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改善民生 增強群眾獲得感
2023-03-31 04:07:34 2
-->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記者梳理發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地近期召開的「兩會」的重要內容,多地《政府工作報告》都聚焦就業、養老、醫療等民生熱點。 穩就業為重中之重 今年,多數省份將「穩就業」列為民生項目之首,其中,河北、遼寧、安徽、新疆等地明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 安徽提出,繼續實施面向貧困地區、行蓄洪區的定點招工計劃。實施重點地區就業援助計劃,對結構調整中的下崗人員,多渠道、多方式提供就業培訓和服務。 新疆提出,大力實施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工程。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裝、家紡等終端產業,加快推進民族手工業、旅遊品加工業發展,支持「衛星工廠」「扶貧車間」建設,打造產業集群,高密度吸納勞動力就業。 遼寧提出,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大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支持,拓展新的就業空間,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實行兜底幫扶。 「經濟增速下降、產業結構升級,都有可能會使貧困家庭等就業困難群體在勞動力市場上受到衝擊。這就要求國家不斷完善就業失業保障機制,採取更加積極的扶持幫助政策,使就業弱勢群體在市場中擁有更多就業機會。」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說。 社保改革將提速 2018年,全國共有15個省份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建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而從地方「兩會」開出的2019年民生清單看,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現養老金省級統籌等實招也將加快落地。 在社保提標方面,河南提出,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繼續調增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西藏提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將提標55元,「三老」生活補助將提標50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將提標10元;遼寧提出,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7%以上,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 多地「兩會」釋放出加快社保改革步伐的信號。北京提出,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福建、安徽明確,加快步伐,完善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河南強調,今年要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管理、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 李長安認為,近年來,社會保障無論是覆蓋面還是保障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提高。社保建設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在逐步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同時,加快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如何搞活當地經濟,吸引更多勞動力流入,擴充社保基金繳費範圍,也是確保養老金收支平衡的重點。 醫養結合加快落地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提供的養老服務質量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今年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養老服務成為部署民生事項的重要內容,「加快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醫養結合」等成為共識。 江蘇提出,新建15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新建護理型養老床位2.5萬張,為140萬居家養老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等服務;北京提出,推進醫養結合,健全「三邊四級」養老服務體系,實施差異化養老機構運營補貼政策,新建150家養老服務驛站;安徽表示,加快養老護理體系建設,城市養老服務「三級中心」覆蓋率達60%。 部分省份還明確了加大養老保障力度的具體目標,例如,河南、新疆將實施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制度。天津則提出,提高城鄉老年人生活補助標準,開展老年助餐試點,為高齡和特殊困難老人提供助餐補助。 專家表示,在當前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體制改革步伐逐步加快的背景下,養老市場的全面開放,將有助於補齊養老市場的「短板」。各地應重視建立和完善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法律法規,以完善多層次養老服務的基石。(記者 韓秉志) 轉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