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走在路上,有人在背後看你
2023-04-02 00:48:58 1
在生活中,你可能有這樣的感覺,當你走在路上,你覺得有人在看著你,當你轉身,你發現有人真的在看著你。
19世紀末,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蒙克用狗和猴子做實驗,發現枕葉皮層和視覺形成很重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臨時軍醫喬治·裡多克(GeorgeRiddock)發現枕葉皮質距骨裂區受損的士兵是盲人。
這種狀況在失明後能夠感知運動,但不能描述運動物體的特徵,後來被稱為利多克綜合症。
英國心理學家LawrenceWeiskranz首先對猴子進行了實驗,然後研究了一個病人,他的視覺皮層被移除並提出了失明的概念:初級視皮層受損的患者在失明時仍然對不可見的視覺刺激做出反應。
之後,韋斯康茲所代表的研究者開始深入研究這種視覺皮層。
在2008年的一篇論文中,Weiskranz和一名名名叫TN的盲人走在一條被隨機阻塞的走廊上,並記錄了TN(化名)作為獨立的避障者,顯示出患者在皮質性失明後強大的失明。
通過記錄面部肌電圖並觀察瞳孔的變化,研究人員發現,患有單側視覺皮層損傷的患者能夠更自信地猜測盲區的表情是快樂還是恐懼,甚至比他們看到E表達式。
失明的產生是通過視覺皮層以外的大腦區域處理相關刺激的結果。雖然這種非常規的信息途徑尚未被闡明,但研究人員推測它可能與中腦的上丘有關。
上丘是魚類和鳥類接收眼部信號的結構,視覺皮層的存在在哺乳動物中起著更大的作用,但是上丘仍然參與控制眼部運動。
此外,失明對情緒的反應可能與杏仁核有關。考慮到杏仁核在恐懼記憶中起著重要作用,恐懼信息直接傳遞到杏仁核而不在視覺皮質中進行處理,這可能導致對相關外顯的更強反應。盲目的情緒。
對失明的研究幫助我們理解生活中存在的現象:夢遊者,如盲人TN,在不知不覺中能夠避開看不見的障礙物;人們常常感到他們身後的眼睛在注視著自己,好像他們是盲人,並且可能更加表達。比他們實際看到的要多。
在參加研究之前,盲人TN(別名)需要依靠盲杖才能行走。參加研究後,他確信自己能夠有效地避開障礙物。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失明對提高運動素質有積極的影響。盲人的生活
正常人後面的眼睛還與視覺皮層沒有處理的信息有關。這不是感官感知,而是一種不知曉的感覺。
這種刺激信息的過程,連同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等共同的感知,構成了一個複雜的生物體感官系統,使生物體能夠更有效地適應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