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郭靖原型是誰?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2023-04-02 05:26:52 2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最具金庸俠義觀準則的大俠中,郭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郭靖為人淳厚仁義,武功蓋世,深受讀者喜愛。金庸自己曾說過筆下武功最高的人物,一次說張無忌,一次說的就是郭靖。
郭靖是貫通「射鵰三部曲」的關鍵人物,金庸先生博學廣記,他的武俠小說,雖然是虛構,但很多故事背景卻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比如「射鵰三部曲」中蒙古軍西徵、蒙古滅金、襄陽保衛戰等等。郭靖從小在蒙古軍中長大,雖然資質愚鈍,但通過機緣和自身毅力習得絕頂神功,曾隨成吉思汗西徵,大破花剌子模,在蒙古準備攻宋時毅然回到南宋,自行擔起組織襄陽保衛的重擔,堅守多年,最後在城破時和夫人黃蓉雙雙壯烈殉國。
金庸創作郭靖這個人物的歷史背景主要就是蒙古崛起和襄陽保衛戰,那麼他在創作的時候借鑑了歷史人物的事跡嗎?郭靖的原型又是誰呢?
有爭議的原型
關於郭靖的原型,金庸自己倒是沒有明確說過,廣大讀者卻有許多爭論,有說郭侃的,有說呂文煥的,也有人說是嶽飛,甚至還有人說就是郭靖!筆者認為,這些應該都不是。嶽飛的忠義報國和郭靖的俠義精神雖然有相似之處,但生平、事跡和年代都相差太遠,把他倆扯一塊過於牽強。歷史上襄陽保衛戰的主人公正是呂文煥,就是他組織襄陽軍民抵擋了蒙古大軍六年之久,但在《射鵰英雄傳》中,金庸卻把他描繪成腐化無能的人,並把他的一些事跡安在了郭靖身上。以金庸的性格,是不會把真正的英雄顛倒黑白的,原因在於,這個呂文煥,最後還是投降了,而且不只是為了讓襄陽百姓免於罹難,他是真投降,因為他後來主動請纓,親自給元軍做嚮導,帶領元軍攻破和招降了很多地方。金庸先生在感慨襄陽抗敵精神的同時,一定很痛心呂文煥後來的所作所為,所以,呂文煥也不可能是郭靖的原型。
歷史上真有郭靖嗎?
名叫郭靖的人,歷史上應該也不少,但要找到同時期史籍記載過的還是不容易。巧的是,史籍上還真有南宋時期一個叫郭靖的人。《宋史·忠義列傳第二百八·忠義四》記載:「有郭靖者,高橋土豪巡檢也。吳曦叛郭靖是誰,……」。這個郭靖是南宋時四川一個地方武裝的首領,在四川宣撫副使吳曦叛變降金的時候,不惜攜妻兒投江自殺也不肯跟著吳曦投降金國。這個郭靖確是個忠烈之士,不過金庸在創作的時候,不一定知道這條生僻的史料,而且他也不是抗元英雄,是抗金百姓。
郭侃是誰?
郭侃這個人,名頭就太響了,你不知道沒關係,因為他的名聲是出在中東阿拉伯地區!郭侃也是現在多數金庸迷認為最有可能是郭靖原型的人。郭侃是蒙古漢人大將,《新元史》記載,西徵中,他攻城拔寨無數,1253年在木乃兮攻破128城;1256年進攻古城巴格達,再下300城滅亡了黑衣大食。其後,再向西三千裡,拿下185城,被譽為「東天將軍,神人也。」而後數次打敗十字軍,揚威地中海。
郭侃是個軍事奇才,和金庸筆下郭靖具有蓋世武功暗合,他很小時候,父親就在隨蒙古軍徵戰中陣亡了,被蒙古「四駿」之一木華黎手下大將史天澤收養,這點跟郭靖也有相似點,所以認為郭侃就是郭靖原型的人比較多。
但是郭侃並不是隨成吉思汗西徵,蒙古多次西徵中,影響最大的是成吉思汗西徵、長孫拔都西徵、孫子旭烈兀西徵這幾次,而郭侃,是旭烈兀西徵的副帥,這時候郭靖是誰,成吉思汗都過世二十多年了。從《射鵰英雄傳》這本書看,金庸對成吉思汗是有所景仰的,書中不少篇幅提到了成吉思汗的事,所以郭靖的原型很可能也是這一時期的。另外,在襄陽保衛戰中,郭侃並不是保衛襄陽的人,相反,他在攻襄陽中還出了不少力。
那麼,郭靖的原型到底是誰呢?從郭靖這個人物的兩個主要歷史背景來看,應該不止一個人,也不止一個時期。我們把蒙古崛起和襄陽保衛戰這兩個背景分開來看,就相對清晰了。
前期郭靖原型——郭寶玉、郭侃爺孫
郭寶玉是郭侃的爺爺,唐朝郭子儀的後人,原是金朝大將,後來投降蒙古,因為他足智多謀,很快成為蒙古大將。在攻破花剌子模都城撒馬爾罕時,郭寶玉立下大功,這點和小說中郭靖攻破撒馬爾罕相似。金庸曾寫過一篇《成吉思汗家族史》,作為附錄放在小說後面,文中寫到:「郭侃的祖父郭寶玉是郭子儀的後裔,成吉思汗手下大將,隨大軍西徵,功勞很大。」因此,前期郭靖的原型應該是結合了郭寶玉和郭侃的事跡。
後期郭靖原型——襄陽保衛戰中廣大英雄義士
真實的襄陽保衛戰中,呂文煥確實是主角,但我們前面分析過,呂文煥不可能是郭靖的原型。在宋元交替的歷史變革中,南宋軍民抗擊元軍可歌可泣的事跡數不勝數,金庸可供借鑑的題材很多。在襄陽保衛戰中就湧現了無數英雄故事,像部將張順、張貴,奮勇抗敵、臨危不懼,曾對部下豪言:「此行有死而已,有顧慮的趕快退出,不要壞我大事!」還有那些捨生取義、為國捐軀的人,同樣值得歷史的銘記。正是這些廣大的英雄義士,共同構成了金庸筆下後期郭靖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