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第六感嗎?第六感有什麼表現形式?
2023-03-26 07:43:22 3
人有第六感嗎?第六感有什麼表現形式?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第六感的感覺,比如說曾經在夢裡夢見事情在現實世界當中真實發生了;在別人正要開口說話之前,常知道他要說什麼;曾經想到一個很久未見的人,果然在兩天內就與他相遇了等等諸如此類,但第六感到底該如何解釋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第六感是什麼?
第六感是標準名稱「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視覺)、耳(聽覺)、鼻(嗅覺)、舌(味覺)、肌膚(觸覺)或是其它現今科學熟悉的感官。由於感官的定義很模糊,故「超感官」的定義也很模糊,可通常認為「超感官」是指現今科學還不熟悉的訊息,這些能力與現代研究的神通有相似之處。
對於第六感的解釋:
心理學:
現代心理學將研究重點放到了意識的深層,由此對於意識的活動,分析為意識和潛意識。在心理學上,潛意識與意識定義方法不同,意識有明確的內涵,而潛意識則是一個集合的籠統界定,不能意識到的意識統統稱為潛意識。由此可知,第六感屬於潛意識。
一般認為,「第六感」這個詞與「直覺」大致吻合,描述直覺不只是「第六感」這個詞,其他還有:預感、靈感、洞察力、內在的聲音或預兆。一般認為,使用「直覺」和「第六感」更能代表現代心理學對這個問題的解釋。直覺是指沒有使用五官反射作用的感覺,而「第六感」和「潛意識」這個詞在定義方法上是相同的,它們是一個集合的排除法的界定。
西方心理學家認為,意識是通過五種感官: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來接收外在的刺激,然後整理分析,最後確實認識。而潛意識會接受到更多由意識層面所遺漏的東西,它們不是透過語言或邏輯推理而得。這些訊息經年累月的儲存在腦裡,是我們不曾察覺的。當它們浮現到意識層面、成為一種可辨認的感覺時,就是我們所說的「直覺」、「第六感」。也就是說,第六感是潛意識的漂浮物,並且是可以能過意識辨認的漂浮物。
佛教:
現代心理學上所說的第六感是凡夫的覺知。為什麼這樣說呢,第六感沒有穩定性,人在放鬆的時候,進入一種相對無礙的境界時,有時潛意識的漂浮物便會呈現出來。或者,我們對一事物專注到一定程度,這種凡夫的禪定也會使們得到第六感,前者就是業力,後者就是定力。
一般意義上的神通是禪定修習的結果。而在佛教裡,禪定與智慧是不分開修習的,或者說,定慧的成就必須是共同的。如果僅有禪定的成就根本不是佛教修行者。佛法的要點在於智慧,而所謂智慧,就是空性見。所以,我們會知道有這樣一種情況,在證得寂滅的阿羅漢果中,分成二種,一種是有神通的,一種是無神通的。
佛在世時,有一個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尼被強人汙辱,她沒有神通,對此無可奈何;這時同樣證得阿羅漢果的蓮色尼則依神通了知此事,用神通飛入其前把她救出來。而在大乘法中,真正具足佛教意義上神通是則必是證得三三昧的菩薩。
佛經裡記載這樣一件事,梵天對自己的所處的境界非常自滿,他看到在這個境界中只有自己,便認為自己得到了永恆的光明與快樂。這時佛陀入於三昧,身形消失而入梵天,升入梵天頂上的虛空中,表示佛法高於梵天。這時大迦葉、目連等尊者用淨天眼觀察到這件事情,也身形沒失,入梵天頂上。這時梵天才知道自己所證境界並不是最高的。他問目連尊者,是不是佛弟子中很多人都有這個能力啊。目連尊者說,其他聲聞弟子,也都有這樣的神通的,並說:「得盡諸漏知他心,能現神變化群生。」
在佛教而言,真正的「第六感」,是諸漏斷盡,這個成就自然不是斷斷續續的,而且對於這個「第六感」,是沒有執著的。相較而言,凡夫的第六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它與解脫道沒有什麼關係。「感」,也可以稱為感通。通就是無礙。真正無礙自然是斷滅一切有漏法的。凡夫偶得的神通或通過某些禪定所得神通,它並不是真的通。第六感究竟屬於何種性質,並不在於第六感本身,而在於它與我們智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