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二戰盟軍戰死的最高將領張自忠

2023-03-26 20:24:49

開欄語: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每個今天都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值得我們去品鑑。華聲在線歷史頻道以「歷史上的今天」為切入點,尋找曾經此時此刻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動、或離奇、或讓人開懷一笑……所有這些,我們都將一一呈現,以饗讀者。

在124年前的今天,1891年8月11日 (農曆七月初七),國民黨愛國將領,抗日名將張自忠出生。張自忠(1891.8.11-1940.5.16),字藎忱,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以中華民國上將銜陸軍中將之職殉國,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人物簡介

張自忠出生於19世紀末葉,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敗,國勢極端衰弱,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一浪高過一浪;1894年,清軍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四年後,旨在救亡圖存的戊戌維新運動也以戊戌六君子的殺身成仁而告失敗。1900年,山東人民率先掀起了「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包括臨清在內的魯西一帶,成為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和活動中心之一。義和團運動雖然打擊了外國侵略者,但這種自發的無組織無綱領的混亂的農民運動,不可能拯救中國於危亡。在八國聯軍的聯合鎮壓之下,義和團運動也失敗了,中國人民陷入了更為悲慘和苦難的境地。

張自忠的少年歲月,就是在這樣一個黑暗時代度過的。這個背景對他的成長影響至深。

1911年10月,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發動的武昌起義,引發了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辛亥革命。一時間,革命浪潮激蕩全國,腐朽的清政府搖搖欲墜。1911年,張自忠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就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他投筆從戎赴東北。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張自忠,一代名將,生於「中華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1891年,別於抗戰相持階段之1940年,年49歲。

張自忠戎馬近三十載,竭盡微忱。自抗戰時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汙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五戰於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以一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一「忠」字。

日軍檔案記錄將軍殉國經過

1938年10月,第五十九軍餘部安全撤回鄂西,張自忠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又兼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1940年4月底,日軍集結重兵向宜昌發動進攻,張自忠率部參加宜棗會戰。這年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同年5月7日,張自忠率總部手槍營和第七十四師的兩個團共約3000人,從宜城東渡襄河,經七八天的苦戰,部隊嚴重減員,糧彈短缺。5月16日,張自忠所部被日寇圍困在宜城南瓜店的杏兒山、缸子口一帶。在戰鬥中,正向前衝的張自忠身中數彈,右胸洞穿,血湧如泉。少校警衛馬孝堂忙上前為他包紮。傷口尚未包紮好,日軍一窩蜂衝了上來。這份源自日軍《231聯隊史》的珍貴檔案,以日軍官兵的親口講述,再現了張自忠以身殉國的慘狀:

當衝到距這個高大身材軍官只有不到13米的距離時,藤岡一等兵從他射來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威嚴,竟不由自主地愣在原地。這時背後響起了槍聲,第三中隊長堂野軍官射出了一顆子彈,命中了這個軍官的頭部。他的臉上微微出現了難受的表情。與此同時,藤岡一等兵像是被槍聲驚醒,也狠起心來,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軀深深扎去。在這一刻,這個高大的身軀再也支持不住,像山體倒塌似的,轟然倒地。

歷史點評:

張自忠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盟軍中陣亡的最高將領,也是現代戰爭面對面廝殺,貼身肉搏,喋血拼刺中唯一戰死的將軍。

誰逼死了張自忠——不是日軍 是沸騰的輿論

5月16日,張自忠中將隕於湖北,算起來已有74年。在漫長的74年裡,很少有人探究,到底是誰害死了張將軍。答案似乎非常簡單,不用細想,當然是日本人!

這個結論固然不錯,沒有日軍入侵,張自忠可以做一位和平軍人,無人可以置他於死地。但是,即便是日本人長驅直入,打到了華中,張將軍就一定會隕命前線嗎?要知道,張自忠貴為中將,高居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之重職,是第33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55軍、第59軍、第77軍,其中第59軍軍長一直由其兼任,但他卻只帶著兩個團,孤軍深入,投入日軍重重圍困,壯烈取死。這其中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他的軍階太高,職位太顯赫,他完全可以坐鎮大本營,免於一死,為抗戰立更大的戰功。

那麼,是什麼迫使張將軍義無返顧地邁向死地,決定以壯烈殉國終其一生?只要翻一翻歷史資料,不難看出,逼死張將軍的,是公眾輿論。提起這件事,今天的人,恐怕很難想像,像張自忠這樣的肝膽忠烈,在他尚未成為「民族英雄」之前,也會被沒腦憤青痛罵為「華北特號漢奸」。30年代中期,日本為確保「滿洲國」的軍事安全,防止蔣中正突然收復東四省,便要求在華北建立「非軍事緩衝區」,日軍北撤,國民革命軍南撤,所有駐防退出華北。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協議,華北只留駐一支軍隊,這就是宋哲元中將駐守京津的第29軍,其中第38師師長便是張自忠少將。

那個時候,蔣中正給這支軍隊的訓令是,「忍辱負重」,不主動打仗,也不放棄華北,與日軍做長期周旋。可問題是,這支軍隊,一直視日軍為死敵,比如馮治安師長,有事沒事都想找日本人麻煩,一心想把事情鬧大,發洩心中的淤憤。宋哲元也是這麼一個人,看著日本人就彆扭,根本不想跟他們多說話。所以,在全軍高級將領中,惟有張自忠儒雅周詳,他沉默寡言,身高1米80,相貌酷似周恩來中將,不僅革命軍官兵敬仰他,日本軍政也很喜歡他。於是,在華北危亡的複雜局面中,張自忠被先後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艱難維繫著苦澀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不能丟中國人的臉。對於一個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的人,這種內心痛苦,可想而知。

這一切,在外人看來,完全是另一番圖景。大家只是看到,第29軍全軍將士對日本人全都橫眉立目,只有張自忠一人,竟與日軍保持往來,甚至應邀去日本訪問,受到歡迎和敬重。這種時候,人們會忘記就在幾年前,張將軍曾擔任喜峰口戰役的前線總指揮,令大刀隊夜襲敵營,砍下數百日軍的頭顱。為此,還有了《大刀進行曲》這首歌,當年膾炙人口。後來,這首歌被全面修改歌詞,變成了歌頌東北義勇軍和全國老百姓,殊不知,當年它是獻給第29軍大刀隊的,第二句歌詞不是「全國愛國的同胞們」,而是「29軍的兄弟們」。

那個時候,張自忠是抗戰英雄,但一晃就變成了嫌疑漢奸。對於張自忠全面的誤解,是盧溝橋事變之後。為了保全戰鬥實力,第29軍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緊急北上的5個甲種師的支援。與此同時,為了疏散和安置沒能隨軍撤離的軍人家眷,為了京津不受重大損失,也為了收殮沙場上的官兵屍體,宋哲元任命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京市長,與敵敷衍,拖延時間。

這一次,沉默寡言的張將軍落淚了,他對秦德純副軍長說:「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果然,張自忠徹底成了眾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漢奸、賣國賊的代名詞。1937年後半年的報紙,多在痛罵他「賣國變節」,一律稱之為「張逆自忠」。那時的中國文人,凡喜歡發表言論的,沒有誰沒罵過張自忠。一些大報用醒目的大標題配文,諷刺張將軍「自以為忠」,其實是「張邦昌之後」。張自忠想改變公眾看法,最有效的辦法便是「粉身碎骨,以事實曲直於天下」。

在一片痛罵聲中,張自忠始終緘默著,周旋著,估算著第29軍向目的地有序撤離的時間,努力使京津免於屠城。等到日軍要求他通電反蔣,他已完成宋哲元交給他的任務,他便斷然拒絕,隨後稱病,躲進德國醫院,然後騎車逃往天津,再換乘英國輪船去青島,至濟南,企圖轉道南京。

在濟南時,張自忠被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上將拘押,韓主席叫來秦德純,另派一位大員,一同押解張自忠去南京候審。在韓復榘看來,張自忠的確是漢奸,必須懲辦。張自忠被押上火車時,京滬各大報紙皆發電訊,報導「張逆自忠今日解京訊辦」,連車次也做了詳報,所以火車一進徐州站,秦德純忽然發現打著白旗的學生包圍上來,急忙令張將軍躲到廁所裡,張將軍自問無愧,不肯,被秦德純推了進去,隨手把門鎖上。學生衝上車,咆哮著要抓「漢奸張自忠」,秦德純頗費一番口舌,才把憤怒的學生騙下火車。這件事,對張將軍的刺激極大,讓他清醒地知道了自己的公眾形象。也就是從那時起,「死」這個字,頻繁出現在張將軍的腦海。

到了南京,張自忠見到蔣中正,心頭懸垂的石頭落了地。蔣中正相信張自忠是愛國的,勸說他放寬心,好好休養。張自忠大為感動,在解除拘押回寓所的路上,他含著淚,對秦德純說:「如果委員長令我回部隊,我一定誓死以報領袖,誓死以報國家。」

在張自忠看來,蔣中正給他的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用來證明自己不是漢奸。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他將遺臭萬年,所以他對蔣中正心懷感激。1938年,張自忠代理第59軍軍長,歸隊當天,他又一次落淚,對著同樣擔負著漢奸惡名的老部下說:「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為什麼說得這麼狠?因為張自忠是不能打敗仗的!一個被疑為華北頭號漢奸的人,從一開始便失去了可以撤退可以打敗仗的權利,他只能勇往直前,痛擊日軍。

張將軍做得不錯。在徐州會戰中,他痛殲板垣師團兩個聯隊,並銜尾急追,日進60公裡,取得「臨沂大捷」,坂垣徵四郎數次羞得要自殺。在武漢會戰之後,他以一對十,擊斃日軍3位聯隊長,殲敵1萬3千人,最終挫敵潰退,贏得「鄂北大捷」。不久,張將軍再次猛衝猛打,取得「襄東大捷」。

不過,即使軍功在身,為民族獨立而死和為洗清自己而死,這兩種死念依然纏繞在張自忠的心底。當然,他勝利了,但他沒有死,所以老百姓和記者都已承認他確實很能打仗,可要說他是民族英雄,似乎還差得遠。很多人認為,這些勝仗,不過是在彌補他過去做過漢奸的罪過。而只有張將軍自己知道,他從未做過漢奸,但他必須用壯烈的死來證明。

1940年,日軍集中30萬兵力,猛攻湖北襄樊,張自忠的機會終於來了。張自忠在襄河東岸打了1場勝仗,撤回西岸,與敵對峙。此時,他的第33集團軍只有3個團的兵力在此,其他部隊分散在各個隘口,不能抽調,但張將軍不知為什麼,非要再渡襄河,去打敵人的重兵。即便如此,張自忠作為中將總司令,不管怎麼個打法,他本人都沒必要親率小股部隊外出冒險,但他不顧部下再三勸說,非要堅持讓馮治安副總司令留守,自己率區區兩個團渡河作戰。

張將軍平素生活簡樸,從來只穿土布軍裝,與下級軍官無異,但這一次出徵,將軍一反常態,竟穿上了黃呢軍裝。這讓送行的人非常吃驚,他們後來才明白,他們的總司令已經做好了回不來的準備。5月14日,張自忠將日軍第13師團攔腰切斷,日軍兵力是自己的1倍半,但張自忠毫不畏懼,屢次下令衝鋒。日軍屢屢受挫,奇怪這支中國軍隊何以如此倔強,獲悉是張自忠親自帶隊,15日便大舉增兵,以1萬兵力,分南北兩路,夾擊包圍張自忠,以期剷除心患。

5月16日,張將軍布陣十裡長山,日軍以飛機和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革命軍陣變成一片火海。張自忠身材高大,穿著耀眼的黃呢軍裝,目標明顯,日軍更是從3個方向,用交叉火力,向他那裡射擊。中午,張將軍左臂中彈,但他堅持著,給第5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一份報告。然後,他告訴副官:「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此時,日軍包圍圈尚有東北角一個缺口,但誰都可以突圍,惟張將軍是沒有權力撤退的,他不能因為做逃兵而勾起公眾豐富的聯想,於是,他讓蘇聯顧問和文藝兵衝出了缺口。

下午3點,張將軍腰部中彈,右肩右腿被炮彈皮炸傷,只能臥地指揮。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將軍又中3彈,卻猛然站起,被身後的日本兵射殺,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用槍託擊碎他的頭顱,把刺刀插進他的腹部……這一刻,張將軍知道,他絕對不再是漢奸了,他將是永遠的民族英雄。

日軍發現將軍衣兜裡的金筆刻著「張自忠」三個字,大為震驚,立即列隊脫帽,行軍禮致敬,最後用棺木盛殮,豎起「支那大將軍張自忠」靈牌。不知道日軍這麼做,是因為崇敬將軍忠勇,還是依然像過去一樣喜歡他的儒雅親善。

不久,張將軍的屍體被從日軍修建的墳塋中啟出,運至宜昌,停靈東山寺,數萬宜昌人不期而集,悲傷之情,溢於言表。但除了痛恨日軍之外,他們是否為錯怪過這位忠烈感到深深的內疚?靈櫬沿長江逆流送抵重慶,儲奇門碼頭人山人海,10萬人前來憑弔,而這些人,又有多少當初沒罵過張自忠呢?好在這個時候,他們終於明白了,棺材裡的人是真正的英雄,但誰為他的死承擔責任呢,報社和公眾輿論會一致憤怒地說,該死的日本人!

這至關重要的慘烈一死,掃蕩了將軍身上的所有榮譽陰霾,使張將軍在所有後人、在國民黨、在共產黨那裡,都成了名垂千古的民族忠烈。5月28日,國民政府舉行隆重葬禮,蔣中正題寫「勳烈常昭」,追授他為陸軍上將,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陣營戰死的最高將領。

8月15日,延安舉行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題寫「盡忠報國」,使之日後成為新中國追認的「革命烈士」。從此,媒體開始專心致志地描繪張將軍從小就是民族英雄,大眾也完全忘記了張自忠曾是他們唾棄的徹頭徹尾的「大漢奸」。

副官憶張自忠:每次打仗前都留遺書 回來就燒掉

1939年12月,張自忠率領右翼兵團參加冬季攻勢1。12月12日,隨著張自忠一聲令下,右翼兵團數萬大軍一齊向當面之敵發起猛烈攻勢,聲震山河。經過8晝夜血戰,38師終於攻克羅家陡坡北面的曾家大包。隨後,又在王家臺子一帶殺傷日軍1500多人。

在指揮部隊展開正面進攻的同時,張自忠還策劃了一次奇襲行動,命132師395團並配屬394團一個營,對日軍第13師團第103旅團部實施夜襲。395團團長任廷材曾回憶說:張將軍從電話中指示我們兩條:第一,敵人在十幾天的激烈戰鬥中損失很大,士氣不振,已呈動搖之勢;而敵人總指揮部距敵前線又遠,敵後空虛,若出其不意夜襲敵後方定能取得勝利。因之,決定派你團完成這一任務。第二,你們都讀過書,讀書貴實踐。國家養兵就是為了打仗,打仗就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轉眼就過去了。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國家、為民族戰爭而死就重於泰山,否者輕如鴻毛。要我把這兩條轉達官兵2。

此戰,我軍以傷亡280人代價,殲滅日軍近千人,繳獲敵糧秣、彈藥、醫藥用兩個運輸營搬運了兩天才運完。據統計,冬季攻勢中第5戰區殲敵30804人,是戰績最大的戰區;11939年底至1940年初的冬季攻勢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軍隊發動的一次全國性戰略進攻戰役。2張宗衡,《回憶張自忠將軍》,載《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三十二冊第九十四輯》,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5月7日凌晨,張自忠不顧部下勸阻,親自率軍渡河作戰。在去前的5月6日晚,張自忠致函副總司令兼77軍軍長馮治安:

仰之我弟如晤:

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D、179D取得聯絡,即率該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挺進與敵死拼;設若與179D、38D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3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做好做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小兄張自忠手啟5月6日於快活鋪「父親每次出去打戰都會留遺書。」張廉雲說,」父親有一個副官叫朱增源,我父親犧牲以後,這個朱副官就在北碚守墓守了10年。朱副官講,只要是一打仗出去,他(張自忠)就留下遺書,等著回來就一撕一燒就完了。」

張自忠將軍臨陣遺書張自忠渡河後,迅速和河東部隊取得聯絡,經過3天戰鬥,日軍後路幾乎被切斷。日軍發現,對方有個電臺不停地在向四處發報,他們斷定有中國軍隊的高級指揮官到了前線,於是通過技術手段確定了電臺的位置,迅速集中兩個師團的兵力從三個方面進行包圍。

5月16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裡村。當日上午,日軍發動進攻。至下午3時,張自忠身邊士兵已大部陣亡。此時,他已撤至杏仁山。激戰至午,張自忠退守南瓜店山坡。他看見前方傷亡慘重,把保護他的衛隊都派去增援,送蘇聯顧問撤離戰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副官馬孝堂目睹了張自忠將軍遇難的最後一刻。

「此時,張總司令已兩處負傷,剛包紮好頭部,正在包紮第二處傷時,敵彈又洞穿了他的前胸。」

張自忠對部屬說:「我不行了,你們快走!」

馬孝堂仍堅持給他包紮。這時,有數名日本兵搜索而來……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1。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張廉雲說:「父親每當戰況緊急,他便抱著必死的決心,身先士卒,沉著勇敢地指揮部隊,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他敢於率部與敵死拼。」有人曾經揣測說,張自忠殉國是因為過去被誤解,以死來表清白。

在張廉雲眼裡,父親的犧牲是中國的傳統道德使然。「對於父親的犧牲,當時的記者說是我父親要洗刷自己,一定要犧牲在戰場。這個說法不對。首先,父親完全是清白的,無需洗刷;再者,我們老家是孔孟之鄉,我們家裡面受傳統道德的教育影響很深,所以父親受這個影響,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愛財,武將誓死報國身先士卒。」然而,現在的一些著作,對上將之死越來越演義化,這讓張廉雲老人無可奈何。

蔣介石急電前線,告諭官兵:

頃悉藎忱總司令親臨前線督戰,壯烈陣亡,噩耗傳來,痛悼萬分!顧藎忱忠貞英勇,犧牲成仁,本其素志,光榮一死,炳耀千秋!惟在此抗戰中途,將星忽殞,使國家遽失長城,損失過大,其何以堪?此中追念素所信賴愛護之袍澤,不禁悲痛無已者也!至藎忱盡瘁抗日,功在國家,所有表揚撫恤諸事,自當從詳擬訂,呈請國府明令施行。其所部,請代中善為撫慰,務繼藎忱總司令之遺志,益加儆奮,俾得復仇雪恥,完成抗戰最後之勝利,以慰其在天之靈,是所切望!聞耗倉猝,未能盡意。現藎忱遺體,已否尋得運回?其陣亡詳情,均盼詳報。

「有個人寫了個故事叫『二斬孫二勇』,其實,孫二勇這個人物完全是杜撰的,59軍中就沒有這樣一個人。」

張廉雲說,父親說得最多的是「良心」。父親常說:「要憑良心,憑我的良心,求得良心的安慰。」張廉雲說,在山東老家,「對得起良心」是表明心跡、分量很重的常用語。她相信,抗戰的勝利,足令父親在九泉之下真正得到安慰了。在美國記者史沫特萊看來,張自忠是「一個有良心的將軍」。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