方,所述支柱具有所述前側安裝孔、所述後側安裝孔以及所述凸起部;所述擋泥板主體配置於所述前輪的上方,所述擋泥板主體支承並緊固在所述支柱上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礎上,在所述擋泥板主體以及所述支柱中,分別形成有沿所述前叉向內側凹陷的缺口部。
[0008]本實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礎上,每個所述前叉包括支承所述前輪的缸體部,以及比所述缸體部的直徑小且通過在所述缸體部的內部滑動來緩和來自所述前輪的負荷的杆部,所述缸體部的上端具有能避免與所述裝卸空間幹涉的擴徑部。
[0009]本實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礎上,所述前擋泥板在拆卸狀態下為能沿所述前叉向上方提起並向前方旋轉設置,所述前擋泥板藉助所述裝卸空間能從所述擴徑部的前方通過。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前擋泥板在後側安裝孔的上方形成有凸起部,使跳泥量多的前叉後方的前擋泥板的寬度增加,從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護乘客和車體防止被水或者泥濺到,提高前擋泥板的除泥性,而由於後側安裝孔配置於比前側安裝孔更靠近車寬度方向的內側,因此前擋泥板的裝卸較為方便,可節省裝卸的工時。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由於擋泥板主體和支柱可以是分體製造,因此即使支柱的形狀複雜也可以很方便地製作,從而節省製作成本。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在所述擋泥板主體以及支柱中分別形成有沿前叉向內側凹陷的缺口部,該缺口部的設置可以增大左右支柱之間的寬度,從而可進一步增大擋泥板主體的寬度,提高除泥性。
[001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前擋泥板的裝卸空間可以避開缸體部上端的擴徑部,使得前擋泥板可以方便地裝卸。
[001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五方面,所述前擋泥板在拆卸狀態下為能沿所述前叉向上方提起並向前方旋轉設置,所述前擋泥板藉助所述裝卸空間能從所述擴徑部的前方通過,因此前擋泥板的裝卸的操作性良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擋泥板與前叉相配合的立體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擋泥板與前叉相配合的平面示意圖;
[0018]圖3是顯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擋泥板的擋泥板主體與支柱連接的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擋泥板的主視示意圖;
[0020]圖5是沿著圖4的A-A線的放大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6是沿著圖4的B-B線的放大的剖視示意圖;
[0022]圖7 (a) - (C)是顯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擋泥板的拆卸過程的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
[0024]I前擋泥板11前側安裝孔12後側安裝孔
[0025]13凸起部14凹陷部15擋泥板主體
[0026]16支柱17穩定器2L、2R前叉
[0027]21安裝突起22缸體部23桿部
[0028]24擴徑部25反射部件3前輪
[0029]4緊固組件41螺栓42墊圈
[0030]43螺母44防摩擦物5a、5b缺口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32]圖1至圖7是顯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圖。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前擋泥板與前叉相配合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前擋泥板與前叉相配合的平面示意圖;圖3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前擋泥板的擋泥板主體與支柱連接的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前擋泥板的主視示意圖;圖5是沿著圖4的A-A線的放大的剖視示意圖;圖6是沿著圖4的B-B線的放大的剖視示意圖;圖7 (a)- (c)是顯示本實用新型的前擋泥板的拆卸過程的示意圖。
[0033]在以下的實施例說明中,前後及左右的位置關係是針對朝向摩託車的行進方向前方的狀態下而言的。
[0034]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了一種前擋泥板1,在左右一對的前叉2L、2R上支撐有前輪3,前擋泥板I覆蓋在前輪3的上方,並可裝卸地安裝於前叉2L、2R。前擋泥板I上形成有前側安裝孔11和後側安裝孔12,前側安裝孔11位於前叉2L、2R的前方,後側安裝孔12位於前叉2L、2R的後方,後側安裝孔12配置於比前側安裝孔11更靠近車寬度方向的內側,且形成有用於裝卸所述前擋泥板I的裝卸空間,前擋泥板I上在後側安裝孔12的上方具有比後側安裝孔12更靠近車寬度方向外側的凸起部13。
[0035]本實施例中,前擋泥板I的前後安裝部分是非對稱的,前擋泥板I的左右側面均形成有前側安裝孔11和後側安裝孔12,每個側面的後側安裝孔12配置於比前側安裝孔11更靠近車寬度方向的內側,確切地說,前擋泥板I在對應後側安裝孔12的位置向車寬度方向的內側凹進而形成有凹陷部14,而前擋泥板I在對應前側安裝孔11的位置則不具有凹陷部,此時兩個後側安裝孔12之間的距離小於兩個前側安裝孔11之間的距離。該凹陷部14形成用於裝卸前擋泥板I的裝卸空間,使得前擋泥板I的裝卸較為方便,以減少裝卸前擋泥板I的時間。
[0036]此外,前擋泥板I在後側安裝孔12上方的位置處向車寬度方向的外側突出,以在前擋泥板I的後側上方形成凸起部13,由於該凸起部13的設置,使跳泥量多的前叉2L、2R後方的前擋泥板I的寬度增加,從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護乘客和車體防止被水或者泥濺到,提高前擋泥板I的除泥性。
[0037]如圖3所示,可通過緊固組件4將前擋泥板I安裝於前叉2L、2R上。具體是,每個前叉2L、2R的前、後側均具有安裝突起21,各安裝突起21內均具有裝配孔,將前叉2L、2R前側的安裝突起內的裝配孔稱為前側裝配孔,將前叉2L、2R後側的安裝突起21內的裝配孔稱為後側裝配孔,在安裝時,前叉的前側裝配孔與前擋泥板I的前側安裝孔11對準,前叉的後側裝配孔與前擋泥板I的後側安裝孔12對準;緊固組件4包括螺栓41、墊圈42和螺母43,以裝配前擋泥板I的後側和前叉的後側為例說明,該螺栓41的一端從前叉的外側依次穿過後側裝配孔、墊圈42和後側安裝孔12而位於前擋泥板I的內側,螺母43螺紋連接於螺栓41的該端上,螺栓41的另一端的螺栓頭則卡在前叉的外側上,從而將前擋泥板I和前叉的前側安裝在一起。當然,螺栓41也可從前擋泥板I的內側開始穿行,使螺栓頭卡在前擋泥板I的內側,螺栓41的另一頭位於前叉的外側而與螺母43連接。前擋泥板I的前側與前叉的前側的安裝與前擋泥板I的後側和前叉的後側的安裝相同,在此不再詳細說明。其中,在墊圈42與前擋泥板I之間還可設置防摩擦物44(例如橡膠),以保護前擋泥板I的外側。
[0038]其中,前側安裝孔11和後側安裝孔12的其中之一可為圓孔,另一個則可為長孔,在此處,如圖4所示,後側安裝孔12為圓孔,前側安裝孔11則為長孔,該長孔可在安裝時起到調節的作用。在安裝時,可先安裝前擋泥板I的後側和前叉的後側,之後再安裝前擋泥板I的前側和前叉的前側,設置為長孔的前側安裝孔11可確保安裝的順利,不會出現在將前擋泥板I的後側和前叉的後側裝配好後,前側安裝孔11與前側裝配孔對不齊的現象。
[0039]如圖1、圖4和圖5所示,上述前擋泥板I包括有擋泥板主體15和支柱16。擋泥板主體15可與前輪3具有相同的弧度彎曲,並與前輪3具有適當距離地配置於前輪3的上方,擋泥板主體15支承並緊固在支柱16上方。支柱16設置於前輪3的側方,即支柱16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前輪3的左右兩側;支柱16的上方連接於擋泥板主體15,支柱16的下方連接於前叉的安裝突起21。支柱16具有前側安裝孔11、後側安裝孔12以及凸起部13,此處前側安裝孔11和後側安裝孔12均設置在支柱16的下方位置,凸起部13設置在支柱16的上方位置,且凸起部13位於後側安裝孔12的上方。由於支柱16的上方具有沿著車寬度方向向外側突出的凸起部13,因此,支柱16可以良好地支撐寬度大的擋泥板主體15,也就是說,雖然左右前叉之間的間距窄,但是由於支柱16的上方具有凸起部13,使擋泥板主體15的寬度可以儘可能地最大化,以更大範圍地保護乘客和車體,以避免被水或者泥濺到。而且,支柱16的上方寬度還可比前擋泥板主體15的寬度大,以進一步提高擋泥板主體15的支撐的穩定性。
[0040]本實施例中,所述擋泥板主體15和支柱16為分體設置,至少是擋泥板主體15和支柱16在製造時是分體的,因此,即使支柱16的形狀複雜也可以很方便地製作,從而節省製造成本。其中,擋泥板主體15和支柱16之間在組裝時可通過焊接使它們一體化,一體化的結構可以使前擋泥板I在保持剛性的同時還減少了裝卸工時。
[0041]此外,在擋泥板主體15的內側可設置穩定器17,在組裝時可將擋泥板主體15、支柱16和穩定器17通過焊接使這四個構件一體化。
[0042]上述前擋泥板I可由金屬製成,具體來說,擋泥板主體15和支柱16兩者均可由金屬製成,該金屬可以是鋁合金、鐵、不鏽鋼等。與現有技術的樹脂擋泥板相比,本實施例的前擋泥板I通過焊接而一體化,進一步提高了其剛性。
[0043]如圖4所示,在擋泥板主體15以及支柱16中,分別形成有沿前叉2L、2R向內側凹陷的缺口部5a、5b,前叉可配置在缺口部5a、5b內。進一步而言,擋泥板主體15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缺口部5a,支柱16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缺口部5b,支柱16的缺口部5b位於擋泥板主體15的缺口部5a的下方,並與缺口部5a相對應。本實施例中缺口部的設置,可以增大左右支柱16之間的寬度,從而可進一步增大擋泥板主體的寬度,提高除泥性。
[0044]如圖1和圖2所示,每個所述前叉2L、2R包括支承前輪3的缸體部22,以及比缸體部22的直徑小且通過在缸體部22的內部滑動來緩和來自前輪3的負荷的杆部23,缸體部22的上端具有能避免與裝卸空間幹涉的擴徑部24。本實施例中,每個前叉包括缸體部22和杆部23,杆部23的下端插入缸體部2的內部,當摩託車在騎行時其前輪3遇到不平的路面時,杆部23可以在缸體部2的內部滑動,通過杆部23的滑動可緩和來自前輪3的負荷,從而起到減震或避震的效果。其中,缸體部22配置在前擋泥板I的缺口部5a、5b處,杆部23可位於前擋泥板I的上方,缸體部22的上方具有擴徑部24,在裝卸前擋泥板I時,該擴徑部24不會與裝卸空間形成幹涉,因此不會影響前擋泥板I的裝卸。
[0045]在每個前叉2L、2R上可安裝反射部件25,在此處,反射部件25安裝在擴徑部24上,可以反射外來光照,使其他人識別自行車的位置,以有效地保障行車安全。
[0046]下面配合圖7來說明前擋泥板I的拆卸過程。[0047]當需要拆卸前擋泥板I時,首先旋鬆並取下螺母43,使緊固組件4從前擋泥板I和前叉上脫離,接著使前擋泥板I沿著與前叉的軸方向平行的方向被提起,此時前叉總是處在前擋泥板I的缺口部5a、5b內,因此可以很順暢地提起前擋泥板I ;待前擋泥板I被提起到一個位置,在該位置前擋泥板I的凹陷部14對著或者高於前叉的擴徑部24,則使前擋泥板I向前方旋轉,然後從前叉的前方拔出前擋泥板1,完成前擋泥板I的拆卸。由於前擋泥板I在後側安裝孔12處具有凹陷部14,而該凹陷部14不會與擴徑部24形成幹涉,因此前擋泥板I被提起到使前擋泥板I的凹陷部14對著或者高於前叉的擴徑部24的位置後,前擋泥板I的旋轉和拔出均很方便、順暢,從而使前擋泥板I具有良好的組裝性。
[0048]在安裝的時候,按照上述步驟的相反步驟就能夠安裝前擋泥板I。
[004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依據申請文件公開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變型或組合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前擋泥板,在左右一對的前叉上支撐有前輪,所述前擋泥板覆蓋在所述前輪的上方,並可裝卸地安裝於所述前叉,其特徵在於, 所述前擋泥板上形成有前側安裝孔和後側安裝孔,所述前側安裝孔位於所述前叉的前方,所述後側安裝孔位於所述前叉的後方,所述後側安裝孔配置於比所述前側安裝孔更靠近車寬度方向的內側,且形成有用於裝卸所述前擋泥板的裝卸空間,所述前擋泥板上在後側安裝孔的上方具有比所述後側安裝孔更靠近車寬度方向外側的凸起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擋泥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擋泥板包括: 支柱,其設置於所述前輪的側方,所述支柱具有所述前側安裝孔、所述後側安裝孔以及所述凸起部; 擋泥板主體,其配置於所述前輪的上方,所述擋泥板主體支承並緊固在所述支柱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前擋泥板,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擋泥板主體以及所述支柱中,分別形成有沿所述前叉向內側凹陷的缺口部。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前擋泥板,其特徵在於,每個所述前叉包括支承所述前輪的缸體部,以及比所述缸體部的直徑小且通過在所述缸體部的內部滑動來緩和來自所述前輪的負荷的杆部,所述缸體部的上端具有能避免與所述裝卸空間幹涉的擴徑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前擋泥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前擋泥板在拆卸狀態下為能沿所述前叉向上方提起並向前方旋轉設置,所述前擋泥板藉助所述裝卸空間能從所述擴徑部的前方通過。
【文檔編號】B62J15/04GK203473084SQ201320412903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1日
【發明者】王葉, 夏政, 馬瑞, 王董華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