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四阿哥是如何當上皇上的(四阿哥到底是什麼時候被立為太子的)
2023-05-24 15:09:46 1
只有皇上、甄嬛和蘇培盛三人知道真相!
新的一年終於來臨,首先祝大家在虎年虎虎生威,財源廣進。
暗黑《甄嬛傳》寫到這篇已經接近尾聲,我將在最後兩篇裡面解釋兩個困擾大家許久的問題。
今天要分析的是:四阿哥到底是什麼時候被立為太子的?
首先我們來看,在為三阿哥選妃時,剪秋問皇后的問題:前朝已有人提出立太子之事,娘娘為何還讓他們多提六阿哥?
皇后:皇上生性多疑,最忌諱前朝後宮串通,沆瀣一氣之事,咱們該時不時給皇上提個醒。
所以六阿哥成為奪嫡的熱門人選,也有皇后的「功勞」。
但皇上是什麼態度?
據我觀察,皇上看中的太子人選,應該是四阿哥。但是朝中奪嫡的熱門人選,卻是三阿哥和六阿哥之爭。一直有人推舉皇上表面上最寵愛的六阿哥為太子,皇上聽之任之,不置可否。其目的就是保護真正的太子人選四阿哥不要被人盯住暗害。
所以一旦發生瑛貴人勾引三阿哥的事情,皇上就很緊張。因為他馬上就想到前朝和後宮串通,沆瀣一氣,想要左右太子的人選。
皇后此時歪打正著的提醒真的起了作用,讓皇上開始懷疑甄嬛為自己的親兒子六阿哥鋪路,用自己的義妹浣碧和果郡王府聯姻,然後浣碧又選出瑛貴人來勾引三阿哥,好讓三阿哥失去皇上的信任,退出太子的競爭。
所以皇上真的很了不起,當大部分眼中還只是妃子和阿哥是否偷情的狗血事的時候。皇上已經一針見血的看到癥結所在:朝裡朝外,不知又有多少人盯著朕這張龍椅,公開建儲肯定會鬧的雞犬不寧,朕得有個好法子以備不虞。
這個秘密建儲的事情,只有皇上、甄嬛和蘇培盛知道真相。而在皇上死後,也是甄嬛和蘇培盛聯手將四阿哥推上去的。
可以說,在國本立嗣這件事上,甄嬛和蘇培盛都沒有背叛皇上,而是頂著巨大的壓力,在死後依然將他的意志貫徹下去。
而果郡王和慎郡王,其實是被皇上精湛的演技和頂級的權謀騙了。
在決心毒死果郡王之前,皇上曾經陰惻惻地對甄嬛「保證」:經此一事,弘曕會是大清絕無異議的太子,因為他有一個深得朕信任又能幹的額娘。
我信你的個鬼!
你個糟老頭子壞的很!
這句話是說給甄嬛聽的嗎?
這句話應該是說給皇上身邊果郡王的眼線聽的。
然後,果郡王就在凝暉堂慨然赴死,並且在臨死前提醒甄嬛:你有你的孩子,你要好好的活下去,我再也不能保護你了,你要保護你自己。
其實就是暗示:你要一路扶持你的親生兒子六阿哥做太子,然後儘快殺了皇上。
但是,出乎慎郡王意料的是。
果郡王死後,甄嬛一邊哭哭啼啼表忠心,一邊磨磨唧唧不肯動手。
慎郡王急了,就想出殺母奪子這招來逼甄嬛,造成皇上與甄嬛互相敵對的假象。
有人說,甄嬛說六阿哥資質平庸,不能升任太子,崔槿汐也在場,為何不匯報給慎郡王。
因為甄嬛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生命正在受威脅(殺母奪子),人在生命受威脅時候說的話,能作數嗎?
慎郡王覺得不能作數。
況且,是甄嬛說的「四阿哥是最合適的人選」含金量高?
還是皇上說的那句「經此一事,弘曕會是大清絕無異議的太子」含金量高?
慎郡王當然選擇相信皇上的話。
皇上:嘿嘿嘿,臭弟弟,哥騙的就是你。
其實真太子的人選,藏在甄嬛這句話裡:皇上煩心的是太子人選,而非是否臣妾親生。
所以甄嬛是徹底聽懂了「弘曕會是大清絕無異議的太子,因為他有一個深得朕信任又能幹的額娘」這句話的含義。
太子人選,和他是哪個妾妃生的毫無關係。
哪怕四阿哥出身不好,也可以找個出身高貴的額娘,但是他的能力,一定要符合太子的要求。
果郡王和慎郡王輸就輸在,他們太相信血統的力量。
因為他們整個計劃的根基也就在讓果郡王的血統去混淆皇上的血統,而且他們認定,就是因為這層親子關係,可以綁定甄嬛,讓她不遺餘力的支持自己的兒子當皇帝。
皇上就是利用慎郡王這樣的認知,當面演了一場「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我認為,就皇上和甄嬛這次口頭確認之後,皇上就已經下密旨,立四阿哥為太子,但是為了保護他,還是秘而不宣,將密旨封存在正大光明匾之後。
表面上,只是封四阿哥為寶親王。
因為四阿哥此時在幾個阿哥中年歲最長,第一個封親王也說的過去。
當四阿哥來報喜的時候,此時崔槿汐沒有在場,所以甄嬛的話相當直白,就差把「你就是太子」這五個字當面告訴四阿哥。
四阿哥:可是六弟還沒有被封親王(他還是擔心六阿哥)。
甄嬛:我希望,他的親王之位由你來封(就是告訴四阿哥他就是太子,未來的皇帝)。
然後甄嬛又說了句極其重要的話:喜怒不形於色,心事勿讓人知,更別叫人可以輕易揣測你的喜惡。
此時的甄嬛,她的思維方式,已經與皇上越來越像。
頂級的權謀場,需要頂級的權謀與城府。
甄嬛終於知道,以前她因為少不更事,將她在倚梅園許的最後一個願望: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透露給並不知底細的崔槿汐,招致頂級獵手果郡王的獵殺。
如今的她,早已將以前天真爛漫,相信愛情的甄嬛掩埋,將自己的「喜惡」深埋心底。
接下來我們看在皇上的靈前,甄嬛是怎麼一擊必殺,滅了慎郡王攝政王的妄想的。
慎郡王首先跳出來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請熹貴妃上位。
此時甄嬛那個微微諷刺,嘴角上挑的冷笑又出現了:小樣,讓你活蹦亂跳囂張到現在,看老娘待會怎麼整你。
然後恆親王馬上跳出來反對(他以為甄嬛和慎郡王是一夥的):熹貴妃本是有皇子之人,這儲位之事豈是她說了算?
慎郡王:熹貴妃掌六宮大權,位同副後,自然可說。
恆親王:立黃口小兒為國君,怎麼能服眾呀?
慎郡王:世祖六歲登基,世祖八歲登基,天威所在,怎不能服眾?
有趣的是,恆親王也好,慎郡王也罷,他們都覺得甄嬛一定會推舉自己的親兒子六阿哥為皇帝,根本沒有想到四阿哥。
那說明皇上和甄嬛的計劃很成功,他們真的是聯合欺瞞了絕大多數人,把六阿哥當成煙霧彈,障眼法,保護了真正的儲君四阿哥。
而慎郡王之所以敢讓自己的妻子(棋子)玉嬈去點破六阿哥的身世,也是因為皇上已經重病,而沒有公開立儲,他自信的認為,只要皇上一死,有甄嬛和六阿哥的這層血緣關係,難不成她會去立毫無血緣的四阿哥?
沒想到,甄嬛就是給了他一擊重擊。
甄嬛先強調:只是先帝在時,多番提起儲位之事,臨終也有吩咐。
這就是說,她甄嬛絕對不敢矯詔,偽造詔書,無中生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先帝的意思。
甄嬛再說:先帝英明,雖然喜歡六阿哥,卻也知主少國疑,一切以國事為重。
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何不立六阿哥為太子,就是覺得六阿哥年紀小,主少國疑,就怕權臣當道,權柄下移。
慎郡王,看什麼看?說的就是你!
然後甄嬛一說完這話,蘇培盛馬上說:熹貴妃所言甚是!
要說在這樣重要的場合,蘇培盛身為一個太監,是沒有資格說話的。
但是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他是服侍皇上三十幾年的老太監,又是皇上的御前首領太監,以他來佐證甄嬛的話,大大加強了甄嬛此言的可信度。
大家可以看,蘇培盛說完「熹貴妃所言甚是!」之後,我的兩張截圖。
表面上畫面正中是恆親王,其實左邊慎郡王模糊的表情才是華點。
第一張,慎貝勒有個恍然大悟的表情,就是他終於明白:甄嬛至始至終,站的都是皇上。所以在立嗣這麼關鍵的事情上,用自己的親生兒子為皇上的兒子四阿哥做掩護,最終還要把四阿哥推上位。
而第二個表情:慎貝勒抿起嘴唇,不甘、憤怒、憋屈一齊湧上心頭,果郡王白死了,而他被耍了。
但生活還是要繼續。
然後恆親王繼續反對(他存粹就是看不慣甄嬛):儲位之事怎憑你一面之詞?
慎郡王立馬跳出來說:恆親王是否對先帝有不臣之心,才處處加以揣測?
慎郡王不愧是變色龍,他眼見大勢已去,為了保命,馬上就對未來的主人四阿哥表起忠心(也為後來元澈入嗣做伏筆),瘋狂咬起了恆親王。
逼死先帝的元兇指責別人有「不臣之心」,臉皮之厚,簡直嘆為觀止。
不出意外,接下來就是四阿哥登基為乾隆皇帝。
我對比了雍正和乾隆的登基大典,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類比。
在雍正登基的時候,他加封的隆科多和年羹堯,因為他們兩個為雍正的登基立下汗馬功勞,所以成為新政權的核心人物。
而乾隆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封甄嬛為聖母皇太后,因為她也為乾隆的登基立下汗馬功勞,成為新政權的核心人物。
果然,歷史是一個循環。
而順利成為太后的甄嬛,也終於擺脫了「棋子」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