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為什麼中國人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不感興趣

2023-03-22 05:09:09 2

世事有常,王朝更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歷史的自然規律。但我等後輩,對於歷史的興趣似乎有輕重之分,如中國人對於三國非常的感興趣,反觀春秋戰國時期的興趣就要少了很多。為什麼為什麼中國人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不感興趣呢?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來了解一下。

為什麼中國人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不感興趣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歷史的定律。對於古代歷史上的分裂時期,比如春秋戰國和三國階段,往往是英雄豪傑競相登場的時期,也是大小戰爭、縱橫睥睨的舞臺。換而言之,分裂年代的歷史故事更加精彩動人。然而,同樣是諸侯稱霸的歷史階段,為什麼人們更熱衷於三國歷史,而不是春秋戰國時期呢?

首先,在筆者看來,對於任何一個歷史階段,如果只依賴史官惜墨如金的記載,其影響力和傳播力度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配合上民間文學著作的宣傳,其傳播效果很可能達到婦孺皆知的效果。而對於描述三國時期的《三國演義》和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東周列國志》,不僅羅貫中名聲要高過馮夢龍,三國演義的影響力,更是遠超東周列國志。由此,在三國演義的渲染下,關羽、趙雲、諸葛亮等三國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讓人過目不忘,其辨識度和影響力更是春秋戰國人物難以匹及的。

對於春秋戰國和三國時期,儘管都是分裂和割據戰爭的階段,但是,三國時期的局勢變化,相對更加精彩和激烈。一方面,就人口角度而言,春秋末期的人口約達到2000萬,而戰國則只有2500左右。至於三國初期,人口大約為5500萬,而到了三國結束時,人口居然不到1000萬。通過人口的劇烈變化,可以體現出三國戰爭的激烈程度之高。

另一方面,春秋戰國的歷史時期長達500多年,而三國前期加上後期,也不到100年。春秋戰國的結果是秦朝統一,三國的最終則是晉國統一。同樣是統一,春秋戰國慢悠悠地走了500年,而三國則只用了100年。顯而易見,在三國時期的社會動蕩和局勢變化上的激烈程度,要高於春秋戰國時期的。

再者,因為時間跨度比較短,相對於東周列國志,三國中的人物關係比較簡單,促使人們比較理解曹操、孫權、劉備三大政權及其所屬人物的關係。而在春秋戰國時期,長達數百年的歷史跨度,上百個諸侯國家,不僅誕生了齊桓公等春秋五霸,也讓太多的君主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轉瞬即逝。進一步來說,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國家的文臣武將,之間的聯繫也沒有三國緊密,導致人們難以形成深刻記憶,進而難以深入了解和探究。

就中國古代歷史而言,人們也有非常濃鬱的英雄情結,尤其是對悲劇英雄的同情。在三國歷史上,英雄關羽、孫策、周瑜、諸葛亮等人悲情故事,成為人們和三國歷史人物共鳴的基礎。而就春秋戰國歷史上的人物,因為人物太多,單個人物的個人形象不夠飽滿,缺乏對英雄人物的描繪和渲染,從而削弱吸引力。在這一點上,白起、伍子胥等人都可以稱得上悲劇英雄人物,然而相關史料著作在刻畫上,往往沒有入目三木,導致這些人物淹沒在滾滾的春秋戰國歷史中。

最後,不得不說是,儘管春秋戰國在吸引力上比不上三國,但春秋戰國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源,我們平時所說的成語俗語故事很多都來自這段歷史,例如一鳴驚人、齊大非偶、臥薪嘗膽、唇亡齒寒等等,只不過他們已經深深的融入了中國文化和語言中,被人們熟知而不被察覺。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蕩,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后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網友關於為什麼中國人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不感興趣的評論:

1、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時期,百家爭鳴,自由開放;戰國時代,凡有血氣,皆有爭心,熱血沸騰。「士為知己者死,刎頸之交」,浩然正氣。每當看到春秋戰國的文章、影視裡的正人君子、無雙國士,都會肅然起敬,自愧不如。身為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自豪我們有輝煌燦爛的歷史,有一身正氣的先輩;反觀當下,我輩苟延殘喘,烏煙瘴氣,世風日下,愧對先人。古代先賢在天堂,我等無顏再見,當下地獄!

2、因為春秋戰國時間長,人物多!時間多記起來就很麻煩!就跟後面的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一樣太亂!不好記!

小編觀點:

三國為人熟知真的很多程度上因為三國演義!要我說,中國人沒有幾個不知道關公、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人的吧!其他朝代的歷史名人可能有些目不識丁的人不知道,但是三國卻完全不會!這就是影響力啊!

同类文章
 2016探索宇宙未解之謎 揭開六大宇宙未解之謎

2016探索宇宙未解之謎 揭開六大宇宙未解之謎

宇宙浩渺萬萬頃,裡面有太多太多的奧秘等著人類去發現,如穿過黑洞真的能進行時空旅行嗎?什麼是暗物質呢?宇宙未解之謎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今天51未解之謎網將為大家帶來六條已被友解的宇宙未解之謎,相信大家在看完2016探索宇宙未解之謎後,您對宇宙的了解一定會更進一步的。1. 大爆炸之前有其它事物嗎?膨脹輕易
 納粹死亡之鐘有何神秘力量讓靠近的生物都死亡?

納粹死亡之鐘有何神秘力量讓靠近的生物都死亡?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據說研製了一種秘密武器死亡之鐘,據說只要靠近死亡之鐘的任何生物都會死亡,死亡之鐘似乎有種神秘的力量足以摧毀任何生命,今天小編就來談談納粹德國的死亡之中。死亡之鐘:死亡之鐘是黨衛軍主要負責武器研製的高級領導卡勒姆負責生產的,但是在1945年4月17日失蹤了,據說是自殺了,至於他究竟在
 《推背圖》是真的嗎?驗證了哪些事件?

《推背圖》是真的嗎?驗證了哪些事件?

推背圖是一本讓世界都大為震驚的預言奇書,推背圖裡面的每一個預言都準確無誤,這可是比瑪雅人的預言還要準確的,這本奇書究竟有什麼秘密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推背圖》是什麼?《推背圖》是古今中華第一預言奇書,傳說是由李世民為了推算唐朝的國運請來兩位著名天相師袁天罡和李淳風根據周易八卦所著的一本書,推背圖

科學家彭加木羅布泊沙漠失蹤未解之謎

彭加木(1925年~1980年),原名彭加睦,廣東番禺人。彭加木失蹤事件一直以來是國內一起比較著名的未解之謎,無數國家相關人員進行過查找,無奈生不見其人,死不見其屍,就此失蹤。彭加木(1925年~1980年),原名彭加睦,廣東番禺人。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農學院,後進入北京大學農學
 封門村鬧鬼是真的嗎 河南封門村鬧鬼真假

封門村鬧鬼是真的嗎 河南封門村鬧鬼真假

封門村,被稱為中國第一鬼村,位於河南一座深山內。目前已無人居住,很多驢友前來探險均發生各種離奇事情,恐怖氛圍瀰漫。封門村曾經叫做風門村,有很多人在此居住。但由於年輕人多半外出打工,且居住不便,全村便遷往其他地方居住,便這樣留下了一個空落落的村子。那麼封門村鬧鬼是真的嗎?其實最初是一個驢友無異中發現了

考古史上的人類7大未解之謎

考古讓世人知道了更多古人的東西,但是離奇的是有一些連考古學家都無法解開,一起來看看考古史上的7大未解之謎;1、失蹤的殖民地1585年,探險家John White旅行到了洛亞諾克島,而且繪製了島嶼的地圖。1587年他帶領一個英國移民隊伍返回。在他回到英國補充供給時,卻因為戰爭耽誤到1590年。當他再次
 中國七大懸案,至今還未破解

中國七大懸案,至今還未破解

儘管現在的科技越來越進步,破案變得越來越簡單,可是有許多多年前的懸案,比方黑色大麗花事情,由於時刻太久遠了,仍是無法破解,有許多十分聰明的壞人,會利用高科技犯罪,這樣更難破案,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國七大懸案有哪些?  我國七大懸案 :習愛青碎屍案、慈谿白骨案、清華投毒案、白銀市連環殺人案、重慶紅衣
 樓蘭古城未解之謎,三大未解之謎

樓蘭古城未解之謎,三大未解之謎

100多年來,有關新疆羅布泊區域的樓蘭的每一次發現都炫人眼目。樓蘭出土的文物散布在國際各地:倫敦、首爾、京都、東京、新德裡、北京、烏魯木齊……這些文物觸及了地理、人種、考古、言語文字等學科,每一個問題,都足以讓學者用一生的精力來研討探索。對樓蘭的解讀,某種意義上是對人類文明史的解讀,樓蘭因此成為一個
 太陽墓之謎究竟是什麼民族部落的墓地?

太陽墓之謎究竟是什麼民族部落的墓地?

太陽墓是新疆考古學界之中最神秘也是最讓考古學家感到不解的謎,太陽墓究竟是哪個民族哪個部落的墓地,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在裡面嗎?兩三千年過去了這些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下面51區小編帶大家去探訪一下太陽墓。太陽墓:太陽墓舉例孔雀河不過數裡之遙,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組組用七層胡楊木樁圍成的同心圓圈。木樁粗細有序
 羅布泊三大未解之謎 大耳朵之謎至今爭論不休

羅布泊三大未解之謎 大耳朵之謎至今爭論不休

羅布泊向來都是中國第一神秘的地方,這裡充滿著各種神秘離奇的傳說故事,羅布泊的三大未解之謎也是一直困擾著各界專家學者,究竟這三大未解之謎何時能夠解釋開呢,下面51區小編為您盤點羅布泊三大未解之謎。羅布泊三大未解之謎:遊移之謎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學家們曾對羅布泊的確切位置爭論不休,最終問題沒有解決,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