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中有派系鬥爭嗎?
2023-04-01 18:31:45 1
這個問題我喜歡……以前看書時邊看邊標註過。
梁山上的派系鬥爭不那麼明顯,但確實是存在的。多數情況下,表現為戰場上各好漢的分布情況。多看看每次出戰的名單,看看是誰帶了哪些人,其實每次都是不一樣的,直接能反映山上的派系情況。
梁山上的主要派系有這些:
1.宋江派
有宋江最核心的三大親信:花榮、戴宗和李逵。這個書中很明顯能看出來,這三人對宋江忠心耿耿,很多要緊事務都交給這三人去辦。
這個派系成員還有:
軍師吳用
早期入夥的秦明
宋江的親弟弟宋清
宋江的老鄉朱仝、雷橫
宋江的徒弟孔明、孔亮
儀仗隊呂方、郭盛、鬱保四
自己入夥的石勇
清風山的燕順、王英、鄭天壽,外加王英的妻子扈三娘
黃門山的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
戴宗發展的成員楊林、裴宣、鄧飛、孟康
李逵發展的成員湯隆、焦挺、鮑旭、朱富、李雲
共有32人,可見宋江老大地位非常穩固。
2.揭陽鎮派
這一派也可以算是宋江的人,但是獨立性很強。
他們的首領是混江龍李俊,這個人非常了不起,後來出海做了暹羅(泰國)國王。對他來說梁山上的歲月只是他傳奇一生的一個片段而已。
成員包括:
揭陽鎮的李立、穆弘、穆春、張橫、張順、童威、童猛、薛永、侯健
張順發展的王定六。
共有11人。
3.老梁山派
也就是火併王倫之後梁山上的那一批人,是晁蓋的舊班底。最早上梁山的一批。
首領是吳用。但吳用倒向了宋江,後來的首領應該是林衝。
成員包括:
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
基本就是智劫生辰綱的那一夥嘛……共有9人。
4.三山派
所謂「三山」就是二龍山、桃花山和少華山
成員包括:
二龍山的魯智深、楊志、武松、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娘;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
這夥人是其他山頭加盟了梁山,獨立性較強。共有13人。
5.朝廷派
大部分是朝廷派來攻打梁山結果加入梁山的降將,是個鬆散的派系。
包括:
高唐州的呼延灼、韓滔、彭玘、凌振
大名府的關勝、宣贊、郝思文、單廷珪、魏定國、索超
東昌府的張清、龔旺、丁得孫
還有黃信、董平、徐寧
支持招安最堅定的就是這些人了,共有16人。
6.盧俊義派
盧俊義這個二哥雖然當得比較憋屈,但還是有自己的班底的
包括:
忠僕燕青
石秀楊雄時遷三兄弟
蔡福、蔡慶
共有7人。
7.公孫勝派系
公孫勝是梁山四哥,也自有其親信
包括芒碭山的樊瑞、項充、李袞
當然後來項充李袞被宋江派到李逵身邊了。項充李袞都是防禦型戰士,正好給李逵那個沒頭沒腦往上衝的人保鏢。公明哥哥對鐵牛是真愛呀……
共有4人。
8.登州派
這個是打祝家莊時組團加入梁山的
包括孫立、孫新、解珍、解寶、鄒淵、鄒潤、顧大嫂、樂和
共有8人。
9.李家莊派
只有李應和杜興2個人
10.還剩6個不知怎麼劃分的人
包括地位極高,和大家都有交情的的柴大官人。
還有五個技術人員:蕭讓、金大堅、安道全、皇甫端、段景住。
看來還是有一技之長的人上哪都吃得開……五人裡除了段景住這個小人之外,結局都是被官家留用了。
派系衝突集中於兩件事情上,一是晁蓋之死與首領繼承,二是招安。
先說晁蓋之死與首領繼承。
從上表我們能看到,宋江派系(包括揭陽鎮派)竟然總共有43人,奠定了宋江的絕對地位。
其實早在江州劫法場、白龍廟小聚義之時,宋江的實力就已經遠遠超過晁蓋了,雙方頭目數量大約是三比一。宋江上山時,晁蓋就有過讓位的意思,但宋江拒絕了,堅持讓晁蓋做大哥自己當二哥:
晁蓋便請宋江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那裡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眾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卻讓不才?若要堅執如此相讓,宋江情願就死。」晁蓋道:「賢弟如何這般說!當初若不是賢弟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眾?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誰坐?」宋江道:「仁兄,論年齒,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再三推晁蓋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吳學究坐了第三位,公孫勝坐了第四位。宋江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眾人齊道:「哥哥言之極當。」左邊一帶,是林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右邊一帶,論年甲次序,互相推讓,花榮、秦明、黃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張橫、張順、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矮虎、薛永、金大堅、穆春、李立、歐鵬、蔣敬、童威、童猛、馬麟、石勇、侯健、鄭天壽、陶宗旺。共是四十位頭領坐下。
但這種謙讓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了。晁蓋、宋江兩個人的個人能力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比如說石秀楊雄剛上山的時候:
晁蓋大怒,喝叫:「孩兒們將這兩個與我斬訖報來!」正是:楊雄石秀少商量,引帶時遷行不臧。豪傑心腸雖似火,綠林法度卻如霜。宋江慌忙勸道:「哥哥息怒,兩個壯士,不遠千裡而來,同心協助,如何卻要斬他?」晁蓋道:「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將這廝首級去那裡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蕩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孩兒們快斬了報來。」
宋江勸住道:「不然。哥哥不聽這兩位賢弟卻才所說,那個鼓上蚤時遷,他原是此等人,以致惹起祝家那廝來,豈是這二位賢弟要玷辱山寨?我也每每聽得有人說,祝家莊那廝,要和俺山寨敵對。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非是我等要去尋他,那廝倒來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勢去拿那廝。若打得此莊,倒有三五年糧食。非是我們生事害他,其實那廝無禮。哥哥權且息怒,小可不才,親領一支軍馬,啟請幾位賢弟們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蕩得那個村坊,誓不還山。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夥。」吳學究道:「公明哥哥之言最好,豈可山寨自斬手足之人?」戴宗便道:「寧乃斬了小弟,不可絕了賢路。」眾頭領力勸,晁蓋方才免了二人。楊雄、石秀也自謝罪。
兩人的差距顯而易見。晁蓋沒有看出這件事情潛藏的機會,眾頭領都看出來宋江更適合當大哥。
更重要的是,吳用已經站在宋江這一邊了。吳用是山上座次第三的人,說話很有分量。座次第四的公孫勝是個「客座嘉賓」,對這種鬥爭沒興趣。宋江已經佔據了絕對優勢。
而攻打祝家莊的過程中,宋江取得了關鍵性的東西,也就是兵權:
宋江教喚鐵面孔目裴宣,計較下山人數,啟請諸位頭領,同宋江去打祝家莊,定要洗蕩了那個村坊。商量已定,除晁蓋頭領鎮守山寨不動外,留下吳學究、劉唐,並阮家三弟兄、呂方、郭盛,護持大寨。撥定守灘、守關、守店有職事人員,俱各不動。又撥新到頭領孟康管造船隻,頂替馬麟監督戰船。寫下告示,將下山打祝家莊頭領分作兩起:頭一撥,宋江、花榮、李俊、穆弘、李逵、楊雄、石秀、黃信、歐鵬、楊林,帶領三千小嘍羅,三百馬軍,披掛已了,下山前進;第二撥便是林衝、秦明、戴宗、張橫、張順、馬麟、鄧飛、王矮虎、白勝,也帶三千小嘍羅,三百馬軍,隨後接應;再著金沙灘、鴨嘴灘二處小寨,只教宋萬、鄭天壽守把,就行接應糧草。晁蓋送路已了,自回山寨。
而且宋江很快就建立起了說一不二的權威:
宋江道:「雖然如此說了,兩個兄弟陷了,不知性命存亡,你眾兄弟可竭力向前,跟我再去攻打祝家莊。」眾人都起身說道:「哥哥將令,誰敢不聽!不知教誰前去?」
晁蓋說是「鎮守山寨」,實際上是被剝奪了兵權。祝家莊之戰結束後,宋江雖然態度仍很恭敬,但地位已經明顯凌駕于于晁蓋之上了。他當然意識到了不對勁,於是在曾頭市時,晁蓋主動請戰,宋江阻攔,晁蓋卻執意要出戰:
晁蓋聽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輩,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宋江苦諫不聽,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二十個頭領都有誰呢?有這些人:
林衝、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
對照上面那個人物派系名單,不難看出,晁蓋把包括林衝在內的大部分嫡系都帶出來了。而呼延灼、徐寧、楊雄、石秀、黃信、孫立等人也都是新近入夥的,都不是宋江派。至於燕順、鄧飛之流,不是什麼主力隊員,只是低級頭目而已。
然後晁蓋就再也沒回來。
儘管我不是陰謀論者,但我也還是覺得晁蓋死得也太巧合了一些。
而晁蓋死後,林衝也代表老梁山派表態效忠了:
次日清晨,香花燈燭,林衝為首,與眾等請出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吳用、林衝開話道:「哥哥聽稟:『國一日不可無君,家一日不可無主。』晁頭領是歸天去了,山寨中事業,豈可無主?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來日吉日良辰,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
晁蓋剛死,其遺留勢力就被宋江收了。如果反過來是宋江死去,恐怕晁蓋根本壓不住他那群驕兵悍將,梁山很快就會解散了。
晁蓋臨死前說的話,即使代表題主所說的意思,也只能說明晁蓋至死仍沒能相通這個道理:梁山頭領只有宋江才能做得,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晁蓋說這話,有可能是屬意林衝。因為林衝是當時梁山上個人武力最強的一個人,也是最有可能打敗史文恭的人。林衝確實繼承晁蓋的位置領導了老梁山派的一干人等,但他也知道自己做不了大頭領,於是向宋江臣服了。
但宋江和吳用仍不放心。因為林衝資歷很深威望很高,要是林衝真的捉到了史文恭,恐怕真的能跟宋江爭奪一下頭領位置。
於是兩人找到了一個個人武力比林衝還強,而且容易控制的人,就是盧俊義。
盧俊義可能是梁山花最多心思賺取的一個人。為此吳用親自出馬,宋江的貼身親信李逵跟隨。劉唐、穆弘、朱仝、雷橫都參與了,甚至出動了魯智深和武松這兩個三山派的大哥級人物。這應該也是三山派無心爭奪首領的意思,三山派有相當強的實力,魯智深和林衝又是至交,要是魯智深支持林衝,說不好林衝還真有機會擊敗宋江。
相比之下,當初賺取徐寧只用了時遷和湯隆兩個人……
因為盧俊義這個人物對梁山來說很重要,直接關係到宋江繼承首領位置的合法性。
後來的事情和吳用設想的一樣。盧俊義順利為晁蓋復仇,林衝不再是威脅。
然後宋江又作個樣子,假意要讓盧俊義當大哥,於是出現了這一幕:
宋江道:『向者晁天王遺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揀是誰,便為梁山泊之主。」今日,盧員外生擒此賊,赴山祭獻晁兄,報讎雪恨,正當為尊。不必多說。』盧俊義道:『小弟德薄才,怎敢承當此位?若得居末,尚自過分。』宋江道:『非宋某多謙,有三件不如員外處: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員外堂堂一表,凜一軀,眾人無能得及。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眾兄弟不棄,暫居尊位;員外生於富貴之家,長有豪傑之譽,又非眾人所能得及。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不能附眾,手無縛之力,身無寸箭之功;員外力敵萬人,通今博古,一發眾人無能得及。員外有如此才德,正當為山寨之主。他時歸順朝廷,建功立業,官爵升遷,能使弟兄們盡生光彩。宋江主張已定,休得推託。』
盧俊義拜於地下,說道:『兄長枉自多談;盧某寧死,實難從命。』吳用又道:『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皆人所伏。兄長若如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之心。』
原來吳用已把眼視眾人,故出此語。只見黑旋風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捨身拼命,跟將你來,眾人都饒讓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讓來讓去假甚鳥!我便殺將起來各自散火!』武松見吳用以目示人,也上前叫道:『哥哥手下許多軍官都是受過朝廷誥命的:他只是讓哥哥,如何肯從別人?』劉唐便道:『我們起初七個上山,那時便有讓哥哥為尊之意。今日卻讓後來人。』魯智深大叫道:『若還兄長要這許多禮數,洒家們各自撒開!』
吳用一個眼神下去,宋江派、老梁山派、三山派就紛紛表態了。盧俊義根本不可能當大哥的嘛
然後就是比賽誰先攻下東平府/東昌府。
這個根本不用比,吳用在盧俊義那邊呢。就算沒遇到張清,吳用也有一百種辦法讓盧俊義打不下城來。
然後就是大聚義和招安。
很多人心中的《水滸傳》,在大聚義的時候就已經結束了。
來看一下梁山眾多派系中說話管用的是哪些人:
1.宋江和吳用,這兩人代表著梁山最高領導權威,至少代表著32個人。裡面身份較高的秦明、花榮、朱仝等人都肯定支持招安。即使這一派中有異議(比如李逵),也被宋吳兩人彈壓了。
2.盧俊義地位雖高,實權不大。他也是支持招安的,他的親信燕青還是招安中關鍵人物。公孫勝地位超然,但只是榮譽地位,不參與爭鬥。他沒有明確表態,但應該傾向於招安。
3.關勝、呼延灼等降將排名雖高,但因為官軍身份,不是真正的梁山人,不好直接表態。這些人本來就是來自朝廷,不得已加入梁山,對招安那是一百個支持。
以上是支持招安的,以下是反對招安的。
4.林衝說話也有一定分量,代表老梁山們。林衝這個人的核心性格就是「委曲求全」,他表面不反對招安,實際上心裡非常反對。
5.魯智深和武松的三山派,在招安一事上是梁山的「反對派」,兩人都是個人武力超強,江湖威望很高。而且兩人是出家人,自帶威望加成。三山派有各種反社會人格成員,肯定堅決反對招安。不過楊志是個例外,楊志心理上可能貼近那些朝廷降將。
6.李俊並不完全聽從宋江,揭陽鎮派是半獨立的。這些人出身底層,也傾向於反對。
7.登州派人數雖多,一個頂用的都沒有……論武力和地位,孫立本來應該是他們的首領。但是孫立是官軍出身,登州派其他人是賊出身,。所以孫立當不了首領,也沒能當上天罡。這一派就沒什麼發言權了。我只是猜測,他們中只有孫立支持招安,其餘人反對。
在大聚義之後,宋江立馬提出了招安,然後魯智深和武松明確表示反對。
然後宋江好言相勸:
樂和唱這個詞,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
……
便叫武松:「兄弟,你也是個曉事的人,我主張招安,要改邪歸正,為國家臣子,如何便冷了眾人的心?」魯智深便道:「只今滿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宋江道: 「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
宋江對這兩人還是很客氣的,這是對三山派這個加盟者的尊重。
但是對自己人就直接斥責了:
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鳥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顛做粉碎。宋江大喝道:「這黑廝怎敢如此無禮?左右與我推去,斬訖報來!」眾人都跪下告道:「這人酒後發狂,哥哥寬恕。」宋江答道:「眾賢弟請起,且把這廝監下。」眾人皆喜。有幾個當刑小校,向前來請李逵,李逵道:「你怕我敢掙扎。哥哥殺我也不怨,剮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說了,便隨著小校去監房裡睡。
李逵這時候是反對招安的。但是宋江罰了他一次,後來他也仍聽從宋江的話,還跟著去了京城。這應該是宋江對自己派系內的整肅,李逵如此心腹都被罰了,別人就更不敢說什麼了。
但反對招安的人仍是很多的,在後來宣詔賜酒時,就有很多跳出來搗亂:
魯智深提著鐵禪杖,高聲叫罵:「入娘撮鳥!忒煞是欺負人!把水酒做御酒來哄俺們吃!」「赤發鬼」劉唐也挺著樸刀殺上來,「行者」武松掣出雙戒刀,「沒遮攔」穆弘,「九紋龍」史進,一齊發作。六個水軍頭領都罵下關去了。宋江見不是話,橫身在裡面攔擋,急傳將令,叫轎馬護送太尉下山,休教傷犯。此時四下大小頭領,一大半鬧將起來,宋江,盧俊義只得親身上馬,將太尉並開詔一干人數護送下三關,再拜伏罪:「非宋江等無心歸降,實是草詔的官員不知我梁山泊的彎曲。若以數句善言撫恤,我等盡忠報國,萬死無怨。太尉若回到朝廷,善言則個。」急急送過渡口,這一干人嚇得屁滾尿流,飛奔濟州去了。
注意,是「一大半鬧將起來」,從鬧的人可以看出,三山派鬧得最兇,魯智深武松史進都是高級頭目。也有揭陽鎮派的穆弘和老梁山派的劉唐,都是天罡。偷御酒的阮小七是老梁山派的。這導致第一次招安失敗(當然也是因為朝廷沒有足夠誠意),不得不和朝廷再打一次。
把高俅捉了又放了,燕青也出賣色相了。應該是大家也看到了打下去的代價,朝廷也赦免了大家拿出了足夠的誠意,這次招安就順利了很多,中間也有人聒噪,被徵遼一事堵回去了。
這個地方挺奇怪的,梁山上眾好漢的價值觀不同,並非每個人的追求都是封妻蔭子。但是後來也沒人再有過異議。就連魯智深和武松,徵遼徵方臘也出力極多,沒有抱怨的意思。
所以這次招安前後一定發生了什麼,導致這個轉變。
這件事就是剋扣酒肉事件:
且說中書省差到二員廂官,在陳橋驛給散酒肉,賞勞三軍。誰想這夥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都是那等讒佞之徒,貪愛賄賂的人。卻將御賜的官酒,每瓶約有半瓶,肉一斤,克減六兩。前隊軍馬,盡行給散過了;後軍散到一隊皂軍之中,都是頭上黑盔,身披玄甲,卻是項充,李袞所管的牌手。
那軍漢中一個軍校,接得酒肉過來看時,酒只半瓶,肉只十兩,指著廂官罵道:「都是你這等好利之徒,壞了朝廷恩賞!」廂官喝道:「我怎的是好利之徒?」那軍校道:「皇帝賜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克減。不是我們爭嘴,堪恨你這廝們無道理梁山泊是誰,佛面上去刮金!」廂官罵道:「你這大膽,剮不盡,殺不絕的賊!梁山泊反性尚不改!」軍校大怒,把這酒和肉梁山泊是誰,劈臉都打將去。廂官喝道:「捉下這個潑賊!」那軍校就團牌邊掣出刀來。廂官指著手大罵道:「醃髒草寇,拔刀敢殺誰?」軍校道:「俺在梁山泊時,強似你的好漢,被我殺了萬千。量你這等賊官,直些甚鳥?」廂官喝道:「你敢殺我?」那軍校走入一步,手起一刀飛去,正中廂官臉上,剁著撲地倒了。眾人發聲喊,都走了。那軍校又趕將入來,再剁了幾刀,眼見的不能夠活了。眾軍漢簇住了不行。
當下項充,李袞飛報宋江。宋江聽得大驚,便與吳用商議,此事如之奈何。吳學究道:「省院甚是不喜我等,今又做得這件事來,正中了他的機會。只可先把那軍校斬首號令,一面申復省院,勒兵聽罪。急急可叫戴宗,燕青,悄悄進城,備細告知宿太尉。煩他預先奏知委屈,令中書省院讒害不得,方保無事。」宋江計議定了,飛馬親到陳橋驛邊。那軍校立在死屍邊不動。宋江自令人於館驛內,搬出酒肉,賞勞三軍,都教進前;卻喚這軍校直到館驛中,問其情節。那軍校答道:「他千梁山泊反賊,萬梁山泊反賊,罵俺們殺剮不盡,因此一時性起,殺了他,專待將軍聽罪。」宋江道:「他是朝廷命官,我兀自懼他,你如何便把他來殺了!須是要連累我等眾人!俺如今方始奉詔去破大遼,未曾見尺寸之功,倒做了這等的勾當,如之奈何?」那軍校叩首伏死。
宋江哭道:「我自從上梁山泊以來,大小兄弟,不曾壞了一個。今日一身入官所管,寸步也由我不得。雖是你強氣未滅,使不得舊時性格。」這軍校道:「小人只是伏死。」宋江令那軍校痛飲一醉,教他樹下縊死,卻斬頭來號令;將廂官屍首,備棺槨盛貯,然後動文書申呈中書省院,不在話下。
再說戴宗,燕青,潛地進城,逕到宿太尉府內,備細訴知衷情。當晚宿太尉內,將上項事務,奏知天子。次日,皇上於文德殿設朝,當有中書省院官出班奏曰:「新降將宋江部下兵卒,殺死省院差去監散酒肉命官一員,乞聖旨拿問。」天子曰:「寡人待不委你省院來,事卻該你這衙門;你們又委用不得其人,以致惹起事端。賞軍酒肉,大破小用,軍士有名無實,以致如此。」省院等官又奏道:「御酒之物,誰敢克減?」是時天威震怒,喝道:「寡人已自差人暗行體察,深知備細,爾等尚自巧言令色,對朕支吾!寡人御賜之酒,一瓶克減半瓶,賜肉一斤,只有十兩,以致壯士一怒,目前流血!」天子喝問:「正犯安在?」省院官奏道:「宋江已自將本犯斬首號令示眾,申呈本院,勒兵聽罪。」天子曰:「他既斬了正犯軍士,宋江禁治不嚴之罪,權且紀錄,待破遼回日,量功理會。」省院官默默無言而退。天子當時傳旨,差官前去,催督宋江起程,所殺軍校,就於陳橋驛梟首示眾。
這次事件之後,就再也沒人有異議了。從此梁山的靈魂完全轉變了,所有桀驁不馴的好漢,都變成了委曲求全的林衝。
而各大派繫結局也有所不同:
徵方臘凱旋後,梁山只有二十七人得以受封。
1.宋江嫡系徵方臘回來的時候,還有宋江、吳用、花榮、戴宗、李逵、朱仝、宋清、蔣敬、裴宣、楊林十人活著。存活率算是平均數,但是宋江、吳用兩個核心人物都沒死,花榮、戴宗、李逵三大心腹也都活著,就連宋清這沒本事的都活下來了。無疑是宋江特別照顧了。
但很快宋江和李逵就服毒自盡,吳用和花榮也自縊而死,戴宗下半輩子守廟。其餘幾個人受封的受封,回家的回家。
2.揭陽鎮派也戰死大半,凱旋時只有李俊、童威、童猛、穆春存活。李俊帶著童家兄弟出海,最終創造了另一個傳奇故事。穆春則回老家了。
3.老梁山派幾乎全滅,只有阮小七一人存活,回家打魚了。首領林衝沒有戰死,回來路上卻病死了。
4.三山派低級頭目全部戰死。高級頭目中史進戰死,楊志病故。魯智深坐化,武松出家。只有朱武活著回去接受了封賞。
5.朝廷降將幾乎全部戰死。但是排名最高的關勝和呼延灼活了下來,回到了軍中。除此之外只有打醬油的凌振活下來了。
6.盧俊義喝毒酒死。燕青和蔡慶離隊回家,其餘人都戰死或病死了。
7.公孫勝早徵方臘之前就走了,高人果然就是不一樣……
他的樊瑞也最終受封。不過項充李袞跟著李逵那不靠譜的,自然戰死了
8.登州派絕對是贏家,8個人竟然存活了5個
9.李應、杜興主僕安然無恙,唯一存活率百分之百的派系……
10.柴進回家。五個技術人員只死了段景住一個,存活率第二高。
無論是堅決支持招安的朝廷派,還是堅決反對招安的三山派,最後都傷亡殆盡。
老梁山派直接團滅
宋江嫡系、盧俊義派、揭陽鎮派傷亡還算正常,但宋江和盧俊義兩個大頭目隨即遭受了朝廷清算
最後世外高人公孫勝、登州派、李家莊主僕、無派系人士這些醬油黨成為最大贏家
中國有句話叫做「悶聲發大財」,這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