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線的安裝結構和家用電器的製作方法
2024-03-07 02:43:1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技術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源線的安裝結構和一種家用電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傳統的家用電器生產過程中,電源線都需要使用螺釘固定,或者使用工具輔助安裝等,但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提高,落後的生產技術使得家用電器的生產效率未得到有效提升,造成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現象。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電源線的安裝效率,從而解決現有的產品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的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通過將擋線板固定在安裝基座上,達到將電源線的插接端子固定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的目的,則無需藉助螺釘或者其他工具輔助,即可高效地完成對電源線的安裝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電源線的安裝效率,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並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括上述電源線的安裝結構的家用電器。
為實現上述至少一個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源線的安裝結構,用於家用電器,所述電源線的一端設置有插接端子,所述安裝結構包括:安裝基座和擋線板;其中,所述安裝基座設置有容納所述插接端子的腔室,所述擋線板固定在所述安裝基座上,用於將所述插接端子固定在所述腔室中,以將所述電源線安裝在所述家用電器上。
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通過將擋線板固定在安裝基座的方式,將電源線的插接端子固定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完成將電源線安裝在家用電器上的操作,即通過擋線板與安裝基座的配合快速、高效地完成電源線的安裝,而無需藉助螺釘或者其他工具輔助,如此,有效地提高了電源線的安裝效率,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並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另外,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徵: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安裝基座包括導槽和卡槽;所述擋線板包括導軌塊和卡扣,所述擋線板通過所述導軌塊滑入所述導槽,所述卡扣與所述卡槽卡接配合,且所述擋線板的底部包括用於與所述插接端子牴觸連接的抵接部位,以將所述插接端子固定在所述腔室中。
在該技術方案中,具體地通過將擋線板的導軌塊滑入安裝基座的導槽,進而使擋線板的卡扣卡入安裝基座的卡槽中,實現卡接固定,從而將電源線的插接端子固定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另外,安裝基座的導槽可以使擋線板的導軌塊滑入至擋線板底部的抵接部位與電源線的插接端子牴觸連接的位置、且卡扣恰好卡接接入卡槽,以進一步通過擋線板的抵接部位與插接端子的摩擦接觸增加對插接端子的固定強度,以有效地避免插接端子脫落。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抵接部位呈弧形,以與所述插接端子形成無縫抵接。
在該技術方案中,考慮到插接端子的與擋線板底部的抵接部位牴觸連接的部分呈圓柱形結構,則為了增強擋線板底部的抵接部位與插接端子牴觸連接的固定力度,可以將抵接部位設計為與插接端子匹配的弧形,以使抵接部位與插接端子直接能形成無縫抵接,增大二者之間的摩擦力,特別是當插接端子為橡膠等軟質材料時,而擋線板的材質可與安裝基座的材質相同,比如塑料。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插接端子包括凹槽,用於容納所述擋線板的底部,以及所述抵接部位與所述凹槽的槽底牴觸連接。
在該技術方案中,為了進一步限制擋線板底部的抵接部位與插接端子之間的相對移動,插接端子的與擋線板的抵接部位牴觸連接的部位可以設計為凹槽,以用於容納該擋線板的底部限制其在電源線的插接端子的軸向上的移動,而且,擋線板底部的抵接部位與凹槽的槽底仍可為牴觸連接,進一步地可以為無縫連接;其中,凹槽的深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取設計,且凹槽的數量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多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插接端子的卡接在所述腔室中的部分包括止擋結構,以與所述擋線板配合限制所述插接端子在所述腔室中的移動。
在該技術方案中,進一步地為了限制插接端子在其軸向上的移動,可以在其位於安裝基座的腔室的部分上設置止擋結構,特別是與擋線板相鄰的部位,即將止擋結構設計為高出擋線板的底部一截,則在擋線板固定在安裝基座上時,可以限制插接端子的移動,增加電源線安裝在家用電器上的牢固性。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腔室內設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插接端子上設置有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將所述插接端子固定在所述腔室中。
在該技術方案中,為了限制電源線的插接端子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的橫向移動,避免導致電源線安裝不牢靠,一方面可以通過在腔室內設置第一固定件、以及在插接端子上設置與第一固定件匹配的第二固定件,通過二者的配合固定該插接端子,以進一步增加電源線安裝在家用電器上的牢固性;進一步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應至少包括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側,達到限制插接端子橫向移動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凸起結構,所述第二固定件為與所述凸起結構匹配的凹槽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一方面可以將設置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的第一固定件設計為凸起結構,而將插接端子上的第二固定件設計為與其卡接配合的凹槽結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固定件為卡槽結構,所述第二固定件為與所述卡槽結構匹配的卡扣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另一方面可以將設置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的第一固定件設計為卡槽結構,而將插接端子上的第二固定件設計為與其卡接配合的卡扣結構。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腔室內設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將所述插接端子卡接在二者中間,以限制所述插接端子在所述腔室中的移動。
在該技術方案中,為了限制電源線的插接端子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的橫向移動,避免導致電源線安裝不牢靠,另一方面可以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設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間的距離恰好可以將插接端子卡接固定在二者中間;而為了增強固定效果,可以設置多對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安裝基座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家用電器上,或者所述安裝基座與所述家用電器為一體式結構。
在該技術方案中,一方面電源線的安裝結構中的安裝基座可以為獨立於家用電器的可拆卸地安裝在其上的結構,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家用電器的組成部分之一,為與家用電器為一體式的固定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家用電器,包括:上述技術方案中任一項所述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
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家用電器,包括電風扇、掛燙機等。
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的前視圖;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的後視圖;
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圖4示出了圖3所示的剖視圖。
其中,圖1至圖4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係為:
10電源線,102插接端子,1022凹槽,1024止擋結構,1026第二固定件,20安裝基座,202腔室,204導槽,206卡槽,208第一固定件,30擋線板,302導軌塊,304卡扣,306抵接部位。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下面結合圖1至圖4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進行具體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用於家用電器,所述電源線10的一端設置有插接端子102,所述安裝結構包括:安裝基座20和擋線板30。
其中,所述安裝基座20設置有容納所述插接端子102的腔室202,所述擋線板30固定在所述安裝基座20上,用於將所述插接端子102固定在所述腔室202中,以將所述電源線10安裝在所述家用電器上。
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提供的電源線10的安裝結構,通過將擋線板30固定在安裝基座20的方式,將電源線10的插接端子102固定在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內,完成將電源線10安裝在家用電器上的操作,即通過擋線板30與安裝基座20的配合快速、高效地完成電源線10的安裝,而無需藉助螺釘或者其他工具輔助,如此,有效地提高了電源線10的安裝效率,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並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基座20包括導槽204和卡槽206;所述擋線板30包括導軌塊302和卡扣304,所述擋線板30通過所述導軌塊302滑入所述導槽204,所述卡扣304與所述卡槽206卡接配合,且所述擋線板30的底部包括用於與所述插接端子102牴觸連接的抵接部位306,以將所述插接端子102固定在所述腔室202中,如圖1和圖2所示。
在該實施例中,具體地通過將擋線板30的導軌塊302滑入安裝基座20的導槽204,進而使擋線板30的卡扣304卡入安裝基座20的卡槽206中,實現卡接固定,從而將電源線10的插接端子102固定在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內;另外,安裝基座20的導槽204可以使擋線板30的導軌塊302滑入至擋線板30底部的抵接部位306與電源線10的插接端子102牴觸連接的位置、且卡扣304恰好卡接接入卡槽206,以進一步通過擋線板30的抵接部位306與插接端子102的摩擦接觸增加對插接端子102的固定強度,以有效地避免插接端子102脫落。
進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抵接部位306呈弧形,以與所述插接端子102形成無縫抵接,如圖1至圖3所示。
在該實施例中,考慮到插接端子102的與擋線板30底部的抵接部位306牴觸連接的部分呈圓柱形結構,則為了增強擋線板30底部的抵接部位306與插接端子102牴觸連接的固定力度,可以將抵接部位306設計為與插接端子102匹配的弧形,以使抵接部位306與插接端子102直接能形成無縫抵接,增大二者之間的摩擦力,特別是當插接端子102為橡膠等軟質材料時,而擋線板30的材質可與安裝基座20的材質相同,比如塑料。
進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插接端子102包括凹槽1022,用於容納所述擋線板30的底部,以及所述抵接部位306與所述凹槽1022的槽底牴觸連接,如圖1至圖4所示。
在該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限制擋線板30底部的抵接部位306與插接端子102之間的相對移動,插接端子102的與擋線板30的抵接部位306牴觸連接的部位可以設計為凹槽1022,以用於容納該擋線板30的底部限制其在電源線10的插接端子102的軸向上的移動,而且,擋線板30底部的抵接部位306與凹槽1022的槽底仍可為牴觸連接,進一步地可以為無縫連接;其中,凹槽1022的深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取設計,且凹槽1022的數量可以有一個也可以有多個。
進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插接端子102的卡接在所述腔室202中的部分包括止擋結構1024,以與所述擋線板30配合限制所述插接端子102在所述腔室202中的移動,如圖1和圖2所示。
在該實施例中,進一步地為了限制插接端子102在其軸向上的移動,可以在其位於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的部分上設置止擋結構1024,特別是與擋線板30相鄰的部位,即將止擋結構1024設計為高出擋線板30的底部一截,則在擋線板30固定在安裝基座20上時,可以限制插接端子102的移動,增加電源線10安裝在家用電器上的牢固性。
為了限制電源線10的插接端子102在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內的橫向移動,避免導致電源線10安裝不牢靠,可以通過以下兩個實施例實現:
實施例一:所述腔室202內設置有第一固定件208,所述插接端子102上設置有第二固定件1026,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08和所述第二固定件1026配合將所述插接端子102固定在所述腔室202中,如圖2至圖4所示。
在該實施例中,為了限制電源線10的插接端子102在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內的橫向移動,避免導致電源線10安裝不牢靠,一方面可以通過在腔室202內設置第一固定件208、以及在插接端子102上設置與第一固定件208匹配的第二固定件1026,通過二者的配合固定該插接端子102,以進一步增加電源線10安裝在家用電器上的牢固性;進一步地,第一固定件208和第二固定件1026應至少包括兩個,分別設置在兩側,達到限制插接端子102橫向移動的目的。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例一中,相互配合的第一固定件208和第二固定件1026可以具體通過以下兩個方面的實施例實現:
在第一方面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08為凸起結構,所述第二固定件1026為與所述凸起結構匹配的凹槽結構,如圖2和圖4所示。
在該實施例中,可以將設置在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內的第一固定件208設計為凸起結構,而將插接端子102上的第二固定件1026設計為與其卡接配合的凹槽結構。
在第二方面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208為卡槽結構,所述第二固定件1026為與所述卡槽結構匹配的卡扣結構(圖中未示出)。
在該實施例中,可以將設置在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內的第一固定件208設計為卡槽結構,而將插接端子102上的第二固定件1026設計為與其卡接配合的卡扣結構。
實施例二:所述腔室202內設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將所述插接端子102卡接在二者中間,以限制所述插接端子102在所述腔室202中的移動(圖中未示出)。
在該實施例中,為了限制電源線10的插接端子102在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內的橫向移動,避免導致電源線10安裝不牢靠,另一方面可以在安裝基座20的腔室202內設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間的距離恰好可以將插接端子102卡接固定在二者中間;而為了增強固定效果,可以設置多對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進一步地,在上述任一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基座20可拆卸地安裝在所述家用電器上,或者所述安裝基座20與所述家用電器為一體式結構。
在該實施例中,一方面電源線10的安裝結構中的安裝基座20可以為獨立於家用電器的可拆卸地安裝在其上的結構,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家用電器的組成部分之一,為與家用電器為一體式的固定連接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可以採用上述任一實施例所述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應用於家用電器,所述家用電器包括電風扇、掛燙機等。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電源線的安裝結構,通過將擋線板固定在安裝基座上,達到將電源線的插接端子固定在安裝基座的腔室內的目的,則無需藉助螺釘或者其他工具輔助,即可高效地完成對電源線的安裝工作,有效地提高了電源線的安裝效率,從而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並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