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隊挖掘西周古墓,結果挖到滿滿一罐雞蛋,網友:看著像松花蛋
2023-03-31 12:50:18 1
雞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物,有很大的營養價值。無論在中國還是國外,每個人都會在早上吃一個雞蛋來補充一整天所需的營養。無論是在學校食堂還是在我們家的餐桌上,總會有一道經久不衰的受歡迎的菜,那就是西紅柿炒雞蛋。
吃雞蛋有很多方法。今天我們吃蛋羹、煮雞蛋、炒雞蛋、蛋撻和蛋糕。但是在古代,古人也吃雞蛋嗎?2000多年前,雞蛋看起來和今天的雞蛋不同嗎?
歷史上,我國是第一個養雞的國家。中國人馴服雞已經有4000多年了,但值得一提的是,不是在馴服雞之後,雞和蛋才被大量生產出來供人們食用。它實際上是在公元前2000年大量生產的。眾所周知,雞的種類很多,與雞有關的習俗也很多。例如,漢族人在每年春節的除夕夜一定要吃一份紅燒雞或雞湯。在土家族,人們用雞毛做毽子。踢毽子是這個地區非常受歡迎的運動。
幾千年來,雞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甚至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化。雞可以宣布黎明,觀看和吃,所以在所有動物中,雞是一種獨特的存在,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此外,從「雞叫黎明」和「雞舞」這樣的成語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雞被人們賦予了美麗的寓意。一些朋友還會問,古代的雞叫什麼名字?還有其他名字嗎?
據《韓石外傳》記載,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所以在古代雞也被稱為「五德」。例如,胡祖德記錄了朱元璋以雞蛋為主題的詩的故事。此外,因為雞宣布黎明,他們也被稱為「陳思」。在古代,沒有鐘錶,每個人都依靠太陽的大致位置來掌握時間。至於如何在每個人晚上休息的時候及時起床,大多數人仍然依靠公雞來報曉。這件事在《莊子》中有所提及,晉代的郭象進一步讚揚了公雞的報曉功能。
關於雞有許多傳說。例如,在晉代,一個叫宋楚宗的人買了一隻雞。他把雞放在籠子裡,然後放在他的窗戶裡。後來,人們發現雞甚至會說話。此外,他有獨特的觀點,經常說很多話。因為我經常和他交談,我對這個教派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後世經常用「窗鳥」作為雞的另一個名字。
仍然有許多關於雞的故事。更有趣的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經常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一直沒有結果。1974年,在江蘇福山果園發現了一組古墓葬。
根據考古現場的發掘,這應該是當時一個平民家庭的墓群,而且沒有出土太珍貴的文物。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個陶罐,直徑約31釐米至42釐米,裝滿了雞蛋,大約有40多個。
你知道,這是一個西周時期的古墓。從今天起已經有2000多年了。考古學家已經從中發現了雞蛋,這讓每個人都很開心。由於年齡太長,雞蛋已經風化了很長時間。它們一個接一個地被包裹在泥土裡,而陶罐沒有蓋子可以密封,所以它們已經被保存了2000多年。
今天,這些雞蛋在博物館展示給遊客觀看。有些人問這些雞蛋是生的還是熟的。看看外面的包裝,很像我們今天吃的皮蛋。博物館館長無法解釋這些問題。畢竟,現在我們無法確定這些風化的雞蛋是否經過加工。讓我們把這個問題留給專家吧。我希望他們能儘快找到更權威的鑑定方法,並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