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歷史簡介(歷史人物衛子夫簡介)
2023-04-01 18:47:55 3
歷史人物衛子夫簡介
衛子夫,西漢時漢武帝第二任皇后。孝武思皇后(?-前91年),衛氏,名不詳,字子夫,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劉徹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諡號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諡號的皇后。
衛子夫原為平陽公主家謳者。於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宮,建元三年(前138年)封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冊立為皇后,徵和二年(前91年)在巫蠱之禍中自殺身亡。身駐漢宮凡49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
衛子夫一生恭謹克己,盡心盡力執掌宮掖數十載,令其夫漢武帝得無擾於省中瑣事,為開創漢武盛世減輕了負擔。其弟衛青及外甥霍去病則在漢匈戰爭中做出了偉大貢獻。
衛子夫歷史上是什麼樣的人
衛子夫一生恭謹克己,盡心盡力執掌宮掖數十載,令其夫漢武帝得無擾於省中瑣事,為開創漢武盛世減輕了負擔。其弟衛青及外甥霍去病則在漢匈戰爭中做出了偉大貢獻。孝武思皇后(?-前91年),衛氏,名不詳,字子夫,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劉徹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諡號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獨立諡號的皇后。
衛子夫原為平陽公主家謳者。於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宮,建元三年(前138年)封為夫人,元朔元年(前128年)冊立為皇后,徵和二年(前91年)在巫蠱之禍中自殺身亡。身駐漢宮凡49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諸邑公主、石邑公主。
衛子夫生於西漢前期,在漢元帝之前,西漢皇后多為寒門之女或與前代出生寒微的皇后有血緣之親。自武帝尊儒重教以來,歷數朝之後儒家經義的尊卑等級逐漸為權利集團所接受。漢成帝欲立趙飛燕為後時就有儒生為諫「腐木不可以為柱,卑人不可以為主」。 至東漢《白虎通義·嫁娶篇》更提出「王者之娶,必先選於大國之女,禮儀備,所見多」。然而經學在武帝時期最為純正,後世一味「修學好古",樂褒堯舜之德,周之古禮。將董仲舒提出的適應時代所產生的今文經學駁斥的一無是處,反拘於古文經學不可自拔。以至於出生低微的衛子夫與西漢前期的其它皇后一樣在後來兩千多年的歷史上鮮有提及,更乏評價。
歷史上真實的衛子夫?? 有知道全面資料的回答一下 ...
1、歷史上真實的衛子夫:
孝武思皇后(?-前91年),本名不詳,字子夫。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后,大將軍衛青的姐姐,驃騎將軍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劉據,衛長、諸邑、石邑三位公主。
衛子夫由歌女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顏美色之外,還因為她有太子劉據和戰功赫赫的娘家做為她的支柱。在她為皇后的38年中,是安分守己的,所以武帝死後,她的名譽還是得到了恢復。另外,應該指出的是,衛子夫的入宮,使她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
從而為西漢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贏得了主動地位。衛子夫與武帝生下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男為戾太子劉據,女為衛長、諸邑、石邑三位公主。隨著衛子夫逐漸年長色衰,失去漢武帝歡心,相繼有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趙婕妤受寵,加以衛青、霍去病先後去世,衛氏地位日益可危。
徵和元年,公孫賀一家、諸邑公主、陽石公主、衛伉等人皆因巫蠱牽連而被殺,衛子夫和太子劉據在朝中的盟友損失殆盡。徵和二年(前91年),衛子夫因其在巫蠱事變中支持起兵誅殺江充的太子,被漢武帝下令收繳了皇后印璽,衛子夫絕望自縊而死。葬於長安城外的桐柏。
衛子夫為武帝皇后38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第二長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衛子夫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獨立諡號的皇后——思後(諡法曰:道德純一曰思),自她之後,歷代皇后在丈夫的諡號之後也開始有了形容自己的獨立的諡號。
2、評價:
司馬遷在《史記自敘》中稱讚衛子夫「嘉夫德若斯」,可見衛皇后有相當良好的品德,雖然出身卑微,但身居高位後卻謙虛謹慎,也因此雖然年長之後失寵,但武帝仍舊相當尊重她,不似當年竇皇后雖然身為皇后,漢文帝卻公然讓寵妃慎夫人與皇后平起平坐。
衛子夫相關故事:
1、「生男不必太歡喜,生女不必太悲傷,試看衛子夫,一家霸天下。」這是漢武帝時期廣為流傳的歌謠。中國歷來都是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生了個兒子就哈哈大笑,生個女兒就成了苦瓜臉,然而衛子夫的事跡卻告訴後人,生了女兒不必「心悲煞」。
2、漢武帝兩度臨幸
衛子夫其實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家的一個唱歌的奴婢。平陽公主喜歡歌舞,家裡蓄養了十幾個長相漂亮的歌女,衛子夫就是其中一位。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上巳,漢武帝去灞上祭奠鬼神,回宮路上路過平陽公主家,平陽公主大擺宴席,上歌舞招待自己這位皇帝弟弟。
一排歌女上場,衛子夫就以光豔奪人之勢照亮了漢武帝的眼睛,衛子夫也在邊歌邊舞之間回給漢武帝以媚眼,平陽公主看得明白,讓衛子夫獨自為漢武帝歌舞,由於漢武帝的喜愛,人們特別為他們記載下當時的歌曲。
漢武帝帶著衛子夫進宮走時,平陽公主叮囑衛子夫說,這一去就要受到皇帝的寵愛,你要好好保重身體,將來尊貴了,別忘記了我們。然而好事多磨,進宮後的衛子夫首先遇到了皇后陳阿嬌的打擊,衛子夫被冷落到後宮不得漢武帝寵幸。
一年後,因宮女過多,大約有一萬多人,漢武帝決定放回一批宮女到民間,衛子夫請求出宮,宮女出宮時,一一晉見漢武帝,衛夫子一見到漢武帝,想起去年備受漢武帝恩愛的情景,人是情非,不禁淚如雨下,引起漢武帝疑慮和回憶,當即留下了衛子夫。
漢武帝亦是情深意濃,對衛子夫寵愛有加。不久衛子夫就有了身孕,當時漢武帝沒有子嗣,對衛子夫的尊寵日隆,元朔元年(前128年)衛子夫生了一個男孩,起名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
3、梓童
梓為木中之貴,古人以梓為有子的象徵。皇帝立皇后,不僅是為了母儀天下,更重要的是為了建子嗣,承大統,以延續和維持王朝的長久統治,這是歷代帝王都極為重視之大事。把建儲稱作立國本。因而皇后稱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這種心理。
關於這種稱呼的來歷有二種說法。其中一種源於志怪小說《漢武故事》。《漢武故事》的兩個版本都曾寫道:衛子夫新入宮,名字排在登記宮人的名簿的末尾,以至於一年多還沒有輪到衛子夫入侍武帝。
後來武帝挑選宮中不中用的女子釋放出宮嫁人,衛子夫哭著請求出宮。武帝說:「我昨天夜裡夢見子夫的庭院裡生長了幾棵梓樹,這難到不是天意嗎?」於是在這天寵幸了衛子夫,衛子夫懷孕,生了衛長公主。
參考資料來源:衛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