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古代生活常識

2023-03-26 02:14:49 1

中國古代史常識之一1、姓和氏有什麼區別? 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為了把各個氏族區分開來,「姓」即應運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說文》),姓字從女從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緣關係,清楚地說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孫,也是母系氏族社會同一血緣關係人群的標記。

這一時期,實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間不能通婚,因而姓還起著「別婚姻」的作用。我國最早從女而成的原姓十幾個,如姚、姜、姬、姒等,它們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圖騰。

由於人口不斷地繁殖,一個氏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分解,由姓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姓、氏則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標記。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氏以別貴賤」,氏成為貴族男子的專稱。命氏之法主要有: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卿大夫以所賜的採邑為氏,有的以職官為氏,有的以居住地為氏。

古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近親結婚會產生不良後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傳》),因而在貴族女子稱謂中則著之以姓,因為「姓」可表明她出生於某個氏族,起到「別婚姻」的重要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整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姓氏制度也出現混亂,姓氏逐漸混同。

到兩漢時,姓已基本確立,與現在通用的姓大體相仿了。然而,由於各種因素的作用,古人改姓之事常有發生。

2、古人是怎樣取名的? 隨著語言文字和文化觀念的發展,中國古代的人取名也越來越複雜,既有「名」又有「字」,有的還有「號」。所謂「名」,是社會上個人的特稱。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故又稱「表字」。「字」是男女成年後才加取的,表明他們開始受到尊重。

一般名、字多由父母長輩所取,其中多表達長輩對子女的期望。如關羽,字雲長,意為「展翅入雲」;趙雲,字子龍,取「雲從龍」之意。

「號」,是人的別稱,又叫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以寄託或標榜自己的某種情操和旨趣,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以一萬卷書、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張琴、一局棋、一壺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個「一」取號為「六一居士」,以表示自己鄙視利祿;南宋畫家鄭思肖在宋亡後自號「所南」,以示心向南方,不忘故宋。封建社會中的士大夫往往有自己的別號,宋代以後,取別號之風尤盛。

古人對取「名」、「字」比較重視。有的古人名、字涵義相近或相輔,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爾雅.釋地》:「廣平曰原。」)嶽飛,字鵬舉。

有的古人名、字取自古書上的名句或成語,例如曹操,字孟德,出《荀子》「夫是之謂德操」句。有的古人名、字互為反義,例如曾點,字皙。

(點,黑也;皙,白也。)有的古人還有「小字」,即乳名,例如曹操被稱為阿瞞,劉禪被稱為阿鬥,都是乳名。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字中加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長幼,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

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示同輩關係。 同樣,古人在名、字、號的用法上也很有講究。

名一般用于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在尊稱、下對上稱呼時則稱字、號,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情況下,提到對方或別人時直呼其名,是一種很不禮貌的做法。

3、古人在交往中,稱呼方面應遵循怎樣的規矩? 古人一向重視禮儀,因而在日常交往中的自稱和相互稱呼方面,形成一套較嚴格的規矩。 一般來說,在相互交談或書信往來中,凡提到自己的則用謙稱或卑稱。

在古人的自我謙稱中,使用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鄙人」,即自謙為見識淺陋之人;「不才」、「不佞」,即自謙為無才能之人;「不敏」,即不聰明之自稱;「不肖」,即自謙為不賢之人。此外,一般男子自稱「臣」、「僕」,女子自稱「妾」、「奴」、「奴家」,年輕者在年長者面前自稱「學生」、「晚生」、「後學」,老百姓在官吏面前自稱「小人」、「小民」等等,都是常見的自謙之詞。

即使是地位尊顯的帝王和諸侯也有謙稱,一般自稱「孤」、「寡」。只是後來,「孤家寡人」漸漸成為帝王的專門自稱。

與此不同的是,古人在相互稱呼對方時,往往使用尊稱。古時常用的尊稱有:「父」、「子」、「長者」、「先生」、「公」、「君」、「足下」等等,對象不同,使用的尊稱也會有所不同。

「父」,是對年長男子的尊稱,如仲尼父、伯禽父;「子」,多用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敬意,如孔子、孟子;也有的在字的前面加「子」,如子產(公孫僑)、子貢(端木賜);「長者」,一般用來對有德行之人的尊稱,一些古代名人如伍子胥、信陵君等,都被人稱為「長者」。「先生」,古人對師長、老人、有德行者均稱「先生」。

至於「公」、「君」和「足下」,它們運用範圍很廣泛。在古代官場中,還有一些專用的尊稱,如君稱臣作「卿」、「愛卿」,臣稱君作「陛下」。

另外,人的字、號,也屬尊稱,但只能用於特指的個人。4、什麼是避諱? 所謂「避諱」,指的是古人在言談和書寫時要避免君父尊親的名字,這是我國封建社會特有的歷史現象。

避諱起源於周朝。秦漢以後,隨著。

同类文章

小學生畢業考文學常識大全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在之前,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書也被稱做「六經」,其中的《樂經》後來亡佚了,就只

幼兒園急救常識及自救的方法

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目標必須以幼兒為本,從幼兒生命健康成長的需求出發實施教育。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雖然他們在家裡也經常磕磕碰碰,但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發生意外傷害,家長卻很少能冷靜的對待。在幼兒園中,無論是領導還是教師,可謂是談事故色變。為

幼兒常識

為了幼兒的身體健康,為了幼兒能夠茁壯的成長,家長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必須要讓幼兒養成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因此,家長們必須要了解幼兒生活小常識,有助於幫助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1、擁抱是一種力量,它是父母借著身體的接觸在告訴孩子,我們永遠愛你。這種愛將影響孩子的一生。2、營造和諧親子關係,一是要做到

八年級上冊文學常識

八年級語文上文學常識 1《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選自《人民日報》,《中原我軍解放南陽》選自《東北日報》)。作者毛澤東,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書法家,新中國的締造者。2.《蘆花蕩》選自《孫犁文集》。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勳,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小說散文結集《白洋澱紀事》

導遊掌握歷史文化常識的意義

文化遺產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繪畫、遺物、銘文等文物;在景觀,建築樣式結合等方面具有突出價值的建築或建築群體;從歷史、美學和人種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工物品或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宮、秦始皇兵馬俑等。歷史文化遺產是指具有一定歷史意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

小學安全小知識口訣

小學生安全知識兒歌(一)交通安全走路要走人行道,過路要走橫行道,紅燈停,綠燈行,來往車輛仔細瞧,車行道上不玩耍,人行護欄不跨越。上下車輛不爭搶,乘車文明要做到,身體不向窗外探,上車扶手抓抓牢,身背書包不閒逛,輕易別理陌生人,流浪小狗有疾病,不要和它來玩耍。(二)課間安全遵守秩序進校門,不擁不擠不奔跑

不可不止的1500個中國歷史常識

後面的無法補充了!換個QQ繼續.. 32、清廷的道光皇帝為人十分節儉,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但打個補丁卻要花四兩銀子。 33、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清軍曾以12 萬對陣2 萬英法聯軍,結果陣亡3 萬餘,而對方僅陣亡4 人,但病死的卻有幾十人。 34、遼道宗耶律洪基曾寫詩表達了後悔自己生在蠻夷之國和「來世

宇航科普小知識

一、航空航天飛行器上電子設備的特點是:①要求體積小、重量輕和功耗小;②能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工作;③高效率、高可靠和長壽命。在高性能飛機和太空飛行器上,這些要求尤為嚴格。飛機和太空飛行器的艙室容積、載重和電源受到嚴格限制。衛星上設備重量每增加1公斤,運載火箭的發射重量就要增加幾百公斤或更多。飛彈和太空

幼兒園防爆方案小知識

大足縣實驗小學師生防暴摸擬演練方案 一、防暴演練目的為了有效防範校園內發生突發傷害事件,切實保障廣大師生人身安全,及時處置侵害師生安全的惡性事件,維護學校的穩定,增強全體師生防暴意識,提高全體師生應對能力,經學校研究於2010年5月25日在學校組織部分師生開展防暴模擬演練活動。為使此活動順利有序地開

準高一小常識

快樂目標學習法向你推薦這個學習方法歸納了考入清華、北大五百名的學習方法,無外乎具備以下法寶。都有一個錯題本都有一個口袋本新課下來一定先預習先複習後做作業做作業要計時三要素1、規範的學習行為;2、良好的學習習慣;3、有效的學習方法。八環節1、計劃管理 2、預習管理 3、聽課管理 4、複習管理 5、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