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漢族起源多少年(漢族的起源和演變之二----現代人的起源)

2023-05-04 00:14:57

漢族的起源和演變之二-----現代人的起源

作者:劉水龍

作者簡歷:1976年出生於河南省商水縣平店鄉平店村四組,北大光華本科畢業,獲得北大最高獎學金,後來就讀北大哲學系研究生。大學畢業後進入君安證券工作,2001年自營B股交易量一度佔全國近半;服務於多家中央企業,承攬過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PO、中海油債券經紀。現擔任某投資公司總經理,經營幾十億資產,投資於股票、股權、期貨、債權等領域。

8、黃種人進入北方取代棕色人種

(1) 黃種人N、O3、O1進入中華北部取代棕色土著

1萬年前,O1、O3黃種人分別北上,阿爾泰在與葉尼塞人人(Y染色體單倍群為Q)第一次混血的基礎上,又與當時北上的兩支黃種人發生了第二次混血,形成黃棕混血的黃種人北亞人種。東部阿爾泰通古斯混有較多的沿海支成分O1,但也混有很多內陸支成分O3(可能是進入文明時代後加入的);中部阿爾泰蒙古混有較多的內陸支成分O3;西部阿爾泰突厥也開始混入了大量的內陸支成分O3與N。

阿爾泰人在黃土高原(突厥)的故土被內陸支的黃種人(漢藏民族)霸佔,生活在那裡的阿爾泰人不是被屠戮就是向北面的家園逃竄,所以今天黃土高原的居民很少有阿爾泰特有單倍群C P的發現。

阿爾泰人在華北(通古斯)的故土遭到了沿海支黃種人的大規模入侵,不過,沿海支黃種人相對比較溫和,與通古斯和平共處而不是屠戮,二者逐漸融合為新的民族---東夷,東夷的C成分相對濃厚。

新石器時代,阿爾泰人在陰山以北創造了以細石器/刮削器在生產工具中佔優勢的狩獵文化,與陰山以南以農耕文化為主的仰韶文化有明顯不同。商族的母系祖先東夷從燕山地區南下到古河濟之間的進程中,一部分阿爾泰人(蒙古群)也隨之從大興安嶺山原南下來到商族祖居的赤峰市、朝陽市、承德市、北京市,創造了拉蘇克遊牧文化之一的夏家店上層文化。

後來的匈奴、堅昆、丁零、金山突厥等突厥部落,都是黃種人N居於統治地位的棕色C白色P混血人種。隨著突厥人的西遷中亞,他們與當地的晚於吐火羅人到來的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也發生融合。 公元400年突厥族群的匈奴西遷,演化為保加爾人。公元600年蒙古族群的柔然人厭達人西遷,一部分被斯拉夫人同化,一部分被保加爾人同化。保加爾人的一支演化為目前的楚瓦什人,保加爾人的另一支被斯拉夫人同化為保加利亞人。 中亞北部的突厥族群可薩人、佩切涅格人、烏古思人、欽察人逐漸演化成目前巴什基爾人、庫梅克人、諾蓋人;後來一部分與西遷的蒙古人融合為韃靼人。

黃種人烏拉爾支N-LLY22g跟隨內陸支黃種人來到黃河上遊,並進入突厥地盤,與O3一起徵服了突厥,成了那裡的主宰,原始突厥語(棕色人種C語言阿爾泰輔之白種人P語言吐火羅語)、漢藏語(O3)、烏拉爾語(N)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新的語言---突厥-烏拉爾語。前3000年,N途經阿爾泰山,最終西遷至烏拉爾山,形成烏拉爾族群。 烏拉爾族群與當地的佔人口多數的斯拉夫-日爾曼人(R)、克羅馬農人(I)融合,形成芬蘭-烏戈爾人,再後來分成三支向外擴散:向北的一支沿著伏爾加河上遊進入北歐,演變為芬蘭人、芬蘭以北的拉普人(N佔45%,I佔30%,R1a佔20%,R1b佔5%)、愛沙尼亞人、莫爾多維亞(莫爾多瓦)人、烏德穆爾特人、馬裡人、卡累利阿人、科米人(黃種人);向西的一支演變為馬扎爾人;向東一支,沿卡馬河、越過烏拉爾山,進入西伯利亞,演變為漢蒂(奧斯恰克)人、曼西(沃古爾)人等。剩下的烏拉爾族群被稱為薩莫耶德人,包括涅涅茨人(分布在北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山脈兩側,N佔80%,R1a佔10%,I佔6%,R1b佔4%)、塞爾庫普人(N佔7%,R1a佔18%,R1b佔6%,C佔3%,Q佔66%,被烏拉爾同化的古西伯利亞人)、牙納桑人,他們生活在俄羅斯極北地區,是相對純粹的黃種人。

黃種人沿海支和內陸支大規模來到北方以後,分別對當地的阿爾泰-棕種男人進行了殺戮和驅逐,但保留了阿爾泰-棕種女性(Gm血型是ag axg ab3st)以婚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北遷的黃種人的後代與阿爾泰-棕種的後代是同母異父。 當歷史進入了階級社會,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奴隸的需求使得黃種人對遭遇到的棕種男人不再滅殺。那段時期黃種人才到達的邊緣地區,比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日本列島,棕色人種的成分C和 D被大量地保留了下來。

(2) 突厥語民族

世界範圍內,突厥語民族有一億人;在中國突厥語民族900萬人。突厥語的分類如下:

①. 東南語支(察合臺語支或維吾爾語支),包括烏茲別克語、維吾爾語、裕固語(又稱撒裡畏兀爾語)、撒拉語。

②. 西南語支(為古思語支或土庫曼語支),包括土耳其語、加告茲語、土庫曼語、亞塞拜然語。

③. 西北語支(基普查克語支),包括吉爾吉斯語、哈薩克語、卡拉卡爾帕克語、諾蓋語、庫梅克語、巴什基爾語、韃靼語、卡拉伊姆語、卡拉恰伊-巴爾卡爾語。

④. 東北語支(阿爾泰語支),包括圖瓦語、哈卡斯語、阿爾泰語(衛拉特人,是被滿清剿滅的準噶爾人的倖存者)。

⑤. 哈拉伊語,與其它突厥語歧異很大,通行於伊朗。

⑥. 雅庫特語,有時也被劃入東北語支。

⑦. 楚瓦什語,因與其它突厥語差別極大(有許多古老特徵),被看作阿爾泰諸語言的一個獨立語群。

公元前300年,匈奴人(前突厥語,Y染色體以Q、C、N為主)強大起來,並擴散到整個草原。公元100年,漢王朝擊敗匈奴,一部分匈奴西遷,一部分匈奴臣服於漢朝。匈奴的西遷,實際是使得很多突厥語部族進入了中亞和東歐,欽察人就是這個時期進入東歐;保加爾人則一直進入東歐腹地,後來的保加利亞就是用這個突厥人部落的名字命名的。公元500年,突厥阿史那家族興起,建立突厥汗國,控制整個蒙古草原。1300年前,唐朝強大起來,並向草原和中亞擴張,唐朝先後擊敗了東、西突厥,突厥開始大舉西遷。

鐵勒時期,鐵勒的核心很可能是N類型。突厥汗國時期,可能突厥人的主體東部為C,西部為R1a,並且都有少數N。西部突厥從公元6世紀起開始西遷,並同化了當地的民族。唐朝徵服西突厥後,西突厥人加快了遷徙。

突厥人不是野蠻人,而是有高度發達組織的部落集團,文化上受到唐朝的影響,社會組織能力很強,遊牧經濟模式也很適合中亞地理氣候,其對中亞土著人的同化是非常成功的。有"一旦突厥化,就永遠突厥化"的說法。至公元15世紀,中亞的突厥化就基本完成了。

中亞的情形是,西部突厥人的R1a,同化了當地的G、I、J、R1b等成分,同時東部草原突厥人的遷入帶來了一定的C和N,漢人、蒙古人同時也帶來了C和O,阿拉伯人的遷入提高了J的比例,印度人H、L有零星遷入,這些都造成了中亞地區基因多樣化。

13世紀,蒙古人以不可抵擋的氣勢徵服了中亞,大量的蒙古部落遷入中亞,深深影響了中亞北部的居民,今天,哈薩克人的基因和蒙古人高度一致,60%的C和10%的O,都和東亞蒙古人一樣,同樣過著遊牧生活,只是說突厥語而不說蒙古語。但值得說明的是,哈薩克人的父系幾乎完全來自東亞草原,但母系卻有大量中亞—歐洲成分,所以看上去外貌和蒙古人略有不同。

公元1500年,薩彥嶺一帶的一個古老民族向西南遷徙,其後代就是吉爾吉斯人,吉爾吉斯人和蒙古草原西部的很多蒙古語部落(如Khoton人)有親緣關係,基因也十分接近,是以60%的R1a為基礎的,少量的C和O。

公元1000年,一支東北薩彥嶺地區的突厥部族,開始向西伯利亞進發,同化了當地的古亞細亞語居民,形成了分布在300萬平方公裡廣闊土地上的雅庫特人,突厥人帶來了語言,但沒有在基因上造成衝擊,今天90%的雅庫特人為N3。雅庫特人大約35萬人。 圖瓦人有大量N,尤其是N2。圖瓦人有大量的Q*,但沒有漢族人的Q1,所以新石器時代晚期,Q的分布可能相當廣,從北亞到東亞,再到北美洲、南美洲。

中亞被突厥同化後,當地的突厥人不甘寂寞,先後侵入了西亞和印度,建立了很多王國,今天伊朗北部和亞塞拜然還有超過1000萬人在講突厥語。 公元1300年,一支中亞古老的突厥部落,開始只有幾百戶,不堪蒙古人的欺凌,從中亞一帶遷徙到了西亞的土耳其境內,並得到了東羅馬帝國的庇護。這區區幾百戶人的後代卻建立了強大的地跨三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由於起初人數非常少,雖然歷史書上記載這幾百戶的突厥人長著"扁平的臉、細小的斜眼睛、小鼻子、矮胖的身體",可以說典型的蒙古人種,但今天土耳其幾乎找不到多少這種體貌的人,今天的土耳其大部分是被突厥同化的當地土著的後代。

西亞的突厥幾乎全是白人了,黃人成分越來越少。以土耳其人為例,523人個,C*、C3和O3加起來才8個人,N有20人,Q有15人。

東歐的韃靼人裡面,克裡米亞韃靼有少量的東亞人成分,而喀山韃靼人則基本和俄羅斯人更接近,尤其喀山韃靼人沒有C3中的成吉思汗的簇,朮赤的血統可能有問題。

(3) 蒙古族

N1(M128,現名N1a)、N2(P43,現名N1b)、N3(Tat,現名N1c)。

蒙古族的底脯是C3北支,祖源是東胡—鮮卑---柔然---室韋,他們父系跟澳大利亞是遠親關係,都屬棕色人種,但母系跟華北漢族同源。

芬蘭人N先於堂兄弟O3從橫斷山區北上,到達黃河上遊,然後在蒙古高原、滿洲與棕色人種C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最終N除部分融合於阿爾泰民族之外,大部分被逐出蒙古高原東部和滿洲地區,只在蒙古高原西部、北部留存了下來,他們就是後來的鐵勒民族;部分繼續向北極遷移,形成雅庫特人的血緣祖先。留居蒙古高原的N,在與阿爾泰民族的長期徵戰與交往中,逐漸被人數眾多的棕色人種土著同化、融合,疊加也同時到此的葉尼塞部落Q的影響,形成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而沒有與棕色人種土著--葉尼塞河Q發生融合、主動或被動繼續向北遷移到北極地區的芬蘭人,仍操原有的芬蘭烏戈爾語系。

黃種人O來到了中國本部後,屠殺了大部分的棕色人種土著C,成為中國本部的主體民族,並以農耕為生。中國本部與蒙古高原、滿洲大致以今長城為界,與北部的棕色人種阿爾泰民族形成對峙,阿爾泰民族以遊牧、漁獵為生。黃種人O之所以未能越過長城,全面徵服棕色人種土著C,氣候的苦寒、塞北不適合農耕應該是重要因素。

O 雖然未能整體跨過長城,去徵服塞北的阿爾泰棕色土著,但是有記載的文明史以來,仍零星乃至成規模地、主動或被動地進入蒙古高原東南部和滿洲地區,並在今日的蒙古族和滿族中留下了明顯的基因痕跡。

2001年文波的復旦博士畢業論文,裡面有組赤峰蒙古族的數據,60個蒙古族中,O3為31例,C為13例,O3比例高達51.7%,而C只有21.7%。對比其他地區的蒙古族中的O3比例,如呼和浩特O3所佔的比例為17.9%(7/39,文波,2001),海拉爾為28.9%(13/45,薛雅麗,2006),新疆蒙古族為1.7%(1/60,文波),可以明顯的看出,赤峰當地蒙古族中,有非常明顯的漢族影響。 在廣闊西部蒙古地區,如外蒙古西部的烏梁海蒙古、zakhchin蒙古、圖瓦蒙古、khoton蒙古人,O3的比例大多只有1--2%,而歐洲卡爾梅克蒙古人O3幾乎可以忽略不記,但其C3的比例卻高達70%!保持了東亞原始的蒙古人成分,結合文波新疆蒙古族中O3比例為1.7%,可以看出,在西部蒙古人中,O3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在布裡亞特蒙古人中,O3的比例三組數據分別為0%、0%、2.5%,是十分少見的。

從宏觀的角度上看,整個東部的蒙古族,包括外蒙古喀爾喀人(尤其烏蘭巴託)、內蒙古中部喀爾喀方言區、內蒙古東部科爾沁--喀喇沁方言區,都有強烈的漢族影響。而西部蒙古語人群,受到漢族人影響較少。

漢族人遷居蒙古特別是東蒙地區,是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紅山文化時期,就出現了O的身影。敖漢旗寶國吐鄉大甸子村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喀喇沁旗永豐鄉大山前的夏家店上層文化,則出現了近半的O3。 從燕國北卻東胡一千餘裡、五胡北朝時漢人逃亡或被虜至赤峰地區、契丹時幽雲與赤峰政治合一,漢人就不停地流入內蒙東南部。元朝時,漢族人或是商人、降將、戰俘等,更是大量進入蒙古地區並留居下來,這些人在東部蒙古留下了痕跡。而清朝晚期,華北漢族遷入蒙古,如給蒙古王公種地而成為蒙古人,曰為"隨蒙",又如進入蒙古地區從商而留居下來(山西等地有傳說:蒙古地區喇嘛多而世俗男性少,漢人男性商人去做買賣往往會被留下結婚),大量的漢族成分進入蒙古人中。

(4) 滿族

單倍群C在中國各地群體中的分布數據如下:

韓國學者採集的新賓滿族Y染色體單倍群數據:

Y染色體單倍群C3在黑龍江滿族、遼寧滿族與遼東新賓滿族的分布呈現"北高南低"態勢,和北亞西伯利亞族群及阿爾泰-通古斯族群有緊密的相關性,達斡爾族、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等通古斯語族Y染色體單倍群C極為高頻,高達30~60%,與黑龍江滿族高比例的C3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但遼東新賓滿族C3較為低頻,與北方通古斯族群有明顯的差異性。而單倍群O3在黑龍江滿族、遼寧滿族、遼東新賓滿族等呈現"南高北低"態勢,遼東新賓滿族Y單倍群O3系高達54.13%,與遼東漢族及其關內漢族有很大的相關性,其中遼東新賓滿族中的O3a1c-002611高達21.21%,是新賓滿族中最多的單倍群類型,最可能起源於山東半島。O3a2c-M134和O3a2c1-M117各佔11.26%、12.99%,最可能追溯至燕人群體及其華北漢人。

滿族Y單倍群O3的起源追蹤:

小河沿文化是以敖漢旗小河沿鄉(今名四道灣子鎮)遺址命名的,晚於紅山文化而早於夏家店文化,時代與中原廟底溝二期文化相當,公元前3000年左右。紅山-小河沿文化居民Y染色體以N為主體,但均無O3。紅山-小河沿土著居民N與新來的龍山人O3融為一體,共同創造夏家店下層文化(商朝時)。遼東半島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夏家店文化遺址,是東北滿族O3血統最早的由來。

孤竹國誕生於商朝初年,是在今冀東、遼西地區建國較早的子姓侯國之一,系商朝在北方的重要諸侯國。興於殷商,衰於西周,亡於春秋,齊桓公發動北伐打擊山戎,同時滅掉了孤竹國,孤竹國滅亡了,納入燕國的疆土,孤竹人分別融入山戎或燕人群體。燕國在東北南部設立郡縣以後,燕國的居民不斷遷入遼西一帶,與當地土著民族雜居。燕國主要人口集中於現在的河北、遼寧一帶,經過兩千年的艱苦歷程,燕人不斷與逐漸流入東北的齊人、齊化的趙人融合,逐漸形成東北官話的雛形。按漢代學者楊雄所著《方言》中劃分十二大方言區,河北、遼寧一帶屬於"燕、代方言區"。目前華北漢人Y單倍群O3-M134/M117非常高頻,顯然是滿族O3-M134/M117的重要來源。

明初置山東行省,後改稱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包括山東、遼東半島。據葛劍雄《中國移民史》資料,列出膠東移民有關事件如下:①、洪武四年,閏三月,遷北平、山東二省元漢軍46705人於北平諸衛。五月,明軍從山東登州渡海進入遼東。 ②洪武七年,一月,遷山東青州、萊州軍人11394人於遼東定遼都司。明代遼東漢人大多數是從山東半島遷過來的。 努爾哈赤出生於今撫順市新賓縣,曾以明朝邊關屬臣的身份,為大明保邊御疆,後來,叛明攻佔遼瀋,大量漢人被掠,成為家內奴或從事生產的奴僕。為了擴大兵源,努爾哈赤又從漢人中抽壯丁,編為漢八旗。除"從龍入關"的遼東漢軍(俗稱陳漢軍)不在出旗之列外,漢軍八旗組織中的其餘部分(如入關後歸附者、原屬於三藩所部者 等)皆在出旗之列。新漢軍出旗後,留在八旗之內的已基本是陳漢軍後裔,他們早在清初就已滿化,從滿俗說滿語,來華法國傳教士白晉在其著作《康熙大帝》中將他們稱作"韃靼化的漢人"。乾隆末年,由清朝官方編纂的《國史列傳》中更將漢軍名人列入《滿名臣傳》之中。至清末,旗內滿洲、蒙古、漢軍之界限更是早已消逝,旗人群體產生了共同的心理狀態。故而在民國之後,漢軍後裔大都選擇認同滿族,已不被漢人看作是同胞。可見,漢八旗確實是滿族Y-O3的主要源流之一。

早在1860年,面對沙皇俄國對東北地區領土的蠶食,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就上疏朝廷,呼籲廢除清朝前期制定的民族隔離政策,開禁放墾,鼓勵移民,以向關外移民的形式充實東北,鞏固邊疆,後獲得清政府採納。於是山東、河北等地漢民紛紛進入東北地區墾荒、貿易和謀生,這個過程持續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前,數百萬關內漢民移民到東北地區,這一史實被稱為"闖關東"。十九世紀中葉,山海關大門敞開,"闖關東"浪潮迭起,中原文化向東北地區大規模挺進,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了1830萬。" 滿漢通婚"律令被廢除後,東北滿漢通婚現象普遍,這時期漢人人口已超過滿族人口數倍,滿漢通婚促使了東北滿人血統急劇漢化。滿漢通婚後、子孫從滿俗者,是滿族Y-O3的主要來源之一。

滿族Y單倍群C3的起源追蹤:

滿族及前身女真、靺鞨、肅慎本來就是棕色人種土著,連同西鄰東胡人、北鄰西伯利亞土著,都以C3北支為主,他們得以在黃種人的壓力下頑強地生存下來,完全是因為東北亞過於寒冷的氣候,阻擋了黃種人O3北上的意願和能力。東周時,赤峰北部林西縣井溝子遺址西區的顱骨在種族特徵上歸入蒙古人種北亞類型,Y染色體全是12例C*,證明了包括滿族在內的阿爾泰蒙古和通古斯族群,他們的底脯就是Y-C3。

女真人基本形成民族形態大約在北宋,因為居住地點、語言、風俗相對接近所以稱謂相同而已。後來生女真的完顏部逐漸強大,徵服了各個女真部落,建立金國。明朝在今東北地區設立三個衛所,分別稱作稱作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野人女真與之前金朝的女真族有較近的血統關係,但因為金滅亡後長期與東北民族融合,後來不少部落被排除在滿族之外,變成現在的赫哲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尼夫赫人。海西女真源自蒙古邊緣的部落,其血統為女真、蒙古各佔一半。滿洲是建州女真中的一個部族,明朝後期開始崛起,徵服了東北各部族,武力吞併海西女真後,把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一部分和建州女真融合,並把歸順的蒙古和遼東漢人統一稱謂為"滿洲",這就是現代滿族的前身,所以說滿族是一個政治合成民族。周眾所知,蒙古人Y-C3極為高頻,高達50~60%。蒙古八旗不僅是滿族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滿族Y-C3的重要來源之一。

(5) 朝鮮族

朝鮮的Y染色體單倍體類型,主要是O2b和O3,其次為C3、D2、Q1、O1、O2*、N*、N1等類型,它們有著不同的起源方向。

朝鮮族的核心類型O2b,約佔37.3%,可能是朝鮮語的來源。大致是1~1.5萬年前從東南亞地區北上,並和O2a人群分化,最終擴散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在朝鮮以外的地區,O2b主要分布在日本(31.9%)、越南(4.7%)、滿族(3.8%)等民族中。但日本人主要是O2b1,和朝鮮人的類型並不一致。漢族尚沒有發現O2b。

O2b的近親,是O2a、原始型O2*。O2a在苗瑤語(Hmong-Mien)、壯侗語(Daic)、南亞百濮語民族中,比例高達60%以上,在中國北部的中國鄂溫克族、赫哲族中也有低頻率出現,O2a在北方漢族出現頻率小於3%,為華南人群向北擴散的結果。O2*原始型,則廣泛分布在東亞地區,尤其漢族、朝鮮族、日本等人群中都有分布。

朝鮮族的第二核心O3,佔比高於40%。O3的主要類型是O3a5—M134(舊錶示O3e)、O3a—LINE1(舊O3c O3d)。

D2隻分布朝鮮半島和日本地區,在日本Ainu人中達到最高,為87%,其次衝繩人55%、日本大和民族29.5%。在朝鮮人中,不同的取樣有差異,但一般為3~6%,D類型是非常早達到的東亞的古老居民的後代,在東亞的分布非常廣,漢族中的D大概為1%,主要是D3和D1,與朝鮮不同。

C在東亞分布很廣,其中又以C3-M217分布最廣。C3可能最早分布在華北地區,O人群北上後,其被驅趕才遷徙到了東北,之後逐步擴散到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在朝鮮人中比例為9.3%,與南部漢族相當,但高過北部漢族的(4.5%)、日本人(3.3%),可能與蒙古族和滿族土著一樣,都是C3*,而非漢族越南族的C3d、亦非西伯利亞土著的C3c。

朝鮮語和通古斯語關係密切,雖然從父系血統上朝鮮多是黃種O類型,但是從語言上看朝鮮人基本被棕種通古斯人C同化,這說明朝鮮民族最初很可能是以外來移民的方式不斷融入當地棕種C3通古斯民族,而不是像漢族一樣徵服當地棕種民族,漢族是以O3單倍群為主體,而朝鮮族O1、O2、O3都有一定比例,反映出朝鮮族是不同類型黃種人分批進入棕種通古斯人區域,不斷被通古斯同化的過程。

Q1(M120)是典型的華北漢族和一部分藏緬語人群的標誌性基因,在各地漢族中出現頻率在4%~10%之間,在境外只在越南人、中亞東幹人和朝鮮人中發現過。在朝鮮人中,Q1出現頻率1.3%。

O1(M119)是典型的百越基因,歷史上百越可能是一個很大的民族,並且曾經擁有過很發達的文明,後期,漢語部落向東南擴展,百越開始朝不同方向遷徙,並給北亞、東北、東南亞各地帶去了O1類型,在朝鮮人中,O1出現頻率比較低,為2.1%。

N*和O是近親類型,其發源地也是中國西南部地區,N的三個主要類型為N1、N2、N3,N1主要是東北亞地區(尤其是漢族和朝鮮族),N2為中亞和蒙古,N3為西伯利亞和通古斯各族,N3和N2在歐洲北部也有分布。朝鮮族中的N為N1 N*,和北部漢族最接近。在西伯利亞各族中,N3的比例非常高,如Yakut人超過70%,而朝鮮人完全沒有N3分布,兩者沒有族源關係。

(6) 大和族

日本列島在棕色人種繩文人到來時還可以通過大陸架很容易地到達,而當黃色人種來到東北亞時,已成為茫茫大洋相隔的海島,是黃種人傳說中的蓬萊仙島。現在北海道的蝦夷人和種子島的部分居民就是繩文人(D2-M55)的後代。日本的黃種人----彌生人,是春秋戰國之後從中國大陸遷入的東夷人(O2 O1)、漢族人(O3)、通古斯人(C),彌生人在九州島登陸(部分通古斯人,比如尼夫赫人,通過庫頁島登陸北海道),然後向本州島及更東北方向擴張的過程中,對舊石器的繩文人進行了徵服和奴役,造成了日本繩文人比例的下降。但是到1800年,本州島的北部和庫頁島,都還是蝦夷人的領地。 從日本各地的遺傳結構看,棕色人種的遺傳比例雖然是從西往東遞減,但各地的該種成分都不在少數。所以日本人總體上應該算是兩個人種的混血。

日語主要是來自從朝鮮東渡過來的彌生人的語言,跟朝鮮語一樣,接近通古斯語。

朝鮮半島的情況比較複雜。因為新羅統一朝鮮半島以後,有過若干次大的移民,現在韓國各地以至中國的朝鮮族從Y染色體都看不出太大的區別(Kim SH_2010)。但古代,高句麗、新羅、百濟,還有更早的三韓和漢四郡,其Y染色體組成有區別。首先O2b-M176相對O3-M122的比例,日本比韓國要高。其次O2b*-M176(x47z)與O2b1-47z的比例,韓國比日本高得多(朝鮮O2b* 22.5%,O2b1 8.9%,而日本本土O2b* 7.5%,O2b1 25.3%)。這說明去日本的朝鮮半島人是一個以O2b1-47z為主的群體,後來朝鮮半島又融入了大量漢人(O3)和O2b*較高的人。

(7) 藏族

藏緬族群不斷南下,佔領了原屬棕色人種的和兄弟民族百濮的很多地盤,並與之通婚,融合成現在的藏族人、羌族人、氐族人、彝族人、緬甸族人、蜀人、巴人(土家族)人。

藏族是秦漢時期藏緬族群中的兩支唐旄發羌(仙女),南下進入青藏高原,與當地的棕色人種土著雅礱(獼猴)混血而形成的。現在的藏族人的遺傳結構還能看到大量的D 型Y 染色體(當然O3型染色體佔50%以上)。而觀察藏族的面貌特徵,甚至在同一個村子中,也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樣式,有的人是挺拔的羌人的面容,有的人則是敦圓的棕色人種面貌,膚色的差異也很大。氐族現在僅存於四川和甘肅邊界地區,有著驚人的Y 染色體遺傳結構----全部的D 型,說明他們是棕色土著的後代,並且在漢藏語中,"氐"就是"底層"的意思。羌人來到青藏高原,把原本就在這裡的棕色土著稱為"氐族",因為他們"原抵"就在那裡。羌族也含有部分的D 型,但還是以O3 為主。

另外,整個藏緬族群由於在黃河上遊老家跟C融合的厲害或者因為後來匈奴、鮮卑、金山突厥、契丹、蒙古的影響,所以現在都含有10%以上的C的血統。

(8) 越南京族

早在2.5--5萬年前,已有棕色人種C、矮黑人D在印度支那居住,是越南地區最早的現代人,但後來男子都被原始百越/壯侗族群 雒越人(O1居統治地位,民眾多O2 O*)所驅逐、屠殺,女子則被同化。

到了秦漢,由於中央政府與南越政府的戰爭,以及一直持續到三國東吳時期的政治壓力,包括雒越在內的各個壯侗族群不斷西遷到貴州、廣西西部、寮國乃至泰國北部的大山裡。越南北部和廣西東部的東京灣(北部灣)沿岸漸漸空虛。而到了東晉南北朝,由於北方草原民族的入侵,漢族中央政府已經不關注這一地區。雖然越南北部的城鎮可能有中國官員、軍士的後代,但廣大農村地區並沒有大量漢族移民。京族於是從寮國山裡東下河內(東京)平原,佔據了空虛的廣大越南北部農村,成為了越南北部的主體民族。加上雒越本來就有O2 O*血統,所以,當時的京族幾乎接近於純血民族。但既然城鎮裡大量的漢族士兵和官員後裔存在,和之後也有大量漢族官民陸續來到越南北部,所以,融合到現在的京族,貴族多是華夏血統、平民多是南亞血統。

越南京族語,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京芒語支(京芒語支有10個語種:阿蘭Arem、瑪倰、哲Chut、仜Hung、土Tho、侼、芒Muong、仰、阿何、京Kinh)。 京族語最初沒有聲調,直到很晚近才形成聲調;最初沒有任何漢語詞彙,後來隨著中越交流頻繁,也借用了大量漢語詞彙;同時,隨著與壯族的長期交流,也具備部分壯侗語的特徵。目前,芒語與京族語一樣,也在越南的北方有分布,同樣受到漢語和壯侗語的影響。 其他京芒語支的語種都分布於老家寮國中部甘蒙省,是純粹的孟高棉語言,無漢語和壯侗語的影響。

東亞不同語系(民族)的Y染色體結構

註:Inuit因紐特/愛斯基摩, Palaesiberian古西伯利亞,Yeniseian葉尼塞,Japonic日本,tibeto-burman藏緬,Sinitic中國,hmong-mien苗瑤,austro-asiatic南亞,tai-kadai侗臺,Austronesian南島。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