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異常抖動,天氣背得起這個鍋嗎?
2023-04-01 06:38:32
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異常搖晃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爆發。截至6日上午,橋面仍有明顯的振動。目前,虎門大橋已雙向關閉,監管單位正在進行緊急檢查和監測,交通部還成立了一個由12名專家組成的工作組來指導現場。
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出現了大震動~
許多新聞報導將異常抖動的原因解釋為「主橋高風速」引起的旋渦振動...乍一看,「受天氣影響」的感覺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原因。在歷史上,已經有無數的「XXX事件」是由天氣原因的影響引起的...這次天氣能逆轉嗎?
多多少少還真有點懷疑!虎門大橋是連接廣州南沙區和東莞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讓我們看看當時廣州南沙區的天氣。
5月5日下午,廣州南沙區風力較上午明顯增強
即使在下午6點以後,南沙區的整體風速有所下降,虎門大橋附近的風速約為7級。
虎門大橋所在區域從5日下午到晚上風力強勁
7級風的概念是什麼?六七級風可能意味著樹枝在劇烈搖晃。在這樣的風中很難撐著傘走路。
但是強風使橋面傾斜?當然不是,但這次是其中一個幫手。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卡門渦街」,這是一種流體力學現象,在自然界中並不罕見。
「卡門渦街」原理
簡單地說,當遇到障礙物時,水或空氣體(流體)將沿著物體的兩側「繞行」,當從物體表面落下時,將在後面形成成對的交變渦流。當流體流出的頻率接近物體的固有頻率時,會引起共振,嚴重時會對物體造成損壞。
一個眾所周知的例子是20世紀40年代美國的塔科馬海峽橋。它於1940年7月1日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式。結果,它只持續了100多天。同年11月7日,塔科馬海峽大橋在強風中倒塌。
~短暫的塔科馬海峽大橋~
事實上,塔科馬海峽大橋開通幾周後,甲板上下搖擺。當時,強風使橋上下搖晃,從橋下看是這樣的:
恐怖震撼中的塔科馬海峽大橋~
橋面是這樣的:
原來,當塔科馬海峽大橋最初設計時,出於美學和經濟方面的考慮,使用的材料太輕,導致橋梁在接近「卡門渦街」的頻率下產生共振,從而導致橋梁劇烈波動,最終在大風條件下倒塌。「塔科馬海峽大橋的倒塌」是20世紀最嚴重的工程設計錯誤之一,並且已經成為所有工程學科都無法迴避的經典案例。
~一排排的水車改變了橋的空氣動力學形狀~
回到「虎門大橋異常抖動事件」,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沿橋跨邊緣護欄設置有水馬,連續的水馬改變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從而產生特定風環境下橋梁的渦振現象。雖然沒有最終的確認,但這應該是最終的答案。因為沒有阻礙氣體流動的水車,風會穿過風洞,不會引起共振。設計電橋時,對諧振頻率進行了測試和驗證。然而,跨海大橋都很長,形狀的輕微變化會影響它們的固有頻率,所以劇烈搖晃的問題可以通過重新排列水車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